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940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docx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

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众参与简本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3年7月

一、项目概况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内河航运资源,由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广东省内河航道总体布局规划》、《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等规划的实施,目前,已基本建成了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

西伶通道,含容桂水道、洪奇沥水道、下横沥水道及枕箱水道是连接西江航运干线和伶仃洋两岸港口群的水运主要通道(西伶通道),是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虎门港、中山港和香港港等港口内河集疏运的重要通道,为西江沿岸同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物资交流服务,是广西、肇庆、云浮、佛山、江门等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珠江口港口群近年来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快速发展,目前连接珠江口港口群和珠三角洲中、西部及西江流域的河段,已难以满足珠江口港口群货物集疏运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整治,以提高其航道等级。

考虑到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的连网,港澳沿线的运输以集装箱、干杂货、石油化工制品等为主的运输性质,拟定西伶通道含容桂水道、洪奇沥水道、下横沥水道及枕箱水道四条水道的航道建设标准为内河3000吨级航线,航道设计尺度为4.9×80×650m,通航代表船型为:

3000t级内河干货船(78~82)×15.6×(3.3~3.6)m、(72~75)×15.6×(3.6~3.8)m;3000t级内河集装箱船(86~90)×15.8×(3.5~3.8)m;3000t级内河普通货船110×16.2×3.0m。

本工程整治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疏浚工程:

包括容桂水道疏浚量0.8m、工程量1.9万m³;洪奇沥水道疏浚量0.5m、工程量1.3万m³;枕箱水道疏浚量3.5m、工程量12.9万m³。

总疏浚量16.1万m³。

炸礁工程:

容桂水道顺风岛洲头附近的天九头礁石群,其中,覆盖层工程量为1.84万m³,炸礁工程量为1.80万m³。

桥梁处理工程:

设桥区侧面标、净高水尺、防撞雷达、警示标志和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及防撞墩建设,其中,防撞墩结构设计船舶撞击力横桥向采用1400KN,顺桥向采用1100KN,主要是针对七滘大桥、容奇大桥和下横沥大桥。

本项目拟设弃土区及弃渣区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洪奇沥水道东岸十五涌与十六涌之间堤围两侧的莲藕池和农用地,其中莲藕池90亩,农用地75亩,可接纳土方30万m³。

其主要接纳本工程的疏浚土及清礁弃渣,用土壤改良用地,本工程建成后,弃土弃渣区的后期恢复复垦工作将由土地所有者负责,不在本工程范围内。

本工程整治范围内有6个取水口、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枕箱水道疏浚河段位于珠江口经济鱼类繁育区。

因此,本工程环境评价的重点为生态环境和地表水环境。

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地表水环境

本评价委托广州市贝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4日~2013年6月26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水体进行了一期监测,结合区域水体分布特征及区域周围环境特点和评价要求,本次监测共布设15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显示:

本航道整治涉及水体的各监测指标均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其中,东海水道各断面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要求;容桂水道、洪奇沥水道、下横沥水道及伶仃洋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要求;枕箱水道所属的伶仃洋近岸海域满足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三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2.环境空气

本评价委托广州市贝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4日到6月30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一期监测,根据项目工程地点及沿线村镇分布情况,在项目沿线共布设6个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

本项目沿线评价区域范围内SO2、NO2、PM10、TSP等监测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3.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有关规定,并结合项目特点和实地勘察,在沿线区域共布13个测点,监测结果显示,本次调查范围内各测点的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4.河流沉积物及抛泥区土壤环境

结合区域水体分布特征及区域周围环境特点和评价要求,本次底泥调查共布设5个河流底泥监测点,主要选设在本次工程中疏浚、防撞墩等施工工程地点,监测结果显示,本项目沿线主要工程地的底泥中累积的重金属污染物较少,远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比可知,各疏浚点的底泥中各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GB15618-1995)二级标准。

可见,本项目疏浚底泥是可以满足农用污泥条件的,可以用于回填,之后复耕为农田,其重金属的含量基本上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5.地下水环境

在整治航道沿线区域共布设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做沿线区域背景值调查,包括杏坛镇、均安镇、顺德区、容桂镇、横沥镇、万顷沙镇、南沙区等7个镇区,以区域民用水井、调查沿线地下水背景值为主。

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沿线区域的地下水各监测指标均均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Ⅴ类标准要求。

6.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内现状植被以次生林地、农田、灌草地为主。

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变化从30t/ha到245t/ha,净生产量变化从4.9~15.5t/ha·a,物种量变化从20~41种/km2,总体来说,生物量值相对较高,净生产量相对尚好,植物群落物种量偏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表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受保护的植物种类及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古树名木等。

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调查,沿线区域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

从各采样点的种类构成来看,硅藻门和绿藻门的密度相对较高,隐藻门和蓝藻门次之,金藻门、甲藻门、黄藻门和裸藻门的密度相对较少。

各采样点均以硅藻、绿藻的生物量最多,隐藻、甲藻、和裸藻次之,金藻门最少。

调查水域各断面及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指数均大于3.00,丰富度指数高于4.60。

另外,均匀度指数亦很高,0.83左右。

表明该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较高,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较均匀。

各个采样点的轮虫、原生动物肉足虫和纤毛虫的密度均较高,其次是桡足类,其余类群相对较低。

各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较低,表明底栖动物群落波动较大,容易遭受威胁。

本项目调查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本水域浮游动物无论种类组成还是数量分布都属于较为正常的生态群落,未出现异常现象。

该水域分布的底栖生物均为该水域常见种,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基本正常。

根据渔业部门的资料,评价区内鱼类资源较为丰富。

另外,据调查,本项目涉及水域水生生态敏感区有东莞市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经济鱼类繁育保护区。

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疏浚作业引起SS影响分析

预测结果显示:

疏浚作业造成的悬沙影响对于容桂水道的最大浓度增值在疏浚区域,上下游吸水点浓度SS最大增值占《农田灌溉水质标准》(60mg/L)最大为56.7%,对各取水口的水质影响不大;对于伶仃洋河口地区,悬浮物主要分布在疏浚点周边约6.5km2的范围内,潮周期最大浓度增值55.6mg/L,影响范围有限,基本不会影响区域水环境质量。

弃土弃渣区余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疏浚过程产生的大量底泥将由500m³泥驳运到抛卸区,并由800m³/h的吹泥船吹填至弃土区,总疏浚底泥量为16.1万m,底泥含水率按80%考虑,抛泥区排放的余水量比较大,由于西伶通道底泥受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余水的性质与疏浚河段水体的水质相似,其主要污染物以悬浮物为主,为此,本项目弃土弃渣区拟设置多级围堰,将余水经过较长距离的沉淀过程变得较为澄清后经出水口排入周边河涌汇入洪奇沥水道,结合类比调查,采用上述围堰溢流工艺其余水中SS的浓度可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SS≤60mg/L),不会对洪奇沥水道的水质产生影响。

水下炸礁工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炸礁工艺采用钻孔爆破技术,据调查,钻孔松动爆破产生的冲击波相当小,20米外几乎感受不到震感;另外,钻孔爆破炸礁后清理的弃渣主要以石块为主,不是底泥或河沙,清理作业时产生的悬浮物量较小,影响范围也相当小。

结合类比调查,在取水口上游1km以外的水域实施炸礁、清障作业不会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转。

本项目工程确定的炸礁点位于为容桂水道顺风岛洲头附近的天九头礁石群,其上游4.8km为容奇水厂取水口、下游1150m为容里自来水厂取水口,均在1km以外。

则类比调查分析,本项目炸礁水下爆破和清渣不会对其上下游取水口的水质造成影响,且水下爆破施工是短暂的,施工过后很快会恢复。

桥梁处理工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以防撞墩建设对水环境影响较大,包括防撞墩建设初期搭设施工平台时因打钢管桩,在作业场地周边会产生局部的河底扰动,会使局部水体中泥沙等悬浮物增加,但影响较短暂,主要是对局部水体水质产生影响,且随着作业结束,水质将恢复正常水平。

而桥墩施工过程中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污染物是钻渣、泥浆水,若随意排放将造成施工水域下游淤塞及水质下降,本项目防撞墩施工过程中的钻孔、灌注桩过程是在钢护筒内进行,其产生的泥浆水及钻渣等与河流水体完全隔开,且钻渣、泥浆水等将由泥舶吸抽并运至弃土弃渣区存放,且通过弃土弃渣区采取的多级围堰沉淀处理后排入周边河涌。

因此,本项目桥梁防撞墩施工过程基本上不会对周边水体水质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设置两个施工场地,施工单位将设置临时化粪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并暂存于其中,由当地的环卫部门定期抽吸,并运至当地市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施工船舶废污水影响分析

根据前述提供的源强资料可知,本工程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产生量为630t,处理前含油量为3.15t,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工程施工船舶将配置油污水收集装置统一收集船舶上的油污水,并送至岸上处理,不会排入沿线水体,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综上分析,在严格执行上述环保措施、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下,本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体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沿线不设集中服务区,其营运期的废水主要来自过往运输船舶舱底油污水和船员生活污水。

因此,本项目营运通航过程中,当地海事部门应加强监管,要求各运输船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的规定落实水污染环保措施,做到废水达标排放,严禁船舶船员生活废水和船舶舱底油污水直接排入沿线水体。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根据疏浚工程点的底泥现状采样观察及现状监测,目前河流底泥污染较小,底泥几乎感觉不到恶臭气味,其恶臭强度约为1~2级,影响范围在20m左右,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现场调查中确定的抛泥区,最近的居民点都在900m以外,本项目弃土弃渣区不会对周围居民产生明显影响。

营运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过往船只排放的燃料废气,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考虑到航道沿线地区处于平原地区,下垫面平坦,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沉降等自净过程,因此营运期过往运输船舶的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将是比较轻微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将来内河船舶将向环保节能型更新,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将愈来愈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预测结果显示,本项目施工场地、疏浚场地、弃土/渣区吹填工程点的白天30m以外、夜间200m以外可衰减至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防撞墩水上施工白天20m以外、夜间100m以外可衰减至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水下炸礁爆破白天100m以外、夜间600m以外可衰减至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

可见,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白天施工在100m以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标准的要求,但部分机械噪声,尤其是水下炸礁爆破超出了夜间标准,将对周围的声环境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合现场调查可知,距离水下炸礁爆破施工工程地点最近的居民点是位于容桂水道南岸200m的云天水月居民住宅区、北岸650m的万科新城湾畔居民住宅区;距离疏浚工程施工地点最近的敏感点是位于疏浚点220m、容桂水道南侧的容桂碧桂园居民小区;距离防撞墩点施工地点最近的敏感点是位于下横沥大桥200m横沥镇区;距离弃土弃渣区最近的居民点是位于弃土弃渣区西侧(洪奇沥水道西岸)990m的团结围村。

另外,本项目设有两个施工场地,分别位于七滘大桥北侧空地、下横沥大桥南侧空地,距各施工场地最近的居民点分别为七滘大桥北侧220m麦村、下横沥大桥南侧360m的冯二村。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沿线各敏感点距离相对较远,均在200m以外范围,除云天水月居民住宅区夜间会受到爆破噪声影响外,其余敏感点基本上不会受影响。

为此,为减少施工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带来影响,施工单位应禁止夜间施工,做到文明施工;如遇桥墩工程等特殊情况需要连续作业的,应尽量采取低噪声设备,同时告知周围居民具体的施工时间,并上报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考虑到本项目为水上移动施工,对各敏感点的影响时间短暂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影响也随之消失。

(2)营运期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预测结果可知,在只考虑船舶噪声的情况下,各船舶噪声对两侧区域声环境的噪声增值较小,对沿线各保护目标受噪声影响不大,本评价建议增加航道与各敏感点间绿化带的建设,同时,应加强对沿线运输船舶管理,尤其是夜间要限制鸣笛,并在靠近学校、居民区等环境噪声保护目标的航段上、下游岸边设置禁止鸣笛标志等,以避免突发噪声对航道两侧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总之,在严格上述环保管理的情况下,本项目船舶噪声对沿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在可接受范围内。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影响分析

(1)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航道疏浚、炸礁过程中产生的淤泥、礁石等以及施工场地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

根据工程概况可知,本航道沿线总疏浚量为16.1万m³,两处炸礁清除的覆盖层量1.84万m³、炸礁礁石量为1.8万m³。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本项目拟设弃土区及弃渣区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洪奇沥水道东岸十五涌与十六涌之间堤围两侧的莲藕池和农用地,其中莲藕池90亩,农用地75亩,土地改良可接纳土石方30万m3。

本项目总弃土弃渣量为,19.74万m³,可见,该区域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的弃土弃渣量。

根据各疏浚工程点河流底泥监测结果,本项目疏浚底泥中的各项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小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将其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进行比较,疏浚点底泥中的Pb、Zn、Cr及Cu、镍、汞等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要求,可见,本项目竣工污泥是满足农用污泥条件的,可以用于回填,之后复耕为农田,其重金属的含量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另外,施工期间施工场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将统一由环卫部门处理处置;施工船舶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于船舶上配套设置的收集装置,并运至岸上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集中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2)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影响分析

该航道营运期间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过往船舶垃圾,正常情况下,船舶船员的生活垃圾均要求放置在船舶上设置的垃圾箱,靠岸入港口后将委托当地市政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处理,严禁直接丢入沿线水体。

因此,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本项目营运期间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的处理处置,对沿线环境影响不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本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的生态影响主要为疏浚工程、炸礁工程和桥梁处理工程对周边水体水生生态的影响及疏浚土抛卸、礁石渣抛卸对弃土弃渣区的陆域生态环境影响。

另外,营运期维护疏浚的影响可参照施工期影响考虑。

根据分析,疏浚作业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浮游生物肯定会因此而导致种类和数量的损失,但该影响仅发生在小范围水体中,水体的流动性保证了水体中浮游生物和营养盐的更新,疏浚作业完成后,水质基本恢复至工程施工前的水平。

炸礁和清渣施工作业是针对河中礁石和散石进行,对生活在底泥中的底栖生物影响相对疏浚要小,而且每个作业点的施工时间仅为几天,作业点周围的底栖生物损失会很快得到补充。

疏浚段作业对河床的扰动很大,对河床原来状态会有相当大的改变,再加上底栖生物活动能力低,其生存受环境变化影响比较明显,最直接的影响是航道疏浚导致底泥减少造成航槽内的底栖生物的损失。

根据水生生态现状调查结果,本项目涉及各河道中的底栖生物物种均为流域常见种类,在施工结束后,随着河底底泥的逐渐稳定,周围的底栖生物会逐渐占据受损的生境,物种数量和生物量都会有一个缓慢回升的过程。

疏浚作业悬浮物扩散造成水中悬浮物含量过高,会使鱼类的鳃腺积聚泥沙微粒,严重损害鳃部的滤水和呼吸功能,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通常认为,悬浮物的含量在200mg/L以下及影响较短期时,不会导致鱼类直接死亡,特别是对鱼仔产生一定的损失。

据调查,本次调查范围内未见国家重保护野生鱼类,除枕箱水道所在伶仃洋近岸海域属于珠江口经济鱼类繁育保护区外,其他水道未发现渔业部门划定的鱼类集中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

其中,枕箱水道布置有疏浚工程点,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其疏浚作业造成枕箱水道SS的最大浓度增值为55.6mg/L,增值不大且影响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疏浚点周边6.5km2范围内,对珠江口经济鱼类繁育保护区内的鱼类生产、繁殖等无明显影响。

为避免疏浚作业对枕箱水道鱼类繁育、幼鱼幼虾生产造成影响,本评价建议该水道疏浚作业时间应避开其保护期(1月-7月)。

水下炸礁爆破作业由于受爆破冲击波的震动作用,爆破作业周围一定范围内的鱼类会收到伤害,据调查,该炸礁工程点所在河段无鱼类产卵场,无鱼类洄游通道,施工单位在水下炸礁前必须进行施工区域的清查工作,采用相应的干扰措施驱赶鱼类使之远离炸礁区域的情况下,不会对鱼类产生影响。

另外,弃土弃渣区位于洪奇门渔场和渔类洄游通道的堤围堤内农耕地和堤外莲藕池。

对其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在弃土弃渣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对洪奇沥水道水质的影响。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弃土弃渣区在严格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将能够较好的控制区域水土流失,将其影响降至最低;另外,据调查,洪奇门是重要的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在每年的2、3月份为鱼类洄游季节,而根据前面分析,本评价建议1月-7月为严禁疏浚作业活动期。

综上分析可知,在严格执行上述环保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疏浚及后期吹填作业、弃土弃渣区不会影响洪奇门鱼类洄游,不会影响该区域鱼类的生产繁殖,不会对当地的渔业资源带来影响。

(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营后,在加强过往船舶管理、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情况下,过往船舶含油废水、鸣笛噪声及环境风险事故等对沿线水域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对沿线区域的水生生态敏感区(东莞市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经济鱼类繁育保护区)产生影响。

6.环境风险析

施工期间,由于整治河段施工船舶往来频率增加,河道内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会相应增加;航道整治完成通航后,过往船舶量的增加,相应的增加了船舶发生碰撞的概率。

因此,若船舶碰撞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如油类,将对整治河段的水质、水生生物的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经论证分析,在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本报告提出的风险防范和应急计划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营运期间船舶发生碰撞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如油类发生泄漏污染水体的风险事故概率较低,本项目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7.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西伶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水流流向与航道更趋于一致,主流归槽,整个河段主槽水流动力轴线基本没有变化,整体流态平顺,行洪更为顺畅。

西伶航道整治工程对河道进行疏浚、炸礁增大河道行洪过流面积,确保了河道的行洪安全,与防洪规划的目标是相适应的。

总体而言,本工程对防洪、防汛抢险、抵御洪水、岸线利用规划等影响不大,不会对西伶航道的整体防洪态势和整体河势、局部河势稳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也不会对河道两侧水闸及其它水利设施的排涝产生不利的影响,基本符合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

四、与相关法律法规相符性分析

经论证分析,本项目的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鼓励类项目;其建设符合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发展规划和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符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另外,本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均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的影响,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是相符的。

因此,从法律法规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合理合法的。

五、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符合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和沿线区域(佛山、中山和广州)社会发展和交通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的产业政策,属于鼓励类项目。

本工程的实施将提高西江至伶仃洋的通航能力,货运成本将大大降低,有利于发挥整个河段的水运优势;而且,通航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营运以及沿线区域工业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广州、佛山、中山航运事业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是非污染生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经论证分析,在严格执行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前提下,本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的负面影响可以控制在相当低的程度内,建成通航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损失也可以较快得到恢复,并对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