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92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docx

古交职中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

古交职中2018年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总结

展开全文

(CAD)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任保国老师

2018年10月28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CAD)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在省贸易学校举行,本次共有100多所学校、160名选手参加此项目的竞赛。

我校学生在此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参赛项目获奖率达100%;获奖人次个人项目名列全省100多所参赛学校的第三名,获得了参加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CAD)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四年来最好的成绩(总分175,名列全省第一)。

其中,平面设计专业的郭俊敏获得了参赛项目的第三名,将代表山西省参加2019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共设一等奖16名,从获奖的排名可以看出,前三名还是实力比较强的几个学校,而后面的13个一等奖,大多来自晋中及其它县市级学校,而省城太原只有古交职中和省贸易学校两家获得一等奖,由此可以看出(CAD)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比赛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菜鸟”变“大鹏”成了大赛的主流,明年的比赛将会有更多的黑马脱颖而出甚至成为主角。

本次大赛奖项设置分别为:

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其中:

88分——60分为一等奖,57分——35分为二等奖,34分——20分为三等奖。

20分就可以拿三等奖,这也太容易了吧?

此次比赛,80分以上的只有4人,70分以上的4人,60分以上的8人,二等奖以下的都是分数60分以下的选手。

由上成绩可以看出,无论是市赛,还是省赛,高分选手少的可怜,多数学校的总成绩并不理想,充分曝露出各学校培养大赛选手的弊端。

每个学校三名同学参加比赛,差距都这么大,何况几十、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人同挤一根独木桥呢。

此次大赛,我校学生虽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小视:

1.心理素质问题

此次大赛,三位选手应该说都是经历过两次市赛,临场应变能力不是没有,而事实上是从上场开始,就认为省赛和市赛不一样,心理压力是在上场时产生的,加上听其它学校的学生说人家怎么怎么练习,多少产生了一些恐惧心理。

2.临场应变问题

此次大赛,我校三位选手在不同的考场,由于训练时Inventor用得比较熟,所以看到Inventor软件就在桌面上放着,很自然地就选择了Inventor进行操作。

比赛现场往往会出现许多变故,三位选手同时遇到了软件障碍,可能由于举办方安装的是简装版的Inventor,致使有些功能不能用,该有的国标模板找不到,做好的东西提交不了,孔令懿同学用的电脑竟然是英文版的,不用说肯定会心慌意乱。

3.软件操作问题

在软件操作问题上,我校学生因为从高一开始就系统学习了AUTOCAD和3DSMAX,并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采用自学+指导强化训练,对AUTOCAD、3DSMAX和Inventor软件用得都比较熟,此次比赛中遇到的问题是需记住工程图国标样式如何打开;必须学会如何打开中文版Inventor,比赛现场桌面上放的Inventor是英文版的,不知道如何打开中文版那你只能靠猜的做;其次,软件中的主要命令多是N种使用方法,辅助命令的欠缺往往使选手在比赛中成为软肋,从文件的打开到保存,都不可小视,而软件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选手比赛的成绩。

4.赛场时间的把握问题

由于软件用得比较熟,陈晓峰同学提前20多分钟便交了卷,自我感觉良好;孔令懿和郭俊敏则感到时间不够用,三个人在赛场时间的把握问题上都出现了盲区,以致影响了后面的发挥和比赛成绩。

5.比赛规则与答题规则

我校学生在比赛规则上基本没什么问题,从文件及文件夹的命名、存储路径等都做得很好,而在答题规则上则存在很大的问题,陈晓峰、孔令懿同学因为找不到国标模板,自己画了一个工程图图框,结果导致成绩大幅下滑。

而最后提交的表达动画,三位选手几乎都没能按答题要求MP4格式提交,充分暴露出选手在遇到软件障碍后将错就错的心理阴影。

6.软件协作问题

此次大赛提供了以下软件环境:

Windows764位(中文版)

MicrosoftOffice2007(中文版)

Autodesk3dsMaxDesign2010(中文版)

AUTOCAD2010(中文版)

Pro/Engineer5.0(中文版)

Inventor2018(中文版)

我校三位选手由于从高一便学习三维软件,对Autodesk3dsMaxDesign2010(中文版)

AUTOCAD2010(中文版)Inventor2018(中文版)都可以说运用自如,可能由于赛前训练没有特别强调各软件配合使用,特别是基础软件的应用,导致在比赛中可以在影视播放器中转码完成的MP4格式表达动画提交没有完成,只在Inventor中提交了AVI格式表达动画。

7.项目术语问题

比赛中,好多项目术语对选手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比如说要求提交成品的表达动画,多数选手理解成让成品模型动几下,旋转一下,最多再给个特写也就完了,殊不知表达动画还应该包含拆、装动画才算完整。

我校三名选手表达动画不仅提交格式不对,且拆、装动画根本就没做。

不是不会做,而是对项目术语的理解不够透彻。

8.赛项规程解读

多数选手的失误,都来自对赛项规程的解读。

没经验的选手很难看出赛项规程中的重点和评分点的高低,此次大赛在赛前一个多月就将赛项规程发了下来:

赛项采用结果评判的方式评定选手成绩,各模块评分方法、细则及评分原则如下。

模块

模块内容

评分标准

模块内占比

整体占比

数字样机

根据产品设计图建立产品数字样机模型、生成工程图并创建设计表达文件。

零件是否根据给出的图纸完成形状符合要求的模型

60%

70%

部件是否完成符合题目要求的部件模型与表达视图模型

8%

工程图是否输出符合规范的六视图、爆炸图及零件图

20%

设计表达即产品效果图或动画的表达效果如何

12%

创客实践

根据设计要求完成产品的创新设计,创建产品数字模型,生成制造文件并编写产品设计说明与制造说明。

要求实现:

是否满足题目所述的各项功能要求

40%

30%

使用方便:

是否满足题目规定的便捷性要求

15%

使用安全:

是否满足题目规定的安全性要求

5%

造型要求:

是否体现题目规定的设计主题

20%

结构合理:

是否适应题目所规定的制造方式

20%

而事实上在大赛的赛题中,并没有按给出的规程出题和打分,好多学校因为照本宣科的训练,成为拿不到好成绩的原因所在。

9.训练方法

(CAD)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在我校并没有开设课程,选手训练只能用业余时间进行,学生从零基础学起,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最后熟能生巧,完全是靠假期艰辛的付出和努力。

指导老师大胆偿试了指导+自学的开放模式。

赛前一个多月,则根据往年的比赛规则自编了几十道模拟赛题,可以说是天天模拟比赛,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整合到模拟赛题中,老师对照规则仔细检查,最终在比赛的那一天,虽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但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0.经验教训和努力方向

通过本次大赛,我校参赛师生一致认为,越是看着容易做的东西其实越难,省赛和市赛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重点是调整好临场时的心态,不折不扣地按比赛规则答题,切不可自作主张心存侥幸,审题比答题重要,完成所有项目比做好一个项目重要,分值高的比分值低的重要,而重中之重是不要在现场想能拿到第几名,只要将给出的题做好就OK了,能不能拿奖,就看天意。

此次大赛,我校三名选手可以说在赛场上发挥的还可以,而在平时训练中玩得最好的陈晓峰才拿了46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训练中没能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训练,指导老师给过多次的提醒甚至严格的批评,但还是在比赛中在个人固执短板上躺枪。

2019年,我们努力的口号是:

群策群力争取拿下国赛奖,砥砺前行勇夺省赛第一名。

赛后感悟:

本人指导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比赛已经4年了,在这4年中,共获得省赛一等奖3名(三次入围国赛),二等奖9名;获得市赛一等奖6名(夺得前三甲并立二等功一次),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从今年的荣誉证书中不难看出,对在技能大赛中辛勤付出的指导教师给了实质性的肯定,获奖选手证书上增加了学校名称和指导教师的名字,一位指导教师可以发不同奖次的多个荣誉证书,这对指导教师来说,是一个得到认可和尊重劳动成果的人性化举措。

2018年的技能大赛结束了,它留给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久久甚至是一生难忘的回忆,就如孔令懿同学在参后感言中所说的那样:

“其实我学(CAD)工业产品设计的时候,很多次都想要放弃。

我认为自己太累了,受不了了。

“我不做了。

“真的做不了了。

“我觉得我坚持不下去了。

我说过无数次这样的话,无数次的抱怨。

但是一件事情无论你当初是怎么下定决心,不到结果出来那天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与其担心,不如好好努力。

扔掉你的犹豫,那样只会浪费时间;扔掉你的担心,那只会让你分心。

你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并且尽力去做。

记住你当时所下决心,只要路是自己选的,就不怕走远。

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还要学会坚持。

世界真的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当你努力过,成绩出来了,你再回头看那些困难就会发现,其实都只是小事。

一个人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别人,他仍然不是一个失败者。

放平心态努力吧,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努力,加油。

由此可以看出,每次比赛,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次灵魂上的升华,成长了,成熟了,成功了,获将选手们用他们辛勤的付出和汗水演奏出了“大赛点亮人生”最美好的乐章。

可能好多同行朋友和同事们都清楚,任老师在古交职中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那就是在来年的国赛上拿一个奖,而这个梦想的完成通过努力与坚持,相信不会太远了。

附:

赛后建议

1.成立参赛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认真组织好每年的省、市技能大赛,学校应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及相关教学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参赛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班级、科室。

领导小组应多次召集各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裁判和参赛选手参加专题会议,对大赛的参赛意义、选手的选拔、培训、参赛具体事宜等方面都要做出明确要求,并为此制订详细的技能大赛参赛计划。

2.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有力

学校领导对技能比赛应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指示,鼓舞指导教师与参赛选手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亲自到培训现场检查督导,并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有效保证,使参赛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明确目标、充满信心;注重细节,讲究方法;克服困难,各显神通;奋勇争先,为校争光”的三十二字参赛方针,可以做为我校大赛工作的理论依据。

3.充分利用宣传媒介,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大赛备赛期间,各教研室通过对大赛选手的选拔,在学生中掀起学技能、比技能、争当参赛选手的高潮;教务处在校园与培训教室内悬挂“精心准备、刻苦训练、力创佳绩、为校争光”等大型横幅,勾画出师生不怕苦、不怕累、克难而进抓训练的场景。

4.校团委组织学生宣传队,利用校园广播对学生选手进行采访系列报道,着力提高选手备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社会上树立学校重技能、抓教改、促质量办学方针的良好形象。

5.精心组织参赛培训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要求各项目基本步调一致。

大赛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组织严密、准备充分,确保培训质量:

A、选拔阶段:

每年的12月1日至元月1日为选手的选拔阶段。

主要任务是各班推荐1~3名选手,全校提供20名选手名单以供抽取。

各教研室通过平时实训成绩和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成绩,按参赛选手的2~3倍确定初步人选,推选责任心强、专业功底扎实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

B、常规培训阶段:

每学期晚上的6时30分到8时为常规培训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

在此阶段各教研室应做到,培训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内容,避免培训的随意性,有效保证培训的科学性。

C、强化培训阶段:

寒暑假为强化培训阶段。

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团队针对大赛技术文件认真分析研究,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培训;同时组织多次模拟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参赛经验,并侧重对选手心理素质及随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

6.为了争取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各教研室都精心挑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本次大赛培训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其余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大赛的辅导和培训之中。

指导老师从竞赛项目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到参赛选手的培训辅导与答疑解难等方面要付出大量心血。

7.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沟通,搭建教师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们尽可能多的了解教学的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

同时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对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学习,注重调查研究,了解比赛规则。

通过认真总结,积累大赛经验,使下一年的技能竞赛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

中国太原任老师2018年11月14日写于古交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