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67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docx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分析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背景及现状

在系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室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尤其是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办学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力地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

煤炭工业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我国煤炭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技术改造和进步亟待解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与当前技术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煤炭工业发展要着重抓好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

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工矿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培养具备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煤炭生产一线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岗位人员素质,是提升我国煤矿装备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的迫切需要。

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近年发展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吸收了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按照“强弱结合,软硬结合,机电结合,强化技能培训,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合理优化课程”的基本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现已有三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有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队伍。

现有专兼职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2人,工程师4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有5人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多位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且先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是一支稳定教师队伍。

基本能满足本专业日常教学工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建有较先进的单片机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电机实验室、PLC实验室,传感与检测实验室等。

电气自动化专业先后与蒲白矿务局白水矿、铜川矿务局玉华矿、陕西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

实训基地运行基本正常,每年都能接收本专业学生的实习。

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执行规范的职业配训,实训的项目是本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不仅能培养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上年度建设工作情况

1.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

1)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服务定位

考虑要素:

专业设置:

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

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

进行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

调研以学生、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兄弟院校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切实依据不同人群对专业的看法以及行业的需求提出专业所改进方案,为进行培养模式的建立和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依据。

我们通过分析调查所得的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作了相应的调整,以后将对本专业进行专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已成为我系本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对我系教改实践活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基本结论:

(1)专业发展需要与地方建设紧密结合,特别是高职院校,我们更加坚定了依托煤矿行业,明确相关能源开发、设备制造,电气安装,供配电,自动控制等专业适用性要求下的专业发展方向。

(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2)学生依然以就业为基本目标,二次人生发展为基本要求,专业适用性为重点期望。

为此我们需更加坚定了既定的就业为导向,人的培养为中心,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课堂、实践、行业技能证书考取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带头人领导下,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和长期规划,制定出人才建设目标,逐步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实验实训员、校外兼职教师等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的教学团队。

(师资建设)

(4)为提高岗位适用性,课程内容的建设任重道远,需要骨干教师围绕反应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背景下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在内容建设、教材建设、社会服务、科研等方面取得进步。

进一步辐射和带动相关课程的发展。

(课程及配套)

根据社会需求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

专业特点等因

地区、行业发展需求

社会需求,

分类教学

 

自动化技术、监测与监控、供配电、过程控制

围绕能源开采、加工的煤矿、化工、电气设备制造企业

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高中毕业高职学生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备的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并处理以煤炭开采加工为目的的各类工矿企业电气机械自动化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技术问题,从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安装、调试、维护,技术改造和一般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与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等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核心:

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应突出煤矿机电控制、供配电技术及安全监控系统的设备仪器。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交替,一书多证”为基本思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一步探索和完善。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一个中心”、“二层深入”、“三线并行”的教学理念,。

“一个中心”即以培养人为中心。

“二层深入”即实验、实训二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线并行”即核心课程、实践模块、能力证书三条线同步进展。

2、实施办法

(1)“一个中心”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将以专业职业岗位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计划在入学教育及就业指导过程中开设由企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毕业生等进行的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

课程实验实训分项目分组进行。

强调科学思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合学生社团和专业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开发“创新工作室”

(2)“二层深入”

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专业核心课以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

专业核心课均开设了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

改变传统纯理论设计为设计与制作、调试为一体。

(3)“三线并行”

规范设计三线并行举措.将三年培养期划分,核心专业课,技能实践,证书培训三线并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始终,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成为有机整体。

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整合改进一些课程。

建立健全日常考核机制。

注重动手能力和以技术应用为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

使其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养方案体现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增加专业证书的种类,在原有维修电工证书的基础上,增加可编程系统设计师、单片机硬件设计师等证书、等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对学生专业技术和单项技能进行规范性训练并请专家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国家承认的技能等级证。

3)构建改进课程体系

图3-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目标

修订了09级学生的培养计划,增加修改《过程控制及仪表》《煤矿电气设备》《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等课程。

以岗位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定依据。

确定了专业对应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并且完成了《单片机应用技术》《PLC应用技术》两门院级课程的申报工作,并已获学院通过立项,本学期努力利用已有条件组织实施。

以精品建设带动其他核心课程的发展。

以《PLC应用技术》课程为试点,建设成立《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级证书项目,PLC控制及模拟生产线试验系统已列为职业技能鉴定考点制定实操设备。

为三线并行理念,核心课程的职业标准的设立实施进行实践。

精品课程完成情况:

◆申报信息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实习实践材料

核心:

构建的高职课程体系应当体现: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2)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

   (3)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训练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三方面,围绕职业综合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

4)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为了增加已购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与开出率,罗剑,李炜怿等同志对新建的传感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的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实验项目进行优化,同时开发柔性自动化模拟系统的教学应用方法,使其能在未来的实践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在杨主任的带领下,将传统的继电器电机控制实验和PLC模拟控制实验融合,开发基于PLC电机控制的实训项目,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性。

5)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强化对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参观,对外交流,举办研讨会,进修深造等形式,对本教研室各教师进行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等综合技能的培训,同时结合人事招聘,争取再引进一名专职教师。

同时利用年轻教师参与实验室兼职管理的过程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上年度叶斌考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在职研究生,本年度完成了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

罗剑完成了工学硕士学位的进修。

同时两人今年申报晋升中级职称。

现专业拥有专业带头人一名,骨干教师一名,年龄学历梯队日趋合理。

今年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引进了王浩天,孟卓两位新同志,并且完成了岗前培训和公务员培训,为日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存在问题

1、师资方面:

中年骨干教师缺乏,中青年教师实践经验欠缺,与生产现场接触少,真正双师型教师数量少。

年轻教师大量带课,进修深造时间机会不足。

2、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专业涉及面广,就业选择方向多,但专业主导方向还不够明晰,缺乏明显的特色,基于主要就业工作岗位的开设课程还不够深入具体。

教学方法方面,大部分理论课教学均为传统式,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少,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还有待加强。

基于精品课程及日常教学管理的网络平台依然落后,日常课程教学实施缺乏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缺乏校内统一规划的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有限。

就业和毕业实习的矛盾十分突出。

3、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环节已经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实质性内容,然大部分专业实验室为刚刚扩建或刚建成,缺乏实际操作与管理经验,同时也缺乏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和相应的日常管理机制及费用。

配套的实践指导教材还在建设中。

跨专业的实验实训软硬件资源无法有效共享。

4、教师对待教研的观念还要切实扭转,要使其深刻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与认真进行教研的必要性,也要使其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通过教研提升自身水平的重要性,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有效的执行和开展一切工作。

5、由于学校现实发展需要的局限,有些教研工作尚需为其它部门工作让路,专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较为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整体进步。

6、教研资源的相对匮乏,缺乏机制也影响着教研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总之,虽然电气自动化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学生技能培养、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人数少,班级多,任务重等客观原因,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今后将更加努力,争取日后建设成为学院重点专业教研室。

四、毕业生就业汇总

09年

电气自动化技术(132人)

省内:

98人,省外34人画饼状图

男:

86人,女:

46人画饼状图

煤碳行业:

83人,电气设备制造行业:

20人,其他灵活就业:

10人,待就业:

19人画柱状图

10年

电气自动化技术(169人)

省内:

150人,省外19人画饼状图

男:

121人,女:

48人画饼状图

煤碳行业:

129人,电气设备制造行业:

18人,其他灵活就业:

4人,待就业:

18人画柱状图

五、改进意见

(一)市场需求分析

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刚刚起步,但是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位运行,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各企业对先进生产设备的投入明显增大。

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我省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许多企业都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这些先进的设备或生产线都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来维护和运行。

只彬长集团一家,一次就要15名电气自动化的学生,许多企业每年都来我院联系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还有许多中小型企业都来我院考察用人事宜,但是我院无法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因此单在我省,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已逐步由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

在珠三角地区,电子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需求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800万人,技术工人缺口超过400万,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气自动化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长三角经济圈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今后五年,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未来10年内,长三角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一个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有望在此崛起。

长三角目前已形成以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无论从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质量,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等体制因素衡量,长江三角洲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该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在行业需求排名中,电子行业独占鳌头,优势明显,电子/电气类的需求量为第二。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大地区的紧缺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面向煤矿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机电设备公司的电气设备销售,安装,调试及维护,智能楼宇及智能家居,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及维护等,各处行业对电气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人才都有着巨大需求,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描述

1.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具有宽容心,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

(3)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专业能力

(1)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

具有翻译本专业英语技术文件和商务文件能力及初步听说能力。

(2)熟悉常用电子、电气元器件和测量仪器的特性、技术指标及使用方法;电工、电子、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

(3)熟悉PLC、单片机原理等程序设计能力。

(4)熟悉电子、电气制图和识图能力。

(5)熟悉机床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检修、调试技术。

(6)熟悉电气产品生产工艺操作与工艺组织、质量控制、设备与技术管理等知识。

(7)能熟练的识别检测电子、电气元器件,能正确的使用与维护电子仪器仪表。

(8)能识读一般电路原理图,能分析简单电气产品的线路功能。

(9)能运用PLC、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简单智能产品。

(10)会编制电气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文件,能进行整机产品的布线、装配、调试、测试等质量控制及工艺与生产组织。

3.方法能力

(1)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3)具有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4)具有决策、迁移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三)职业资格要求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专业学历毕业证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资格证书:

1.熟悉和掌握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技能。

能进行授权委托书、投标函、产品报价表、企业销售业绩表、公司宣传册的制作等。

2.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大学基础英语、车间接待外宾、产品介绍、撰写求职信,识读(数控机床)一般英文说明书等实用技能。

3.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获得以下2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以工学结合为主体,强调“123”教学理念、走校企合作之路。

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的定位必然要求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反映工学结合成果,职业证书考核标准的实现依赖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就是工学结合。

产业确定职业、职业决定专业、专业指导学业、学业服务就业。

专业目标的制定,教学的实施考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大纲、专兼职教学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企业管理模式引进等),乃至学院的发展每个环节都必须要求走进企业。

“一个中心”、“二层深入”、“三线并行”的教学理念,。

“一个中心”即以培养人为中心。

“二层深入”即实验、实训二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线并行”即核心课程、实践模块、能力证书三条线同步进展,相互融通。

思路:

引进企业入校设厂、设车间,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走入企业办学,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需求;

(五)依据工作过程集合团队构建专业和课程(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设计)

防止片面强调人才培养的岗位化,忽略可持续发展能力

趋势:

核心课程的整合、新课程添加面临的矛盾

要求:

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做加法。

以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序化教学内容。

针对传统教材划分过细、内容重复、知识老化的情况,把相关课程综合汇总成为一门或两门课程。

从而避免各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缩短课时,让出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对课程门数做减法,废除不针对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的课程,整合精简对应同一项职业能力的多门课程。

例如《工厂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就可以合二为一,形成一门综合课程《工厂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

《过程控制》、《电气测量》、《自动检测》课就可以合三为一,形成一门综合课程《电气测量及自动检测技术》。

突出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技能所需要的课程。

在专业必修课中,设置了具有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半导体变流技术》、《电气CAD》、《电机与拖动》、《交直流调速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强化了学为所用的思想。

在选修课中,丰富可选课程的设置,如《煤矿机械》、《工业控制网络》、《专业外语》等,扩大和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健全各门课程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双证融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主讲教师负责制,学院支持。

(六)教学团队的建设。

我们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一些、聘请一些既有理论又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同时派教师进实验室、去企业锻炼,每年向企业派“访问工程师”,经过多年有努力,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就业水平是衡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以及高职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重要标志,毕业生就业率既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更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院的认可程度。

多年来,我系不断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为工作目标,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系级工作体系。

秉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工业企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就业保障

我系一直坚持就业“一把手”工程,系主任亲自担任系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组长,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在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主要职责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同时不断完善就业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系内对毕业生进行转变就业观念,准确自我定位,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要,求职的思想心理准备,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等常规的教育指导外,还邀请学院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给毕业生做就业辅导,特别是抓住企业到学院招聘的机会,邀请企业领导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学生收获很大。

在做好毕业班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根据一、二年级特点,要求班主任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职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要求学生都参加《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

(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主要渠道和方向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包括学院双向选择会和系里推荐单位,学生自寻岗位(包括家长)和专升本等几个方面。

本专业的2006届、2007届毕业生,现在90%以上在本省的大中型煤矿企业从事自动控制、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工作,也有部分同学自己发展,就业方向以中小型工矿企业为主。

其他职业为辅的就业方向。

就业单位如陕西中能煤田公司、陕西彬长矿业集团公司,中铁一局等。

(三)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学院招就处和系上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反馈的信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各个用人单位表现突出,能够吃苦耐劳,勤奋踏实,部分毕业生现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