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50372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ppt

,重庆枫叶国际学校小学部六年级(下)课外诗词积累制作人:

谭琼,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gng,l,sh,f,q,jin,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

曹丕心中嫉妒,曹植心生怨恨。

曹丕假意借一桩造反政事,说曹植为主谋,邀他面圣,并借造反之事为由,让曹植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

否则,就大义灭亲。

这时,曹植突然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便有了此诗。

六(下)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意: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六(下)2,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解释:

迷蒙清冷的烟雨,连夜闯入吴地洒遍江天;清晨送走你,我独自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六(下)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六(下)4,诗意:

黄四娘家的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不计其数的花朵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留恋其间的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自由自在的黄莺鸟正柔美圆润的唱着动人的歌谣。

赏析:

全诗从静态写到花朵压枝的微颤,再写到彩蝶飞舞的动态,从形、色、味等视觉、嗅觉写到声音的感觉,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器官,感受自然美景,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景。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知作者: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人。

中举入朝为官,因不喜献媚送礼,遭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六(下)5,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六(下)6,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

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六(下)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解释: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六(下)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释: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六(下)6,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知诗人: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

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由于同姓,故说“我家”。

描写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虽然外表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求得夸奖,只愿一股清香留在天地之间。

六(下)7,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诗人: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

诗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南园【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意: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

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

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论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诗意: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结束。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诗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赏析:

此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扬子江【宋】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背景: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

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

景炎元年,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景炎三年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诗意:

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终于脱险回到南方,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意: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赏析:

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始闻秋风【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诗意: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min,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意: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生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想彻底明白书本上的深刻的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y,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意: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赏析:

此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意: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背景: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背景: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赏析: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沁园春长沙作者:

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