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591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5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5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其中“鬻、吾、弗”字音难读,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的意思完全不同,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抓住关键词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语言运用

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参透学寓言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1.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井底之蛙买椟还珠

(1)指名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

(它们都是四个字的成语)

(2)教师引导:

一个成语讲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样的成语叫什么成语呢?

(寓言故事成语)

(3)寓言故事成语有什么特点呢?

(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自相矛盾)

3.认识一下什么是“矛”和“盾”。

(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4.观察矛和盾各有什么特点。

(矛的前面尖尖的,是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

盾是圆圆的,或者是方形的,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5.猜一猜:

课题《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鬻盾吾盾弗能夫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课文全文)

(1)指名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篇文言文)

(2)这篇文言文应该怎么读?

(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全文节奏划分)

先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3)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的?

(结合注释、插图、上下文理解,猜读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刚刚大家说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弄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

(学生边读边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4.小组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

(学生自由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自由交流)

6.谁能连贯地说一说《自相矛盾》的大意?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

“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

“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穿透!

”集市上的人质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

7.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矛”和“誉”。

(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板块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教师引导:

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瞧,这个楚国人在干什么呢?

(这个楚国人在卖盾与矛)

课件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教师:

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教师:

读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3.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读,再全班齐读)

4.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

(没有)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课件出示: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3)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

叔叔——(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

兄弟——(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5)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会说:

年轻人——(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5.那个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又是什么反应呢?

课件出示:

其人弗能应也。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6.这件事引发了人们什么样的议论?

课件出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谈谈自己的理解。

(2)指名学生读最后一句文言文,再齐读。

7.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

8.全班齐读课文。

背诵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2.通过说、问、演、练等活动,学生在了解故事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讲述故事,感悟寓意

1.谈话导入。

师:

今天你们来给我当当小老师好不好?

我来说一句话,你们听一听,再评一评。

师: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下了场滂沱大雨。

(这句话前面说阳光明媚,后面又说滂沱大雨,这是自相矛盾)

2.自相矛盾就是一个人说话或行动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齐读课文)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说话做事皆应三思而后行)

4.四人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每小组选一个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故事)

5.全班交流汇报。

板块二对比阅读,活学活用

1.老师在一本寓言故事书上,看到了一篇这样的《自相矛盾》的故事。

(课件出示故事)

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你们是喜欢文言文的《自相矛盾》,还是喜欢现代文的《自相矛盾》?

(学生畅所欲言)

3.师小结:

文言文短小精悍,但难懂;现代文通俗易懂,但篇幅较长。

4.这篇文言文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写的。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5.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相隔几千年的文言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至今仍让人受益无穷。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6.这个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

(不能)谁来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了?

(这个人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一致,做生意要实事求是,讲诚信)

板块三联系实际,感悟寓意

1.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坚固无比,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戳破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十分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戳破!

”有人质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这时那个人是什么反应?

(那个人哑口无言)课文是怎么说的?

(其人弗能应也)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个人说的话前后抵触,不一致,无法自圆其说)

3.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指名学生说)

4.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情很多,为了避免自相矛盾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5.今天我们学习了文言文《自相矛盾》,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先把文言文读通读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最后做到熟读成诵)

6.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读懂了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意思,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的独特韵味。

这篇文言文语言凝练,只用71个字,就让我们逛了逛古代的集市,了解了一个引人发笑的楚人,知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今后说话、做事不要像这位楚国人一样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16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会认“策、荐”2个生字,会写“拳、策、赢”等5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脚力、胸有成竹”等8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3.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2.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共有2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带出新字的方法来识记。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拳、赢”。

2.阅读理解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故事,先小组内讲故事,再走上讲台讲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策、荐”2个生字,会写“拳、策、赢”等5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脚力、胸有成竹”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提示课文题目,引发探究

1.谈话导入。

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

有一名齐国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

有一次他和齐国君主齐威王约定,进行一场比赛……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田忌赛马)

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师相机梳理归纳:

谁与谁赛马?

怎么赛?

结果如何?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读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司马迁和他所著的《史记》。

(课件出示司马迁的资料)

4.简介《史记》。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师小结:

《田忌赛马》是一个发生在距我们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故事。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

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比赛?

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6.齐读课题:

课题中关键字在“赛”,围绕“赛”,你知道些什么?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笔画一画课文中主要有哪些人物?

(孙膑、田忌、齐威王)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在孙膑的安排下,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第二、三次比赛田忌反败为胜的故事)

3.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

孙膑的发现对于他制订取胜策略有帮助吗?

(孙膑善于观察,发现了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这是他制订取胜策略的依据。

4.孙膑和田忌的思维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于赛马,田忌想到的办法是换马,而孙膑想到的办法则是巧妙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可见孙膑善于思考、分析,足智多谋。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赏识脚力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出谋划策引荐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拳、策、赢”。

(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7.教师小结: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能转败为胜的关键人物是孙膑,孙膑给田忌献了计策才使他转败为胜。

大家一定很好奇,孙膑到底给田忌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好主意让他转败为胜呢?

我们还是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板块三再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孙膑是谁?

(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回答。

2.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了什么?

(一是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

二是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3.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了什么?

课件出示: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胸有成竹”和“一定”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孙膑的足智多谋,说明他已筹划好了取胜的策略)

4.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你认为田忌要怎样做才能赢齐威王呢?

(学生各抒己见)

5.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讲述自己小组想到的好办法)

6.教师小结:

田忌如果能认真分析马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有可能取胜。

田忌只凭马力比赛,不用智谋,比赛方法不当,所以失败了。

板块四品读课文,感悟献策

1.是孙膑给田忌献了计策,才让他反败为胜。

默读课文,思考:

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

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边读边画)

2.描写田忌的句子有哪些呢?

(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田忌输了。

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田忌微微一笑。

●田忌满意地笑了。

(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3.描写孙膑的句子有哪些呢?

(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孙膑对田忌说:

“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孙膑说:

“一匹也不用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你分别从这几句对孙膑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4.你觉得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善于思考、分析,足智多谋的人)

5.孙膑只是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使事情的结果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此时,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话?

(你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你太厉害了)

6.田忌为什么要向齐威王引荐孙膑?

(田忌希望齐威王能知人善用,选贤任能,而孙膑又确实是一个有谋略、有智慧的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从第二次比赛的理解分析中,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2.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态度,懂得在学习、生活中遇事要能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精读课文,分析胜因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膑帮助田忌赢了赛马,那么孙膑是如何在不换一匹马的情况下稳操胜券的呢?

2.默读课文。

把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

(学生边读边在课后习题第2题上标画)

3.指名学生说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

课件出示:

第一场:

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下等马(输)

第二场:

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上等马(胜)

第三场:

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的中等马(胜)

4.想一想:

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

(学生独立思考)

5.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

(学生自由讨论)

6.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自由交流)

7.请学生推测一下孙膑当时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指名学生说)

8.教师小结:

孙膑此计策甚是高明,以最差的马对最强的马削弱对方实力,再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胜两场,以弱胜强,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板块二讲故事,了解思维过程

1.其他的人只知道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而孙膑却敢于打破这种常规,用超乎常人的思维方法,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转败为胜。

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

(指名学生说)

3.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想?

(是不是田忌把马的出场顺序调换了)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做?

(我也会调换后两场马的出场顺序)怎样调换?

(齐威王用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中等马,还是可以胜两场输一场,赢了田忌)

4.教师小结:

如果齐威王及时发现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他也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样还是可以胜两场。

也就是说,在第二次比赛中田忌也有可能会输。

孙膑知不知道有这个可能性呢?

(知道)孙膑是个聪明人,为什么还用这个没有十足把握的办法呢?

(因为齐威王第一次比赛全都赢了,他相当得意,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5.教师引导:

孙膑早已胸有成竹,因为他不但经过了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还把所有看到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才想出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个好办法,使得田忌反败为胜。

通过以上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而且足智多谋的人)

6.孙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力的人。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7.教师小结:

孙膑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很可贵的。

希望同学们学习孙膑遇事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板块三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后转败为胜的故事。

《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历史上有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长勺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3.教师总结: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但真正的赢家却是孙膑。

而他取胜的法宝在于“思”和“变”。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17跳水

▶教学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提醒学生“吓唬”的“唬”在这个词中读轻声hu。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艘”和“肆”,其他的生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指导学生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3.语言运用

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谈话导入。

每一届奥运会的跳水项目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

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各种赛事的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跳水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跳水)

2.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师梳理归纳:

谁跳水?

为什么跳水?

结果如何?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跳水》是谁写的?

(列夫·托尔斯泰)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答刚才的质疑。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谁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述了在一艘大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

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逼迫孩子跳水的方法,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放肆桅杆撕咬吓唬龇牙咧嘴瞄准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艘”和“肆”两个汉字。

(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7.教师小结:

猴子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它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猴子不敢挑逗水手们,它便去挑逗船长的儿子。

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之中的呢?

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板块三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2.猴子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的境地,罪魁祸首是谁呢?

(是水手们)为什么水手们才是罪魁祸首?

(因为是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使猴子更加放肆,猴子才敢更加大胆地去挑逗船长的儿子,把船长的儿子一步步引入危险之中。

3.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你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4.一个父亲在儿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刻,竟然拿枪瞄准儿子,逼迫儿子跳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所处的危险境地吧。

板块四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

(第4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先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

(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

3.你们说的这些词语,作者文中写到了吗?

(没有写)一个词语都没有写,但是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处境的危险,作者到底是怎样表现孩子身陷绝境的呢?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从“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体会到孩子已经走到了“绝”路,而且他走得很不稳,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进入了万分危险的境地。

4.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从“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体会到孩子只要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没命;我从“也难以回转身来”体会到孩子必死无疑,根本没有机会从横木上活着回来。

(2)为什么说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

(课件出示孩子所处位置图)

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我感受到那根横木又细又滑,即使孩子拿到帽子,也根本无法转身回来。

5.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

(作者运用了“只要……就……”“即使……也……”两组关联词)去掉句中这两组关联词,然后对比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1)说一说:

哪一句的表达方式好?

为什么?

(第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好,因为有了这两组关联词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身陷绝境,随时都可能没命。

第二句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2)关联词的训练。

课件出示:

只要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_________,孩子就。

即使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也___________。

6.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

(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从“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体会到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已处于危险境地,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正处于危险中,心里害怕极了,随时有可能因害怕发抖而失足摔下来。

7.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从“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感受到这些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