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4317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docx

论《茶花女》的艺术特色王民霜1

论《茶花女》艺术特色

王民霜文学院

摘要:

小仲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问世已近二百年,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彰显着独特的文学价值。

其中《茶花女》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茶花女》蕴含着丰富的文学鉴赏意义与现实社会意义。

本论文首先从简单的《茶花女》背景介绍开始,再跨越到《茶花女》的艺术特色分析,依次从揭露巴黎社会现状、小说结构布局情节发展、主人公的人物塑造、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现以及人物感情的真实表达的五个角度,剖析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茶花女》结构人物形象心理活动描写

一、引言

《茶花女》讲述的是巴黎社交界的一名名妓玛格丽特与一位年轻人阿尔芒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小仲马通过塑造的茶花女艺术形象来表达对遭受社会摧残与迫害的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尤其是对荒乱、伪善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并借此揭露和抨击当时社会男权主义下的等级制度,强烈谴责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虚伪的道德观。

小仲马用最真实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表达自己对主人公的态度,自己的社会道德观点和美学理想。

二、小仲马与《茶花女》

(一)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小仲马是十九世纪法国有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

他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年轻时与女裁缝卡特琳〃拉贝在巴黎生下的私生子。

他的父亲大仲马成名后,混迹于上流社会,抛弃了小仲马他们母子,直到他七岁时,才从法律上承认了小仲马,但始终拒绝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

他的代表作品有:

《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阿尔丰斯先生》、《迪安娜〃德〃利斯》、《德尼莎》等。

其中《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

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它以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独特高深的艺术造诣,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世人普遍的欢迎。

1852年他将《茶花女》改编为同名话剧,并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开始了专门的戏剧创作。

(二)《茶花女》写作背景

因为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

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象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

小仲马强烈的希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

《茶花女》便是他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

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

1

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本是贫苦的乡下姑娘,因为家境贫穷只身来到巴黎,却不幸的走进了巴黎的名利场,落入风尘成为上流社会的名妓,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

在纸醉金迷中糟蹋着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差,而此时正好遇到为其身体担忧的小仲马,两个人渐渐熟识并确立了恋人关系。

可是好景不长,两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

当狠心离去旅游的小仲马回到巴黎时才知道玛丽早已离去,十分的懊恼愧疚,将自己关入房门写出了这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文学史上名著——《茶花女》。

(三)《茶花女》内容简介

《茶花女》描绘了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以其出众的绝色美貌游戏于巴黎上流社会人群中。

男主角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并在两年后用自己真实的爱打动了玛格丽特,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相携在美丽的乡村度过了长达六个月的甜蜜田园生活。

然而玛格丽特在巴黎高额的债务使得她不得不变卖自己的首饰,同时为了与阿尔芒能一直在一起也开始了对未来的规划。

而就在幸福即将真正到来的时候阿尔芒的父亲出现了,打破了这一切,两人在误会中分手、分离、伤害。

最终玛格丽特带着对阿尔芒的思念悲伤死去,而阿尔芒在看到玛格丽特留下的日记知道事情真相以后,痛苦不已,向作者诉说了这个故事。

在读了《茶花女》之后,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对玛格丽特的敬佩与惋惜,对巴黎上流社会虚伪放荡的轻蔑。

可以说《茶花女》在艺术方面有着其独特的美,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三、《茶花女》中的艺术特色

(一)真实揭露法国社会现实

1.骄奢淫乱的巴黎生活

《茶花女》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当时正处于七月王朝下的高度统治,虽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但社会却动荡不安,被推翻的封建势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相互抗衡。

处于统治地位的金融资产阶级,运用一些卑鄙无耻的手段和途径来榨取法国这篇土地上的财富,奢侈的享受着所谓的的上流生活,留下了纸醉金迷、花天酒地、腐化淫乱的罪孽行径。

小仲马的创作执于写实,注重点滴细节的真实,他通过《茶花女》为我们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法国巴黎奢侈逸的巴黎社会。

玛格丽特本是一个单纯的农村姑娘,却因为经济的贫困来到繁华的首都巴黎,凭着自己倾国的美貌与独特的才情,吸引着无数的上流社会男子的追求,同时玛格丽特也染上了挥霍钱财、寻欢作乐的恶习并沦为了贵族男子的玩物,成为巴黎社交上响当当的名妓。

作者通在名妓玛格丽特的周围的各色人等何环境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法国巴黎的虚伪奢侈。

玛格丽特的八卦邻居普利当丝〃迪韦尔诺瓦夫人,虽然和玛格丽特是所谓的朋友,曾热心地帮助过玛格丽特,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她可以从玛格丽特这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基础之上,这让读者看到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人性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是依靠金钱来维系的。

而像加斯东和N伯爵这样想玛格丽特成为自己情人的纨绔子弟,仗着自己有钱,挥钱如土,为博佳人欢颜而无所不用其极,跳舞、看戏、送礼,肆意挥霍。

小仲马通过《茶花女》达到对封建阶级落后腐朽和贵族资产阶级虚伪骄奢的揭露批判。

2.男权下的女性命运

作为小仲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不仅仅是一部感人泪下的爱情小说,更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它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思想意义。

小仲马让读者看到他的女性观,让读者落目到那些心灵圣洁却毁于虚伪社会的女性身上,也让读者对男权下的女性命运一览无遗。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是整个文明”①。

《茶花女》正是如此,它处处透露着男性中心文化霸权主义下男权对女权的控制,男性是主体是绝对,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只能是男权社会下的附庸体,而这些都是社会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果。

当时的巴黎,女权意识并不强烈,女性美的参照物就是男性的审美喜爱程度,构成了根深蒂固的女性依附男性意识。

玛格丽特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生活在男权主义的控制下,开始是成为不同人的情妇,后来在面对恋人父亲请求离开自己儿子的说辞时,只能退缩和妥协。

小说深刻的反映出男权掌控下,女性在简单的爱情相守愿望与社会传统文化相抗中,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守着那对恋人的思念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生命结束的悲剧命运。

(二)结构布局精巧,情节发展曲折

1.情节的螺旋上升发展,具有悬念

《茶花女》算是小仲马的自传体小说。

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蒲莱西一见钟情。

玛丽因出生贫苦,流落巴黎,不幸落入风尘。

她珍重与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与富豪保持联系,小仲马得知后写了绝情信,并出国旅行。

他回国后得知23岁的玛丽已经离开人世。

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震撼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闭门创作,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茶花女》,因此,可以说这部作品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情节发展十分流畅自然。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是以螺旋的结构上升发展的。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作为视角展开故事的发展。

小说开始写“我”好奇参加了一个由名妓女物品的拍卖并拍下了其中的一本书,后来“我”与阿尔芒认识,阿尔芒以回忆重组的方式向“我”讲述他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

而此时的叙事角度发生了变化,开始了以阿尔芒为叙述者的“我”的故事。

小仲马以非常自然地语言进行了转换,他这样写“下面就是他跟我讲的内容,这个故事非常生动,我几乎没有作什么改动”

②。

开始了以阿尔芒为“我”的角度讲述了对玛格丽特的一见钟情与后来的相恋

①①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第309页

②②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46页

相守和后来误会的分离,再至玛格丽特死后的过程。

而到了小说第二十五章时,小说又巧妙地开始了以玛格丽特为“我”的日记体叙述,叙述角度转向了玛格丽特,将整部小说推向了结局。

就在这一个个叙述角度的转换中,也为观众带来了一个个的悬念。

在作者“我”好奇的来到拍卖地点时看到的场景和自己内心的活动都激起了读者对这个妓女的好奇,这个妓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里设臵了第一个悬念。

“我”高额拍下来的书上扉页的赠书人阿尔芒又是谁?

这里设臵了第二个悬念。

后来“我”与阿尔芒成为了朋友,见到阿尔芒一切不正常的行为,其憔悴、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设臵了第三个悬念。

接下来在阿尔芒的叙述中,本来亲密的恋人却因为父亲的到来而分离,玛格丽特的反常和分手究竟是为何?

这里又设臵了第四个悬念。

可以说这一个个悬念吸引着读者去阅读和探究,它抓住了所有人好奇的心。

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构思精巧,布局巧妙,以及小说情节的紧凑发展的特点。

2.结尾的匠心独具

作者匠心独运,为小说精心安排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结尾。

小说的结尾以玛格丽特为“我”的书信体叙述,叙述角度转向了玛格丽特。

随着日记时间的变化,伴着玛格丽特身体的一天天虚弱,一篇篇真挚感人的书信日记展现在面前,它不仅向阿尔芒也向读者解开了故事所有的悬念和秘密,更加深化了每一个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用一种辛辣的讽刺表明了作家的爱憎感情。

第一篇日记的时间是十二月十五日,与其说是日记不如说是真相的揭露。

玛格丽特自认为的一封忏悔信为我们揭开了所有的秘密。

让我们知道玛格丽特不是因为不爱阿尔芒而离开他也不是因为迷恋那个奢侈的巴黎生活,而是因为阿尔芒父亲与她的一次谈话,可以说是一个父亲的恳求,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现实造成的悲剧。

玛格丽特的第一篇日记无论对阿尔芒还是读者都给予了极大的震惊,让所有人在恍然大悟之际也深深地感受到玛格丽特的隐忍与牺牲。

在接下来的日记中我们也清楚的看见了玛格丽特的内心世界。

匠心独具的结尾既是一种文学创新也让读者有这样的感悟:

原来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原来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到她可以放弃一切,包括她的生命。

(三)茶花女独特的美的气质的人物塑造

1.茶花女的外在美

玛格丽特有着让无数人为之心动的倾国倾城之美,在小说的开始小仲马就为我们介绍了这个绝色女子的美貌。

她有着苗条欣长的身材,披着开司米大披肩显得是那么的婀娜多姿。

她黑玉色的波浪长发配着绝妙的小饰品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而最迷人的就是她的那张脸,“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细巧而挺直的鼻子透出股灵气,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

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

③玛格丽特外表妩媚、服饰华丽、举止典雅,无论在哪都以夺人的美丽和风骚使人倾倒。

除了天生的容貌她也必然有着奢侈的打扮和装饰。

她的住所、金银珠宝、马车、长裙、开司米披肩、首饰等等财物无不令巴黎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和花街柳巷的名媛们憧憬和羡慕。

而这些装饰更加衬托出玛格丽特的光彩照人、非比寻常的美。

2.茶花女的知性美

玛丽特除了其外在的美貌,真正撼动人心的是她的内在美,她的内在美不但表现为她的博学还有对待爱情的义无反顾。

如果说玛格丽特仅仅是因为她绝色的容貌就倾倒了无数人的目光,很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在她无数的追求者中除了那些贪图美色的人还不乏作家、诗人和音乐家等艺术家。

而真正吸引他们的就是就藏在玛格丽特内心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玛格丽特会在家里弹自己喜欢的钢琴曲,喜欢看阿尔芒送的书,她对文学的喜爱对艺术的探索赋予了她的知性美。

在玛格丽特内心中最具撼动性的就是她为爱情而付出自己的所有。

她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姑娘,从她为了可以和阿尔芒永远在一起的爱情而做出努力和反抗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一个正真的玛格丽特。

在遇到阿尔芒之前,玛格丽特享受着许许多多人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些公爵公爵们的情妇。

享受着他们给予的丰厚物质,但这时的玛格丽特是清醒的,别人迷恋的只是自己这个躯体,她放任自己的堕落,掩藏内心的真实,她在圣洁的灵魂中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直到遇到阿尔芒——那个在她一身中及其重要的男人,是阿尔芒给了他爱情,也正是因为阿尔芒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茶花女。

玛格丽特为了告别巴黎上流社会的骄奢慌乱,和阿尔芒来到乡下,告别朋友过上简单幸福的二人田园世界。

她为了偿还债务隐瞒阿尔芒坚持将自己的一切奢侈品拿去抵押贩卖。

她的自尊她的付出为的只是让这份爱单纯清澈,她不愿阿尔芒为了自己变得和那些纨绔子弟一样,她要的是爱情的平等,所以她在反抗,她无视世俗的目光,为爱勇敢,追逐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里我们看到了玛格丽特为了爱情勇敢反抗的内心。

但幸福之神并没有眷顾这个执着的女人。

当玛格丽特终于即将彻底与以前的生活告别时,阿尔芒的爸爸来了,一切的幸福也打破了。

面对阿尔芒父亲慈父般的真挚诉说,面对拿出儿子的前程女儿的幸福婚姻以及家族的荣誉作为赌注时,玛格丽特流泪了、退缩了。

这并不是她不坚持也并不是她在害怕,只是她希望她爱的人能够幸福能够不会后悔。

这样的玛格丽特是无私的是高尚的。

为了深爱的那个人她放弃了自己用全部身家换来的爱情,这样的付出令人动容,也让我们清楚的看见玛格丽特内心最真诚的美。

(四)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

③③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9页

1.主人公的心理描写

小说通篇有大段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

首先是作为作者的“我”,在小说的开始作者参观玛格丽特的住所,看到那些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房屋装饰时,他内心联想到的可怜女子,将我们带入一个未见其人确有其身的思想世界里,这更加激发了我们对女主人公的好奇与探究。

然后就是阿尔芒的心理活动,作为男主角,阿尔芒的内心活动实际是最多的。

从对玛格丽特的一见钟情时内心的激动魂牵到难以言表,到即将要得到她的时候的失魂落魄,如痴如醉。

“一忽儿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不够富有,不够潇洒,没有资格占有这样一个女人;一忽儿,我为自己能占有她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接着我又担心玛格丽特是在逢场作戏,对我只不过是几天的热情,我预感到这种关系很快就会结束,并不会有好收场。

④可以说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绝大多数是通过他的内心世界来向读者展示的。

最后就是玛格丽特的心理活动。

玛格丽特的心理活动直到小说最后的结尾,在玛格丽特的一篇篇日记中读者才看到。

当阿尔芒的父亲严肃的请求玛格丽特离开自己的儿子时候,可以说此时的内心活动是她圣洁的真正体现。

“我只不过是一个妓女,不管我讲得多么有理,这种关系看起来总是像一种自私的打算;我过去的生活已经使我没有权利来梦想这样的未来,那么我必须对我的习惯和名誉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总之,我爱您,阿尔芒。

迪瓦尔先生对我像父亲般的态度,我对他产生了纯洁的感情,我就要赢得的这个正直的老人对我的尊敬,我相信以后也必定会得到的您对我的尊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心里激起了一个崇高的思想,这些思想使我在自己心目中变得有了价值,并使我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圣洁的自豪感”。

⑤玛格丽特的放弃是对阿尔芒爱的表现,她的放弃是为爱牺牲的真正表达。

这就是心理描写带来的震撼。

2.语言朴实自然

小仲马所写的《茶花女》并不以华丽的辞藻取胜,而是以平实通俗、准确有力的语言征服读者。

在他的笔下,小说中的主人公栩栩如生,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如玛格丽特在拒绝加斯东拉要求成为他的情人时,她果断的回答说“您疯了,您很清楚我是不会同意您的,像我这样一个女人,您认识已有两年了,怎么现在才想到要做我的情人呢。

我们这些人,要么马上委身于人,要么永远也不。

”⑥玛格丽特用最简单朴实的话做出果断的拒绝,充分展现了玛格丽特虽然身为妓女却并不是人尽可玩的特质,她有着自己的原则。

这种个性化真实的语言,非常符合玛格丽特的身份,因为在她的心里知道这些人都是贪恋自己的美貌和身体,她无法决定自己去不去接待他们,但可以决定如何接待他们。

又如阿尔芒与自己的父亲第一次在客厅谈话,面对父亲咄咄逼人的质问时,阿尔芒并没有狡辩或者隐瞒

④④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86页

⑤⑤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206页

⑥⑥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71页

而是用最真诚的口吻将最真实的情况说给自己的父亲听。

当面对父亲强硬要求自己离开玛格丽特时,阿尔芒又一次以最朴实自然的言语说出玛格丽特的高贵无私,以及自己对她无法割舍的爱。

“您把这种关系的后果看得过于严重了。

玛格丽特并不是您想象中的那种姑娘。

这种爱情非但不会把我引向邪路,相反能在我身上发展成最最崇高的感情。

真正的爱情始终是使人上进的,不管激起这种爱情的女人是什么人。

如果您认识玛格丽特,您就会明白我没有任何危险。

她像最高贵的女人一样高贵。

别的女人身上有多少贪婪,她身上就有多少无私”。

⑦是这些自然不带修饰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好无虚假的情感给了读者极大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五)真实情感的表达

《茶花女》围绕着爱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缠绵悱恻的爱情画卷,而情感的真实表达是这副画卷中不可缺少的颜料。

如阿尔芒第一次拜访玛格丽特的住所,在看到玛格丽特因为身体孱弱而面色惨白时的紧张、心疼和同情。

如因为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大胆的向玛格丽特表白,将自己内心长久以来抑制的爱表达出来,对她的日夜思念、神魂颠倒以及对她身体的关心和同情,不带一丝的虚假。

而面对被告白的玛格丽特也并不是虚伪的接受或得意,她把自己最真实的现状告诉阿尔芒,“难道您不知道我每个月要花上六、七千法郎。

这种花费已经成了我生活上的需要,难道您不知道,可怜的朋友,要不了多久,我就会使您破产的。

您的家庭会停止供给您一切费用,以此来教训您不要跟我这样一个女人一起生活。

像一个好朋友那样爱我吧,但是不能超过这个程度。

您常常来看看我,我们一起谈谈笑笑,但是用不着过分看重我,因为我是分文不值的”。

⑧两人正经的交谈,一句句对话中都是主人公们最真实的情感诉说。

这样的情感更是穿插在后来的两人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作者将阿尔芒对他讲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写下来,而在叙述的过程中,也经常穿插着“我”这个最初的叙述者,这个“我”没有对这个故事掺夹自己任何的主观态度,仅仅是阿尔芒的听众,通过自己的笔为我们呈现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四、结语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的,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小仲马用最朴实自然的语言批判了那批上流社会的人物,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化作一部经典,茶花女虽为妓女,却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执着与追求,深刻反映了动荡的时代里被扭曲的社会伦理对遵从道德规范的良知的摧残。

小说结构精巧,悬念迭生,引人入胜,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奢侈,自私,虚伪,赞扬了茶花女被玷污的躯壳下有着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

⑦⑦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163页

⑧⑧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77页

参考文献:

[1]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

[2]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