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659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雄黄(xiónɡ)蘸酒(zhàn)伶俐(lín)

B.一律(lǜ)擂鼓(léi)长潭(tán)

C.茶峒(tónɡ)呐喊(nà)翘起(qiào)

D.泅水(qiú)老鹳河(ɡuàn)戍军(xū)

2.根据内容,选词填空。

(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

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强壮结实伶俐  粗大)

(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    嘭嘭铛铛把锣鼓

很    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立即即刻 纯粹

单纯)

3.选出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B.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C.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D.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4.填空。

《端午日》的作者是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     》《长河》等。

5.下面诗句分别写的是我国的什么传统节日?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除了文中写到的赛龙船、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外,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习俗。

答:

                                 

                                   

(2)现在,在青少年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请写出两条)

答: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7.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    ,然后写了高邮咸鸭

蛋       。

8.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答:

                                 

                                   

9.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

答:

                                 

                                   

10.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

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

我选  句,简要赏析:

                        

                                   

                                   

11.材料链接。

材料一: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

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

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

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

文化情怀。

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

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1)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答:

                                 

                                   

(2)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

答:

                                 

                                   

三、写作训练

12.【写法借鉴】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传神的赛龙船的场面描写,如“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这几句话准确地写出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动作,表现了赛船时的热烈气氛,体现了赛手们的合作精神。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运动会的某一场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

(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A项中“伶”应读línɡ;C项中“峒”应读dònɡ;D项中“戍”应读shù。

2.答案:

(1)结实  伶俐  

(2)即刻  单纯

3.【解析】选A。

“妇女”和“小孩子”是并列的人物,逗号改为顿号。

4.答案:

沈从文  边城

5.答案:

(1)端午节  

(2)清明节  (3)重阳节  (4)春节

6.答案(示例):

挂艾叶、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2)答案(示例):

媒体宣传不够;有关部门没有定期组织相关的活动;西方文化的影响;审美价值的多元化。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只要答到关键词“名声”“特点”即可。

答案:

名声大  质细而油多的特点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作用的理解。

“吱”是拟声词,描绘出红油冒出来的情态,突出家乡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美味无比。

答案:

“吱”,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乐景即乐情,文中处处皆是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赞美,举例说明时要抓住关键词。

答案:

赞美,自豪。

举例分析:

示例一: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示例二: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的鸭蛋好,表达了作者赞美、自豪之情。

示例三: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觉得很亲切”,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

“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示例四: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的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特色的赏析。

所选例句和语言特点相符,并能作赏析即可。

答案(示例):

①A  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平淡而有味。

②B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③C  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11.答案(示例):

(1)过传统节日失去中华民族的韵味,在商家的炒作下,“吃”成了主要内容。

(2)①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②加大宣传力度;③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④学校加大对传统节日等知识的教育力度。

12.答案(示例):

只听裁判员手中的枪声一响,女子4×100米接力开始了,4名女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全场喝彩声也随之响起。

到跑道第一个拐弯处传棒时,只见一个身着蓝色运动服的女生疾步如飞,已把其他人甩了段距离。

又到一个拐弯,身着蓝色衣服的女生以漂亮完美的姿势把棒交给了另一名女子。

最后一棒交接的时候,全场的喝彩声震耳欲聋。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春》达标训练及答案

一、双基积累

1.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蓑衣(suō)     酝酿(yùn)

静默(mò)黄晕(yūn)

B.抚摸(fū)应和(hè)

鸟巢(cháo)稀疏(shū)

C.戴笠(lì)薄烟(bó)

朗润(rùn)眨眼(zhǎ)

D.抖擞(sǒu)烘托(hōnɡ)

繁花(fán)蜜蜂(mì)

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瞭亮地响着。

   改为   ;   改为   。

3.选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A.长 B.冒 C.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A.触摸 B.抚摸 C.轻抚)着你。

(3)春天像  (A.健康 B.健壮 C.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仿句练习。

例句: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仿句:

 

 

5.综合性学习。

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

③踏花归来马蹄香(    )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答: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5、6段,回答6~9题。

6.第5段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写出了对春天的丰富感受,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

(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触觉的:

 

 

7.第5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第6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小草的颜色吗?

为什么?

答:

 

 

9.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北国之春

孙立燕

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

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

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

江南的春我没有领略过,但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

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太多了。

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

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

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

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

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

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

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

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

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

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

“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

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

啊!

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

(选自《吉林农业·乡土文学》2013年第2期)

10.作者眼中南国的春与北国的春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

 

 

11.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答:

 

 

12.选文主要描写了北国的春天的哪两种景物?

为什么主要写这两种景物?

答:

 

 

1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写作练笔

14.【写法借鉴】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春天。

如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试着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下吧!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A项中的“晕”应读yùn;B项中的“抚”应读fǔ;C项中的“薄”应读báo。

2.答案:

翠 脆 瞭 嘹

3.答案:

(1)C

(2)B(3)B

4.答案(示例):

风筝到处有:

彩色的,动物样的,器具样的,飘在晴空中,像彩旗,像大手,还挥呀挥的。

5.

(1)答案: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2)答案(示例):

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

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3)答案(示例):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6.答案: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解析】此题考查文段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从对春风的和暖与清新特点的描写中思考作者的情感。

答案:

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8.【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

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是为了写春雨,属于侧面描写。

答案:

不仅仅是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因为这一句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

9.【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要考虑细雨“斜”的原因——春风使然,“织”字与“像细丝”照应。

答案:

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地写了春风。

“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生动形象。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春天特征的概括。

结合全文内容,从文中筛选“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等语句进行概括。

答案:

南国的春是温婉的,像天姿国色的丽人,北国的春是质朴豪放的,像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

首先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作用。

答案:

比喻。

将春天比喻为一幅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国的春清奇、苍劲、古朴的特点。

12.【解析】此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把握。

选文抓住了北国春天富有特征的春雪和春风进行描写。

答案:

春雪和春风。

因为这两种景物和南国的春景形成对比,能突出北国之春的特点。

13.【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由文章对春景的描绘及最后一段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北国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

抒发了作者对北国春天由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4.答案(示例):

春间二三月,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声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枝条。

红的花,散发着清香;绿的草,也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青草味儿。

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唧”的一声便由南方飞回来,加入了这个美妙无比的春景中,为春光平添了无限的乐趣。

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