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4633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9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docx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张承琚课后习题解答第十章

[物理学10章习题解答]

10-3两个相同的小球质量都是m,并带有等量同号电荷q,各用长为l的丝线悬挂于同一点。

由于电荷的斥力作用,使小球处于图10-9所示的位置。

如果θ角很小,试证明两个小球的间距x可近似地表示为

图10-9

.

解小球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平衡,这三个力分别是重力mg、绳子的张力t和库仑力f。

于是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1)

(2)

(3)

因为θ角很小,所以

.

利用这个近似关系可以得到

(4)

. (5)

将式(5)代入式(4),得

由上式可以解得

 .

得证。

10-4在上题中,如果l=120cm,m=0.010kg,x=5.0cm,问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q为多大?

解在上题的结果中,将q解出,再将已知数据代入,可得

.

10-5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

根据经典模型,在正常状态下,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轨道半径是r0=5.29⨯10-11m。

质子的质量m=1.67⨯10-27kg,电子的质量m=9.11⨯10-31kg,它们的电量为±e=1.60⨯10-19c。

(1)求电子所受的库仑力;

(2)电子所受库仑力是质子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多少倍?

(3)求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

(1)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库仑力为

.

(2)电子与质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所以

.

(3)质子对电子的高斯引力提供了电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

从上式解出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为

.

10-6边长为a的立方体,每一个顶角上放一个电荷q。

图10-10

(1)证明任一顶角上的电荷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

(2) f的方向如何?

解立方体每个顶角上放一个电荷q,由于对称性,每个电荷的受力情况均相同。

对于任一顶角上的电荷,例如b角上的qb,它所受到的力

大小也是相等的,即

 .

首先让我们来计算

的大小。

由图10-10可见,

的作用力不产生x方向的分量;

的作用力f1的大小为

f1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45︒。

的作用力f2的大小为

f2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0︒。

的作用力f3的大小为

f3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45︒。

的作用力f4的大小为

f4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α,

于是

.

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

(2) f的方向:

f与x轴、y轴和z轴的夹角分别为α、β和γ,并且

.

10-7计算一个直径为1.56cm的铜球所包含的正电荷电量。

解根据铜的密度可以算的铜球的质量

 .

铜球的摩尔数为

.

该铜球所包含的原子个数为

.

每个铜原子中包含了29个质子,而每个质子的电量为1.602⨯10-19c,所以铜球所带的正电荷为

.

10-8一个带正电的小球用长丝线悬挂着。

如果要测量与该电荷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某点的电场强度e,我们就把一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0引入该点,测定f/q0。

问f/q0是小于、等于还是大于该点的电场强度e?

解这样测得的f/q0是小于该点的电场强度e的。

因为正试探电荷使带正电的小球向远离试探电荷的方向移动,q0受力f减小了。

10-9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当所考查的点到该点电荷的距离r接近零时,则电场强度趋于无限大,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对此应作何解释?

解当r→0时,带电体q就不能再视为点电荷了,只适用于场源为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不再适用。

这时只能如实地将该电荷视为具有一定电荷体密度的带电体。

10-10离点电荷50cm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0n⋅c-1。

求此点电荷的电量。

解由于

所以有

.

10-11有两个点电荷,电量分别为5.0⨯10-7c和2.8⨯10-8c,相距15cm。

求:

(1)一个电荷在另一个电荷处产生的电场强度;

(2)作用在每个电荷上的力。

图10-11

解已知

=5.0⨯10-7c、

=2.8⨯10-8c,它们相距r=15cm,如图10-11所示。

(1) 

在点b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方向沿从a到b的延长线方向。

在点a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方向沿从b到a的延长线方向。

(2) 

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方向沿从b到a的延长线方向。

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方向沿从a到b的延长线方向。

10-12求由相距l的±q电荷所组成的电偶极子,在下面的两个特殊空间内产生的电场强度:

(1)轴的延长线上距轴心为r处,并且r>>l;

图10-12

(2)轴的中垂面上距轴心为r处,并且r>>l。

(1)在轴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如图10-12所示,该点距轴心的距离为r。

p点的电场强度为

.

在r>>l的条件下,上式可以简化为

图10-13

.

(1)

(2)

这就是电偶极子的电矩。

这样,点p的电场强度可以表示为

.(3)

(2)在轴的中垂面上任取一点q,如图10-13所示,该点距轴心的距离为r。

q点的电场强度为

也引入电偶极子电矩,将点q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表示出来:

 .

10-13有一均匀带电的细棒,长度为l,所带总电量为q。

求:

(1)细棒延长线上到棒中心的距离为a处的电场强度,并且a>>l;

(2)细棒中垂线上到棒中心的距离为a处的电场强度,并且a>>l。

图10-14

(1)以棒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10-14所示的坐标系。

在x轴上到o点距离为a处取一点p,在x处取棒元dx,它所带电荷元为λdx,该棒元到点p的距离为a-x,它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

整个带电细棒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图10-15

方向沿x轴方向。

(2)坐标系如图10-15所示。

在细棒中垂线(即y轴)上到o点距离为a处取一点p,由于对称性,整个细棒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只具有y分量ey。

所以只需计算ey就够了。

仍然在x处取棒元dx,它所带电荷元为λdx,它在p点产生电场强度的y分量为

 .

整个带电细棒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方向沿x轴方向。

图10-16

10-14一个半径为r的圆环均匀带电,线电荷密度为λ。

求过环心并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上与环心相距a的一点的电场强度。

解以环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10-16所示的坐标系。

在x轴上取一点p,p点到盘心的距离为a。

在环上取元段dl,元段所带电量为dq=λdl,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由于对称性,整个环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只具有x分量ex。

所以只需计算ex就够了。

所以

.

10-15一个半径为r的圆盘均匀带电,面电荷密度为σ。

求过盘心并垂直于盘面的轴线上与盘心相距a的一点的电场强度。

图10-17

解取盘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10-17所示的坐标系。

在x轴上取一点p,p点到盘心的距离为a。

为计算整个圆盘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可先在圆盘上取一宽度为dr的圆环,该圆环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可以套用上题的结果,即

的方向沿x轴方向。

整个圆盘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可对上式积分求得

.

图10-18

10-16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面均匀带电,面电荷密度为σ。

求球心的电场强度。

解以球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10-18所示的坐标系。

在球面上取宽度为dl的圆环,圆环的半径为r。

显然

圆环所带的电量为

.

根据题10-14的结果,该圆环在球心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方向沿x轴的反方向。

由图中可见,

将这些关系代入上式,得

.

所以

e的方向沿x轴的反方向。

10-19如果把电场中的所有电荷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高斯面s内的电荷,其量用q表示,它们共同在高斯面上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另一类是处于高斯面s外的电荷,它们共同在高斯面上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显然高斯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e=e'+e"。

试证明:

(1) 

(2) 

解高斯面的电通量可以表示为

 .

显然,上式中的第一项是高斯面内部电荷对高斯面电通量的贡献,第二项是高斯面外部电荷对高斯面电通量的贡献。

高斯定理表述为“通过任意闭合曲面s的电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所包围的电量除以ε0,而与s以外的电荷无关。

”可见,高斯面s以外的电荷对高斯面的电通量无贡献。

这句话在数学上应表示为

(1)

所以,关系式

的成立是高斯定理的直接结果。

因为

于是可以把高斯定理写为

.

将式

(1)代入上式,即得

.

(2)

图10-19

10-20一个半径为r的球面均匀带电,面电荷密度为σ。

求球面内、外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

解由题意可知,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可以用高斯定理求解。

在球内任取一点,到球心的距离为r1,以r1为半径作带电球面的同心球面s1,如图10-19所示,并在该球面上运用高斯定理,得

由此解得球面内部的电场强度为

 .

在球外任取一点,到球心的距离为r2,以r2为半径作带电球面的同心球面s2,如图10-19所示,并在该球面上运用高斯定理,得

.

由此解得

e2的方向沿径向向外。

10-21一个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柱体均匀带电,体电荷密度为ρ。

求圆柱体内、外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

图10-20

解显然,电场的分布具有轴对称性,圆柱体内、外的电场强度呈辐射状、沿径向向外,可以用高斯定理求解。

在圆柱体内部取半径为r1、长度为l的同轴柱面s1(见图10-20)作为高斯面并运用高斯定理

.

上式左边的积分实际上包含了三项,即对左底面、右底面和侧面的积分,前两项积分由于电场强度与面元相垂直而等于零,只剩下对侧面的积分,所以上式可化为

于是得

方向沿径向向外。

用同样的方法,在圆柱体外部作半径为r2、长度为l的同轴柱面s2,如图10-20所示。

在s2上运用高斯定理,得

.

根据相同的情况,上面的积分可以化为

由上式求得

方向沿径向向外。

10-22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平行平板,面电荷密度为±σ,两板相距d。

当d比平板自身线度小得多时,可以认为两平行板之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并且电荷是均匀分布在两板相对的平面上。

(1)求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

(2)当一个电子处于负电板面上从静止状态释放,经过1.5⨯10-8s的时间撞击在对面的正电板上,若d=2.0cm,求电子撞击正电板的速率。

图10-21

(1)在题目所说情况下,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平行板构成了一个电容器,并且电场都集中在两板之间的间隙中。

作底面积为δs的柱状高斯面,使下底面处于两板间隙之中,而上底面处于两板间隙之外,并且与板面相平行,如图10-21所示。

在此高斯面上运用高斯定理,得

由此解得两板间隙中的电场强度为

.

(2)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电子的运动学方程

.

两式联立可以解得

 .

10-24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均匀带电,电量为q,求空间各点的电势。

解先由高斯定理求出电场强度的分布,再由电势的定义式求电势的分布。

在球内:

,根据高斯定理,可列出下式

解得

方向沿径向向外。

在球外:

,根据高斯定理,可得

解得

方向沿径向向外。

球内任意一点的电势:

 (

).

球外任意一点的电势:

).

10-25点电荷+q和-3q相距d=1.0m,求在它们的连线上电势为零和电场强度为零的位置。

图10-22

(1)电势为零的点:

这点可能处于+q的右侧,也可能处于+q的左侧,先假设在+q的右侧x1处的p1点,如图10-22所表示的那样可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从中解得

.

在+q左侧x2处的p2点若也符合电势为零的要求,则有

.

解得

.

(2)电场强度为零的点:

由于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只能在+q的左侧,并设它距离+q为x,于是有

.

解得

 .

图10-23

10-26两个点电荷q1=+40⨯10-9c和q2=-70⨯10-9c,相距10cm。

设点a是它们连线的中点,点b的位置离q1为8.0cm,离q2为6.0cm。

求:

(1)点a的电势;

(2)点b的电势;

(3)将电量为25⨯10-9c的点电荷由点b移到点a所需要作的功。

解根据题意,画出图10-23。

(1)点a的电势:

.

(2)点b的电势:

.

(3)将电荷q从点b移到点a,电场力所作的功为

电场力所作的功为负值,表示外力克服电场力而作功。

图10-24

10-27一个半径为r的圆盘均匀带电,面电荷密度为σ。

求过盘心并垂直于盘面的轴线上与盘心相距a的一点的电势,再由电势求该点的电场强度。

解以盘心为坐标原点、以过盘心并垂直于盘面的轴线为x轴,建立如图10-24所示的坐标系。

在x轴上任取一点p,点p的坐标为x。

在盘上取半径为r、宽为dr的同心圆环,该圆环所带电荷在点p所产生的电势可以表示为

.

整个圆盘在点p产生的电势为

.

由电势求电场强度

.

图10-25

10-28一个半径为r的球面均匀带电,球面所带总电量为q。

求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势,并由电势求电场强度。

解在空间任取一点p,与球心相距r。

在球面上取薄圆环,如图10-25中阴影所示,该圆环所带电量为

.

该圆环在点p产生的电势为

(1)

式中有两个变量,a和θ,它们之间有下面的关系:

微分得

.

(2)

将上式代入式

(1),得

.

如果点p处于球外,

,点p的电势为

.(3)

其中

q=4πr2σ.

如果点p处于球内,

,点p的电势为

. (4)

由电势求电场强度:

在球外,

 

方向沿径向向外。

在球内,

.

图10-26

10-30如图10-26所示,金属球a和金属球壳b同心放置,它们原先都不带电。

设球a的半径为r0,球壳b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

求在下列情况下a、b的电势差:

(1)使b带+q;

(2)使a带+q;

(3)使a带+q,使b带-q;

(4)使a带-q,将b的外表面接地。

(1)使b带+q:

这时a和b等电势,所以

.

(2)使a带+q:

这时b的内表面带上了-q,外表面带上了+q,a、b之间的空间的电场为

方向沿径向由内向外。

所以

.

(3)使a带+q,使b带-q:

这时b的内表面带-q,外表面不再带电,a、b之间的空间的电场不变,所以电势差也不变,即与(3)的结果相同。

(4)使a带-q,将b的外表面接地:

这时b的内表面感应了+q,外表面不带电,a、b之间的空间的电场为

方向沿径向由外向内。

所以

.

10-31两平行的金属平板a和b,相距d=5.0mm,两板面积都是s=150cm2,带有等量异号电荷±q=2.66⨯10-8c,正极板a接地,如图10-27所示。

忽略边缘效应,问:

图10-27

(1) b板的电势为多大?

(2)在a、b之间且距a板1.0mm处的电势为多大?

(1)可以证明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为

.

于是可以求得b板的电势,为

.

(2)根据题意,a板接地,电势为零,两板之间的任何一点的电势都为负值。

所求之点处于a、b之间、且到a板的离距为

处,所以该点的电势为

.

图10-28

10-32三块相互平行的金属平板a、b和c,面积都是200cm2,a、b相距4.0mm,a、c相距2.0mm,b、c两板都接地,如图10-28所示。

若使a板带正电,电量为3.0⨯10-7c,略去边缘效应,求:

(1) b、c两板上感应电荷的电量;

(2) a板的电势。

(1) a板带电后,电荷将分布在两个板面上,其面电荷密度分别为σ1和σ2。

由于静电感应,b板与a板相对的面上面电荷密度为-σ1,c板与a板相对的面上面电荷密度为-σ2。

c板和b板都接地,电势为零。

所以

.

(1)

式中e1和d1是a、b之间的电场强度和板面间距,e2和d2是a、c之间的电场强度和板面间距。

另外

.

(2)

(1)、

(2)两式联立,可以解得

 .

b板上的电量为

c板上的电量为

.

(2) a板的电势

.

10-33如图10-29所示,空气平板电容器是由两块相距0.5mm的薄金属片a、b所构成。

若将此电容器放在一个金属盒k内,金属盒上、下两壁分别与a、b都相距0.25mm,电容器的电容变为原来的几倍?

图10-29

解设原先电容器的电容为c0,放入金属盒中后,形成了如图10-30所示的电容器的组合。

根据题意,有

.

图10-30

ca与cb串联的等效电容为

.

cab与c0并联的等效电容c就是放入金属盒中后的电容:

.

可见,放入金属盒中后,电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10-34一块长为l、半径为r的圆柱形电介质,沿轴线方向均匀极化,极化强度为p,求轴线上任意一点由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势。

图10-31

解以圆柱体轴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10-31所示的坐标系,x轴沿轴线向右。

根据公式

圆柱体的右端面(a端面)的极化电荷密度为+σ',b端面的极化电荷密度为-σ'。

它们在轴线上任意一点(坐标为x)产生的电势可以套用题10-27的结果。

a面上的极化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势为

.

b面上的极化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势为

.

该点的电势应为以上两式的叠加,即

 .

10-35厚度为2.00mm的云母片,用作平行板电容器的绝缘介质,其相对电容率为2。

求当电容器充电至电压为400v时,云母片表面的极化电荷密度。

解云母片作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介质,厚度等于电容器极板间距。

根据极板间电压,可以求得云母片内的电场强度:

.

云母片表面的极化电荷密度为

.

10-36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面积都是s=3.0⨯10-2m2,相距d=3.0mm。

用电源对电容器充电至电压u0=100v,然后将电源断开。

现将一块厚度为b=1.0mm、相对电容率为εr=2.0的电介质,平行地插入电容器中,求:

(1)未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器的电容c0;

(2)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自由电荷q;

(3)电容器极板与电介质之间的空隙中的电场强度e1;

(4)电介质内的电场强度e2;

(5)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

(6)插入电介质后电容器的电容c。

(1)未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器的电容为

.

(2)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自由电荷为

.

(3)电容器极板与电介质之间的空隙中的电场强度为

.

(4)电介质内的电场强度为

.

(5)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

.

(6)插入电介质后电容器的电容为

.

10-37半径为r的均匀电介质球,电容率为ε,均匀带电,总电量为q。

求:

(1)电介质球内、外电位移的分布;

(2)电介质球内、外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分布;

(3)电介质球内极化强度的分布;

(4)球体表面和球体内部极化电荷的电量。

解电介质球体均匀带电,电荷体密度为

.

(1)电介质球内、外电位移的分布

球内,即

 ,

方向沿径向向外。

球外,即

方向沿径向向外。

(2)电介质球内、外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分布

电场强度的分布

球内,即

方向沿径向向外。

球外,即

方向沿径向向外。

电势的分布

球内,即

.

球外,即

.

(3)电介质球内极化强度的分布

球内,即

方向沿径向向外。

在球外p=0。

(4)球体表面和球体内部极化电荷的电量

球体表面的极化电荷密度为

极化电荷的总量为

.

因为整个球体的极化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球体内部的极化电荷总量为-q'。

10-38一个半径为r、电容率为ε的均匀电介质球的中心放有点电荷q,求:

(1)电介质球内、外电位移的分布;

(2)电介质球内、外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分布;

(3)球体表面极化电荷的密度。

(1)电介质球内、外电位移的分布

方向沿径向向外。

无论在电介质内还是在球外的真空中上式都是适用的。

(2)电场强度的分布

方向沿径向向外。

方向沿径向向外。

电势的分布

.

.

(3)球体表面极化电荷的密度

紧贴点电荷的电介质极化电荷总量为

.

电介质球表面上的极化电荷总量为

所以电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密度为

.

10-39图10-32中a是相对电容率为εr的电介质中离边界极近的一点,已知电介质外的真空中的电场强度为e,其方向与界面法线n的夹角为α,求:

(1) a点的电场强度;

(2)点a附近的界面上极化电荷密度。

图10-32

(1)求解点a的电场强度可以分别求出点a电场强度的切向分量

和法向分量

,而这两个分量可以根据边界条件求得。

根据电场强度的切向分量的连续性可得

.

根据电位移矢量的法向分量的连续性可得

.

点a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表面法向n的夹角α'满足下面的关系

.

(2)点a附近的界面上极化电荷密度为

.

10-40一平行板电容器内充有两层电介质,其相对电容率分别为εr1=4.0和εr2=2.0,厚度分别为d1=2.0mm和d2=3.0mm,极板面积为s=5.0⨯10-3m2,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0=200v。

(1)求每层电介质中的电场能量密度;

(2)求每层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

(3)利用电容与电场能的关系,计算电容器中的总能量。

(1)两板间的电势差可以表示为

所以

.

于是可以求得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

电介质中的能量密度为

.

(2)第一层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为

.

第二层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为

.

(3)题意所表示的电容器相当于两个电容器的串联,这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

.

它们串联的等效电容为

.

电容器中的总能量为

.

也可以利用上面的结果来计算

.

两种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