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6119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机版历史 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docx

手机版历史新课标版专项训练4

专项训练四城市发展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广西模拟)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

类别

天子的王城

诸侯的国都

卿大夫的都城

城墙高度

九雉(雉为一尺)

七雉

五雉

南北向道路

宽度

宽九轨

(九辆车的宽度)

宽七轨

宽五轨

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

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答案 B

解析 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对“王城”“国都”“都城”的城墙高度、道路的宽度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体现了西周时期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视礼制,故B项正确;A项概念太大;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2.(2019·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道:

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

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这表明(  )

A.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答案 D

解析 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东部地区,所以唐代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说明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长江下游地区属于南方,所以唐代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则说明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项符合题意,正确;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商业而非交通,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城市兴起体现的是商业的普遍发展而非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帮的涌现是在明清时期而非唐代,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19·山东省宁阳四中模拟)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摩肩擦背,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

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

“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

”这说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商业经营不受限制

C.开始打破坊市制度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临安夜市繁荣,这说明当时商业经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故C项错误;夜市繁荣不能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D项错误。

4.(2019·长沙市模拟)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私营商业与官营商业的对比,所以仅依据材料是无法得出“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这一结论的,故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唐代长安对商铺的管理是很严格的,而到宋代,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坊市制度已经瓦解的情况,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问题,而且在中国古代,农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中叶以后,而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排除D项。

5.(2019·河北省唐山市模拟)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

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

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材料“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

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并结合马克思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可得知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尤其是纯粹经济功能市镇经济的崛起,为市民追求物质层面生活(修建园林)和精神上的追求(博得风雅声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故本题答案选D项。

A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明清时期因为文化专制,思想上万马齐喑,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早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排除C项。

6.(2019·江苏省苏州市模拟)1904年,由几位华商发起,成立北京首家服务于一般市民的发电企业“筹办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此后,北京内外城一些主要街道和部分商户开始安装电灯,供电服务逐渐从宫廷、使馆、军政机关、商户转向民用。

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

A.城市化进程推动B.初步实现工业化

C.国际市场的扩大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城市的配套设施正逐渐完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故A项正确。

1904年我国不可能实现工业化,故排除B项。

材料与国际市场无关,也没有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信息,故排除C、D两项。

7.(2019·河北省承德市模拟)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C.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答案 C

解析 材料曲线图中显示1960~1963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此时中国正实行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属于第一阶段;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间是1953~1956年,故B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时间是1984年,故D项错误。

8.(2019·河南省模拟)197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约31.41万人,1988年约120.14万人,2012年约1054.74万人。

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  )

A.适应了外向型经济需要

B.源于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

D.加速了社会老龄化进程

答案 A

解析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从材料中人口数据的变化来看,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适应了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

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没有史实依据,排除B项;人口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化、社会老龄化进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两项。

9.(2019·河北省衡水中学模拟)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年至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几万人迅速增长到一百多万人。

这反映了(  )

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

B.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

C.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

D.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开始改变,故选C项;材料并不是说明农业近代化,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不是侧重于圈地运动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重点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并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故排除D项。

10.下面是纽约、伦敦、东京在1800~1880年的城市人口统计表(单位:

千人)。

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

项目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纽约

64

696

1912

伦敦

959

2581

1767

东京

800

365

1050

A.人口比例日趋走向合理化

B.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不一

C.城市化符合近代世界潮流

D.工业革命对农村影响较小

答案 B

解析 表格比较的是工业革命给美国、英国和日本带来的城市化进程,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上升趋势,伦敦和东京却呈现不均衡现象,说明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不一,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城市人口的变化,不能说明人口比例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城市人口的变化不能说明城市化符合近代世界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比较的是城市人口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工业革命对农村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

11.(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

这一比喻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B.城市化问题的严重

C.社会环保意识增强D.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强调的是绿地在净化城市空气过程中的重要性,说明当时英国人的社会环保意识增强,故答案为C项。

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是工业革命对环境破坏的反映,不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环境问题,不是城市化问题,排除B项;环境问题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

12.(2019·安徽省江南十校模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 A

解析 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说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有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而且材料并不能说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D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9·湖南省重点高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帝都”,在晚清时期,王朝势力走向衰落,统治逐渐式微,原有秩序渐渐松动,被突破的禁令越来越多,地域空间的划分逐渐模糊,内外城的区隔,甚至皇城与京城的界限也被打破,民人进入内城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城市内部的流动性明显增强。

京都市政公所建立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建,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

民国建立之后,大量政府机关、高等学府、商贸公司,大量政客、知识分子、经济新贵聚集于此,他们大都集中在内城,形成了比较强的消费群体,为一些新商业街区的兴起奠定了稳固的消费基础,当然在距离这些繁华商业区不到数十里的地方,依然是萧条的农村。

——摘编自王建伟《清末民初北京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美国城市化迅猛发展,使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出现全方位的变化。

合并后的城市占地930平方公里,人口336万,仅次于英国伦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纽约华尔街作为美国及世界金融中心更是闻名遐迩,20世纪20年代纽约市已经大厦林立,仅摩天大楼就有188座,电车汽年、自来水管网、电力设施得到普及,所有这一切得益于工业革命。

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电力、炼钢等新技术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为大规模的城市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1.2%。

——摘编自严恒元《从城市化到城郊

化——美国纽约百年变迁回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北京和纽约城市化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北京和纽约城市化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案 

(1)区别:

北京:

在原有城市基础上发展改造;城市化速度缓慢;百业杂处,消费需求等多因素推进城市化进程;辐射范围小;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纽约:

各区合并的基础上发展;城市化速度迅猛;现代商业和金融业占主导,工业化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辐射范围大;成为发达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原因: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封建传统势力强大。

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和完善;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促进政府政策和职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4.(2019·江苏省扬州市模拟)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编写)

材料二 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从长远以及从城市化本质来看,导致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后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种子”已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只不过由于“时滞”的缘故,在“一五”时期尚未充分显示出来。

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积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后来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

——摘编自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摘编自肖金成《实施新型城镇化的

四大重要战略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

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其原因与影响。

答案 

(1)特征:

1952~1960年,初步发展;1960~1978年,下降或停滞;1978~2002年,迅速发展。

(2)问题:

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节;存在城乡二元结构。

原因:

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主要依靠抽取农业积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3)新现象:

城镇化。

原因: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影响:

拉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削弱二元经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