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1076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急救护理学》

一、填空题

1.院前急救最佳时间在伤后小时,较佳急救期在伤后小时,延期急救在伤后小时.

2.现场伤员标记第I急救区为色,代表伤情;第II急救区为色,代表伤情;第III急救区为色,代表伤情;第IV急救区为色,代表伤情.

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包括:

,,.

4.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

,,,.

5.急诊科护理人员编制按床位与医师之比为;床位与护士之比为,监护床位与护士之比为.

6.急诊科的任务包括.

7.气管内插管每次吸痰时间成人不超过秒,儿童不超过秒。

8.普通气管插管保留一般不超过小时,经鼻插管可保留。

9.现场止血时,头顶部出血可压迫止血,颜面部出血可压迫

止血,头后部出血可压迫

止血。

10.使用止血带时,应每分钟放松一次,时间为分钟。

11.有机磷农药“1605”中毒不能用溶液洗胃,敌百虫中毒不能用溶液洗胃。

12.正常人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略有差异,口腔舌下温度为,腋窝温度为,直肠温度为。

昼夜可稍有波动,清晨稍低,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

13.心排血量(CO)正常值为。

14.正常成人每天尿量为,24小时尿量少于为少尿,少于为无尿,多于为多尿。

每小时尿量少于,为肾血液灌注不足,是全身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15.正常人昼夜尿量比为,夜尿量不超过,尿比重波动在之间。

16.正常成人平卧位颅内压为,6~8岁以下的儿童为。

17.正常人血液pH值为,pH降低时为反之则为。

18.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

PaO2低于为低氧血症。

19.心博停止时,可记录到的心电图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心肺复苏的三大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心脏骤停时间达_____即出现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_____即出现脑损害不可逆。

23.心肺复苏时,基础生命支持中的A、B、C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4.胸外按压时,按压与呼吸之比是_____;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

25.临床上将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三种类

型:

、、。

26.临床上常见危象有:

、、、、

、。

27.超高热危象指高热同时伴有、、、

28.高血压危象只由于某些诱因,外周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达,收缩压达,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

2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有、、、。

3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监测的指标有、、、、

、。

31.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可将其分

为、、、、、。

32.休克可分为、、三期。

33.休克最适宜的体位是。

34.意识障碍依程度可分为、、、

35.临床上根据昏迷程度可将昏迷分为、、。

36.硬膜外腔压力正常成人为,儿童为。

37.气胸可分为、、。

38.毒物的吸收途径有、、。

39.有机磷农药的主要毒理作用是与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造成以为神经递质的胆碱能神经发生生理功能紊乱。

40.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轻度中毒其胆碱酯酶活性为、中度中毒其胆碱酯酶活性为、重度中毒其胆碱酯酶活性为。

41.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轻度中毒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中度中毒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重度中毒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

42.人体的散热方式有:

、、、。

43.重症中暑有、、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

1.院前急救任务不包括:

 A平时对呼救病人的院前急救  B 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C灾难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援救 D高级生命支持

2.卒死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是:

 A6minB4minC15minD30min

3.急诊室内各分科诊室的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包括:

 A定数量  B定位置

 C定人管理  D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

E以上都是

4.急诊留观制度,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留观时间一般为24小时,最多4天,特殊情况例外

B 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病情允许留观

C 留观病人必须建立病历,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应及时查看病人,下达医嘱,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D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护士下班前应巡视病人,尽可能作到

5.止血带的标准压力为:

A.上肢250~300mmHg,下肢400~500mmHgB.上肢200~300mmHg,下肢300~400mmHg

C.上肢150~200mmHg,下肢200~300mmHgD.上肢100~200mmHg,下肢250~350mmHg

6.使用止血带时,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一般使用止血带时间不超过

A.2小时B.3小时

C.4小时D.5小时

7.呼吸机湿化水的适宜温度为

A.30℃~32℃B.31℃~33℃

C.32℃~35℃D.33℃~36℃

8.ICU的床位数根据收治患者的范围而不同,一般占医院总床位数的

A.1%~2%

B.2%~3%

C.3%~4%

D.4%~5%

9.正常中心静脉压为

A.4~10cmH2O

B.5~12cmH2O

C.6~14cmH2O

D.5~10cmH2O

10.徒手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频率比例宜:

E

A5:

1B5:

2C15:

1D15:

2E30:

2

11.对心跳骤停的成人患者施行首次单相波电除颤时一般除颤电能为:

D

A<200JB200JC300JD360JE>360J

12.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A

A冠心病B心肌病C风心病D急性心肌炎E先心病

13.心脏骤停前最常见的心电图图形是:

A

A、室颤B、房颤C、心电机械分离D、心室停顿

E、室性心动过速

14.临床死亡的特征应除外B

A呼吸停止B瞳孔缩小C脑电图静止D面色发绀E脉搏消失

15.男,12岁,因溺水出现心脏骤停,心电监护示一直线,有双人参与抢救,除如下哪种抢救措施外,其余措施均可采取?

A、胸外按压B、人工呼吸C、电除颤D、心脏起博E、气管插管

16.院前急救中,早期电除颤要求在下列哪项时间内完成:

D

A患者发病后5分钟内B目击者发现病人5分钟内

C急救医生到达现场5分钟内D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

E开始救助后5分钟内

17.生存链是指心跳骤停发生后获得最高存活得益于发病后尽快进行如下步骤,下列哪一种除外:

E

A识别早期危险信号B启动EMS系统C基本CPR;

D除颤E心电监护

18.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观点,下列哪种提法是错误的:

AEMS人员在未有目击者除颤前应先做5个周期的CPR

B需电除颤时,只给1次电击,而后立即进行CPR,应在给了5组30:

2CPR(约2min)后再检查患者的心律

C单人急救时,对各个年龄段(除新生儿)胸部按压与吹气比均为30:

2

D所有病人胸外按压前均应检查脉搏

E成人临终前呼吸应视为无意识处理

19.高血压危象血压应控制在:

A.160-180/100-110㎜㎎B.160-180/80-100㎜㎎

C.140-160/100-110㎜㎎D.120-130/60-90㎜㎎

20.超高热危象着体温应迅速降至:

A.36.5℃B.38.5℃

C.39.5℃D.37.5℃

21.休克指数为1表示:

A.血容量正常B.丢失血容量10%~20%

C.丢失血容量20%~30%D.丢失血容量30%~40%

22.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收入血后,与血液中哪种成分结合,使血液的携氧功能发生障碍:

A.血浆白蛋白B.血红蛋白

C.红细胞D血小板

23.口服强酸中毒者应立即:

A.清水洗胃、催吐B.弱碱性溶液洗胃

C.服用氢氧化铝凝胶,严禁洗胃、催吐D.弱酸性溶液洗胃

24.对重症中暑的急救降温原则是

A.2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38℃B.2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C.4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38℃D.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25.淡水淹溺与海水淹溺使人体血容量:

A.淡水淹溺增加,海水淹溺减少B.淡水淹溺减少,海水淹溺增加

C.都增加D.都减少

三、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

2.分检

3.心脏骤停

4.生存链

5.高渗性昏迷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8.休克

9.休克指数

10.昏迷

11.多发伤

12.复合伤

13.反常呼吸

14.急性中毒

15.阿托品化

四、问答题

1.简述院前急救的特点;

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3.简述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

4.简述院前急救的护理要点。

5.简述急诊科的任务;

6.简述急诊护士的基本素质;

7.简述气管内插管术的适应证。

8.简述气管内插管术的禁忌证。

9.简述环甲膜穿刺术的适应证。

10.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11.试述心脏骤停的依据?

12.判断意识丧失的指征有哪些?

13.CPR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14.超高热危象的降温方法。

15.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表现

16.制订一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1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及胰岛素使用原则。

18.简述MODS的临床特征。

19.运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连枷胸的救治原则

21.制订一份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22.阿托品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3.简述重症中暑的救治原则。

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12小时以内,24小时以内,24小时以后

2.红-严重危及生命,黄-严重不危及生命,绿-较轻,黑-死亡

3.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转运和进行途中监护

4.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急救中心

5.39-40摄氏度1摄氏度大叶性肺炎伤寒高热期斑疹伤寒

6.急诊,急救,培训,科研

7.15,10

8.72,1周或更长时间

9.同侧耳屏前方颧骨弓根部颞浅动脉搏动点,同侧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面动脉搏动点,同侧耳后乳突下稍往后枕动脉搏动点

10.30~60,2~3

11.高锰酸钾,碳酸氢钠

12.36.3℃~37.2℃36℃~37℃36.5℃~37.5℃1℃

13.4~6L/min

14.1000~2000mL400mL100mL2500mL30mL

15.3:

1~4:

1750mL1.003~1.030

16.90~180mmH2O10~100mmH2O

17.7.35~7.45酸血症碱血症

18.95~100mmHg60mmHg

19.室颤,心脏停博,心电-机械分离

20.14-16;18-20;30-40口鼻

21.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

22血液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种类

23.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建立循环

24.15:

280-10014-16

25.超高热危象甲亢危象高血压危象高血糖危象低血糖危象重症肌无力危象

26.胆碱酯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

27.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性危象

28.140mmHg250mmHg

29.应激、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或胃肠疾病等

30.血糖、血酮、血气、电解质;尿糖、尿酮。

31.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内分泌性休克

32.代偿期,失代偿期,DIC期

33.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0

34.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35.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36.90~180mmH2O,10~100mmH2O

37.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38.消化道呼吸道皮肤

39.胆碱酯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

40.50%~70%30%~50%30%以下

41.10%~20%30%~40%50%以上

42.辐射蒸发传导对流

43.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二、选择题

1-5DBEEA6-10BCABE11-15DAABD

16-20DEDAB21-25CBCDA

三.名词解释

1.伤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急性感染,精神创伤,高热,妊娠,甲状腺手术或放射线治疗等诱因刺激下,病情突然恶化而发生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心动过速,腹泻,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必须及时救治

3.心脏骤停:

患者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博,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4.生存链是指心跳骤停发生后获得最高存活得益于发病后尽快进行如下步骤:

1)识别早期危险信号2)启动EMS系统3)基本CPR4)除颤5)气道管理和人工通气6)建立静脉给药通道(ECC成功之本)

5.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特点是血糖高,无明显酮症酸中毒,因高血糖引

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多见老年人,部分病人无糖尿病史。

6.糖尿病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体内胰岛素缺乏,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糖、脂肪代谢紊乱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最终导致高血糖、高血酮、脱水、电解质紊乱并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昏迷,危及生命。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感染、创伤(包括烧伤)、大手术、休克、病理产科等24小时后同时或序惯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病的严重并发症。

8.休克(shock)是指由各种严重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导致的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功能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是临床各种严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其特征为皮肤苍白、湿冷、发绀、血压下降、脉压减少、脉搏细数、少尿,甚至出现神志障碍。

9.休克指数:

根据脉率与收缩压简易计算,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

如指数为1,表示丢失血容量20%~30%;如指数>1,表示丢失血容量30%~50%。

因此,休克指数对于知道创伤性或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急救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0.昏迷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引起脑功能严重障碍的病理状态。

其主要特征为意识障碍,对外界刺激不起反应,随意运动消失,出现病态反射活动。

意识障碍依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昏迷是其中最严重的表现。

11.多发伤(multipleinjuries)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创伤,其中至少一处是危及生命者。

一般说来,对生命不构成严重威胁的伤情如单纯的四肢骨折不伴休克或单纯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不属多发伤的范畴。

12.复合伤(combinedinjury)是指同时或相继受到不同性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损伤。

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是指能引起独立的、特定的一类损伤,所致损伤需达一定严重程度。

13.相邻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壁软化,形成“浮动胸壁”,称为连枷胸。

吸气时浮动胸壁内陷,呼气时浮动胸壁外凸,与正常胸壁呼吸运动相反,称为“反常呼吸”运动。

14.一定量的毒物在短时间内突然进入机体,迅速引起不适症状,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称为急性中毒。

15.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使用阿托品达一定量后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瞳孔较前散大(不超过5mm)且不再缩小,颜面潮红,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口干,肺部湿啰音显着减少或消失,轻度躁动不安,心率加快达120次/分左右。

四.问答题

1.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2)时间紧迫

(3)流动性大(4)急救环境条件差

(5)病种多样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

(7)体力强度大

2.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止血后包扎(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3.

(1)体位:

立即协病人处坐位,双腿下垂

(2)给氧:

给于高流量吸氧6-8升每分钟,可同时用抗泡沫剂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给药:

吗啡,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剂,地塞米松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病人咳嗽及排痰情况,鼓励病人将积血咳出

(5)病情监测:

呼吸,意识,皮肤颜色及温度,血气分析等

(6)心理护理:

减缓病人及家属紧张情绪

4.

(1)体位:

轻症病人取舒适体位,休克患者取中凹位,昏迷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

(2)注意保暖,心理护理,减轻压力

(3)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尽可能使用留置针,认真执行医嘱,慎对口头医嘱

(4)松解或去除病人衣物:

拖上衣法(先健侧后患侧,危重者可直接用剪刀剪开为急救争取时间);拖长裤法;脱鞋袜法(固定住踝部以减小震动,向下再向前顺脚方向脱下);脱除头盔法(用力将头盔的边向外侧掰开,解除夹头的压力,再将头盔向后上方托起)

5.

(1)急诊:

对病情紧急的病人及时诊治处理

(2)急救:

制定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预案,及时组织人力物理进行抢救工作

(3)培训:

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人员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急诊人才

(4)科研:

开展有关急症病因.病程.机制.诊断与治疗.护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找寻规律,提高质量,研究分析急诊工作质量的监控

6.

(1)基础生命支持:

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A畅通呼吸道B人工呼吸C建立有效循环和转运等

(2)进一步生命支持: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包括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电除颤,机械呼吸等一系列维持和监测心肺功能的措施

(3)延续生命支持:

包括脑复苏,监测心.肺.肝.肾.凝血及消化系统功能

7.

(1)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困难综合征,需行人工加压给氧和辅助呼吸者。

(2)呼吸、心搏骤停行心肺脑复苏者。

(3)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需行气管内吸引者。

(4)各种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手术者。

(5)颌面部、颈部等部位大手术,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

(6)婴幼儿气管切开前需行气管插管定位者。

8.

(1)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插管创伤引起的严重出血等。

此类病人应在面罩给氧下行气管切开较安全。

(2)咽喉部烧灼伤、肿瘤或异物存留者。

(3)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导致主动脉瘤破裂。

(4)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难以从插管内清除者,应作气管切开。

(5)颈椎骨折脱位者。

9.

(1)在咽喉部梗阻时,无经口气管插管设备或插管困难的紧急情况下采用环甲膜穿刺术,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赢得时间。

(2)采取未被咽部细菌污染的痰标本。

(3)病人痰咳不出,通过穿刺吸痰。

(4)注射治疗药物。

10.中心静脉压即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是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

正常中心静脉压为5~12cmH2O。

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2O,且血压低表示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应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

在补充血容量后,若患者仍处于休克状态,而中心静脉压却高于10cmH2O则表示可能有心脏功能不全,应控制输液速度及采取相应措施。

若中心静脉压高达15~20cmH2O,表示有明显心脏功能不全,且有肺水肿的危险,应暂停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给予强心治疗。

11.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青紫

12.抢救者可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图6—1),高声喊叫:

“喂,你怎么啦?

”;如你认识患者,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

如无反应,也可用刺激的方法如用手指甲掐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穴6s。

13有效的标志:

缺氧改善;瞳孔由大变小;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在60mmHg以上;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恢复。

14..降温,迅速、有效降至38.5℃左右

①物理降温——首选,简单安全,疗效较快。

高热、烦躁者0-4℃冰水擦浴、冰敷,寒战、高热者32-35℃温水擦浴,末梢厥冷者30%-50%酒精擦浴。

注意热者冷降,冷者温降。

②药物降温——适用高热中暑、术后高热、高热谵妄、幼婴儿高热,用药时防止病人虚脱。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消炎痛、地塞米松等。

③冬眠降温——常与物理降温联合应用,降温、镇静、消除寒战及痉挛;使用前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注意血压。

常用药物:

冬眠1号(哌替啶、异丙嗪、氯丙嗪)。

15.

突然性血压急剧升高

有急性靶器官损伤表现:

前庭耳蜗内小A痉挛,可出现耳鸣、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眼球震颤等症状;视网膜A痉挛,可发生视网膜视力障碍、偏盲、黑蒙、短暂失明;肠系膜小A痉挛,可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冠状A痉挛,发生心绞痛、心梗;脑部小A痉挛,可出现短暂信脑局部缺血症状,持续而严重的痉挛引起高血压脑病;肾小A痉挛时尿少、尿频、排尿困难。

病变有可逆性

16

(1)严密观察病情:

T、P、R、BP、神志、心电监测。

(2)采集标本,查血糖、血酮、血气、电解质、尿糖、尿酮。

(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注意补液速度。

(5)每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调节胰岛素剂量。

(6)加强生活护理。

(7)预防并发症。

(8)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DKA症状的早期识别

17

(1)适应症:

服毒后六小时均应洗胃。

下列情况超过6小时仍应考虑洗胃:

1)毒物量大;2)胃排空慢(如有机磷中毒);3)毒物颗粒小易嵌入粘膜皱襞内(如砷中毒);酚类或有肠衣的药片;4)服药后进食了大量的牛乳或蛋清者;

(2)禁忌症:

1)惊厥未控制者;2)服用强腐蚀剂者;3)原有食管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

18.MODS为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急性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综合症,其特征为:

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而继发受损器官可在远隔原发病部位,不能将慢性疾病器官退化失代偿时归属为MODS;

致病因素与发生MODS必须间隔一定时间(>24小时),常呈序贯性器官受累

机体原有器官功能基本健康,功能损害是可逆性的,一旦发病因素被阻断,及时治疗器官功能可望恢复。

临床表现一般包括心、肺、肾、胃肠道、凝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代谢衰竭等。

19血管活性药物经脉滴注时一般应先慢而后快,调整点滴速度使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一旦血压稳定6~8小时以上,便可在观察下减慢滴注速度,继而降低药物浓度,最后缓慢停药。

应用过程中需密切注意观察血压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滴速,防止血压波动过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