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426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doc

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

中国移动网管技术规范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功能规范

版本号0.9.0

(草稿)

╳╳╳╳-╳╳-╳╳实施

╳╳╳╳-╳╳-╳╳发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版权声明

本文档版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

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摘抄、复制本文档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第54页共54页

目录

前言 4

1 编写目的及范围 4

2 引用标准 5

3 术语和缩略语 6

4 系统综述 7

4.1 建设目标 7

4.2 系统定位 7

4.3 管理范围 7

4.4 系统特点 7

4.5 系统接口 8

5 系统功能 9

5.1 功能描述 9

5.2 系统功能结构 9

5.3 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9

5.4 基础功能模块 10

5.4.1 通用功能要求 10

5.4.2 报表管理功能 11

5.4.3 配置管理功能 11

5.4.4 系统管理功能 11

5.4.5 查询管理功能 13

5.4.6 告警管理功能 13

5.4.6.1 功能要求 13

5.4.6.2 告警分类 14

5.5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功能 14

5.5.1 网络单点分析模块 14

5.5.1.1 客户感知分析 14

5.5.1.2 无线网络分析 31

5.5.2 端到端分析模块 44

5.5.2.1 客户感知分析 44

5.5.3 用户感知实时监测模块 47

5.5.3.1 客户感知分析 47

5.5.3.2 无线网络分析 49

附录A 51

附录B 51

附录C 52

前言

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

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以不影响网络运行的高阻跨接、端口镜像、能量分配等方式采集各类信令和协议及OMC等设备数据,进行信令和协议的解码,合成CDR,结合其他网络设备指标如OMC数据等进行客户感知的网络和业务各类指标统计,从而使网络维护人员掌握和分析网络和业务运行情况。

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具有面向业务呼叫、与设备无关、不影响网络运行、可事后重现、数据内容丰富、粒度细等特点。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本标准解释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号文发布

1编写目的及范围

本规范是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建设所依据的规范,,根据中国移动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分阶段实施的规划,将会根据建设步骤对本系列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和扩充。

本规范描述了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系统定位、系统特点及系统功能框架。

本规范描述了本次技术规范系列引用的规范性文件、统一术语。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1]《信产部信令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2]《中国移动拨测系统与监测系统互联接口技术规范)》

[3]《中国移动信令集中监测平台技术规范(国内)》

[4]《中国移动国际、省际七号信令监测系统需求技术规范》

[5]《中国移动数据业务集中监测平台技术规范》

相关标准:

[1]YD/T910.3-1997”900/1800MHzTDMADigitalCellularMobileTelecommunicationNetworkTechnicalSpecificationofMobileServicesSwitchingCenter-BaseStationSubsystemInterface(Phase2)”(A接口)

3术语和缩略语

BSC

基站控制器

BOSS

计费业务信息部分

CDR

呼叫详细记录

HLR

用户归属位置寄存器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MSC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ISDN

移动用户ISDN号码

MSRN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

SMS

短消息业务

SMS-SC

短消息业务中心

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CIC

无线电路识别码

LAC

位置区

CI

小区ID

TCH

业务信道

SDCCH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

4系统综述

4.1建设目标

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系统(以下均简称为‘本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保障网络高质量运行、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

为保障无线网络尽快调整为高质量网络,可以借助本系统来发现、分析网络中用户感知问题,用于辅助用户行为分析、网络故障排查、客户投诉处理等项工作。

通过本系统可实现精细化的网络和业务分析及监控,更详细掌握业务实际运行质量、业务分布和发展趋势,从而合理规划、调配网络资源。

本系统将与其他网络运维支撑系统合理分工、协作,共同成为中国移动“业务和服务双领先”战略的有力支撑手段。

4.2系统定位

本系统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

本系统包含2大模块内容,第一,A接口监测模块,原信令监测系统A口监测部分的所有内容均适用于本模块。

第二,综合性、专题性的客户感知分析模块。

该模块根据业务需求与BOSS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网管系统等其它专业支撑系统互连获取数据并结合A接口信令信息进行综合性、专题性分析,为网络维护、监控人员和优化人员提供基于客户感知的网络性能监控和分析能力,以便根据用户感受开展维护工作和制定优化调整方案,提高用户满意度。

系统特点为不影响现网运行、可事后重现、可分析细粒度事件、可进行端到端业务关联分析、数据内容丰富、功能易于扩展。

4.3管理范围

本规范当前适用于GSM网。

4.4系统特点

本系统A接口监测具有如下特点:

1)与设备无关性

本系统获取网络运行数据的能力与网络设备的可管理性无关,不受网络设备的约束,对于标准的网络接口,不受多设备厂商环境影响。

2)安全性

本系统不增加网络设备负荷,只监不控,对现网运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3)事后重现能力

本系统实施长期实时监测,存储一定时间段的历史数据,具有事后重现网络运行情况的能力,对追溯历史数据、处理客户投诉具有特别意义。

4)数据内容丰富,记录最详细的失败原因

本系统数据内容丰富,系统逐段分析每一个呼叫的接续过程,可以获得最详细的呼叫失败原因,从而辅助运维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并可实现基于失败原因的故障细分统计和分析,为网络质量优化提供依据。

5)细粒度数据,支持精细化分析

本系统的最小数据粒度是单个网络呼叫在各个接口上的CDR,基于如此细粒度的数据,可进行精细化的数据分析。

在监测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类细分统计分析,如基于网元、基于链路、基于业务类型、基于号段、基于用户等。

6)全程全网关联、端到端分析

本系统面向业务呼叫,可实现业务呼叫的全程全网多段关联、端到端分析,从而完整展现、分析呼叫业务的全过程。

4.5系统接口

本系统提供和话务网管系统和BOSS系统等的接口,并能利用信令监测A接口相关信息、话务网管系统和BOSS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用户感知和无线网络及故障定位的分析,为维护人员提供图形和表格的呈现方式。

是维护人员进行用户感知评价、系统性能分析的综合系统,并提供和其他系统的接口。

1)与网管系统的接口

网管系统主要指话务网管,本系统对网管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呈现。

网管系统主要提供网元状态变化及网络资源变动情况等数据。

2)与BOSS系统的接口

BOSS系统主要提供和用户品牌、业务属性有关的数据,本系统对BOSS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呈现。

3)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为了保证本系统的可扩展性,应能提供与其它系统的接口,利用相关的数据进行用户感知和网络质量进行分析。

5系统功能

5.1功能描述

本系统通过对A接口信令信息、网管系统信息以及BOSS系统信息等的采集和分析,从客户感知角度,通过接入性分析模块、保持性分析模块和完整性分析模块对网络单点(例如某个A接口)进行用户感知分析;通过多个网络单点指标和信令记录的关联实现端到端用户感知进行分析,端到端用户感知分析包括呼叫业务分析、短消息业务分析和补充业务分析三个部分;通过基于用户感知的实时网络监控平台对客户的质量实时进行监控;本系统提供配置功能、查询功能、过滤功能、报表功能以及管理功能等基础功能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使用者提供表格和图形化的界面。

5.2系统功能结构

5.3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本系统采取有效手段采集A接口信令信息、网管系统和BOS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应对以上三个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干扰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本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的时间和交换系统的时间进行同步。

1)系统提供尽量丰富的CDR字段,并可以灵活满足分析功能的扩展。

2)为用户感知类的高层应用提供支持

3)与信令监测系统、网管系统和BOSS系统/经营分析系统及其他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形成需要的报表。

4)能够根据上层应用,提取CDR以及原始信令消息流。

5)实现丰富的查询再现功能,包括时间、小区、用户、原因值等多种查询方式的组合查询。

6)实现用户查询内容的表格、图形、信令流等方式的显示。

5.4基础功能模块

5.4.1通用功能要求

1)系统应在所有提供数据查询功能的应用中提供数据的排序、过滤、打印、数据导出等功能。

2)查询过滤条件设置应支持与、或、非等逻辑运算,支持通配符,支持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IN等关系运算。

3)条件设置支持记忆功能,例如:

对于“号码”的设置,保存最近的N个号码条件,通过下拉菜单备选。

过滤条件可进行导出、导入。

4)统计结果可采用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图等多种呈现方式进行呈现,提供指标图形的鼠标悬停显示,图形可保存输出。

5)统计结果可输出保存为TXT或Excel文件格式。

6)系统支持将过滤(过滤条件为时间、DPC/OPC、IP地址、号码等)后的全部协议流程的全部消息序列一次性全部导出,存储格式可为TXT和CSV文件。

7)系统支持逐级关联分析,支持不同维度和粒度统计结果的相互调用,提供从统计报表----》相关CDR数据----》呼叫流程----》详细解码的逐级关联查询,并且详细信令流程具有时间戳。

8)系统提供中/英文文对照的联机帮助。

9)系统应记录TMSI的所有分配记录,存储在信令监测系统中,并对具备TMSI的CDR自动匹配上对应的IMSI数据。

10)提供呼叫跟踪功能。

实时呼叫跟踪提供对某一呼叫完整信令过程的跟踪,从而协助用户实时分析网络实体之间信令配合问题或网络异常。

呼叫记录跟踪分析中支持双击调用实时显示当前CDR对应的呼叫流程,呼叫流程可根据呼叫状态变化实时刷新。

11)通过IMSI或TMSI过滤到该用户的所有信令。

12)系统能对一次呼叫中的所有相关信令流程进行实时关联分析。

多协议多段关联在实时跟踪和历史查询中都要求实现。

关联后的各协议各接口流程可在同一界面中端到端呈现。

13)本系统可对监测范围内协议消息原始数据传送至维护终端显示,建议采用FTP方式下载;

14)支持协议转换功能,可将数据格式转换为Ethereal等其他常用网络工具所支持格式。

5.4.2报表管理功能

报表管理提供固定格式报表和用户自定义报表,支持定时自动生成,支持数据表格和统计图两种方式。

5.4.3配置管理功能

配置数据管理是系统各个模块正常运行的基础。

系统应能够从信令数据中自动获取部分配置数据(如包括信令点、链路、信令设备地址、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映射关系等);能够从其他系统导入配置数据;并对所有配置数据提供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系统应支持树图、数据表格、网络拓扑图形式展示配置数据。

配置数据包括:

1)基本配置数据

国家、省、地区、运营商、信令点类型、路由组类型、链路组类型、协议类型、协议参数、移动国家码、移动网号、国内长途区号、国际字冠

2)网络配置数据

信令点、信令链路、信令链路组、协议栈配置、号码资源、目的码

移动网标准局数据、互联互通标准局数据、HLR的号段归属设置、SCP的号段归属设置、GT配置、各种业务路由配置、局号的字冠配置、VIP基站配置、VIP小区配置

3)业务配置数据

各种业务字冠配置、呼叫类型配置、业务类型配置、智能网业务类型配置、计费属性配置、特殊号码(如客服中心、短信中心、语音信箱、充值中心号码等)、业务接入号码

4)协议配置数据

各类协议的呼叫结果、释放原因、错误码、失败原因等

5)统计和门限值配置数据

包括统计方式配置、预警指标及其门限值和预警信息配置、黑名单/灰名单配置

5.4.4系统管理功能

系统应具备对自身的维护和管理功能,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系统维护管理功能包括信令采集设备、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系统服务进程、系统应用功能模块、系统用户/权限等的管理。

1)系统服务进程管理

系统应能对服务进程进行有效的调度和管理,能够配置、监视、调度和控制系统服务进程,提供系统服务进程维护支撑,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2)系统设备和网络管理

系统应能够对采集设备(包括时隙收敛设备、相关连接设备、采集机等)、系统服务器、用户终端、网络等进行管理。

提供采集端口(包括时隙收敛设备及E1端口、IP端口)状态监视和激活功能;提供各类设备集中维护管理功能;提供网络连通性监控功能。

3)数据完整性监控及维护

系统应能够对采集及合成数据的完整性进行监控,发现数据异常,提供告警或短信通知等功能。

4)数据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

系统应提供数据库数据和文件系统的管理。

系统可根据用户设定的数据存储策略自动删除过期的消息数据、告警数据、指标数据等。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包括对系统数据和系统软件的备份与恢复。

系统应支持定期或不定期数据备份,支持本地或异地数据备份。

为了加快处理速度以及方便数据转换等其它应用,系统应提供将需要使用的数据片下载到本地机器的功能。

5)用户权限管理

系统应支持对用户组织结构、用户、用户组、权限、权限组的管理,支持方便的权限分配机制。

系统应支持两级应用(总部系统为总部和省两级用户;省系统为省和地市两级用户)对权限管理的特定要求。

用户口令具有一定的安全规则要求,系统具有密码定期修改功能。

6)日志管理

日志管理包括对系统运行日志与用户操作日志的管理,具体包括系统和用户操作日志的记录、查询、删除等功能。

7)系统应用评估

系统具有应用自评估能力,可对各级用户对系统各功能项的使用情况与应用习惯进行统计分析,可进行应用类型分类分析、历时趋势分析、TopN分析等。

任务定制统计功能模块,根据用户预先定制各类不同的测量任务和测量时间,满足用户各项周期性的自动测量统计。

5.4.5查询管理功能

系统提供各类CDR查询功能,支持按CDR各字段进行排序、过滤、统计,查询过滤条件包括时间、主被叫用户号码、IMSI、IMEI、IMEISV、TMSI、MSISDN、OGT、DGT、OPC、DPC、IP地址、呼叫结果、释放原因、错误码、信令消息、参数、逻辑链路、补充业务等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的组合,对历史保存信息以及实时的信令进行过滤搜索和查询,只列出满足搜索条件的信令信息,并能提供基站信令消息进行关联查找。

能够提供流程条件编辑器,用户可以设定特定流程条件,系统根据用户设定的流程条件对CDR进行筛选统计,提供供可编程模式的过滤(专家模式)。

提供对于查询结果的二次查询和统计功能,可对查询结果进行Group、Avg、Sum等再次统计。

5.4.6告警管理功能

5.4.6.1功能要求

告警和预警管理功能包括实时告警监视、告警查询统计、指标门限值管理、告警处理、告警的对外接口,告警接口应可以接入本省的集中网管,统一告警呈现。

1)实时告警监视

系统提供实时告警监视窗口,支持告警列表和网络拓扑图两种显示方式;支持以不同颜色区分告警级别,支持用户自定义告警颜色;支持根据告警类型和告警级别设置过滤条件。

2)告警查询统计

系统提供灵活的告警查询统计功能,支持按各个告警字段进行排序、过滤、统计。

3)指标门限值管理

系统提供方便的指标门限值设置,并可由用户定制指标预警信息中的告警标题、告警描述、告警级别等内容。

4)告警处理

具有告警处理权限的用户,可对告警做确认、删除等操作,操作将引起告警状态的改变。

5)告警的对外接口

系统可提供对外告警接口,便于告警输出到综合网管告警平台集中呈现。

6)系统应分网络层和业务层的告警。

告警监测包括应包括告警类型、告警表现方式、告警设置等,产生告警内容和级别可以由维护人员进行设置。

5.4.6.2告警分类

根据告警来源不同,本系统告警分类如下:

1)物理告警

本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如果由于链路物理层的原因,导致系统不能正常采集数据,系统应该产生告警。

此类告警包括:

物理链路信号低于可检测门限、同步错误、帧错误等。

2)消息告警

系统监测到告警消息时应该产生告警。

产生告警的消息包括ASN.1冲突或编码错误、消息类型不存在或没有使用、消息和接收机状态不匹配、协议错误码告警、链路组告警、路由组告警等。

3)指标预警

系统支持对网络指标、业务指标设置预警门限,当满足预警条件时,将产生预警。

4)系统告警

本系统自身出现故障时产生系统告警。

系统告警包括存储空间不足、内存不足、数据传输错误、配置错误、文件错误、系统能力不足、电源故障、CPU故障、适配器故障等。

5.5基于客户感知的无线网络分析和故障定位功能

根据网络对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即接入性)、持续为用户提供服务(即保持性)和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即完整性)三个方面对用户的感知进行描述。

5.5.1网络单点分析模块

5.5.1.1客户感知分析

客户感知分析主要是对和客户感知有关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接入性分析、保持性分析和完整性分析。

5.5.1.1.1接入性模块

接入性是指用户能接入网络,使用网络提供的业务的能力。

主要从寻呼分析、

5.5.1.1.1.1寻呼分析

主要对不同LAC或IMSI(或TMSI)的寻呼过程进行分类统计,了解不同小区(或LAC)内寻呼次数及寻呼响应比率,对于寻呼无响应部分则按照用户进行寻呼分析,统计未响应用户比率,并对寻呼时长的分布进行统计,以便对于BSC、MSC的寻呼质量进行分析,降低用户接入网络的时长。

5.5.1.1.1.1.1寻呼时延分析

1)业务场景:

主要对用户寻呼时延进行统计分析,降低用户寻呼需要的时间,确保用户短时间接入网络,数据主要来源于A接口信令信息和网管系统信息

2)统计指标

序号

指标

时间粒度

空间粒度

数据来源

定义与参考文献

1

开始时间

1小时

LAC和用户

A接口信令信息

 

2

结束时间

A接口信令信息

 

3

MSC名称

A接口信令信息

 

4

BSC名称

A接口信令信息

 

5

LAC号

A接口信令信息

 

6

小区号

网管系统信息

 

7

寻呼成功率

A接口信令信息

8

寻呼时长(0-5秒)次数

A接口信令信息

 

9

寻呼时长(5-7秒)次数

A接口信令信息

 

10

寻呼时长(7-10秒)次数

A接口信令信息

 

11

寻呼时长(>10秒)次数

A接口信令信息

 

12

位置更新次数

A接口信令信息

 

13

干扰指数

网管系统信息

 

14

平均寻呼响应时延

A接口信令信息

 

计算公式:

(1)、寻呼成功率=(一次寻呼成功次数+二次寻呼成功次数)/一次寻呼次数*100

(2)、寻呼时长=PAGINGRESPONSE时间-第一次PAGINGREQUEST时间

(3)、寻呼号码:

IMSI,如果为TMSI寻呼则变为IMSI。

(4)、位置更新次数=被寻呼IMSI寻呼消息下发前5秒内有位置更新请求的次数(列出IMSI或TMSI)

(5)、干扰指数:

通过OMC提取该小区的干扰情况

(6)、平均寻呼响应时延=每小区寻呼总时长/每小区寻呼总次数

(7)、根据PAGING消息和寻呼响应小区PAGINGRESPONSE信息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拣、合成,计算出上面的统计指标。

3)实现功能

(1)、关联:

关联原始信令消息流程,从用户级别的指标关联到具体的呼叫原始记录。

(2)、呈现方式:

表格

支持按照小区查询、号码查询、IMSI查询和TMSI查询,并支持小区响应寻呼时间的分段查询。

5.5.1.1.1.1.2寻呼用户分析

1)、业务场景:

通过信令监测系统和BOSS系统,对不同业务品牌的用户进行寻呼成功率的统计,并且对寻呼的次数和用户联系起来,表征用户的感受。

2)、统计指标:

序号

指标

时间粒度

空间粒度

数据来源

定义与参考文献

1

开始时间

15分钟

LAC/用户

信令监测系统

 

2

结束时间

信令监测系统

 

3

MSC名称

信令监测系统

 

4

BSC名称

信令监测系统

 

5

LAC号

信令监测系统

 

6

用户业务品牌

BOSS系统

 

7

用户情况

BOSS系统

8

被叫次数为一次的用户指标

信令监测系统

9

被叫次数为2-N次的用户指标

信令监测系统

10

被叫次数>N次的用户指标

信令监测系统

计算公式:

(1)、用户情况:

主要指用户是否停机、设置响应的呼入限制等。

(2)、被叫次数为一次的用户指标:

主要指寻呼用户数、二次寻呼用户数、二次寻呼率、响应用户数、响应用户率等

(3)、被叫次数为2-N次的用户指标:

主要指寻呼用户数、二次寻呼用户数、二次寻呼率、响应用户数、响应用户率。

(4)、被叫次数>N次的用户指标:

主要指寻呼用户数、二次寻呼用户数、二次寻呼率、响应用户数、响应用户率。

3)、实现功能:

(1)、关联:

关联到原始信令消息

(2)、呈现方式:

表格和信令流程图

5.5.1.1.1.1.3寻呼失败分析

1)业务场景:

对某个LA区域内的寻呼失败进行分析,统计寻呼失败1次的用户、寻呼失败2次的用户数和寻呼失败N次的用户数,可以对某LA区域内的用户寻呼失败情况有所了解,对寻呼方面的用户感知进行分析。

2)统计数据:

序号

指标

时间粒度

空间粒度

数据来源

定义与参考文献

1

开始时间

15分钟

LAC/用户

信令监测系统

 

2

结束时间

信令监测系统

 

3

MSC名称

信令监测系统

 

4

BSC名称

信令监测系统

 

5

LAC号

信令监测系统

 

6

寻呼失败总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