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3913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二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43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二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43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

(时间:

45分钟)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二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43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

 

1.“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有力打击了美苏的核讹诈

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

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

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

2.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

1963年3月

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1963年12月

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

1964年4月

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

1964年10月

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3.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4.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5.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D.火药

6.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

“由于当时,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

”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是(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号飞船实验成功

7.邓小平说: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B.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8.邓小平曾说过:

“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

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

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了。

”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完成了对高等院校的大规模调整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9.如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

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第9题图

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民众重视

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10.姚文元在1974年10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写道:

“历史事实证明,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

”对此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

A.对“文革”前17年教育的估计、总结基本符合史实

B.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17年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C.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D.观点正确,建国后的17年,中国的教育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占主导

1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

第11题图

A.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B.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C.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

D.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2.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

所)

时间类别

1949

1957

1965

1978

1985

1990

2000

2008

普通中学

41

249

346

2699

1607

1620

2736

2693

职业中学

116

123

183

294

普通高

等学校

3

11

16

40

62

61

221

608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现代中国奋起直追,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三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并分析主要原因。

14.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

“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

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

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

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二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43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

一、选择题

1.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原子弹成功爆炸。

从题干中的炸弹和核国家可知,表述的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结合“两弹一星”的影响,可知A、B、C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当时世界两极格局没有因此而改变,故D项错误,故选D。

2.B【解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错误;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时间是从1953年到1957年,与上面表格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8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中国自力更生研发出原子弹,故D项错误。

3.D【解析】时间限制是1950年到1957年,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次要原因,因此A、B不正确;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完善,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是原因而且是主因,所以主要取决于新制度的确立,D项正确。

4.A【解析】材料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的引领,A项正确;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材料无关,B项错误;C、D项是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C、D项错误。

5.B【解析】籼型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最能体现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

6.D【解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故答案选D。

7.B【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的时间是1965年,不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故本题应选B项。

8.D【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教育的评价。

C是“文革”时期的,而且是应该否定的,据此可排除;A和B是并列关系,且从它们和D的关系来看,它们都包含在D里面。

答案为D。

9.C【解析】1977年报考人数出现一个高峰是因为大学长期不招考导致的。

1992年、1999年报考人数较少不能反映高等教育越来越受民众重视,A项错误;90年代大学教育还没有成为大众教育,B项错误;文革停招导致报名人数激增,C项正确;报名人数激增和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关系不密切,D项错误。

10.B【解析】“文革”前我国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因此“文革”前17年教育事业硕果累累,B项正确。

11.A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教育成就,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不仅包括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还应包括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等,故④项说法片面且与史实不符,答案选A。

12.C【解析】1949—1956年,职业中学为零,说明当时教育体系不够完整,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而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错误;1995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发展,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正确;按照表格材料,进入21世纪后,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

(1)19世纪以前,发明应用在前,科学相对滞后;19世纪以后,科学在发明应用之前,并且推动发明和应用。

(2)第二次: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西方的殖民侵略;太平天国的消极影响。

第三次:

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以阶级斗争为纲)。

(3)特点:

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或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4.

(1)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不论是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还是小学的教育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的增长上,中等学校的发展更是成就显著。

(2)成就:

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普及率较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发展不平衡。

(3)原因:

政府重视并加大投入;人民群众对教育重要性意识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革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