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3937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docx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中国混凝土网[2005-9-7]

摘 要] 本文经过对高强高功用混凝土的研讨运用回忆,提出了普通混凝土高功用化是今后我国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的主导方向,也是处置应前泵送混凝土普遍存在的早期开裂趋向清楚的主要技术途径。

对制约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的水泥质量、现行规范和施工养护工艺等要素作了深化论述。

 

[关键词] 高功用混凝土; 产业化开展; 普通混凝土高功用化; 高功用水泥; 混凝土体积动摇性; 配合比设计

 

Someponderationontheindustrialdevelopment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

XIAWei(ShanhaiBuildingMaterialConcreteProductCo,Ltd.,Shanghai202003,China)

Abstract:

 Itisputforward,byreviewingontheresearchesandapplicatonsofHSC/HPC,thatthehighperformingofordinaryconcreteisamainaimoftheindustrialdevelopmentofHPCinthefuture,andalsoisatechnicalwaywhichwillsolvecrackingproblemofordinarypumpingconcreteatearlyage.TheinfluencingfactorsupontheindustrialdevelopmentofHPCincludingcementquality,presentspecification,curingconditionsarediscussed.

Keywords:

 highperformanceconcrete;industrialdevelopment;highperformingofordinaryconcrete;highperformancecement;volumestabilityofconcrete;designingofmixingproportion

 

 高强高功用混凝土研讨运用回忆

   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掀起的高强混凝土研讨热,提升了我国混凝土技术的总体水平,带动了制品成套机械、施工技术和水泥制造等相关产业链的开展。

C80~C100的高强混凝土陆续运用于大跨度桥梁、海军工程、先张法PHC管桩和铁路PC及轨枕制品等[1]。

无须置疑,高强混凝土工程运用作为一种技术储藏,为尔后的高功用混凝土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实际和实际基础。

随着大规模城市改造的树立热潮,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开发普及,泵送混凝土技术日臻成熟。

自1981年上海宾馆初次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以来,垂直泵送高程以80m为终点,屡创新高。

继1989年158m高的上海南浦大桥主塔采用C40泵送混凝土后,广东国际大厦发明了一级泵送200m的纪录,并在顶层飞机坪成功运用了C60泵送混凝土[1];1995年上海杨浦大桥主塔C50高强混凝土泵送高度再次被刷新,到达了208m;1997年88层金茂大厦那么创下C40混凝土一次泵送382.5m的世界纪录[2]。

值得一提的是,事先的高泵程混凝土大多属于满足早强要求的高强混凝土范围。

在混凝土质量上,要求〝早强不早凝〞,如南浦大桥C40混凝土要求三天强度达70%,凝结时间大于12h。

事先的混凝土配比设计大多采用以普通水泥为主,大批掺有10%的普通粉煤灰并复合缓凝效果的高效减水剂[1]。

与此同时,以耐久性为标志的高功用混凝土概念引入我国,赋予了现代混凝土技术除满足高强、流态化之外新的技术外延。

由于高功用混凝土契合与时俱进可继续开展的时代理念,它的研发惹起了现代混凝土技术的深入革新。

优质矿物外掺料已成为现代混凝土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第六组分。

上海市率先于1998年、1999年公布实施〝高钙粉煤灰混凝土运用技术规程〞和〝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运用技术规程〞,为开展高功用混凝土提供了必要的实际依据。

同时,粉煤灰的综合应用水平延续多年打破100%,粉煤灰已从单一的路途填筑,运用到墙体资料、陶粒制造、水泥和混凝土外掺料及预拌商品砂浆等建材消费各个范围。

此外,减水率30%以上,保塑性、水泥顺应性俱佳的氨基磺酸盐系列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功用减水剂的研制,功用型复合高功用外掺料的研发,均为高功用混凝土的运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其中矿渣微粉作为一种新型可少量替代水泥的活性掺合料,上海市于1997年起,在矿渣微粉的制成工艺、混凝土材性研讨和工程运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效果。

矿渣微粉混凝土运用的代表作有:

1998年1月上海教育电视台综合楼基础一次性浇捣C40P6泵送混凝土3000m3,采用矿渣微粉和粉煤灰双掺技术,胶结材用量430kg/m3,水泥用量占46%;明天广场在局部混凝土结构中运用了C80泵送混凝土3000m3,在混凝土配比设计中,采用比外表积为600m2/kg的S115级矿渣微粉替代传统的硅灰,混凝土配制本钱较国产硅灰下降9%[3]。

纵观我国高功用混凝土的运用实际可以发现,高功用混凝土运用局限于大批标志性修建中的高强等级混凝土,且未见水泥取代率50%以上用于上部混凝土结构的文献报道。

如上述明天广场C80高强混凝土,S115级矿渣微粉掺量仅20%,水泥用量仍高达480kg/m3;国度大剧院局部钢管柱采用C100高强高功用混凝土,复合外掺料占胶结料总量的25%,水泥用量仍达450kg/m3。

其配比设计的技术途径与〝绿色环保〞的高功用混凝土设计理念仍有清楚差距。

另一方面,量大面广的普通C20~C40活动性泵送混凝土却面临着体积动摇性差、早期塑性开裂等耐久性劣化效果,已成为困惑预拌混凝土开展的严峻理想课题。

普通泵送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应该是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最具理想意义的主导方向。

以普通泵送混凝土C20~C30的胶结材总量(300~350)kg/m3,就能配制出抗化学腐蚀、干增加、抗渗功用成倍提高的C40~C50高功用混凝土[4]。

无论是理想的技术储藏,还是预拌混凝土消费水平和泵送施工技术,完全能完成C20~C40活动性泵送混凝土的高功用化。

但是,基于对高功用混凝土的认知水平,以及现行规范的约束,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依然是任重道远。

本文以预拌混凝土行业开展为视角,剖析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的假定干制约要素,并籍此抛砖引玉,提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关注,为我国高功用混凝土开展发明必要的外部环境。

2 高功用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任务性

2.1 高功用混凝土的强度

   高功用混凝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美国NIST与ACI初次提出以来,因不同窗者的专业背景视角及认知水平上的差异,至今未有完整明白的概念化定义。

但在高强混凝土和高功用混凝土关系上,渐成共识,即〝高强混凝土未必高耐久性,高耐久性未必高强〞。

吴中伟院士曾于1996年提出,高功用混凝土应包括中等强度混凝土,如C30混凝土。

之后又提出,少量处于严酷环境中的海工、水工结构对混凝土强度要求并不高(C30左右),但耐久性要求却很高。

以吴院士的表述推论,关于抗冻混凝土,由于掺加了引气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过C30左右,但其抗冻才干却远胜于C50~C60的高强混凝土。

因此不能复杂地用强度等级来界定高功用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高功用化是今后假定干年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的方向。

 

    国度科委于2001年关于〝十五国度科技攻关方案‘新型高功用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研讨’〞的批复中指出,应〝研制中等强度高功用混凝土和用不同强度等级水泥配制的高功用混凝土,新拌混凝土抗离析好,泌水率低,出机混凝土坍落度18cm以上,经1.5h坍落度损失不大于4cm,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泵送功用和施工功用;硬化混凝土强度等级,冻融循环、氯离子浸透值等到达高功用混凝土的相应功用目的〞。

 

2.2 高功用混凝土的耐久性

     关于高功用混凝土的耐久性目的,不应强调一致的固化形式,面面俱到与日俱增的高功用混凝土并不契合我国国情。

所谓高功用混凝土,具有特定运用环境下的耐久性,适宜的强度和任务性,满足预期运用寿命的耐久性要求,最大限制地增加预期运用年限内的维护修补费用,同时应契合维护环境,减轻环境负荷可继续开展的设计目的。

对一些公共标志性修建,一次性投入庞大,效劳年限内运用维护费用高,可以采用耐久性设计100年以上的高功用混凝土。

表1为国度大剧院工程C100高功用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参数。

而普通民用修树立计运用寿命50年,在耐久性设计方面,应以体积动摇性和抗碳化才干为控制目的。

如放射性核素限量、外加剂氨释放量等环境评价合格,即完全满足现代人居环境的要求。

普通C30混凝土经高功用配伍后,足以满足耐久性需求。

 

表1 C100高功用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参数

配制强度

fcu,28≥115MPa

扩展度

≥500mm;3h损失率≤1%

体积动摇性

60d收缩≤3×10-4

抗渗等级

>P35

抗冻融等级

F200以上

氯离子浸透系数

≤1.5×10-8cm2/s

碳化深度

28d≤0.5mm

 

2.3 高功用混凝土的任务性

   高功用混凝土在任务性方面,必需具有较强的保塑性和一定的活动度坚持才干。

但在活动性目的上,不用拘泥于坍落度大于180mm以上,扩展度600mm以上或以锥体排空时间表征的活动性限值。

只需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满足施工所需的和易性、密实性即可。

如日本开展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是基于增加城市噪音污染和休息力本钱高昂考量。

对城市修建、人口高密度区,配筋稀疏的工程,可采用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

而对一些在一定活动度下,即能满足泵送要求,自觉套用坍落度180mm以上的量化指示,实属矫枉过正且不符技术经济的合理原那么。

3 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对水泥质量的要求

   临时以来,水泥和混凝土分属建材、建工两大系统,历史构成的条块联系格式,不利于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开展方向。

混凝土技术人员不了解水泥制造工艺,水泥企业不知晓混凝土开展静态。

在水泥产品结构上,以高细度、高标号、高早强为标志的〝三高水泥〞成了近年来水泥质量的开展主流。

随着对碱骨料反响的注重,水泥的碱含量才被真正关注。

从目前水泥产品的结构和质量现状而言,远远不能顺应高功用混凝土对耐久性的要求。

因此,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完成水泥的高功用化。

 

3.1 高功用混凝土对水泥矿物组成的要求

   在水泥矿物组成中C3A需水量最大,水化快放热集中,对外加剂吸附量最大,顺应性差,抗硫酸盐腐蚀才干较弱。

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烧成的熟料,析晶出来的C3A和C4AF含量高,水泥规范稠度用水量大,与外加剂相容性差。

有研讨说明,水泥熟料中C3A含量每添加1%,规范稠度用水量也同步提高1%;而水泥规范稠度用水量每添加1%,混凝土用水量相应提高(6~8)kg/m3。

另外,水泥净浆活动度随C3A+C4AF总量的增加而提高[5]。

水泥碱含量越大,对萘系减水剂相容性就越差,凝结时间延长。

 

   因此,增加水泥熟料中间相C3A和C4AF总量是高功用水泥必需具有的主要特征。

以C2S矿物含量达50%以上的高贝利特低热型硅酸盐水泥,被以为是最适宜配制高功用混凝土的种类。

该项目已被列入〝十五〞国度科技攻关方案,树立强度等级大于52.5MPa,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的假定干示范线。

 

3.2 水泥中的掺合科对配制高功用混凝土的影响

   国标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允许Ⅱ型硅酸盐水泥中掺加不超越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普通水泥中活性混合材掺量不得超越15%,非活性混合材掺量不得超越水泥质量的10%。

允许在水泥消费中掺加混合材是基于各中央充沛应用外地自然资源,增加水泥消费对环境负荷的影响,整合中央资源优势。

但是,目前水泥质量的严重异化却背叛了规范制定者的良好初衷。

局部水泥消费厂和粉磨站(配制厂)提供的普通水泥,其中的混合材种类数量远远打破国际的限定要求,尤其在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价钱上扬树立过热的景气条件下,这一现象愈加突出。

而现行水泥规范对普通水泥烧失量的限值为5%,清楚过于宽松,使上述企业在混合材运用上愈加游刃缺乏。

预拌混凝土企业在水泥验收检验中又往往将烧失量目的疏忽,理想上普通水泥的烧失量超越4%已相当普遍,招致以后水泥的需水量清楚上升,目前普通水泥的规范稠度用水量均值已打破27%。

同一厂家一年内强度极差超越10MPa不在少数,对外加剂顺应性效果日益加剧;局部水泥企业掺入少量轻烧态的火山灰混合材,惹起混凝土严重泌水,并使混凝土体积清楚减缩,并发作塑性开裂;一些水泥粉磨站(配制厂)将从不同水泥厂推销的熟料和不同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区分混于一仓,用于配制普通水泥;另一些发作水泥购并的集团企业,不同产地的熟料冠以同一牌号销售,致使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的水泥矿物组成差异悬殊,需水量和凝结时间令预拌混凝土企业无法掌控。

 

   虽然水泥行业规范对水泥出厂强度有最低限制要求,但该限值为企业内控目的。

对水泥用户验收而言,仍适用于国标,即使水泥实测强度为42.5MPa,仍为合格品。

某预拌混凝土企业运用一水泥中转站(含配制)提供的PⅡ52.5水泥,并用大掺量矿粉和粉煤灰配制泵送混凝土,因发作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追溯后发现该批水泥28d强度仅53.7MPa,后经多方证明,该水泥中转站在中转环节中,仍少量掺加矿粉和粉煤灰,且到达了普通水泥的掺加水平,但提供的水泥质保单上,28d强度均大于58MPa。

对利润追求的最大化及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动,可以使少数水泥企业利令智昏地改动既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这着实是一个令混凝土技术人员困惑不已的理想难题。

 

   综上所述,水泥质量的现状已成为制约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的严重瓶颈,从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着言,水泥消费工艺中应取消掺加混合材,普通水泥应尽快参与历史舞台。

允许在水泥消费中掺加混合材,即添加了水泥质量中的不确定要素,给混凝土质量控制带来不可跨越的质量盲点,对混凝土耐久性提高构成潜在要挟。

混合材的运用应改由水泥厂的〝暗箱〞操作为预拌混凝土企业的〝阳光〞配制,即依据不同的运用功用,选择适宜的功用型掺合料。

 

3.3 高功用混凝土对水泥细度要求

   水泥规范中的细度目的对高功用混凝土配制用水泥并不具有重要意义。

过高的细度对外加剂吸附量大,且在低水胶比条件下,易发生自收缩。

以同种水泥不同的细度在一定的水灰比和外加剂用量下,净浆活动度随水泥细度的增大而下降[6]。

一些熟料烧成质量较差的水泥厂,为满足早期强度往往以提高粉磨细度来到达,招致对外加剂顺应性变差。

此外,水泥颗粒中(4~30)μm的颗粒对强度贡献最大,大于60μm的颗粒仅起填充作用,小于3μm的颗粒对增加泌水,早强有利;水泥颗粒散布窄,颗粒堆积的空隙率大,水泥的规范稠度用水量大,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低,与外加剂相容性差[7]。

配制高功用混凝土的水泥,应具有延续的颗粒散布级配,使水泥粉体到达最正确堆积密度,用水量最低,与外加剂婚配性强。

因此,高功用混凝土用水泥的细度,应以颗粒散布级配表征,取代目前的细度评价法。

 

4 高功用混凝土的体积动摇性

4.1 提高混凝土体积动摇性的技术途径

   预拌混凝土是国度产业开展的基本国策,但由此也引发了混凝土早期开裂的负面影响,普通泵送混凝土28d干缩值为(3~6)×10-4,而高强高功用混凝土因胶结材用量高,采用超细外掺料低水胶比,早期的自收缩可达(2~4)×10-4。

经实验证明[8],掺加粉煤灰和矿粉的泵送混凝土从加水至混凝土初凝时段的塑性收缩率更达(1.5~2.2)%,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早期开裂趋向增强。

现代混凝土的体积动摇性效果日益突出,这些体积动摇性触及到混凝土早期裂痕的构成和扩展。

因此,在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中,必需引入具有减缩、补偿收缩为成效的设计理念,合理选材,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体积动摇性。

如三峡大坝混凝土采用中热水泥,并控制水泥中MgO含量达(3.5~5.0)%,应用方镁石水化发生体积收缩,补偿混凝土降温阶段的温度收缩。

近年来,盛行了以硫铝酸钙收缩剂为收缩源补偿混凝土收缩的配合比设计思绪,并被少量用于混凝土墙、顶板等上部结构。

因钙矾石对养护条件相对苛刻,必需以充沛的水份供应为前提,但是目前的施工条件既无法保证垂直墙板的保湿养护,又不能满足顶板的大面积掩盖保湿,顶板浇捣后处于太阳曝晒的情形习以为常,结果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干缩裂痕。

许多收缩剂厂商夸张产品功用,应用业主开展商对混凝土抗裂防水的迫切要求,在称号上故弄玄虚,将硫铝酸钙收缩剂冠以抗裂防水剂,使缺乏资料研讨背景的设计院随便采信,招致因收缩剂设计运用不当而引发的混凝土开裂事故不时。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减缩、补偿收缩双成效的混凝土体积动摇剂的开发,满足了高功用混凝土对体积动摇性的要求[9]。

以该体积动摇剂(2~6)%掺入普通粉煤灰、矿粉中,在气干形状下的28d干缩控制在2.5×10-4以下,在水中的收缩值为(0.5~1.5)×10-4,同时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介质浸透等耐久功用。

 

4.2 混凝土体积动摇性研讨中的三阶段划分

   近年来,在蒸蒸日上的矿渣微粉研讨热中,少量的研讨侧重于〝大掺量取代〞、〝活性指数〞等强度效应和耐久性提高的复演性实验中,对矿渣微粉的运用技术缺乏深化研讨,尤其是对掺矿渣微粉混凝土塑性阶段的泌水功用仍处于研讨盲点。

对混凝土的体积动摇性研讨应包括不可联系的三个阶段:

一阶段,从加水到混凝土初凝,混凝土从活动形状到塑性丧失期,此阶段混凝土固相颗粒沉降,随同泌水发作,体积减缩,为塑性收缩期;二阶段,混凝土初凝之后到24h龄期,混凝土由塑性转型为弹粘性体,该时段以混凝土自收缩最为清楚集中,为自收缩阶段;三阶段,24h龄期后为干缩期。

三个阶段的基准零点界限明晰,测试方法相对独立,其中第三阶段实测的干缩值包括了一局部前期的自收缩。

以后学术界较关注于后两个阶段,对第一阶段混凝土塑性收缩率的评价极端影响要素的研讨说明[8],掺矿渣微粉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率随矿粉掺量的提高而增大,掺量从25%提高至50%,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率从2.2%增至3.6%,在钢筋约束条件下,于楼板表层及楼板梁衔接处极易发作塑性开裂,这些于混凝土塑性阶段发生的微裂痕,在尔后施工外荷载作用下扩展延伸。

学术研讨中的浮澡性,〝大掺量等量取代〞在一定水平上误导了一局部预拌混凝土企业,迎合了一局部预拌混凝土企业〝降本节支〞的需求,无视了矿渣微粉的颗粒形貌特征对混凝土体积动摇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在高功用混凝土的体积动摇性研讨中,除思索自收缩和干缩对混凝土的体积动摇性影响外,更不可低估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对早期开裂的决议作用。

建议高功用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率应控制在1%以内。

5 高功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5.1 现行规范的顺应性

   高功用混凝土虽有十多年的研发历史,但迄今为止,国际尚无纲领性的配合比设计指南。

除少数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重点项目外,作为预拌混凝土企业具有自主开发愿望的,现行规范对此难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详细表达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0]中关于〝最大水灰比〞和〝最低水泥用量〞的表述和了解上:

对处于〝枯燥环境〞下〝正常寓居或办公用房屋外部件〞的钢筋混凝土,其〝最大水灰比〞不得超越0.65,最小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60kg/m3。

此处的〝水灰比〞应了解为〝水胶比〞,〝水泥用量〞泛指〝胶结材总量〞。

然后该规程在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又提出了〝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泵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

此处又十分明白地运用了〝水胶比〞和〝胶结材总量〞概念。

前后两者的概念表述就实质而言是连接的,并不矛盾。

但是,以表3中的〝HPC(A)〞高功用化配合比为例,水胶比为0.50,胶结材总量为350kg/m3,完全契合规程要求。

但对不谙资料研讨的树立监理、施工技术代表而言,可以哑口无言地了解为:

水灰比1.0,水泥用量175kg/m3,不符规程要求,拒绝混凝土施工浇捣。

 

5.2 高功用混凝土的最大外掺料限量

   高功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最大限制地增加水泥用量为终极目的,努力减轻水泥混凝土消费对环境负荷的影响水平为己任。

据统计,1997年我国水泥产量达5亿吨,耗煤5940万吨,规范煤比国外平均水平高41%;电力消耗550亿千瓦时,占全国工业用电量的6.54%,综合电耗为(115-120)kwh/t,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30%;石灰石耗用418亿吨,吨水泥耗用0.95吨~0.98吨;CO2排放量3.6亿吨,SO2为86万吨,烟尘及粉尘排放量为690万吨~750万吨,占全国工业烟尘总排放量四分之一强。

与此同时,1997年全国县以上工业企业固体废物发生量及排放量区分为6.6亿吨、1549万吨,2000年那么区分到达了8.2亿吨、3186万吨。

 

鉴于目前预拌混凝土普遍掺加了粉煤灰和矿粉,且掺加总量已达40%左右。

因此,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应以50%的水泥取代率为目的终点。

在运用技术上处置好大掺量与混凝土早期强度低的矛盾,特别应注重因大掺量运用混合材配伍不当,早期强度递进缓慢形成的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规范[11,12]中,关于上部结构,都出现了外掺料最大限量的条款。

但是,由于目前功用性外掺料的种类、活性均超出了上述规范触及的外掺料,对外掺料掺量的限制性条款不契合高功用混凝土产业化开展对环境减负的终极目的。

而应将对外掺料掺量的限量控制改为对混凝土强度递进率的掌控,既防止过度早强引发混凝土内裂痕,又必需满足正常施工对混凝土合理的早强要求。

表2列出了高功用混凝土强度递进控制形式。

 

表2 高功用混凝土强度递进控制形式

龄期/d

1

3

7

14

28

达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百分数

15-20

40-50

70-80

100-110

120-130

 

5.3 高功用混凝土的最低水泥用量

   最低水泥用量的提出,是为确保混凝土必要的耐久性。

但对局部经改性处置,活性和综合耐久性目的契合甚至超越GB/T18736-2002〝高强高功用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的二元、三元复合外掺料,应不受规范相应条款的限制。

如规范[11]中规则上部结构最低水泥用量为200kg/m3,但只需高功用化的技术途径可行,设计方法正确,合理选材配伍,仅120kg/m3的水泥用量,就能配制出抗渗等级P21以上的高功用混凝土[4]。

另一方面,从混凝土本钱思索,对胶结材总量为300kg/m3的普通混凝土高功用化,水泥用量不打破200kg/m3的限制要求,那么无法付诸实践运用。

 

5.4 高功用混凝土的用水量

   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是配制高功用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手腕,而混凝土的用水量与外加剂的总体运用水平相关。

目前预拌混凝土采用的泵送剂仍以普通减水剂为主导种类,随着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技术的运用,减水率达12%~15%的中效减水剂应运而生,高效减水剂那么主要用于高强混凝土。

由表3可知,目前外加剂在混凝土的本钱构成中不超越5%,普通减水剂那么更低。

显然这一运用水平与高功用混凝土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