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872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0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docx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教学指导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期限3~4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制造、维修能力,具有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开拓创新;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竞争意识。

毕业生应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分析、解决有关模具及其制品成型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要求,身心健康。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初步的美学欣赏和鉴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

其主要业务范围是:

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解决生产现场模具制造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问题;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模具生产中技术性操作工作等。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的方法,具有制图员技能等级证书。

3.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性基础知识和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4.初步掌握电气、电子、PLC、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5.初步掌握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6.初步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7.初步掌握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8.初步掌握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及产品营销管理的一般性基础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初步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

2.初步具备编制和实施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能力。

3.初步具备编制并实施模具制造工艺的能力。

4.初步具备数控加工、电加工的编程、操作、调试和维护的应用能力。

5.具备本专业相应1~2个工种中级技能操作等级证书。

6.初步具备金属材料与塑料成型模具及装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7.具备国家一级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模具CAD/CAM应用的初步能力。

8.具备从事模具产品和模具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的初步能力。

9.具备阅读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达到全国公共英语二级水平。

10.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1.具备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理论教学

1.德育(180~220学时)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48学时)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32~40学时)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76学时)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哲学基础知识(48~56学时)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

其任务是: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224~272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225~357学时)

在初中数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

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

选学内容:

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英语(基础英语阶段220~260学时,专业英语阶段60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物理(96~15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力学、电磁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初步知识。

使学生理解并能运用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初步了解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成就,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物理基本实验的能力。

6.计算机应用基础(90~150学时,其中上机实习50~80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选学内容:

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

7.体育与健康(190~260学时)

其中基础教学内容占总学时的60%,选项教学内容占总学时的40%。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8.机械制图(150~180学时)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极限与配合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绘图技能以及尺寸标注能力。

本课程以投影理论为依据,重在读图与绘图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9.机械工程基础(100~120学时)

本课程包含工程力学、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内容。

主要讲授各种常用机构的组成、分析及其综合知识,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知识及其方法,零(构)件的拉压、弯曲、扭转、剪切、挤压变形及其强度、刚度计算的基本方法,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加工的基本知识。

10.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60~80学时)

主要讲授机械制造中的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使用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定位结构、夹紧机构、专用夹具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

11.机械控制基础(120~14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电子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电气传动、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控制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工厂供电和用电的基本常识。

着重培养学生排除常规机械加工设备中常见电气、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系统故障的基本能力,了解一般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的异同,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方法,会阅读简单的电子线路图,会使用PLC,会设计并能装接简单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12.模具工程技术基础(50~8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冷冲模、注射模、压铸模等十大类模具的设计基本知识。

系统介绍了与模具相关的原料、设备及其基本功能和基本要求,着重介绍模具设计的一般指导性原则,并通过实例来介绍模具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国内外模具工业发展状况作简要介绍。

13.模具制造技术(60~8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工艺;模具零件铸造成型及挤压成型工艺;模具的装配工艺。

其内容应反映最新技术,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降低理论深度。

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模具制造、装配、调试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具备能应用这些基本知识来分析解决模具制造中的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模具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

14.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20~40学时)

本课程系统介绍各种冷作模具材料、热作模具材料、塑料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对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模具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15.模具数控加工技术(50~60学时)

本课程主要针对模具的成型零件,讲授数控加工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16.模具CAD/CAM(40~50学时)

本课程主要介绍CAD/CAM系统组成、数据处理、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CAD/CAM技术的发展动向、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冷冲模CAD/CAM、塑料模CAD/CAM、CAXAME、MasterCAM、Pro/ENGINEER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等。

17.模具技术经济分析(34~4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价格的基本知识、模具价格的构成、模具价格的经济分析及评价方法,型腔模具(塑料模和压铸模)的价格估算,冲压模具及其他模具(锻模、粉末冶金模、冷挤压模、玻璃模、橡胶模和简易模)的价格估算问题。

培养学生具有模具成本核算的基本能力、树立技术经济分析的观念。

(二)主要实训项目

1.教学实训

普通钳工实习、机械加工实习(含热加工实习)、机械制图和公差大作业、模具测绘拆装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控制课程设计。

2.专业实训

模具钳工实习、冷冲模课程设计、塑料模课程设计、模具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模具加工生产实习、数控加工实习、模具CAD/CAM实习、电加工实习、专业工种实习与考级(完成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取证)、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

五、专门化方向

1.金属材料成型模具

2.塑料成型模具

3.模具CAD/CAM

4.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参考安排学期

备注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四学年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7学期

8学期

1

德育

180~220

2

语文

224~272

3

数学

225~357

续表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参考安排学期

备注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四学年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7学期

8学期

4

英语

280~320

5

物理

96~150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90~150

7

体育与健康

190~260

8

机械制图

150~180

9

机械工程基础

100~120

10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60~80

11

机械控制基础

120~140

12

模具工程技术基础

50~80

13

模具制造技术

60~80

14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20~40

15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50~60

16

模具CAD/CAM

40~50

17

模具技术经济分析

34~40

①金属材料成型模具专门化

18

冲压模具与设备

110

19

多工位级进模与自动模

50

20

压铸模具与设备

45

21

锻造模具与设备

50

②塑料成型模具专门化

18

模塑高分子材料

50

19

塑料模具与设备

100

20

其他型腔模具与设备

50

21

先进模塑工艺与模具

40

③模具CAD/CAM专门化

18

冲压模具

70

19

塑料模具

60

20

模具CAD/CAM基础

80

21

模具CAD/CAM应用

80

④模具数控加工技术专门化

18

冲压模具

70

19

塑料模具

60

20

数控编程基础

50

21

模具数控加工

50

专门化方向必修平均课时

254

素质教育课

1

健康心理教育

30

续表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参考安排学期

备注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四学年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7学期

8学期

2

美育

20

3

环境保护

30

4

创新教育与就业教育

20

应完成实践学时

840~1120

自主安排学时

200~300

合计平均总学时

3363~4373

说明:

①第4门课英语含专业英语内容;

②第8门课机械制图含AutoCAD、公差配合内容;

③第9门课机械工程基础含力学、机零机原、技术测量和金属材料内容;

④第10门课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含测量技术、机床、刀具、机制工艺和夹具内容;

⑤第11门课机械控制基础含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液压与气动内容;

⑥表中凡含有“装备”的课程,均包含相应的模具设计和设备内容;

⑦表中四个专门化方向必修课时分别为255、240、290和230学时,在作为3~4年学习期间的总课时统计中,以它们的平均值计。

即专门化方向必修课时平均为:

课时。

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供参考)

序号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性质

教学周数

备注

1

普通钳工实习

实习专用周

4周

1.3、4年制各专门化方向可根据课程设置分别选用总数不超过30周、40周作为实践教学环节。

2.各专门化方向可根据课程设置增设实习专用周和设计专用周。

2

机械加工实习

实习专用周

8周

3

模具钳工实习

实习专用周

8周

4

机械制图、公差大作业

大作业专用周

2周

5

模具测绘拆装实习

实习专用周

3周

6

生产实习

实习专用周

4周

7

数控加工实习

实习专用周

2周

8

电加工实践

实习专用周

2周

9

CAD/CAM实习

实习专用周

4周

10

专业工种实习与考级

实习专用周

9周

11

毕业综合实习

实习专用周

4周

1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专用周

2周

13

机械控制课程设计

设计专用周

2周

14

冷冲模课程设计

设计专用周

2周

15

塑料模课程设计

设计专用周

2周

16

模具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设计专用周

2周

17

毕业设计

设计专用周

8周

应完成实践学时

840~1120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干专业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控制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120~14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电子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电气、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基本知识。

使学生掌握工厂供电和用电的基本常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基本电路、正确使用常规电工电子仪器与仪表、排除常规机械加工设备中常见电气、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系统故障的基本能力,了解一般电控和PLC控制的异同,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方法,会阅读简单的电子线路图,会使用PLC,会设计并能装接简单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电工和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电气、液压和气压传动控制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交、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常用电子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

3.了解常用电动机、低压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的基本常识。

4.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基本功能。

5.掌握工厂供电和用电的基本常识。

6.熟悉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特性、工作原理、用途和型号。

7.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维护常识、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8.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9.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10.了解机、电、液(气)联合控制的基本技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分析基本电路、使用常规电工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初步能力。

2.能阅读简单的电子线路图。

3.能正确选用电动机。

4.能查阅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资料。

5.能正确选用常用低压电器。

6.能阅读、分析简单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图,能装接简单的控制线路。

7.能阅读机械设备说明书中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图,并具备使用、调整常见机械设备液压系统和分析、排除故障的初步能力。

8.能正确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本模块

(一)电工技术

1.直流电路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阻元件及其连接方法、电源及电源等效变换特性、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支路电流法、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的特性及使用。

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初步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表示法及正弦量的加减运算,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参数计算,RLC串联电路及电感性负载与电容器并联电路的特性及参数计算。

3.三相交流电路

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特性,掌握三相电源的连接方法及三相负载星形联结法和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法、三相负载功率计算,三相负载与三相电源的正确连接方法。

4.磁路

了解磁路的基本知识、变压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电力变压器铭牌的含义。

(二)模拟电子技术

1.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了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外特性。

2.基本放大电路

(1)初步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静态工作点的概念。

(2)了解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的基本概念。

(3)了解射极输出器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了解多极放大器的组成。

3.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1)掌握运算放大器的性能、特点及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的典型电路。

(2)了解负反馈的基本知识、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系列品种、主要参数、使用和保护方法。

(3)理解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及非线性应用的概念。

(4)初步掌握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的电路结构及运算关系。

(5)了解比较器和限幅器。

(三)继电-接触器控制技术

1.电动机

(1)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了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