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523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docx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9140073

英文名称:

HistoryofWesternPhilosophy

学分:

4

学时:

64

课程类别:

专业平台课程

授课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

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修读学期:

第5学期

一、教学任务

西方哲学史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基础上,系统教授西方哲学史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本质、当代走向等问题上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的超越性发展的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能够正确地评价西方哲学思想和当代社会思潮的价值及其当代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

了解哲学在西方文明中的核心地位,熟悉西方哲学产生的土壤,发展变迁的规律及当代的走向,掌握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哲学学说以及这些哲学学说对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甚至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影响。

2.专业能力方面。

增进学生对于西方哲学的了解,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文明理解的深度。

认识西方哲学在西方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哲学对于当代中国所产生的作用。

在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比较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3.综合能力方面。

能够把所学的西方哲学方面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当代西方思潮时能够正确判断、合理取舍。

三、教学内容

(一)西方哲学史导论

1.教学内容:

哲学与哲学史的涵义;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异同;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西方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2.教学要求:

掌握哲学的内涵与哲学史的内涵,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何种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熟悉当代社会思潮在何种意义上源自于西方哲学的发展,了解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

哲学与哲学史的内涵,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教学难点: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异同,西方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二)米利都学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1.教学内容:

作为哲学的最初形态的自然哲学的特点;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的内容及其特点;两个学派的根本区别及其走向。

2.教学要求:

掌握自然哲学产生的背景,熟悉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哲学主张,了解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走向。

3.教学重点:

自然哲学的产生背景和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主张。

4.教学难点:

数本原说。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三)赫拉克利特和爱利亚学派

1.教学内容:

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逻各斯学说及其对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巨大发展;巴门尼德的“存在者必然存在”学说;芝诺对运动和多的否定;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的对立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

2.教学要求:

掌握赫拉克利特的自然哲学思想、巴门尼德的“存在者必然存在”思想、芝诺对于多和运动的否定思想,熟悉火本原说对于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发展,了解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之间的思想张力。

3.教学重点:

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芝诺的哲学思想的内容。

4.难点难点:

理解巴门尼德关于存在者的论述以及芝诺对于运动和多的否定。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四)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里特

1.教学内容: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和爱恨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和努斯说、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影像说。

2.教学要求:

熟悉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的自然哲学思想和认识论思想,掌握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思想。

3.教学重点: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思想。

4.教学难点:

无。

5.教学组织形式:

自主学习。

(五)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1.教学内容:

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民主制;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的哲学思想;苏格拉底的生平和死亡;德性即知识;精神助产术。

2.教学要求:

了解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民主制之间的关联,熟悉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掌握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其死亡之谜,掌握德性即知识的内容,掌握精神助产术的内容。

3.教学重点:

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的相对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生平和死亡之谜,德性即知识的含义,精神助产术的含义。

4.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精神助产术。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和文本研读。

6.研读文本:

《申辩篇》。

(六)柏拉图

1.教学内容:

柏拉图的生平;理想国和哲学王;理念论;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灵魂回忆说。

2.教学要求:

了解柏拉图的生平;熟悉理想国和哲学王的政治思想及其产生原因;掌握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以往哲学问题的回答;掌握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柏拉图为说明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关系而提出的比喻;掌握灵魂回忆说的内容,以及先验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3.教学重点:

理想国和哲学王的政治思想、理念论、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灵魂回忆说。

4.教学难点:

理念论和灵魂回忆说。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七)亚里士多德

1.教学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四因说;存在论;实体论;灵魂说。

2.教学要求:

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熟悉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掌握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存在论和实体论思想。

3.教学重点: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四因说、存在论和实体论。

4.教学难点:

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和实体论。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八)晚期希腊哲学

1.教学内容:

“希腊化”的含义;晚期希腊哲学的基本特点;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快乐主义;斯多亚派的禁欲主义;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

2.教学要求:

了解“希腊化”的含义;熟悉晚期希腊哲学的基本特点;掌握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及其与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的区别;熟悉斯多亚派的禁欲主义的基本内容;了解怀疑主义的基本内容;熟悉新柏拉图主义及其向神秘主义转化的过程。

3.教学重点: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的区别、斯多亚派的禁欲主义、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

4.教学难点: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的区别、新柏拉图主义向神秘主义转化的过程。

5.教学组织形式:

自主学习。

(九)中世纪及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内容:

中世纪的含义;中世纪的基本特点;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特点。

2.教学要求:

熟悉中世纪的含义;熟悉中世纪的基本特点;熟悉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基督教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了解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掌握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特点。

3.教学重点:

中世纪的含义、中世纪的基本特点、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特点。

4.教学难点:

基督教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和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特点。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十)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

1.教学内容:

教父哲学的特点;经院哲学的特点;安瑟尔谟关于上帝的本体论论证;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

2.教学要求:

了解教父哲学的特点、经院哲学的特点;掌握安瑟尔谟关于上帝的本体论论证、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熟悉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及其实质。

3.教学重点:

安瑟尔谟关于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及其实质。

4.教学难点:

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实质。

5.教学组织形式:

自主学习。

(十一)笛卡尔与近代哲学的诞生

1.教学内容:

近代哲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问题;启蒙主义的基本含义;笛卡尔的生平;笛卡尔的方法论原则;“我思故我在”的含义;身心关系和笛卡尔哲学的困境。

2.教学要求:

掌握近代哲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问题、“我思故我在”的含义;熟悉启蒙主义的基本含义、笛卡尔的方法论原则、信心关系和笛卡尔的哲学困境;了解笛卡尔的生平。

3.教学重点:

近代哲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问题、启蒙主义的基本含义、笛卡尔的方法论原则、“我思故我在”的含义、身心关系和笛卡尔的哲学困境。

4.教学难点:

“我思故我在”的含义、身心关系和笛卡尔哲学的困境。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十二)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1.教学内容:

斯宾诺莎的生平;斯宾诺莎以实体、属性、样式为核心的本体论;斯宾诺莎以“真观念”为核心的认识论;斯宾诺莎以“至善”为核心的伦理学;莱布尼茨的生平;莱布尼茨以“单子论”为核心的本体论;莱布尼茨以“天赋观念”为核心的认识论。

2.教学要求:

了解斯宾诺莎的生平和莱布尼茨的生平;掌握斯宾诺莎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掌握莱布尼茨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思想。

3.教学重点:

斯宾诺莎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莱布尼茨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4.教学难点:

斯宾诺莎的本体论和莱布尼茨的本体论。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十三)洛克和贝克莱

1.教学内容:

洛克的白板说;洛克关于经验、观念和知识的认识论;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思想。

贝克莱“物的观念的集合”的思想。

2.教学要求:

熟悉洛克的白板说,掌握洛克关于经验、观念和知识的认识论;掌握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思想;掌握贝克莱“物的观念的集合”的思想。

3.教学重点:

洛克的认识论和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的观念的集合”的思想。

4.教学难点: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思想。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十四)休谟

1.教学内容:

休谟对于感觉来源的怀疑;休谟对于因果联系的怀疑;休谟问题对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挑战。

2.教学要求:

掌握休谟对于感觉来源的怀疑;掌握休谟对于因果联系的怀疑;掌握休谟问题对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挑战。

3.教学重点:

休谟对于感觉来源的怀疑;休谟对于因果联系的怀疑;休谟问题对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挑战。

4.教学难点:

休谟对于感觉来源的怀疑;休谟对于因果联系的怀疑;休谟问题对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挑战。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十五)康德

1.教学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点;休谟问题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实践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判断力批判》的基本内容。

2.教学要求:

熟悉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点;掌握休谟问题与“哥白尼式的革命”;掌握《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掌握《实践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掌握《判断力批判》的基本内容。

3.教学重点: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点;休谟问题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实践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判断力批判》的基本内容。

4教学难点: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点;休谟问题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实践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判断力批判》的基本内容。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和文本研读。

6.研读文本:

《纯粹理性批判导言》。

(十六)费希特和谢林

1.教学内容:

费希特的生平;费希特的知识学对康德二元论的批判;知识学第一原理:

“自我设定自我本身”;知识学第二原理:

“自我设定非我”;知识学第三原理:

“自我在自身中设定一个可分割的非我与可分割的自我相对立”。

谢林的生平;谢林同一哲学的基本内容。

2.教学要求:

了解费希特、谢林的生平;熟悉费希特知识学的第一、第二、第三原理;熟悉谢林同一哲学的基本内容。

3.教学重点:

费希特的知识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的基本内容

4.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费希特的知识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是康德哲学向黑格尔哲学的过渡环节。

5.教学组织形式:

自主学习。

(十七)黑格尔

1.教学内容:

黑格尔的生平;《精神现象学》的基本内容;《逻辑学》的基本内容;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特点。

2.教学要求:

熟悉黑格尔的生平;掌握《精神现象学》的基本内容;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内容;熟悉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掌握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特点。

3.教学重点:

《精神现象学》的基本内容、《逻辑学》的基本内容、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特点。

4.教学难点:

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特点。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十八)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教学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和根本特点;费尔巴哈对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人本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教学要求:

熟悉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和根本特点;熟悉费尔巴哈对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掌握人本学的唯物主义;掌握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教学重点:

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4.教学难点:

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和根本特点。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和文本研读。

6.研读文本: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十九)现代西方哲学导论

1.教学内容:

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根本区别;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

2.教学要求:

掌握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根本区别;熟悉现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和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

3.教学重点:

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根本区别、现代哲学的发展脉络、现代哲学的主要特点。

4.教学难点:

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根本区别。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二十)现象学

1.教学内容:

胡塞尔与现象学运动;现象学的方法;“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的理论;“生活世界”理论。

2.教学要求:

熟悉胡塞尔与现象学运动;掌握现象学的方法;熟悉“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的理论;熟悉“生活世界”的理论。

3.教学重点:

胡塞尔的生平与现象学运动、现象学的方法、“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的理论、“生活世界”理论。

4.教学难点:

现象学的方法。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二十一)存在主义:

萨特

1.教学内容:

存在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流派;萨特的生平;现象学本体论;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2.教学要求:

熟悉存在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流派;了解萨特的生平;掌握现象学的本体论、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教学重点:

现象学的本体论、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4.教学难点:

现象学的本体论、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和文本研读。

6.研读文本: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二十二)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

1.教学内容:

海德格尔的生平;存在问题与基础本体论;此在的基本结构;此在的存在即操劳;此在的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此在的时间性;通往存在的途中的转向。

2.教学要求:

了解海德格尔的生平;掌握存在问题与基础本体论、此在的基本结构、此在的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此在的时间性;熟悉此在的存在即操劳、通往存在的途中的转向。

3.教学重点:

存在问题与基础本体论、此在的基本结构、此在的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此在的时间性、此在的操劳。

4.教学难点:

存在问题与基础本体论、此在的基本结构、此在的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此在的时间性、此在的操劳。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二十三)分析哲学

1.教学内容:

分析哲学的基本特点和派别;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的基本思想;石里克和卡尔普纳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思想;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2.教学要求:

掌握分析哲学的基本特点和派别;熟悉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基本思想、石里克和卡尔普纳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思想、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3.教学重点:

分析哲学的基本特点和派别。

4.教学难点: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基本思想、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二十四)民主社会主义

1.教学内容:

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民主社会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2.教学要求:

熟悉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掌握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和实质,熟悉民主社会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3.教学重点:

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和实质、民主社会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4.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

5.教学组织形式:

集中讲授。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践0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20小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西方哲学史导论

2

0

2

米利都学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2

0

2

赫拉克利特和爱利亚学派

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及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特点

笛卡尔与近代哲学的诞生

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洛克和贝克莱

休谟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现代西方哲学导论

现象学

存在主义:

萨特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

分析哲学

民主社会主义

3

3

4

4

2

3

2

3

3

6

6

3

2

4

2

4

4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4

4

2

3

2

3

3

6

6

3

2

4

2

4

4

2

合计

64

0

64

自主学习内容

建议时间

(小时)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里特

2

晚期希腊哲学

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

费希特和谢林

《申辩篇》

《纯粹理性批判导言》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3

2

3

2

2

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3

合计

20(小时)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由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组成。

过程性的方式包括自主学习作业、读书笔记、到课率、课堂讨论与回答问题的参与情况构成;结果性的方式主要是期末考核。

具体如下:

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30%)=到课率(5%)+自主学习情况(20%)+课堂讨论与回答情况(5%)。

自主学习情况=第4、8、10、16单元的作业(10%)+四篇文本研读笔记(10%)。

期末考试占70%。

六、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采取作业批改反馈,每次作业批改后进行书面反馈与集体反馈两种形式,书面反馈主要针对学生作业的个别情况,集体反馈针对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进行讲解,根据作业情况进行四次集中反馈。

如若需要,则针对学生进行个别反馈。

七、教材与参考文献

(一)教 材:

《西方哲学史》编写组.西方哲学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

(二)参考文献:

1.张志伟著.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2.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3.张汝伦著.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4.赵敦华著.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年5月

6.黄颂杰,章雪富著.古希腊哲学.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7.俞吾金,汪行福,王凤才,林晖,徐英瑾著.德国古典哲学.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8.塞缪尔·E.斯塔姆,詹姆斯·费舍尔著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英文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