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2506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房四宝ppt课件.ppt

文房四宝,1,2,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3,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是毛笔。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左右。

关于毛笔的起源,在历史上的不同的说,在历史上记载最多的是蒙恬制做毛笔的故事,但近代的学者认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笔存在了。

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之说,都把蒙恬作为制造毛笔的始祖。

4,圆:

书写时四面都能铺开,不扁不散。

尖:

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

齐:

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

健:

即笔腰弹力。

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

以“圆、尖、齐、健”为原则。

选笔方法,5,笔管的质地分为:

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

6,依据制笔的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紫毫、兼毫等。

7,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青羊或黄羊)制成的。

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

比狼毫笔经久耐用。

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

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8,狼毫类,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

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

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

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9,紫毫类,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

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微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10,兼毫类,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

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

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

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11,12,13,硬性之笔毛如:

鬃毛笔,紫毫笔,狼毫笔,鼠毫笔。

软性之笔毛如:

羊毫笔,鸡毫笔。

中性之笔毛如:

兼毫。

(如三紫七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

),14,按笔毫的长短分为:

长锋,中锋,短锋。

依用途分:

山水笔、花卉笔、人物笔、衣纹笔,15,初学书法可用兼毫或软毫,锋要长一些。

宜于练腕力。

写甲骨宜用硬毫,写篆书隶书宜用羊毫。

欧体用兼毫或硬毫,颜体用柔毫。

用过之笔,必须随时用清水洗净,不可稍留宿墨。

16,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

一般原则是宁可大笔写小字,不可小笔写大字。

因为小笔写大字就必须使用笔根书写,虽笔法易于控制,然行笔势弱,笔画瘦削,显露声嘶力竭之态。

大一点的笔些小一些的字,虽线条简约,却易气势满足。

17,徽墨,18,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19,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20,黄金易得、李墨难求,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再配以胶料、香料而成,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郁金等制成,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

油烟墨以质细而轻,上砚无声为佳。

墨块,21,北京“一得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与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

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

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

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

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

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

墨汁,22,墨的鉴别,质细(磨出的颗粒细腻)胶轻(太重粘笔,太轻则不浓)质坚(紧实)色亮而轻)(以黑得泛紫光为最上乘)味香而轻,23,宣纸,24,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纸张产生之前,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

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25,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

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也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卓越的贡献。

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

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

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26,27,28,驰名中外的宣纸,始于唐代,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

主要原料为青檀树皮,辅以砂田稻草,既坚韧又柔软,寿命又长,有纸中寿千年的美誉,宜于书画。

明清时成为宫廷及官府公文用纸和书画用纸,至今盛誉不衰,成为书画家首选用纸。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29,30,31,纸的名品及鉴别弱吸墨纸强吸墨纸蜀笺藏经纸澄心堂纸宣仿与仿宣(贵重)毛边纸与元书纸及棉纸,32,元书纸,棉纸,宣纸,33,澄心堂纸,34,35,砚台在文房四宝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古代曾有“以文为业砚为田”的说法,更多的文人墨客视砚台为知已好友,形影不离,并赋诗赞咏。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

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

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36,砚台的讲究是:

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

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

虽同出一地,其石质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天青者、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星、罗纹、眉子、红丝、燕子、紫金石、龟石、等。

砚台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门艺术,从取石、就料、开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运其匠心。

有的精品砚已不实用,以其名贵只能作古董观赏、珍藏,而舍不得濡水发墨了。

砚的名贵,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等。

砚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因而也就有了石虚中、即墨侯、万石君、石乡侯、铁面尚书等别号。

37,砚的分类,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

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

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38,端砚被列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

问世于唐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端砚石品花色繁多,它的优点是既不损笔毫,又易发墨。

除此之外,端石还有着美丽的纹理,如青花、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石眼、冰线、翡翠、金银线、金星点等等。

39,金星点是宋坑砚石中特有的石品,如天上的星星布满天空一般,洒满砚石表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黑夜晴空中的星斗。

故称金星点。

是砂质的变质物,有金星点的砚石易于发墨,美观实用,只是稍粗而已。

40,端石中的石眼名贵而罕见。

石眼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像眼睛一样的石核。

端砚的石眼质地高洁、细润、晶莹有光,故长石眼的端砚十分宝贵,其价亦高昂。

其实石眼对砚没有直接的作用,仅起装饰、美化、欣赏的作用,因此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并以此作为鉴别端石品质高低的标准。

41,金银线是水岩砚石中独有的一种石品。

像线条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中。

黄纹者叫金线,白纹者叫银线。

在砚石中起装饰作用。

端石中的翠斑是石纹中绿色的斑纹但又不成圈眼,古人称:

青脉。

端溪砚谱中说:

青脉者必有眼。

所以翠斑中通常伴有眼。

砚石中有翡翠的石品非常名贵,得之不易。

42,歙砚与端砚并称,产生于安徽之龙尾山。

其石呈青灰色,质地较端溪石软一些,发墨也逊于端砚,较易干。

歙砚有纹,如同其砚之眼。

43,洮河石砚,产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

洮河砚的石料取自当地的临洮大河,所制之砚地为名,称为洮河石砚。

44,洮河砚砖清,45,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泥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

澄泥砚属陶类。

澄泥砚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烧制时不同温度所致。

46,红丝砚:

在宋代曾长时间独领风骚,红丝石砚之所以称为红丝砚,是因为石中见红丝多者达十多层,十分赏析悦目。

青州红丝灵芝砚清中期,山东红丝砚明17X117厘米,47,选砚方法砚的形式,不论方形圆形,一要“石理细腻”,石质能发,磨时快而细且不坏笔。

二要砚心凹进,可以多贮墨汁。

48,砚的使用,砚需常洗,不得与沾染,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

墨锭则愈古旧愈好,因时间愈久其胶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储旧,而必须加新。

如恐沾油,洗时可用莲蓬或旧茶叶刷涤。

加水以微温为好,切勿以滚水价值加之,以防爆裂。

所以书家不但应懂得用砚,还应会养砚。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

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

笔掭:

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49,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

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

50,51,四宝之友,52,印章简介,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

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名相苏秦佩戴过六国相印。

近几年来,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

也就是说,印章在周朝时就有了。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

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

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

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53,54,四宝之友,5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