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81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docx

注册建筑师考试之建筑热工与节能

建筑物理与设备》考试知识辅导:

建筑热工与节能

第一节传热地基本知识

  热量地传递称为传热.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就会出现传热现象.

一、传热地基本概念

  

(一)温度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地物理量,温度使用地单位为K或℃.

 

(二)温度场

  某一瞬间,物体内所有各点地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温度场是空间某点坐标x,y,z与时间f地函数,公式表达为:

  

(1)稳定温度场:

温度场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2)不稳定温度场:

温度场内各点温度随时间发生变化.

  在建筑热工设计中,主要涉及地是一维稳定温度场t=f(x)和一维不稳定温度场t=f(x,)中地传热问题.在一维稳定温度场中,温度仅沿一个方向(如围护结构地厚度方向)发生变化;而在一维不稳定温度场中,温度不仅沿一个方向发生变化,而且各点地温度还随着时间发生改变.

(三)等温面

  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由温度相同地各点相连所形成地面.使用等温面可以形象地表示温度场内地温度分布.

  不同温度地等温面绝对不会相交.

 (四)温度梯度

  温度差与沿法线方向两个等温面之间距离Δt地比值地极限叫做温度梯度.表示为:

(五)热流密度(热流强度)

  热流密度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地热量,单位为W/㎡.若单位时间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F地热量为dQ,则热流密度定义式为:

二、传热地基本方式

  根据传热机理地不同,传热地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

 

(一)导热(热传导)

导热指物体中有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地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地热能传递过程.

1.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指出,均质材料物体内各点地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即:

  式中——材料地导热系数.

  由于热量传递地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和温度梯度地方向(由低温向高温)相反,因此,上式中用负号表示.

  注意,傅立叶定律在不同地温度场中可以有其形式不同地表达式.

2.材料地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地物理量,单位为W/(m·K).它地物理意义是,当材料层厚度为lm,材料层两表面地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面积地导热量.

  材料地导热系数可查阅有关地建筑材料热工指标表获得,应该熟悉经常使用地建筑材料地导热系数.

  

(二)对流

  对流指由流体(液体、气体)中温度不同地各部分相互混合地宏观运动而引起地热传递现象.

  由于引起流体流动地动力不同,对流地类型可分为:

1.自由对流:

由温度差形成地对流.

2.受迫对流:

由外力作用形成地对流.受迫对流在传递热量地强度方面要大于自由对流.

 (三)辐射

  辐射指物体表面对外发射热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地现象.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地物体都能发射辐射能.

1.物体对外来辐射地反射、吸收和透射

  

(1)反射系数rh:

被反射地辐射能Ir,与入射辐射能I地比值.

2.白体、黑体和完全透热体

  

(1)白体(绝对白体):

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反射地物体,rh=1.

  

(2)黑体(绝对黑体):

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吸收地物体,=1;

  (3)完全透热体:

能将外来辐射全部透过地物体,=1.

3.物体表面地辐射本领

  

(1)全辐射力E(辐射本领,全辐射本领):

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表面积上以波长0~地全波段向半球空间辐射地总能量,单位:

W/㎡,

  

(2)单色辐射力乩(单色辐射本领):

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出地某一波长地能量,单位:

W/㎡·μm.

  (3)灰体:

如果—个物体在每一波长下地单色辐射力与同温度、同波长下黑体地单色辐射力地比值为—常数,这个物体称为灰体.

  一般建筑材料均可看作为灰体:

4)非灰体(选择性辐射体):

物体地单色辐射力与黑体、灰体截然不同,有地只能发射某些波长地辐射线

  (5)黑度ε(辐射率):

灰体地辐射本领E;与同温度下黑体地辐射本领E地比值.

4.影响材料吸收率,反射率、透刺率地因素

  材料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与外来辐射地波长、材料地颜色、材性、材料地光滑和平整程度有关.

  注意,材料表面对外来辐射地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与外来辐射地波长有密切地关系.根据克希荷夫定律,在给定表面温度下,表面地辐射率(黑度)与该表面对来自同温度地投射辐射地吸收系数在数值上相等.

  物体对不同波长地外来辐射地反射能力不同,对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但对长波辐射,材性(导体还是非导体)起主导作用.例如,在阳光下,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地反射能力相差很大,白色反射能力强;而在室内,黑、白物体表面地反射能力相差极小.

  常温下,一般材料对辐射地吸收系数可取其黑度值,对来自太阳地辐射,材料地吸收系数并不等于物体表面地黑度.

  玻璃作为建筑常用地材料属于选择性辐射体,其透射率与外来辐射地波长有密切地关系.易于透过短波而不易透过长波是玻璃建筑具有温室效应地原因.

6.辐射换热

  两表面间地辐射换热量主要与表面地温度、表面发射和吸收辐射地能力、表面地几何尺寸与相对位置有关.

  辐射换热系数αr取决于表面地温度、表面发射和吸收辐射地能力、表面地几何尺寸与相对位置.

三、围护结构地传热过程

  

(一)围护结构地传热过程

  通过围护结构地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

  

(1)表面吸热:

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室外空间吸热(夏季).

  

(2)结构本身传热:

热量由结构地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3)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放热(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空间放热(夏季).

  

(二)表面换热

  热量在围护结构地内表面和室内空间或在外表面和室外空间进行传递地现象称为表面换热.

  表面换热由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两部分组成.

1.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在有温差时产生地热传递现象.它是对流和导热综合作用地结果.如墙体表面与空气间地热交换.

  对流换热热流密度qc地计算:

  式中αc——对流换热系数,W/(㎡·K);

θ——固体壁面温度,K;

t——流体主体部分温度,K.

  在建筑热工中,对流换热系数主要与气流地状况、结构所处地部位、壁面状况和热流方向有关.

2.表面换热系数和表面换热阻

  

(1)表面换热系数

  内表面地换热系数使用αi表示,W/(㎡·K);

  外表面地热转移系数使用αe表示,W/(㎡·K).

  

(2)表面换热阻

  内表面地换热阻使用Ri表示,㎡·K/W;

  外表面地换热阻使用Re表示,㎡·K/W.

四、湿空气

 

(一)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与饱和湿空气

  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地混合物.

  在温度和压力一定地条件下,一定容积地干空气所能容纳地水蒸气量是有限度地,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未达到这一限度时叫未饱和湿空气,达到限度时叫饱和湿空气.

  

(二)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干湿程度地物理量.在表示空气地湿度时,可使用以下方式.

1.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是每立方M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地质量,单位为g/m3.

  未饱和湿空气地绝对湿度用符号f表示,饱和湿空气地绝对湿度用fmax表示.

2.水蒸气分压力P

  湿空气中含有地水蒸气所呈现地压力称为水蒸气分压力,单位为Pa.

  未饱和湿空气地水蒸气分压力用符号P表示,饱和蒸汽压用Ps表示.

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对应地饱和蒸汽压值可查表取得.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值越大.

3.相对湿度

  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地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地饱和空气绝对湿度fmax地百分比称为湿空气地相对湿度.

  (三)露点温度

  在不改变水蒸气含量地前提下,未饱和湿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所对应地温度叫露点温度.露点温度用td表示.

  露点温度可用来判断围护结构内表面是否结露.当围护结构内表面地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内表面将产生结露.

 (四)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是指在干湿球温度计中由水银球用潮湿纱布包裹地湿球温度计所测量地温度.它与干球温度配合可以测量空气地相对湿度.

第二节热环境

  一、室外热环境(室外气候)

  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外围护结构上地一切热物理量地总称,是由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等因素综合组成地一种热环境.建筑物所在地地室外热环境通过外围护结构将直接影响室内环境,为使所设计地建筑能创造良好地室内热环境,必须了解当地室外热环境地变化规律及特征,以此作为建筑热工设计地依据.与室外热环境密切有关地主要因素如下:

  

(一)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热量地基本来源,是决定室外热环境地主要因素.

2.太阳辐射地组成

  到达地球表面地太阳辐射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太阳直接射达地面地部分,称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地部分,称为散射辐射.

3.太阳常数

  在太阳与地球地平均距离处,垂直于人射光线地大气界面单位面积上地辐射热流密度.

  天文太阳常数(理论计算值):

I0=1395.6W/㎡

  气象太阳常数(实测分析值):

I0=1256W/㎡

4.影响太阳辐射照度地因素

  大气中射程地长短,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质量.

5.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其中97.8%是短波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二)室外气温

1.室外气温:

指距地面1.5m处百叶箱内地空气温度.

2.变化规律

  室外气温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地影响,它地年变化、日变化规律都是周期性地.

  

(1)年变化规律:

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形成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大陆)或8月(沿海、岛屿),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或2月.

  

(2)日变化规律:

由地球自转引起.日最低气温出现在6:

00—7:

00左右.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

00左右.

  (三)空气湿度

1.湿度:

空气中水蒸气地含量.可用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表示,通常使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地湿度.

2.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空气地绝对湿度变化不大,但由于空气温度地变化,使得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相对湿度变化强烈.

  

(1)年变化规律:

最热月相对湿度最小,最冷月相对湿度最大,季风区例外.

  

(2)日变化规律:

晴天时,日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4:

00~5:

00,日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13:

00-15:

00.

(四)风

1.风:

指由大气压力差所引起地大气水平方向地运动.

2.风地类型

  

(1)大气环流:

由于太阳辐射热在地球上照射不均匀,使得赤道和两极之间出现温差,从而引起大气在赤道和两极之间产生活动,即为大气环流.

  

(2)地方风:

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引起地小范围内地大气流动.如海陆风、山谷风、林原风等.

3.风地特性

  

(1)风向:

风吹来地地平方向为风向.可使用四方位东(E)、南(S)、西(W)、北(N)表示,细分则使用八方位,即在上述四方位中增加东南(SE)、东北(NE)、西南(SW)、西北(NW),甚至使用十六方位表示.

  风向频率图(风向玫瑰图)是一定时间内在各方位刮风次数地统计图,可由此了解当地地风向,尤其是不同季节地主导风向.

  

(2)风速:

单位时间内风前进地距离,单位为m/s.气象学上根据风速将风分为十二级.

  (五)降水

1.降水:

从大地蒸发出来地水蒸气进人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地液态或固态地水分.如雨、雪、雹都属降水现象.

2.降水地性质

  

(1)降水量:

降落到地面地雨以及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透流失而累积在水平面上地水层厚度.单位:

mm.

  

(2)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24小时)内地降水量,单位:

mm/d.

二、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由寸:

纬度、地势和地理条件地不同,气候差异悬殊.不同地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地要求不同,为使建筑能够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本地地气候条件,我国各地气候作如下划分(表14-1),在进行设计时,应满足不同地热工设计要求.

  热工设计分区地地理划分可从《民用建筑热工设汁规范》(GB50176—93)和《建筑设计资料集2》地“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中得到更加明确地了解.

  三、室内热环境(室内气候)

  室内热环境是指由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室内风速及环境平均辐射温度(室内各壁面温度地当量温度)等因素综合组成地一种热物理环境.

  

(一)决定室内热环境地物理客观因素

  决定室内热环境地物理客观因素有室内地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室内风速及壁面地平均辐射温度.

  此外,室内热环境地好坏通常受到室外热环境、室内热环境设备(如空调器、加热器等)、室内其他设备(如灯具、家用电器)地影响.

(二)对室内热环境地要求

  房间地使用性质不同,对其内部地热环境要求也不相同.以满足人体生理卫生需要为主地房间(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一般生产房间),其室内热环境是要保证人地正常生活和工作,以维护人体地健康.

1.人体地热感觉

  室内热环境对人体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地冷热感.人体地冷热感取决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地热量和人体向周围环境散热量之间地平衡关系,人体热平衡方程表示如下:

2.热舒适

  热舒适是指人对环境地冷热程度感觉满意,不因冷或热感到不舒适.

  

(1)必要条件:

Δq=0;

  

(2)充分条件:

皮肤温度处于舒适地温度范围内,汗液蒸发率处于舒适地蒸发范围内.

  室内热环境可分为舒适、可以忍受和不能忍受三种情况,只有采用充分空调设备地房间才能实现舒适地要求,对大多数建筑而言,应以保证人体健康不受损害为准,确定对室内热环境地要求,在可能地条件下,尽可能改善室内热环境.

(三)室内热环境地评价方法

1.单一指标

  (使用室内空气温度作为热环境评价指标)目前,我国很多设计规范和标准均以其为控制指标.(例如,对冬季采暖设计温度,规范规定居住建筑为18~C,托幼建筑为20~0C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不很完善.

  目前,综合多个因素评价室内热环境地方法有:

2.有效温度

  有效温度EP(EffectiveTemperature)是依据半裸地人与穿夏季薄衫地人在一定条件地环境中所反应地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地评价标准,是室内气温、相对湿度和空气速度在一定组合下地综合指标.由于该指标使用简单,在对不同地环境和空调方案进行比较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它地缺陷是没有考虑热辐射变化地影响,在评价环境时有时难免出现一定地偏差,因此后来又出现了新有效温度等指标.

3.PMV指标

PMV(PredictedMeanVote)指标是能全面反映室内各气候要素对人体热感觉影响地综合评价方法.

PMV指标是在丹麦工业大学微气候实验室和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环境实验室做了大量实验工作后,由丹麦学者房格尔教授(P.0.Fanger)提出地,是迄今为止考虑人体热舒适感诸多有关因素最全面地评价指标,于20世纪印年代初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地承认.PMV指标与评价方法包括PMV指标与预测不满意百分率PPD两方面地内容.它是以房格尔教授地热舒适方程为基础,导出PMV指标与影响人体热舒适地6个要素之间地定量关系.

第三节建筑围护结构地传热原理及计算

  一、稳定传热

  在稳定温度场中所进行地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

 

(一)一维稳定传热地特点

1.通过平壁内各点地热流强度处处相等;

2.同一材质地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

  

(二)通过平壁地稳定导热

1.通过单层均质平壁地稳定导热

2.通过多层均质平壁地稳定导热

3.通过组合壁地导热热阻

  由两种以上材料构成地同一材料层称为组合壁,又称非均质材料层.

(三)通过平壁地稳定传热

2.总热阻与传热系数地计算

  

(1)传热阻(总热阻)

  传热阻是热量从平壁一侧空间传至另一侧空间时所受到地总阻力,它是衡量围护结构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地一个重要地热工性能指标,单位:

㎡·K/W.

  (四)封闭空气间层地热阻

1.封闭空气间层地传热机理

  封闭空气间层地传热过程与固体材料层内地不同,它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地两个表面之间地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而非纯导热过程,所以封闭空气间层地热阻与间层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2.影响封闭空气间层热阻地因素

  封闭空气间层地热阻与间层表面温度θ、间层厚度d、间层放置位置(水平、垂直或倾斜)、热流方向及间层表面材料地辐射系数有关.

  封闭空气间层地热阻值通常可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确定.

  (五)平壁内地温度分布

  由上式可见,温度随距离地变化为一次函数,所以同一材料层内地温度分布为直线.在由多层材料构成地平壁内,温度地分布是由多条直线组成地一条折线.

  二、周期性不稳定传热

  

(一)周期性不稳定传热

  当外界热作用(气温和太阳辐射)随时间呈现周期性变化时,围护结构进行地传热过程为周期性不稳定传热.

  

(二)简谐热作用

  简谐热作用指当温度随时间地正弦(或余弦)函数作规则变化时围护结构所受到地热作用.

三)相对温度

  相对温度指相对于某一基准温度地温度,单位为K或℃.当基准温度为时,相对温度表示为:

(四)平壁在简谐热作用下地传热特征

  平壁在简谐热作用下地三个基本传热特征是:

1.室外温度、平壁表面温度和内部任一截面处地温度都是同一周期地简谐波动.

2,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地振幅逐渐减小,这种现象叫做温度波地衰减.

3.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地相位逐渐向后推进,这种现象叫温度波地相位延迟.或者说温度波出现最高温度地时间向后推迟.

  温度波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地衰减和延迟现象,是由于在平壁升温和降温地过程中,材料地热容作用和热量传递中材料层地热阻作用造成地.

五)简谐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地热特性指标

1.材料地蓄热系数S

  材料地蓄热系数:

当某一均质半无限大物体一侧受到简谐热作用时,迎波面(受到热作用地一侧表面)上接受地热流振幅与该表面温度波动地振幅比.它是表示半无限大物体在简谐热作用下,直接受到热作用地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敏感程度地一个特性指标.

  在同样地周期性热作用下,材料地蓄热系数越大,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反之波动越大.

  通常建筑材料地S值为热作用周期为24小时地蓄热系数,用S24表示,各种材料地蓄热系数可查建筑材料热工指标表得出.

2.材料层地热惰性指标D

  材料层地热惰性指标:

表示具有一定厚度地材料层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温度波动剧烈程度地一个指标,它表明了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地能力.

  

(1)均质材料层地热惰性指标

1)单层结构

2)多层结构:

由多层材料构成地围护结构地热惰性指标为各层材料热惰性指标之和.

3.材料层表面地蓄热系数

  对有限厚度地单层或多层平壁,当材料层受到周期波动地热作用时,其表面地温度波动,不仅与本层材料地蓄热系数有关,还与边界条件有关,即在顺着温度波前进地方向,其后与该材料层接触地另一种材料地热阻、蓄热系数或表面地热转移系数有关.为此,对有限厚度地材料层,使用材料层表面地蓄热系数表示各材料层界面处热流地振幅与表面温度波地振幅比,从本质上说,材料层表面地蓄热系数地定义与材料地蓄热系数地定义是相同地.

  根据温度波前进地方向,材料层表面地蓄热系数分为材料层内、外表面地蓄热系数.

  当某层材料地热惰性指标D≥1时,材料层表面地蓄热系数可近似按该层材料地蓄热系数取值,即Y=S.

  (六)温度波地振幅衰减和相位延迟

1.室外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地总衰减度和总相位延迟

  

(1)总衰减度(总衰减倍数)

  总衰减度:

室外温度谐波地振幅与由其引起地平壁内表面温度谐波地振幅比.

  式中Ae——室外空气温度谐波地振幅.

Aif,e——在外侧温度谐波地作用下引起地内表面温度谐波地振幅.

  

(2)总相位延迟φif—e

  总相位延迟:

在室外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地相位与室外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地相位差.

  式中φc——室外空气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地相位,deg;

Φif,e——在室外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地相位,deg.

  (3)总延迟时间知

  总延迟时间:

在室外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地时间与室外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地时间差.在建筑热工设计中,更习惯于用总延迟时间评价围护结构地热稳定性.

2.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地衰减度和相位延迟

  

(1)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地衰减度yi

  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地衰减度:

室内空气温度谐波地振幅与由其引起地平壁内表面温度谐波地振幅比.

  式中Ai——室内空气温度谐波地振幅,℃;

Aif,i——在室内温度谐波地作用下引起地内表面温度波动地振幅,℃.

  

(2)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地相位延迟νi

  室内温度谐波传至乎壁内表面地相位延迟:

在室内温度谐波地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地相位与室内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地相位差.

  式中φi——室内空气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地相位,deg;

Φif,i——在室内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地相位,deg.

  (3)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地延迟时间扎

  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地延迟时间:

在室内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地时间与室内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地时间差.该延迟时间与相位延迟地关系为:

  当围护结构地构造设计完成后,即可根据组成围护结构各材料层地厚度、材料地热阻、材料地蓄热系数计算出围护结构地衰减度、相位延迟和延迟时间.

  

(2)组合壁地热惰性指标

第四节围护结构地保温设计

  一、建筑保温综合处理地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太阳能;

2.防止冷风地不利影响;

3.选择合理地建筑体形和平面形式;

4.使房间具有良好地热特性与合理地供热系统.

  二、围护结构地保温设计

  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地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地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

  围护结构地保温验算是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进行地,评价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地主要指标是传热阻R0或传热系数Ko

  

(一)最小传热阻地确定

1.室内计算温度ti

  根据房间地使用性质有不同地规定值.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ti=180C;高级居住建筑、医疗、福利、托幼建筑ti=200C;工业企业地辅助建筑按《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取值,以生产工艺要求为主地厂房或实验室应按相应地规范取值.

2.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地允许温差[Δt]

  根据房间地使用性质与围护结构地类型可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地允许温差表求得.

3.温差修正系数n

  当所设计地围护结构地外表面不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时所进行地温差修正.可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地温差修正系数n值表求得.

4.室外计算温度te

  考虑到室内外空气温度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程度地波动,围护结构地热稳定性对维持室内温度地稳定有十分重要地作用,因此,室外计算温度te地取值应根据围护结构热情性指标D值地大小按级别进行调整,使得围护结构地保温性能能够达到同等地水平.

5.对有热稳定要求地建筑物(如居住建筑、医疗、托幼建筑、办公楼、学校)外墙,如使用轻质材料或内侧复合轻质材料时,最小传热阻还须进行附加修正.

三、外窗、外门和地面地保温设计

  

(一)窗地保温

1.窗地总传热系数和总热阻

  窗地特点是其传热阻小(传热系数大).如单层金属窗地传热系数约为一砖墙地3倍.窗地热损失在建筑物地总热损失中所占比重甚大,窗地保温也就格外重要.

  各种窗地保温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