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1268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docx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

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

【篇一: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修水县第八小学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教学计划

备课人:

余竹梅

我的一家人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三.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明确家庭的含义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

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愉快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家人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谈话引入: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

请哪位同学介绍,

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

(如果学生在回

学生活动介绍自己家里人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

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况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其他同学看照片听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

教师活动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3、老师巡视指导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5、进行爱家人教育

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

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2.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

“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

哪个是老师?

”“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

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

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

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

他们特别会种庄稼?

?

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

?

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

?

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

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4、小结:

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

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

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

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

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老师

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

(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

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3.总结:

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2、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

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

如全家旅游、过生日、爷爷教自己种花;

火种别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条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录像带来。

3、水彩笔老师准备:

1、画图纸若干。

2、老师准备一个家庭生活录音故事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1、小组间互相说说家庭1、教师出示家庭成员表相互关系成员之间的关系。

儿歌练习、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指导

补充内容后,小组抢答练习

2、了解不同地区有不同2、和大家一起学习,并的称呼2、请老家在外地的同学进行小结

说说地方称呼。

3、讲家庭故事3、听同学讲故事,看录

3、请同学讲家庭故事。

像,对讲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看同学带来的录像带,把自己表扬带来的照片贴在书上,小组间讲讲照片或画片后面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家人,谁还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里还

有哪些亲人?

(请一个三代人同住的同学来介绍)

2、问:

你们家有这么多人,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

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减少理解的难度。

)3、揭示课题:

我的一家人二、学习新课

1、老师展示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

看表,自己小声说说家人之间如何称呼,

怎样称呼最有礼貌?

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2、出示儿歌,大家回答。

“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

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

?

“进行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叔叔是爸爸的什么?

舅舅是妈妈的什么?

?

?

3、把学生提到的内容,合在一起,小组间进行抢答练习。

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

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老师知道我们班许多同学老家都在外省市,谁能用老家话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称

呼家里的亲人的?

5、老师小结:

不同地区,又不同的称呼方式,或同一个称呼,发音却不相同,所

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与自己习惯称呼不同的同学。

6、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人难忘的故事。

谁愿

意给大家讲讲你家的故事?

请同学到前边讲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师播放班上某位同学带来的家庭生活录像带,全班同学欣赏。

8、放《可爱的家庭》歌曲,把自己准备的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贴在书上。

9、在小组间讲讲自家的故事,同时放轻音乐三、小结:

进行爱家庭教育。

【篇二:

一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全册教案,小学】

品德与生活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

南山小学一年级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第一课我的一家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

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

(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

?

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

?

?

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

2、老师介绍:

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

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

教师指着照片介绍?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

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

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

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

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

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

(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

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

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2、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

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

如全家旅游、过生日、爷爷教自己种花;火种别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条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录像带来。

3、水彩笔

老师准备:

1、画图纸若干。

2、老师准备一个家庭生活录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家人,谁还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里还有哪些亲人?

(请一个三代人同住的同学来介绍)

2、问:

你们家有这么多人,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减少理解的难度。

3、揭示课题:

我的一家人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展示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

看表,自己小声说说家人之间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最有礼貌?

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2、出示儿歌,大家回答。

?

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

进行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

叔叔是爸爸的什么?

舅舅是妈妈的什么?

……

3、把学生提到的内容,合在一起,小组间进行抢答练习。

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老师知道我们班许多同学老家都在外省市,谁能用老家话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称呼家里的亲人的?

5、老师小结:

不同地区,又不同的称呼方式,或同一个称呼,发音却不相同,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与自己习惯称呼不同的同学。

6、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人难忘的故事。

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家的故事?

请同学到前边讲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师播放班上某位同学带来的家庭生活录像带,全班同学欣赏。

8、放《可爱的家庭》歌曲,把自己准备的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贴在书上。

9、在小组间讲讲自家的故事,同时放轻音乐

三、小结:

进行爱家庭教育。

探究活动目的:

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人,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探究内容及形式;

1、观察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

2、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3、在活动课上介绍自己的家人。

4、重点请外省的学生用老家的话介绍自己的家人,老师注意解释。

教学反思:

第二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

我们?

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

我们?

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6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

【篇三:

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案】

未来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

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室里的悄悄话活动目标:

1、练习运用观察、调查的方法,了解班级物品损坏情况。

2、通过听故事、情景创设及交流,引导学生明理,培养其爱护公物、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

3、能自觉爱护公物,选择工具,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4、认识简单的劳动工具,并知道其用途,尝试自己去美化教室。

活动准备:

1、教师预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公物损坏的调查及爱护公物应从哪些方面做起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1、欣赏图片2、板书课题二、活动内容

1、听老师讲故事。

将学生喜欢的喜羊羊编入故事,创设情景,引学生进入情境。

2、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3、以“我的发现”的形式出示调查表。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深化认识。

4、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与生活发现,想办法修补损坏的公物。

并创设情景,学会选择工具。

5、拓展认识,发展思维,让学生的认识回归生活,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总结

诵读儿歌,深化思想认识。

板书设计

1、教室里的悄悄话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班级也是我的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班集体的组成以及班集体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到搞好班集体人人有责,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心。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自然进入本课。

一、说一说:

我们的班集体有哪些人组成的?

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人是谁?

(使学生知道班级的组成,班主任与我们关系最密切。

)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7页“看一看,说一说”中的问题。

(1)我们的班级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受过哪些奖励?

老师和同学都

作了哪些努力?

你参加过哪些班级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本班和自己的情况举例回答。

教师预先要对各项活动有所了解,可以及时引导。

(2)在班里,你最喜欢与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不喜欢什么样的同学?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手同学欢迎的人?

(要求学生只说不喜欢的品质、性格、习惯,不要指名道姓地说不喜欢某个同学,应对事不对人,体现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

(3)自己默默地想一想:

“谁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朋友是较多还是较少,或者没有知心朋友,我将要与谁交朋友。

”(只想一想,不要求回答)。

教师小结:

大家都喜欢和爱学习、爱集体、爱帮助同学、诚实、守纪律、爱好广泛、开朗乐观有幽默感的同学交朋友;如果这样的同学多了,我们的班集体就能够成为一个团结友爱快乐的集体。

三、做一做

你准备用自己的双手为教室做些什么呢?

说一说,做一做。

班级小公约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守纪律的重要;

2、让学生了解遵守秩序和规则的好处;3、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态度;二、课前准备:

1、黑板上写好主题:

班级小公约;2、对节目要适当排练;三、活动内容:

(一)主题引入。

(二)小品表演:

课间休息小云:

(正在急走)小吉走快步啦!

小吉:

哦!

你这么心急?

小吉:

但是我都要等前面的同学下完楼梯,然后才可以行嘛!

小云:

这么麻烦呀,我赶着下去玩呢?

老师刚才那么多事情,已经影响我们休息的时间,现在只剩七分钟,快点快点!

……

(三)组织讨论:

从这个小品中,你懂得了什么?

生活中还有那些违纪现象?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说一说)(四)学习《学生纪律十条》(五).小品《如果没人管人多好》:

如果没人管我会怎样呢?

有校规又有什么好处呢?

会不会好象我这样,上学都轻轻松松呢?

a、在班内先选四到五位学生说一说。

b、行为反思:

通过看小品,你明白了什么?

(纪律的必要性)(六)建立个人行为记录表(一周内记录)。

(七)评选纪律之星。

(八)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总结。

四、班主任的话:

让学生参与活动,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生活、感悟、自我体验教育,把教育内化为积极行动。

春天在哪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到来的愉快。

2、学习观察春天的特点,探究春天自然界的变化。

3、让学生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与人类的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体验春天带来的愉快。

教学难点:

学习观察春天的特点,探究春天自然界的变化。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赞美春天的诗篇。

2、设计“找春天”记录表格。

3、制作“话春天”课件。

第一课时

一、明确活动任务1、谈话引出春天。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鼓励学生向春姐姐打招呼。

对呀,现在正是五彩缤纷的春天,你们看,谁来了(一学生戴头饰走出来)?

快跟春姐姐打招呼吧!

3、提示课题,齐读。

大家愿不愿意一起去大自然寻找一下春姐姐,看看春姐姐究竟藏在哪里呢?

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

纸条——春天在哪里)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课题。

二、展开想象的翅膀——写春天

1、春天,这么美,曾有无数的诗人赞美春天,平时你读过哪些赞美春天的诗歌?

2、读一读。

过渡:

今天,教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赞美春天的诗,那就是艾青爷爷写的《春姑娘》,想听吗?

好,让我们美美地来欣赏吧!

(1)配乐:

师朗读《春姑娘》。

(2)生齐读。

小组交流:

读了艾青爷爷的《春姑娘》这首诗,你感悟到了什么?

(春天来了)三、创设情境,感受春天——找春天

过渡:

这三位同学读完诗歌,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看到了如花似锦的春天,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春天的录像。

(出示课件)刚才看了录像之后,你发现了哪些春天的小秘密?

你们知道哪些花也是在春天开的吗?

你们的知识真丰富,平时肯定喜欢看书,是吗?

小朋友还发现了哪些春天的秘密?

实物出示柳枝,你们看,这就是刚发芽的柳枝,绿绿的,正如诗句中所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还有小朋友有新的发现吗?

一场春雨过后,把一些小动物都惊醒了,你们知道哪些动物醒来了?

(出示图片春天的动物:

松鼠、蝴蝶、青蛙。

你们发现了春天那么多的秘密,你能用哪些词来夸夸春姐姐呢?

(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柳绿花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