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01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docx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1讲

第一模块 第一单元 第1讲

[命题视角透析]

1.从近年来的高考题来看,对分封制、宗法制的考查比较集中,复习中要注意分封制的内涵及其历史作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对于宗法制要理解宗法制是一项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对中国社会政治造成了深远影响,又要理解宗法制对中国文化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的影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试题难度不大

对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注意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及作用,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实行的历史意义。

[真题实战演练]

1.(2013·浙江卷)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

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解析: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为:

韩、赵、魏、楚、燕、齐,图中①是灭楚路线,②是灭韩路线,③是灭魏路线,④是灭赵路线,⑤是灭齐路线,⑥是灭燕路线,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3·课标Ⅰ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

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的秦国率先打破了分封制对墓葬等级的规定,形成君王墓葬独大的局面,说明秦国率先由分封体制向集权统治演变,故C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

D项错误。

答案:

C

3.(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

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解析:

从材料信

息可知,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能被称为“百姓”,战国以后,普通民众也可以被称为“百姓”,这实际上反映了贵族地位的下降,其实质是宗法制的衰落,故选B项。

战国以后,分封制、井田制日益瓦解,故排除A、D两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

B

4.(2013·浙江卷)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禅让制实

行于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排除①。

周代世系略图体现了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世官制(贵族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世卿世禄)、宗法制(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诸侯、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是大

宗)。

本题选D。

答案:

D

5.(2013·山东卷)《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

由题干材料可知王城建筑平面布置方整、对称、有序,从而形成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故答案为B项。

A、D两项在周代并未出现;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

答案:

B

6.(2012·海南卷)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皇帝制。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皇”和“帝”的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与地位。

因此,他把“皇”和“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

可见,其首要目的是突出个人功业,故选C。

答案:

C

7.(2012·浙江卷)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秦晋可婚,晋鲁不可婚;教材中有如下表述“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

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中位居最东……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

可见,鲁、燕为姬姓周贵族,宋为非姬姓商贵族。

答案:

C

8.(2011·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

推崇

解析: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分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血缘分封,选项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

答案:

C

9.(2011·四川卷)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解析:

史学家赵翼认为西汉初年的君臣出现了源自下层百姓的现象,故开启了“布衣”将相的新局面,因而是秦、汉间“天地一大变局”的体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正是这一变局的写照。

A、B、D三

项中的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2011·北京卷)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解析:

由材料“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可作答。

答案:

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

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11

.(2011·浙江卷)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

要差别。

解析:

解答时注意分析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从西周政治制度受血缘关系的影响和秦朝中央集权的特点角度分析说明其差别。

答案: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主要差别: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2.(2013·安徽卷)阅读材料

,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

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曰:

“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

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历史因素,实际上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结合商周政治的相关内容总结即可。

答案:

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