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6248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docx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

 

红枫苗木基地项目建议书

 

二〇一四年六月

1.2项目建设性质1

1.3项目建设地点1

1.4项目建设目标1

1.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主要内容2

1.6项目生产规模3

1.7项目建设内容3

1.8项目投资使用计划4

1.9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4

1.10财务效益5

1.11结论6

第二章项目背景7

2.1项目建设背景7

2.3项目区概况12

2.4项目承担单位概况13

第三章市场分析14

3.1市场形势分析14

3.2市场前景分析15

3.3项目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8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0

4.1项目选址20

4.2建设条件20

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22

5.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22

5.2生产工艺23

第六章设备与工程方案39

6.1设备购置39

6.2工程方案42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46

7.1环境保护46

7.2工程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46

第八章节能47

8.1节能措施47

8.2节水措施49

8.3节能管理49

第九章项目建议实施进度51

第十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培训52

10.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54

10.3项目组织管理55

11.2资金筹措61

11.3投资使用计划62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63

12.1财务评价说明63

12.2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65

12.3成本费用估算65

12.4利润总额及分配66

12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66

12.6不确定性分析58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59

 

附图1:

基地位置图

附图2:

基地总体规划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单位:

项目名称:

某红枫苗木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单位: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3项目建设地点:

女山湖镇女山湖地质公园邵北路两侧。

1.4项目建设目标:

总经理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紧密结合安徽省“十二五”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市“十二五”规划;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地基本生态特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建设方针,根据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市场调节的原则,坚持新农村建设、林业发展、乡村旅游、和谐社会、生态美好的“五位一体”,积极发展彩色生态园苗木基地项目。

通过建立“林业+科技+休闲”的模式,建成为功能复合、经济高效、科技先进、体制创新、生态优良、景观美好的集林业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安徽省最大的彩色苗木繁育生产基地。

1.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主要内容:

1.5.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2006年8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6)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出版社编著的《农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7)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编著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

(8)《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J128-92

(9)安徽省建设厅发布的《安徽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暂行标准》;

(10)《**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1)《**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12)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及有关调查资料。

1.5.2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

(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实地勘测项目区现场,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布置方案研究;

(3)分析市场,设计产品方案;

(4)研究项目规划方案,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

(5)对工程方案及设备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6)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进行定量分析;

(7)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8)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主要风险,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并研究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9)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1.6项目生产规模:

项目设计正常生产年份向社会提供各类彩色绿化苗木107万株。

1.7项目建设内容:

1.7.1组培与种苗繁育

组培与种苗繁育区主要功能是优良彩色花木无性快速繁育为主,同时进行科学研究、示范和推广。

1.7.2建设规模

本功能区规划面积450亩,位于苗木基地的东南部,占苗木基地总用地面积22.50%。

1.7.3建设内容

项目新建建设节能日光玻璃钢钩连栋温室大棚50亩,8米跨距塑料大棚400亩,建设组织培养育苗车间280㎡,苗圃育苗基地1550亩,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开展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建成标准化种苗繁育和安徽省最大大规格成品红枫供应基地。

项目新增平田整地500亩,土壤改良1550亩,挖掘约3.6万方水源收集与储备建设肥水一体化微灌系统2套,铺设滴灌管道约34万米的田间工程;

建设组织培养育苗车间280㎡。

其中:

组培操作间40㎡,培养室60㎡,催芽室60㎡;仪器、材料库等辅助用房80㎡。

组培生产实验用房采取轻体活动钢结构形式建设。

苗圃育苗基地1550亩。

主要分两大区:

苗木繁育区1000亩(红枫类630亩,海棠类200亩,广玉兰80亩,樱花类60亩,紫薇类30亩);苗木移植区550亩(红枫大苗300亩,其他大苗250亩)。

项目需购置各类设备828台(套、亩、辆),包括修剪工具、固定喷灌、活动喷灌等生产设备800台(套、亩);苗木检验设备等辅助设备6套;办公设备及公用设备9套;车辆13辆。

1.8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项目建设期使用固定资产投资13757.1万元,其中包括苗木采购栽植费用2098.2万元,建筑工程费7889.6万元,设备购置费3017.8万元,设备安装费用232.4万元,其它费用519.1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2242.9万元。

1.9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建设企业自筹。

1.10财务效益

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17310万元,利润总额5174.98万元,所得税1623.89万元,税后利润3551.09万元。

投资利润率13.23%;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12.69%,所得税前15.21%;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6.55年,所得税前5.72年。

1.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1。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产品方案

1.1

红枫类苗

万株

88

1.2

广玉兰苗

万株

7

1.3

海棠类苗

万株

3

1.4

樱花类苗

万株

2

1.5

其他类苗

万株

5

1.6

红枫大苗

万株

1.5

1.7

其他类大苗

万株

0.5

2

总投资

万元

16000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3757.1

2.2

投资方向调节税

万元

0.00

2.3

流动资金

万元

2242.9

3

全场定员总计

120

4

全年生产天数

360

5

燃料、动力

5.1

万吨

30

5.2

万度

5

5.3

燃油

700

6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7310

7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8

所得税

万元

1623.89

9

税后利润

万元

3551.09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0

投资利润率

%

13.23

11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2.69

税后

12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5.21

税前

13

投资回收期

5.72

税前

14

投资回收期

6.55

税后

15

盈亏平衡点(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

%

42

1.11结论

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07万株优质彩色绿化苗木,对加快城市绿化,减少粉尘污染,净化城市空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与美誉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11—2020年)》,决定从2011年到2020年,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

纲要提出我国2011—20210年扶贫开发总的奋斗目标是: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纲要提出扶贫的指导思想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纲要提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纲要提出加强林业和生态建设。

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

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力度。

重视贫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1.2各级政府重视生态林业建设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速度还在加剧,每年沙化土地达到3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掉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大江大河输沙量增加,导致河水变浑,河床抬高,淤积湖泊和水库。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使我国生态建设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作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阶段中国农村改革的总体方向。

三中全会让新阶段农村改革的目标、路径更清晰。

这为今后我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局部地区森林、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村经济落后。

针对安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安徽省在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了全省生态建设规划,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指导。

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1.3安徽省**市走出经济发展的新路

2013年10月份出台了《**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中指出**市实施经济发展“三个三”战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近3年来,全市GDP年均递增12.8%,地方财政收入递增8.3%,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1%,固定资产投资递增35.4%。

“三个三”战略,即城市经济在运作优势企业、改造传统产业、激活存量资产方面迈好三大步;农村经济在发展效益农业、开发矿产资源、实施强镇方面打好三张牌;围绕工业强市和富民工程做好招商引资、发展个私经济、治理经济环境三件事。

规划强调农村经济打好“三张牌”。

打好效益农业牌:

实施种子工程、白色工程、畜牧渔业致富工程和林业“321”工程,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建成五大特色农业经济区。

以产业开发为龙头,着力增强农林业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继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积极争取、优先布局建设项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2000亩苗圃基地建设,本着生态综合治理的方针引导农民发展种苗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荒山、荒坡和荒沟的利用率,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探索生态治理的新模式。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扶贫开发是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只是完成这项历史任务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当前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解决的难度很大。

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他们的温饱还不稳定,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

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还很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小康、进而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需要一个较长期的奋斗过程。

至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缩小地区差距,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

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继续把扶贫开发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不懈努力。

2.2.2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林业产业建设的发展。

林业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以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承受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和风险,随着苗木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林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推进林业产业建设,是林业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的必由之路。

各地在探索林业产业建设的道路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其中,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得到许多地区的首肯。

本项目考虑企业的发展,以基地的形式对苗木进行集约化生产,提高了林业的生产力,每年可以为全省提供优良的绿化苗木100万株,通过项目的示范,可带动当地周边村镇发展苗木种植,充分发挥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将广大农户联合起来,有效促进当地林业产业建设的发展。

2.2.3项目实施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实践证明,生态林业如无经济效益,则不能吸引和调动农民的栽植积极性,种苗业是生态建设的基础。

本项目的实施,就是让农民通过苗木基地的建设见到利,从而激发起农民的发展种苗事业的积极性和管护力度,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生态林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而且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形成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3项目区概况

2.3.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女山湖镇座落在**市的东北部,距市区**仅半个小时车程。

境内湖泊交错、丘陵起伏、平原舒展、沼泽密布、淮水东泻。

辖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部分)皖东三大湖泊,湖泊面积26万亩,其镇北女山以火山活化石著称于世。

镇以湖得名,湖因山得名。

女山湖自**城西向北偏东方向流去,至女山西面山脚下环绕半周,折向东偏南方向流至12公里处,与七里湖汇合,注入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在两湖一河交汇处形成一个巨邑,就是女山湖镇政府所在地——旧县。

女山湖镇原名旧县镇。

她东临淮河,南滨七里湖,西、北依女山湖。

与江苏盱眙、洪泽隔河相望,为两省三县交界地,水陆交通便捷。

古镇四面环水,三桥出入,女山湖、七里湖像两条金龙口含小岛,酷似二龙戏珠,因此获得水上明珠美名。

又因这里物产丰盛,乡村富庶,又被称为皖东明珠。

2.3.2社会经济状况

女山湖镇悠久历史。

远古时代属于淮夷之地,夏商周分属扬州、徐州、青州,春秋战国分属吴国、楚国,居于“吴头楚尾”。

汉初置县淮陵,属临淮郡。

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在女山湖镇侨置睢陵县,为女山湖镇建县之始,属南徐州盱眙郡。

北魏改睢陵为睢阳,属济阴郡。

1948年12月成立旧县镇人民政府,后曾改为女山湖区、旧县高级社、红星人民公社、旧县公社、女山湖乡。

1986年撤乡设立建制镇,2007年区划调整后,将原邵岗乡和太平北“四村”(安淮、码头、对龙、张台)划归女山镇,现有总人口4.5万人,辖9个行政村,其中:

冯郢、荷花两村为渔业专业村,渔业人口8000多人,是安徽省最多的渔民乡镇之一;面积278.7平方公里,其中淡水面积26万亩,集镇面积4平方公里(1990年洪灾后,在鎮西桥头和茶安村属地,新建3.5平方公里新区),集镇人口2.5万余人。

2.4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项目承担单位——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以房地产开发和培育经营彩色绿化苗木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

公司承接开发的有某县永康路、长征路、幸福东路、幸福西路、靠山路、泉嵨山大道等路政工程和汇景小区的开发,2000亩苗圃基地位于女山湖镇女山地质公园四周,是一家具有发展潜力的集房地产开发和苗木繁育生产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

项目单位资金实力雄厚,生产管理和营销运营能力在同行业具有明显优势,完全具备承担本项目的能力和条件。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市场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围绕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我国绿化种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作为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彩叶植物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加快彩叶植物的繁育是当务之急。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总体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

2008-2013年全国林业苗木育苗面积平均每年以24.32%高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506.66万苗,苗圃存苗量376.98亿株,当年可出圃苗木250.93亿株。

分析全国林业育苗统计资料可以看出:

2003年全国育苗面积与苗圃存苗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2.06%和11.77%,基本上是同步增长,而2004年与2005年育苗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4.86%和36.05%,苗圃存苗量分别增长15.37%与7.43%,育苗面积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苗圃存苗量。

这说明苗圃单位面积的存苗量减少,多年生、大规格苗木增加,也就是说城市、四旁绿化和速生树种育苗量迅速增长。

根据2003-2005年当年可出圃苗木量分析也显示:

2003年以后阔叶树和四旁绿化当年可出圃苗木量平均分别以26.54%与48.31%的高速度增长,分别达到38.07亿株和89.63亿株,而针叶树与经济林则相对平稳,分别为2.66%和11.62%。

林业育苗发展的总体趋势符合当前绿化造林多元化的新形势。

安徽省2010年实有育苗面积为2.41万h㎡,过渡性苗圃面积为0.57万h㎡。

在实有育苗面积中新育苗面积为1.35万h㎡,国有育苗面积为0.40万h㎡,私有企业育苗面积为0.54万h㎡,个体户育苗面积为1.27万h㎡。

总产苗量为223901.9万株,其中一般造林树种为苗木数量为209567.6万株,干果经济林苗木数量为14334.3万株。

2年生以上苗木为123252.6万株,容器苗18288万株,2年生以上的容器苗15072.4万株。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林业工程建设的开展,苗木生产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国营育苗企业在苗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减弱,个体户苗木生产已经成为安徽省苗木供应的主渠道。

2010全省育苗企业总数为17160个,实有育苗面积为2.41万h㎡,平均每个企业仅有1.4h㎡育苗面积,而山东省2006年育苗面积已经达到8h㎡,种苗生产品种达3000多个,大中型种苗龙头企业已经达到2000多家,其中333.3h㎡以上的种苗基地16处,66.7h㎡以上的58处。

相比之下,安徽省低档次“家庭作坊式”的苗木基地势必造成,苗木品种单调,多样性差,品种质量低,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市大力推进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任务以来,林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对苗木的需求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但由于苗圃建设跟不上林业建设的速度,近年来大量引起外省的苗木,给苗木市场造成一定的紧张,同时也由于引进苗木不适应当地气候以及远距离调苗木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2市场前景分析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化种苗需求稳步增加。

根据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到2010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

2001年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2001年全国城市新增公共绿地为2009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6平方米,也就是说2010年全国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10平方米,在2002-2010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还要增加2万多公顷。

除公共绿地稳步增长外,各地居住区、单位、防护绿地和借地绿化也快速发展,公共绿地和其它绿地在整个城市绿化中所占的比重,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和不同年份有所差异,杭州市2002年完成的754公顷新增绿地中公共绿地仅为117公顷,占15.52%,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个时期我国城市的非公共绿地的发展要远远高于公共绿地的增长,城市绿地总量将迅速扩大。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是绿化种苗产业发展的又一潜在市场。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在我国许多地区,小城镇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周边环境的脏乱差的状况依旧。

2002年,建设部与中国农业银行在北京签署了小城镇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农行承诺在未来10年内意向性提供总额为300亿元人民币的信用额度,重点支持全国小城镇建设项目,它必将推动小城镇的绿化美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环境整治已经全面展开,北京市2001年卫星城,小城镇完成绿化面积600公顷,2002年又把小城镇绿化列入北京市十大绿化工程之一,南京市把小城镇绿化列入林业八大工程,浙江省2003年起启动万村整治工程。

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给绿化种苗产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2012年起,全市财政收入状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一举打破了2011年之前连续四年徘徊不前的局面,跃上了10亿元,当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2.42亿元。

以后的四年中,尽管财政收入基数逐年增大,但财政增收的势头不减,在2010、2011、2012三个年头中,分别以21.3亿元、35.05亿元和51.4亿元的优异成绩,连续实现了三次突破和飞跃,在全省十一个地级城市中保持了年度财政增长第一的位置。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总量规模比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