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71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docx

痤疮中医治疗教材

痤疮中医治疗

黄元御论痤证

素问悬解–生气通天论曰:

若汗出窍开,而见湿气,浸淫孔穴,阻碍气道,卫气郁遏,发于气门,冲突皮肤,则生痤痱。

疖之小者为痤,更小为痱。

若劳烦汗出,当风感寒,寒气外薄,薄,迫也。

汗液内凝,则结为粉皶。

皶,粉刺也。

若郁于皮肉之间,肉腐脓生,乃成痤证。

头部痤疮治疗

痤疮也叫粉刺,多发于面颊、前额,亦可见胸背。

初起皮疹为芝麻到绿豆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压出黄白色粉渣,易遗留凹陷疤痕。

皮疹散在分布,部分患者皮疹扩大成黄豆或蚕豆大小,呈暗红色,消退后形成瘢痕疙瘩。

治疗时应根据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头部痤疮治疗肺经风热症状丘疹色红,或有痒痛。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肺散热1.内治法

(1)药物:

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l0克桑白皮l0克黄芩10克栀子l0克野菊花l0克黄连6克赤芍10克白茅根30克生槐米15克苦参10克有脓疱加公英、地丁;口渴加麦冬、玉竹、生石膏、知母;便干加大青叶或生大黄。

1日1剂,日服2次。

  

(2)食膳:

头部痤疮治疗枇杷薏米粥生薏米100克,鲜枇杷60克(去皮核),枇杷叶l0克。

  先将枇把叶洗净切碎,煮沸l0~15分钟,捞去渣后,纳入薏米煮粥,粥熟后切碎枇杷果肉,放入其中搅匀。

  2.外治法

(1)药物:

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黄等分。

研末,用凉开水或茶水调敷,日1~2次;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搽,次晨洗掉。

  

(2)推拿按摩:

若丘疹散在不多,且无脓疮者,可行面部美容经穴按摩常规手法全套动作。

若丘疹较密集有脓疱者,仅行常规手法第4步,点按面部穴位,第8步叩击头部并点按百会穴。

耳穴加揉心、肺、内分泌、肝、交感、面颊等局部穴。

体部点按合谷穴、阳陵泉、足三里;由指端到上臂,逆向叩击手太阴肺经3遍;由下而上拿足阳明胃经3次,叩击3次。

  (3)中药面膜:

头部痤疮治疗加味颠倒散大黄、硫黄、丹参、冰片各等量。

研极细末,与适量大豆粉混合,加基质调成稀膏。

  先行美容常规步骤,净面、蒸面、针清粉刺,经络按摩,然后涂上药膏,以超声波导人10~l5分钟,强度0.5w/cm2,由轻逐渐加重,连续波。

之后药膏留面上,以硬膜粉或优质医用石膏调成糊,敷于面上,15~20分钟后揭去,清洗面部,涂收缩水。

7~l0天1次,3次1疗程。

一般应配合内服中药或针灸方法。

  (4)针灸①毫针刺主穴:

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

  配穴:

四白、颧髎、下关、颊车等病变局部四周穴。

便秘配天枢、支沟。

  泻法,中等刺激,留针半小时,每日针1次,10次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②耳针主穴:

耳尖、肺、皮质下、丘脑、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

  配穴:

脾、大肠、小肠、肝。

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脓疱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每次均耳尖放血,甚者可局部穴刺血,其余主穴选2~3个,配穴选2~3个。

毫针刺,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1疗程。

或耳针埋针或耳穴压豆,二耳轮换,3日1次,5次l疗程。

  ②刺络拔罐。

  取大椎穴。

常规消毒后,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0~15分钟,出血1~3毫升。

3日1次,10次l疗程。

  (5)气功法①姿势站、坐、卧均可,双眼微闭,舌抵上腭,从头面、上肢、胸、背、腰、腹、大小腿、足部全放松。

  ②呼吸为鼻吸鼻呼,缓、细、匀、静、绵、深、长。

  ③意念先意头部,然后意念脸面十分光滑,痤疮已经消失。

反复默念10~l5分钟。

  ④每日早、午、晚各练1次,每次练10~15分钟。

如痤疮不严重,可于收功后干浴面36~100次。

练功1月,痤疮状况可得到改善。

  二、湿热蕴结症状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疤,口臭,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通腑治法1.内治法

(1)药物:

茵陈篙汤加减茵陈30克,栀子、黄芩、益母草、大青叶、白鲜皮各20克,大黄、甘草各6克每日l剂,日服2次,水煎服。

  

(2)食膳:

凉拌三苋(《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鲜苋菜100克鲜冬苋菜100克鲜马齿苋100克调料适量将三物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分钟,取出控去水,切段,入调料后拌匀即可。

 2.外治法  参见肺经风热型。

  

(1)针灸①毫针刺主穴:

百会、大推、曲池、合谷、肺俞、委中。

  配穴:

内庭、足三里、脾俞,病变局部周围穴。

便秘配天抠、支沟。

  除脾俞用补法外,余均用泻法。

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10次1疗程。

  耳针、刺络拔罐、气功法参见肺经风热型。

  医嘱1少吃含脂肪多的食物,糖类,刺激性食物,可乐、茶、咖啡、含酒精饮料,水生贝壳类。

治疗期禁食三个月,治疗好转后少量食用,观察反应。

  2.常用温热水和硼酸皂或硫磺皂洗患处和面部油腻多的部位。

根据面部出油脂的多少,一日洗2~3次。

  3.不要用手挤捏粉刺,可使用痤疮针压出。

最好上医院美容科或治疗美容院,由美容医师操作。

 4.不要擅自使用外用药物,尤其是不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

 5.治疗期不要用油性化妆品,及含有粉质的化妆品如粉底霜等,以免堵塞毛孔。

 

痤疮(方剂:

八)

本病是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住,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损害,一般至25一30岁后,大都能自然痊愈。

临床表现初起损害为与毛囊口一致的淡黄色或正常皮色的圆锥形丘疹,顶端常因氧化而变黑,称黑头纷刺;挤压时可有乳白色脂栓排出,若皮脂腺口完全闭塞,形成丘疹,称丘疹性痤疮;感染形成脓疱,称脓疱性痤疮;脓疱破溃或自然吸收,凹陷成萎缩性疤痕,称萎缩性痤疮;如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呈淡红色或暗红色,称结节性痤疮;有的形成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称囊肿性痤疮。

一般往往以某一型损害为主,但也可数种损害同时存在。

多数患者伴有皮脂溢出,自觉症状有微痒,在感染时可有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与内分泌异常(如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细菌感染(如痤疮棒状杆菌的寄生)代谢紊乱(如皮脂分泌旺盛)、胃肠功能障碍(如便秘)等有一定关系。

本病的诊断不难,主要依据发生于青年男女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损害多数为散在性的丘疹、脓疱,特别是黑头纷刺。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维生素B2、B6治疗,重者可试用内分泌制剂,如乙烯雌酚,但不能作常规疗法。

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

其他还有血疗法、疫苗疗法、物理疗法、紫外线照射等。

同时,局部可外用消炎、杀菌、去脂、轻度表皮剥脱性药物,如硫黄霜等。

本病中医又名“粉刺”,俗名“青春蕾”、“青春疙瘩”。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肺风粉刺肺经热,面鼻疙瘩赤肿疼,破出粉汁或结屑,枇杷颠倒自收功。

”《外科启亥》指出本病由“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而成。

”中医认为因肺气不清,外受风热,亦有膏梁厚味,胃热上蒸或月经不调,瘀滞化热,皆可于面部、胸背部引起本病。

方名:

凉血消疮饮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祛风。

主治寻常性痤疮。

【处方组成】

桑叶1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生石膏40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灵磁石;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丘疹型加忍冬藤、紫草。

【临床疗效】

治疗29例,其中丘疹型10例、结节型10例、囊肿型5例、混合型4例,有继发感染者8例,经治疗均获痊愈。

【处方来源】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王俊芳。

【按语】

本方可治疗各种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肺经血热郁滞或脾胃积热熏蒸等原因所致,本方中黄芩、石膏清肺胃积热;丹皮凉血活血,配合生地加重清热凉血作用;桑叶、菊花疏上焦风热;甘草和中解毒。

诸药配合,能达到清热疏风、凉血活血作用,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

方名:

痤疮丸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清热。

治疗各型痤疮。

【处方组成】

    

(1)荆芥500克、薄荷500克,防风1250克、山栀1000克、枳实750克、甘草750克、川芎1250克、黄芩1250克、连翘1250克、白芷1250克、桔梗1250克、苦参1000克,以上12味药用1:

19比例加入炼蜜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日2次吞服。

(2)升麻1500克、桔梗1500克、白芷2250克、黄芩2250克、黄芪750克、红花2250克、连翘2250克、生地3000克、大贝2250克、牡蛎3750克、海藻3000克、苦参3000克,以上12味药用1:

14比例加入炼蜜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日2次吞服。

(注:

以上均为一大料剂量,可按比例配制。

)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各型痤疮100例。

黑头粉刺12例,痊愈1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丘疹、脓疱型痤疮60例,痊愈39例,有效21例;结节、囊肿型痤疮28例,痊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

【处方来源】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陈辅仁。

【按语】

    (l)方治疗黑头粉刺、丘疹性及脓疱性痤疮为主。

(2)方适用于给节、囊肿型痤疮。

方名:

丹地汤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活血。

通腑攻下。

主治寻常性痤疮。

【处方组成】

丹参30一60克、生地30克、甘草30克、土大黄30克、川军3一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湿热型去川军加佩兰9克、藿香9克、苡仁30克、茯苓15克;热重加槐花9克、丹皮9克;痒甚加地肤子30克、白藓皮30克、苦参9克;脓疮型加苦寒之品,如鱼腥草30克、大青叶15克、蚤休15克、蒲公英15克;疤痕型加马勃、当归、牡蛎、皂角刺、野菊花;血瘀加藁本6克、白芷6克、防风6克。

【临床疗效】

治疗37例寻常性痤疮,显效32例,有效3冽,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

【处方来源】

刘俊士。

【按语】

丹参有凉血活血功能;生地、甘草有清热解毒,补肾阴的功能,目前认为二药具有调整内分泌,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土大黄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作用;川军有泻热通便功能,二者相辅相成,治疗痤疮有较好疗效。

方名:

新枇杷清肺饮

【功能主治】

功能清肺胃积热。

主治痤疮。

【处方组成】

枇杷叶9克、桑白皮9克、黄连6克、黄柏9克、甘草6克、人参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皮疹呈给节形、色赤、疼痛、口渴、小溲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者,去人参,加生石膏、大黄、紫草、槐花;皮疹色深黯、口渴、舌绛者,去人参,加红花、水蛭、皂角刺、王不留行;皮疹溃烂流水、纳呆、腹胀、苔白者,去人参,加苡仁、苦参、土茯苓;皮疹呈囊肿样,头晕、纳呆、舌质红绛、脉弦滑者,去人参、甘草,加三棱、莪术、昆布、海藻。

【临床疗效】

治疗103例痤疮,痊愈90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1%。

【处方来源】

河北省保定市皮肤病医院刘跃驰。

【按语】

本方具有清肺胃积热的作用,枇杷叶清肺热;桑白皮散风清热;黄连、黄柏清热解毒;人参、甘草益气和中,诸药配合,能治疗各型痤疮。

方名:

痤疮灵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

主治痤疮。

【处方组成】

生地30克、玄参12克、麦冬15克、菊花15克、连翘12克、地肤子12克、天花粉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痤疮253例,治愈188例,好转5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6.8%。

【处方来源】

广东省广州钢材厂卫生所林杞明。

【按语】

本方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适用于痤疮感染期。

连服5-7剂后,痤疮减少,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然后用绒毛膜激素500单位(干燥结晶)加入胎盘组织液2毫升作稀释用,每周2次,肌肉注射(注射前应作皮试)。

如有感冒或月经来潮等,应暂停注射。

采用本法治疗,显示疗效的时间最短半个月左右,即注射5次就有明显疗效,面部有痤疮完全消失,且不再复发。

病情越长、越严重者,疗效越显著,观察时间最长16个月未复发。

但西药有女性月经延期来潮及男性性欲过强、第二性征旺盛、胡须生长快等副作用。

对于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应停用西药,继续服本方仍有效,无不良反应。

方名:

丹参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通经消肿。

治疗寻常型痤疮。

【处方组成】

将丹参提取丹参酮后制成片,每片含丹参酮0.25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4片,疗程为6-8周,以后可逐步减量,经过一段时间维持量(每日3~4片)才可停药。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寻常型痤疮,其中显效16例,好转4例,与对照组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01,服药期间未见患者出现副作用。

【处方来源】

北京市首都医院王定邦。

【按语】

丹参酮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亦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并有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服用本方具有作用快、疗程短和无副作用的优点,如果配合外用角质剥脱剂维甲酸霜及硫磺洗剂等,可获得更好疗效。

方名:

痤疮煎剂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痤疮。

【处方组成】

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充、牛膝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

5剂为1疗程。

【辨证加减】

便秘者首剂加大黄30克;头晕目痛者加龙胆草12克;胸胁痛者加柴胡9克;尿黄者加白茅根30克;气虚者加党参30克。

【临床疗效】

治疗痤疮55例,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3周内未见复发)33例,占60%;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痤疮基本消失)12例,占21.8%;好转(临床症状减轻)9例,占16.4%;无效1例,占1.8%。

总有效率为98.2%。

【处方来源】

北京卫戍区医院王文远。

【按语】

方中银花、黄芩清肺热,配以连翘、野菊花、牛膝泻火之力更强,加上当归润肠通便,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消毒散结之功。

体外抗菌试验证明,银花、连翘、黄芩、川芎、当归皆有广谱抗菌作用,这对消除痤疮的致病因子及治疗痤疮继发感染都有积极作用。

方名:

粉刺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祛湿,散结解毒。

主治痤疮。

【处方组成】

丹参10克、丹皮10克、条芩10克、野菊花10克、土贝母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桑白皮10克、牛蒡子10克、生槐花10克、土茯苓15克、白蒺藜15克、银花15克,水煎服。

1个月为1疗程。

内服汤药外,可配合倒模面模。

方法:

患者平卧,清洁皮肤,面部抹油按摩,再用克痤霜(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丹皮10克、大黄10克、白芷10克,碎末,提炼,脱色制成水包油型药霜)作面部按摩,然后将医用石膏300~400克,以水调浆自鼻根部向下均匀摊开成面具型,15~20分钟后去模。

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辨证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伴囊肿、结节加龙胆草、海藻、生黄芪;伴皮脂溢出甚者加生苡仁、生枳壳、生山楂。

【临床疗效】

治疗200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为90%,其中痊愈48例(24%),显效64例(32%),有效68例(34%),无效20例(10%)。

丘疹性痤疮有效率最高为93.8%(92/98)。

【处方来源】

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院杨坚真。

【按语】

以粉刺汤内服,配合倒模面模,是药物和理疗相结合的新方法,临床观察证实此法优于单纯外治或内治法。

按摩能促皮肤血液循环及毛孔、微小血管扩张,加速药物向皮肤渗透。

石膏倒模对皮肤起温热理疗效应,并抑制皮肤末梢神经病理性冲动,使炎症浸润消散,故对痤疮,特别是丘疹性痤疮可取得缓解或消除作用。

忍冬甘草汤治背部痤疮

(摘自医道自然中医交流)

王荧荧女14岁,背部痤疮密密麻麻合并感染已三个月,大便平时三天一行且干燥。

处治:

忍冬甘草汤三天。

忍冬甘草汤治疗痤疮这是我在治疗病毒性感冒合并便秘的病人时发现的。

孩子他舅妈面部痤疮密布,大便也是几天一行,看的地方也不少,吃的涂的,见效甚微,或者是有时用什么霜,一用就轻,隔两天不用,就卷土重来,有过之无不及。

曾经用过清肺芘芭饮也不效。

有次感冒咽喉疼,取了两天忍冬甘草汤,第二次来说感冒轻了,大便不干了,再取两天,我有意观察她的面部,好象痤疮没有以前猖狂了。

四天摇用完,面部痤疮收敛了许多,于是又服了六天,面部光亮许多。

一共用十多天直到现在,面部光洁。

   忍冬甘草汤治一切痈疽恶疮。

不问发在何处,或肺痈肠痈,初起便服,奇效。

   吴仪洛曰:

痈疽之生,始于喜怒忧思之不时,饮食居处之不节,或金石草药之发动,寒暑燥湿之不调,致阴阳不平而郁结,营卫凝涩而腐溃,轻者起于六腑,浮达而为痈,重者发于五脏而为疽,大抵实者为痈,浅者为节,深而为疽矣。

发于外者为背疽脑疽眉髭疽等疽。

发于内者为肝痈肺痈肠痈等。

外证易识,内证难明。

太阳经虚,从背而出,少阳经虚,从鬓而出,阳明经虚,从髭而出,督脉经虚,从脑而出。

虽然金银花清热解毒之力大于忍冬藤,但现在都用硫磺熏,清解之力大为降低,反不如银花藤效力大且便宜。

况且银花藤俱通络之力,更适于痤疮。

治一切癰疽︰忍冬藤(生取)五兩,大甘草節一兩。

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無灰好酒一碗,再煎數沸,去滓,分三服,一晝夜用盡,病重晝夜二劑,至大小便通利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爛研,酒少許敷四周。

(《外科精要》忍冬酒)

请问医道老师,您的忍冬甘草汤是用忍冬藤还是忍冬花(金银花)?

忍冬甘草汤比例是多少?

如果这个病例中的水疱有破溃,还能否用白酒?

答:

忍冬甘草汤是用忍冬藤,忍冬150克,甘草20克.如果这个病例中的水疱有破溃,能用白酒.

温病方加减治疗痤疮126例临床体会

痤疮是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一般到25~30岁后,大都能自然痊愈。

临床表现初起损害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淡黄色或正常皮色的圆锥形丘疹,挤压时可有乳白色脂栓排出,多数患者伴有皮脂溢出,自觉症状有微痒,在感染时可有疼痛[1],既影响美观又增加患者的痛苦,笔者运用清代医家吴鞠通的银翘散去豆豉、荆芥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加丹参、大黄、蝉蜕、浮萍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均为本院中医内科门诊患者,男72例,女54例;年龄15~24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确定诊断[2]。

    1.3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

金银花15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9g,竹叶10g,丹参10g,牛蒡子10g,细生地10g,大青叶15g,丹皮10g,玄参10g,大黄6g,蝉蜕10g,浮萍10g,甘草6g。

以水500ml煎取300ml,分两次温服。

有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伴有气滞血瘀、月经不调者,可加三棱、莪术、桃仁。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治愈:

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

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未愈:

皮损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

   2   结果

  本组126例,治愈80例,好转42例,未愈4例。

总有效率96.8%。

一般服药15天左右开始好转,1个月左右丘疹明显消退,最短服药20剂,最长服药40剂。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24岁,某化妆品销售部经理,脸上的青春痘消失后,留下了许多瘢痕,严重影响其个人形象,曾在当地用多种方法治疗过,都无明显效果,导致患者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消沉,性情暴躁,工作业绩开始下降,后经熟人介绍来我院治疗,患者症见面部有许多瘢痕,面色晦暗无光泽,性情急躁,月经不调伴有黑血块,舌质暗,脉弦数。

证属肺经瘀热,气滞血瘀所致,内服本方加三棱10g,莪术10g,红花10g。

外用自配酒精擦剂,治疗15天后,瘢痕变浅,皮肤开始有光泽,继续治疗2个月后,皮肤恢复正常,月经也正常,心情舒畅,恢复了以往的自信。

    4  临床体会

  本症中医又称“粉刺”、“瘢痕疙瘩”,多因肺气不清,外受风热之邪,亦有膏粱厚味,胃热上蒸[1],或月经不调等,皆可于面部、胸部、背部引起本病。

银翘散去豆豉、荆芥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治疗肺经邪热波及营络而有外泄之机,有因势利导,助其透泄,使里热从外透解,银翘散辛凉解表,宣肺泄热,用于邪在肺卫之证,因本证邪不在表,故去解表之豆豉、荆芥。

因肺热波及营分,窜入血络而发疹,所以加入丹皮、大青叶、玄参以凉营泄热、解毒透疹之效;丹参凉血活血的功效[4],现代药理研究:

丹参酮对革兰阳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亦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并有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5];大黄有泻热通便、凉血化瘀之效,生地、甘草有清热解毒,补肾阴的功能[4],目前认为前四味药合用具有调整内分泌,抗雄性激素的作用[5],皮疹明显者,可加入蝉蜕、浮萍等以透疹。

【参考文献】

  1秦万章,唐汉钧.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外科分卷.上海:

文汇出版社,1990,401.

2赵辩.临床皮肤病学.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8.

4凌一揆,林乾良,徐辉光,等.中药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0,154.

5王筠默.中药药理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

十年重度囊肿痤疮,久治不愈

标题:

多年痤疮此起彼伏久治不愈

1、请详细填写下列条目

性别:

男  

生辰:

(1981年6月7日10时30分):

籍贯:

(广东湛江):

婚否:

未婚  

职业:

公司职员

身高:

175cm

体重:

59kg(自己认为自己很瘦,身体单薄)

腰围:

79cm

肤色:

主要症状(请详细描述,以便先生诊断):

脸上两颊、额头,下颚脖子四周长有痤疮。

初发时病患处皮肤隆起,红肿,摸起来直径有0.5cm左右,并且硬、痛、囊肿,但不痒。

皮疹患处触之很痛,隆起,白头,总感觉里面有东西,总想着挤出来。

发病迅速,一般两天后,用手可挤出脓、血,后渗出淡黄色透明液体。

此时一般涂上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消炎药,几天后,症状慢慢消退,留下少量疤痕,但无法根治,再过一段时间又无缘无故的在原来地方重新长出来,久治不愈。

平时早晚洗脸用温和杀菌的硫磺硼砂乳膏或直接清水洗,洗完后不久,脸上T字部位就会出油,特别鼻子更多,鼻头上毛孔很粗,一般隔两三天捏住鼻子,会挤出很多的白色油状分泌物。

另外脸上长有粉刺,照镜时可看到白色的微微隆起,有时挤会挤出白色分泌物(膏体状),有时挤不出,处理不好时会变红,慢慢红肿,形成前面所讲症状。

这段时间来,颈后头发与脖子交界处又长了肿、硬,圆顶,的皮肤隆起,隆起处发红,甚至有的在头皮里,触之非常痛,抓破后流出脓血,涂消炎药(百多邦)后症状慢慢消失,但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长出。

这些年来感觉自己精神不振,心里常觉得压着块石头,闷、烦燥,喘气不畅,似乎气无法到达下半身,手心处常出汗,感觉寒湿重,全身不畅。

原本十指上还有少许半月痕,近段时间来十指指甲半月痕全部消失。

发病经过(请详细描述):

  2000年时在背部和前胸处长有大量痤疮,平时不怎么理会,后来,慢慢在脸上两颊处出现红肿硬的痤疮,但很少,只3-5粒之间。

当地求医时,医生开清热解毒中药,吃下去改善不大,慢慢地到2006年,前胸及背部处慢慢消退,现在背部只留下淡淡的痘痕,但有时也会长出一两颗。

前胸的已经消失,几乎没有疤痕。

2006年开始,有一次吃了鹅肝后,脸上慢慢开始大量长着硬、肿、红、挤破带脓血的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