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84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docx

地形错误辨析汇总

“地形”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

地形、地貌与地势

(1)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

一般从高低起

伏、开阔闭塞、地貌组合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

分类。

常见陆地地形有五种,每种地形都有自己的海拔范围,如平原在200米以下,而高原多在1000米以上。

(2)地貌指地表起伏的形态,侧重于从成因上来划分种类。

主要有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大类。

每大类还可以细分,如流水地貌包括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注意没有搬运地貌)。

每种地貌都有其特定的地表特征、演变规律。

(3)地势是地表形态高低起伏、险峻的总体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海拔、相对高差及坡度的陡缓等。

霞地貌与雅丹地貌

从成因看,二者都是外力侵蚀地貌;从名称看,一字之差,极易混淆。

但是二者形成的背景不同:

丹霞地貌分布在湿润地区,属流水侵蚀地貌。

其形成过程是:

沉积的红色砂砾岩、屑岩随地壳抬升后,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崩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岩层山块形成了丹霞地貌。

而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属风力侵蚀地貌。

其形成过程是:

早期沙漠里的基岩

平台高地,基岩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昼夜温差和偶尔的暴雨促进了风化。

由于风的长期磨蚀作用,上部松散的岩层垮塌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壳

变动引起岩层倾斜、弯曲、断裂、错开,叫地质构造。

由此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痕迹在地层中的保留,构造地貌是岩层运动后的地表形态。

如岩层弯曲后形成褶皱构造,构造地貌上表现为褶皱山;岩层断开并错位形成的地质构造叫断层,地表上的构造地貌常

为沟谷、洼地。

2.思维误区分析

【问题1】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点。

误区:

地形特点与地势特点的描述相同。

矫正:

地形特点指该区域中的地形种类、分布、海拔、地势起伏、地貌类型等;地势特点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体态势,属于地形特点范畴。

该题的答案是:

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中、东部高,西部低。

拓展:

描述地形特征有四个部分:

(1)地势特点(海拔高度、地势高低起伏);

(2)地形类型构成(由哪些地形组成、哪几种为主);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有特色或典型的地貌形态。

如我国的地形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形态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定向排列明显。

而我国的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二、专题讲解

1.高考分析

高考对地形部分的考查范围较广,各地试卷均涉及到,所占分值也较大,命题的方向主要有:

(1)以地形、地貌的景观图片为情景材料,考查地形分布、地貌种类、地貌形成原因、地质循环、地球圈层构造等内容。

(2)通过等高线图判读地貌类型、小区域气候特点、农业布局、工程建设、景点情况、陡崖高度等。

此类问题要结合地图和其它地理的相关知识才能很好解

(3)以经纬网图或区域

轮廓图为背景,隐含考查区域内的地形分布,以此为背景,进而考查其它地理知识。

如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旅游等的影响,包括水能开发、流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

(4)以某一地质灾害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灾害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及灾害防治。

如日本福岛海啸、火山爆发等。

2.内容整合

(1)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的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一个等高距或为0。

②曲线闭合。

等高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

但因图幅所限,一幅图上的外围等高线不一定闭合。

③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图,P区域中各处海拔低于400米;Q区域内各处海拔高于600米。

④除陡崖外,等高线不相交。

因为同一地点不可能有两个高度。

⑤0米线表示海岸线;4000米以上反映青藏高原或高山的特征。

等高线形状与地形的关系:

①高凸为谷。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倒V字形,中部海拔较两侧低,此处为集水

区,易发育成河流。

②低凸为脊。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向低处凸,呈V字型,中部海

拔较两侧高,此处为分水岭。

④几条等高线相交处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

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工程量小),且要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安全);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面较开阔的地方;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等深线较密(港阔水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航道易淤塞的河流。

②选“线”:

山区建公路要利用地形地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坡度,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断崖、沙漠、沼泽、冻土及地下溶洞区等。

引水线路应遵循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的原则。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③选“面”: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

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区域,来水量大;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不易被淹没的地区;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河的上游;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3)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理事物

①判断河流水文: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由等高线的疏密判断落差、流速和水能蕴藏量。

②判断农业生产: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等,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可以判断农林牧渔业布局是否合理。

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4)岩石圈与板块活动

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对运动,构成了全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

板块边缘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种。

①板块生长边界:

板块间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海岭(大洋中脊)等。

②板块消亡边界:

板块间相互挤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如科迪勒拉山系);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全球消亡边界主要有两条:

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

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火山、地热集中,海啸多发。

(5)部分特殊地形单元的成因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原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是因内力作用导致断裂

陷落;北美五大淡水湖和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庐山、华山、泰山属于断块山;东欧平原是冰川堆积的结果,所以地表呈波浪状,并且土壤不肥沃;南极大陆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了丰富的石油,说明南、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6)河流地貌的

分布

①河流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分布

形成原因

地貌特点

冲积扇

山前

水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流速放慢,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洪积扇。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平原

中下游

水速减慢,泥沙沉积成河漫滩,或洪水沉积成洪积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入海口处

河流入海口,流速减慢,加上海潮顶托,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地势低洼,河网稠密。

3.方法点拔

(1)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

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

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外低内高,等高线较密集,且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500米以上,等高线较密集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可参照上述方法判断。

(2)山脊、山谷的判断

山脊线与山谷线是等高线地形图上很重要且易弄错的信息,它是进一步解答题目的基础。

有两种方法【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注】可以

进行区别:

①山脊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低凸为脊),山谷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高凸为谷)。

【纵向比较——注

②内部等高线海拔高,外围海拔低,即“内高外低”为山脊;外围等高线海拔高,内部海拔低,即“外高内低”为山谷。

【横向比较——注】

(3)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①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不可通视。

②由观察点向目标点划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如山脊、山顶、房屋等)所切断,表示通视良好,否则不能。

但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要求是仰视还是俯视,注意陡坡下方附近的地点可能不能通视。

(4)前因后果联系法

比如:

沉积地貌的上游必然有侵蚀地貌,两者的关系在下图中得到体现。

图中a为风力侵蚀,b为风力搬运,c为流水搬运,d为流水沉积作用。

点2:

各大洲地形、地势概况、主要国家地理概况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

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误区分析】:

随着新课程对空间定位和区域地理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各大洲地形、地势及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学生也不太清楚。

【解题思路】:

该题用南美洲地形剖面图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推理及巴西的工业、农业等。

该剖面在南美洲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了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穿

过的地形区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巴西的工业集中东南沿海,热带经济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热带草原区。

【答案】:

C

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

一、火山

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

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例1图1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图,该种地貌

有可能是。

解析:

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

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答案:

火山。

、地上河

地上河也称悬河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

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

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

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

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例2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请据图说明河流甲、乙段的典型特征。

解析:

图中河流甲、乙段登高线分布符合地上河等高线特征,故示意为地上河,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

甲、乙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三、凹坡、凸坡、等齐斜坡

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凹坡是坡度由大到小(先

陡后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密后疏;凸坡是坡度由小到大(先缓后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疏后密;等齐斜坡是坡度变化小的坡,等高线分布均匀。

例3图7中,从A点观察a、b、c各点,不能观察到的点是。

解析:

a点所在坡面Aa,其等

高线间距沿A→a由密到疏,应为凹坡,转化

为地形剖面图如图8,凹坡Aa两间完全通视;b点所在坡面Ab,其等高线间距沿A→b由疏到密,应为凸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9,可知,凸坡Ab两点不通视;c点所在坡面Ac,其等高线间距沿A→c分布均匀,应为等齐斜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10.可知,等齐斜坡Ac两间完全通视。

答案:

b

五、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2007年8月我国新命名的一种岩石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上称之为“方山”。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锋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面有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石灰岩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种外力作用,形成外形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

山壁如削、峭壁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地貌形态。

其景观如图14.

 

5图15等高线表示一中岩石地貌,该种地貌是

A、广西“乐业天坑”    B、山东“岱崮地貌”

C、广东“丹霞地貌”    D、云南“喀斯特”地貌“

解析:

图中等高线由四周向中心递

减,先稀

疏后密集,中心附近有陡崖,中心处平坦,符合“岱崮地貌”的形态特征。

答案:

B

补充:

崮地貌”(图3)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

据此回答5~6题。

5.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玄武岩

6.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答案:

5B  6A

解析:

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所以5题选B;由于本地区为沉积岩,故最早有沉积,形成“

方山”应为断块山,所以有断裂上升的过程,综合各选项可得出,6题A选项正确。

六、梯田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等高线稀疏、密集相间分布,稀疏处为梯田面,海拔相同,密集处为相邻两级梯田的高差。

七、新月形沙丘地形图及景观图

八、山前冲积扇

是水力搬运碎屑物质堆积于山谷出口附近形成一般呈扇形的地

貌类型。

其等高线呈圆弧形,高密低疏。

下图西南方等高线密集处为山地,山前为冲积扇。

本图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八、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主要地貌形态有塬、梁、峁。

黄土塬

,又称黄土平台,顶面平坦宽阔(等高线稀疏),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

黄土梁,黄土区长条形的黄土高地,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

侵蚀而形成。

黄土峁,黄土地区一种孤立的丘陵,其顶部浑圆,面积不大,外形似馒头状,等高线似圆形或椭圆形。

九、喀斯特地貌

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石灰

岩地区,主要地貌形态,地表有石芽、石林、峰林、孤峰等,地下有溶洞(水蚀),钟乳石、石笋、石柱(水积)等。

下图示喀斯特峰林(峰体陡峭,等高线密集)和山间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