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1236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首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淄川中学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新田园主义”在都市兴起:

家中阳台、屋顶蔬菜、郊区租地种菜、养猪……自家种养的农产品,自食送人都放心。

自家种植的自食或送人的农产品()

①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②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的劳动

③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④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一是必须用于交换。

材料中自家种植的自食或送人的农产品是劳动产品,但是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①③正确,选B。

②④都是对商品含义的错误理解,不选。

【考点定位】商品的含义

【方法技巧】判断一件物品是不是商品的两种方法

①定义法:

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属性法: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并非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2.张某在抚州买了一栋商品房,该房的售价为80万元,张某交了30万元作为首付,贷款50万元,贷款时间为10年,10年后还本付息要78.6万元,在这些过程中,货币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支付手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标价、值多少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最终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而支付手段是在赊账买卖的过程中产生的,多用于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80万元房价是价值尺度职能,30万元首付是流通手段职能,贷款50万、还本付息要78.6万元都是支付手段职能,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

货币的职能

3.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⑤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

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故排除。

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而不是成正比,故排除。

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故入选。

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故入选。

⑤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故入选。

考点: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1985年3月,我国首张信用卡诞生。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4.6亿张,2014年全年交易总额为15.2万亿元,人均持卡达0.34张,意味着平均每个家庭拥有一张信用卡。

以下对银行信用卡认识正确的是()

①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支付凭证

②银行信用卡是在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③银行信用卡属于电子货币

④刷卡消费能减少现金使用,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支付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而非支付凭证,所以①错误。

信用卡不是电子货币,是可以透支一定数额的货币,并在规定期限归还,也就是说信用卡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得到银行的免息贷款。

所以③错。

②④正确,答案选D。

考点:

信用卡

5.2015年12月15日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6.4559元;2016年2月6日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6.5710元。

这表明()

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有利于中国商品对美的出口

②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有利于“海淘”美国商品

③人民币贬值,不利于中国人到美国旅游

④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对美国的投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2016年2月6日与2015年12月15日相比,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合题意。

答案选C。

6.包括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在内的平板电视一直是彩电业梦寐以求的新利润增长点,十几年前,一台液晶彩电要四五万元,而今,几千元就能买到。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上彩电供过于求使其价格下跌

B.生产彩电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

C.某个彩电生产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D.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等离子彩电市场前景广阔

【答案】B

【解析】“十几年前,一台液晶彩电要四五万元,而今,几千元就能买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彩电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故选项B正确。

选项AD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选项C符合题意,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名师点睛】经济生活中的比例关系

经济生活知识中的比例关系分为正比关系、反比关系、不成比关系三类。

这里介绍的是正比和反比关系。

这些比例关系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做题时要注意它的条件和相应背景。

㈠经济生活中的正比关系

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中,被决定者的变化同决定者的变化成正方向运动。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2、商品的价值总量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其价值总量就越大;反之,个别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少,其价值总量就越小。

3、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同劳动生产率同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是指人们的劳动效率。

效率越高,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都是如此。

4、价格同价值成正比。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其价格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5、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流通中有多少价值的商品,就需要相同价值的货币,货币多了会贬值,货币少了会阻碍商品流通。

6、纸币的发行量同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多于这个限度会引发通货膨胀;少于这个限度会引发通货紧缩。

7、通货膨胀率同纸币的贬值率成正比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或者货币的投放量超过了流通中的需要量造成的。

一般情况下,纸币超过多少,物价就会上涨多少,物价上涨多少,通货膨胀率就有多少,相应地纸币也会贬值多少。

8、供给与价格成正比

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增加供应;反之,价格下跌,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缩小生产,从而减少供应。

但要注意如果把供给作为自变量,价格作为因变量,二者则是成反比。

9、股票价格同预期股息成正比

人们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来自股份公司的分发的股息或红利和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

某种股票分红派息越多,其购买者就越多,需求量就越大,这种股票价格就会上升;反之,某种股票分红派息越少,这种股票的购买者就会越少,其需求量就会减少,其价格就会下跌。

10、经济增长与就业率成正比

经济发展加快,规模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就业率提高,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滞缓,规模缩小,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随之减少,从而就业率降低,失业率提高。

7.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升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幅度。

依据这一理论,下列做法能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利润并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价格,粮食的需求弹性小

B.企业大幅度降低汽车销售价格,汽车的需求弹性小

C.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价格,粮食的需求弹性大

D.企业大幅度提高汽车销售价格,汽车的需求弹性小

【答案】A

【解析】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即粮食的需求弹性小,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价格,会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获利增加,A解释正确,C解释错误。

汽车是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企业大幅度提高汽车销售价格,导致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急剧减少,会使企业的利润降低;如果企业大幅度降低汽车销售价格,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故B、D解释均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名师点睛】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8.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关注民生。

强调要把就业放在优先地位,要提高居民收入,尤其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些做法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的收入差距有密切关系④消费水平的高低是由生产决定的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受到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这就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这就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也影响消费,这就要调节收入分配,克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选A。

9.某市一位服装店经理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小洞,使该裙无人问津。

该经理将错就错,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以金边,美其名曰“凤尾裙”。

此裙不仅卖了高价,而且消息一传开,不少女士专门前来购买“凤尾裙”,销量顿时大增。

这位经理能够将一个偶然的失误转化为商机,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消费者的()

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心理。

材料中“经理将错就错,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以金边”,结果“销量顿时大增”,这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求异心理,这种消费心理可以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促进科技的创新与发展,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点睛: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人们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技法:

高考试题对消费心理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辨别材料中某些人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消费心理;二是对某一消费心理进行评价;三是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0.关于“绿色消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

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

③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④绿色消费适用于发达国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故题肢①正确;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故题肢②正确;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④说法错误,绿色消费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树立正确消费观

1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只靠政府采购,更不能绕过普通消费者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我国将加大从消费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倡导“绿车”消费,激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激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同时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的调整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选D;①强调了生产决定消费,②强调了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均与材料主旨无关。

【考点定位】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晴】高考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考查主要侧重在辨别上。

这种辨别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所谓宏观层次就是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决定消费,还是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所谓微观层次就是分析材料反映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哪一具体表现或者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哪一具体表现。

12.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其“统一性”在于()

①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们都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它们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都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都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②③适合题意;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知识拓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区别:

(1)所有制地位: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非公有制不是。

(2)国民经济地位: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市场地位: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4)对应的生产力层次:

公有制经济适应较高层次的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适应较低层次的生产力。

(5)分布领域: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广泛分布在竞争性行业。

(6)国家政策:

对公有制经济是“巩固和发展”,因为公有制经济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性利益,不是“削弱、放弃”;对非公有制经济是“鼓励、支持和引导”,不是“限制、防范和放任”。

13.目前我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已具规模的有103个,其中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42个,过10亿元的19个,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②解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③繁荣经济,活跃市场④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名师点晴】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含义

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依法在内地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特点

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规模大,技术水平先进,管理水平高

作用

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14.某公司参照国际模式,改制为公司制的形式。

关于该公司组织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董事会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经理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B.作为公司决策机构的董事会聘任经理,对监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

C.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D.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执行机构是经理

【答案】C

【解析】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及其助手)和监督机构(监事会)三部分组成。

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A是错误的;公司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B是错误的;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C符合题意;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D是错误的。

答案选C。

15.2015年3月18日,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市首日,蓝思科技开盘价为每股27.59元,较发行价22.99元高出20.01%,为新股开盘价涨幅上限。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但不一定是上市公司

B.一定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C.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D.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股票价格将会持续上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可以看出,该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且是上市公司,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A、B都是错误的,C适合题意;股票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波动性,D是不科学的,排除。

【考点定位】法定的公司形式

【名师点睛】学习中除了从区别和联系两方面掌握两种公司形式外,还应知道二者都是公司,所以二者具有公司的共性;而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形式,所以,二者又具有企业的共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所以,二者又必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生存和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所以,二者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

16.一个人的就业会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个人就业观念的影响。

例如,现在有些大学生,刚刚走向社会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

对于一些“体力活”“技工”等工作岗位不屑一顾,认为做这种活“低人一等”,最终导致没有工作。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树立职业平等观B.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C.要树立自主择业观D.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答案】A

【解析】对于一些“体力活”、“技工”等工作岗位不屑一顾,认为做这种活“低人一等”,最拐带导致没有工作。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树立职业平等观,故选项A正确。

上述材料与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无关,故排除选项B、C、D。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名师点睛】什么是“合理消费”?

合理消费包括消费水平的合理和消费结构的合理。

消费水平的合理是要求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应与自身的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过度超前消费,不抑制消费;消费结构的合理,就是要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要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合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7.假设现在将1万元存入银行,定期3年,目前(2015年10月24日起)银行1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息率是1.5%,3年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息率是2.75%。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到期后存款人得到的利息是()

A.825元B.275元C.675元D.799.2元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考点:

利息的计算

18.小李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在这期间炒股获得收益3万元。

小李的上述收入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分别为()

A.5万元、4万元B.5万元、3万元

C.6万元、4万元D.6万元、3万元

【答案】D

【解析】小李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年薪和岗位津贴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合计为5+1=6万元;小李的技术转让所得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小李炒股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为3万元,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几种工资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

在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9.某企业过去效益很好,后因分配上不断向高层管理人员倾斜,导致普通员工积极性下降,企业效益下滑。

这说明()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B.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C.效率与公平没有一致性D.效率与公平不存在矛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该企业由于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导致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受挫,效率下降,体现了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正确。

A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效率与公平既有一致性,又存在一定的矛盾,C、D说法错误,故排除。

20.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

”这是在强调()

①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②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

③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④收支完全相等是财政的最佳状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C

【解析】财政盈余过多的原因就是没有用好存量和增量,这些资金被闲置,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适度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财政收入与支出

【重点突破】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

(1)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可以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长,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国家财政收入太少,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1.2016年2月14日,一位自称来自江苏常州、名叫陈岩的网友发微博说,春节去哈尔滨过年,被导游带去一家叫“北岸野生鱼村”的饭店,两桌吃了1万多块钱。

2016年2月17日,“天价鱼”酒店被停业整顿,此事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这说明()

①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必然结果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调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