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941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docx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区位这个概念,了解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区位对城市的影响;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市政服务用地分布特点。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教学重点】

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的功能分区

4·中心地理论

【教学难点】

1·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2·影响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因素。

3·中心地理论。

【教学准备】

1·自制PPT课件

2·收集本地城市用地资料

【教学方法】

图示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人口和产业在集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

楼厦如林的大都市,清雅宜人的小城镇,风情浓郁的文化中心,车船如梭的交通枢纽,在大地上谱写出岁月沧桑,吟诵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冀……城市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城市又时刻在改变着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都市。

城市诉说着历史沧桑,城市传扬着地域文化,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凝聚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城市有什么特点呢?

城市与乡村有什么差异?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26第一段。

[点拨]人口和产业在集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密集性、高效性、动态性、多元性、系统性)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的“阅读”。

[提示]注意:

教材中的城市是包括了乡村以外的一切城市型聚落,因此应该说是一个广义的理解。

[板书]一、城市概念及特点

[过度]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而有的地方城市少?

为什么在有的地方能形成大城市,而有的地方不能形成城市呢?

下面我们来探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城市区位。

[讲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

区位,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某事物的位置;二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城市区位一是指城市在哪里,二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板书]二、城市区位分析

(一)、区位——城市区位

城市的位置是从微观上讲城市区位,指的是每个城市的具体定位(即城市在哪里);而城市的分布是从宏观上来谈城市区位,指的是城市的总体分布(即城市哪儿多,哪儿少)。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即一个城市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因素。

城市区位可分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城市的政治地理区位等。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

(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

这些经济事物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

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承转]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自然地理因素是如何来影响城市的区位的。

(二)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板书)

[PPT展示]世界主要的城市分布图(学生可对照地图册P46“2003年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图。

[思考]世界主要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在河口三角洲

学生活动:

讨论后完成下表面表格

[点拨]1·地形与城市

城市区位

区位优势

举例

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能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设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

世界和我国的多数城市

热带的高原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不利于居住;高原凉爽,利于居住

巴西利亚、昆明

山区河谷低地

地形区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宝鸡、兰州、太原

2·气候与城市

城市区位

区位优势或劣势

城市分布

中低纬度地带

气温适中,降水适度

密度大,规模大

中低纬度沿海地带

气候比内陆优越

荒漠干旱地区

降水稀少,过分干燥

密度小,规模小

高纬度寒冷地区

气温极低,气候严寒

热带雨林地区

闷热潮湿

3·河流与城市

城市区位

区位优势

举例

河运起点或终点

货物转运、集散地和水陆交通要道

赣州

河流交汇处

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有三个方向的交通

武汉

河口处

内河航运与海洋运输的转运处

上海

过河点(或码头)

人流物流集散转运处

伦敦

运河两端

人流物流集散转运处

巴拿马

转弯处

利于安全防卫

伯尔尼

河心岛

巴黎

半岛

波士顿

[学生练习]引导学生读图,并完成教材P27的活动1、2。

[点拨]这些地区大城市较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密集,从自然条件来分析,处于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再加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等因素,所以就导致了人口集中(或人口密度大)、城市分布也比较密集。

可见,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小结]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城市区位(板书)

(二)影响城市区位的经济因素(板书)

1·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与城市区位(板书)

[PPT]出示图《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

(1)我国主要的油田名称(油田:

大庆、任丘、玉门、克拉玛依等);

(2)我国主要的铁矿基地(鞍山、马鞍山、本溪、攀枝花、包头等);

(3)我国主要的煤炭基地(大同、鹤岗、平顶山、淮南、开滦、晋城、朔州等)。

[讲述]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攀枝花市在四川省南部,这两处原是“北大荒”和西南地区人烟稀少、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石油、铁矿的大量开采,现在这两地分别成为我国新兴的石油城市和钢城。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矿业国,几十年来,随着矿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崛起的矿业城镇约有300座。

[分析]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矿产资源影响城市区位的基本模式——矿业城市依托矿产开发而兴起,伴随矿业发展而繁荣。

然后解释矿产资源开发与城市的关系:

由于我国矿业的机械化水平不高,职工队伍庞大,年产2000万吨的煤矿,往往需要10万职工,这样就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城市。

如山西省因平朔露天煤矿的开采,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朔州市。

又如,1990年,东北17座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8座城市以矿业为支柱产业。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

世界上有哪些城市也与我国的大庆、攀枝花一样,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纠正、小结]

[承转]矿产资源的开发会使一座城市崛起,那么,一个地方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不是也会形成新的城市呢?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3.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其位于京广线和汉丹线的交汇处,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有多条公路通过,交通运输发达。

2·交通与城市区位(板书)

(1)建在交通线上的城市(板书)

[讲述]在我国古代,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南方城市大都建在河流汇合处,如前面讲到的宜宾、重庆、武汉等,北方城市大都分布在大道的汇合处,如古城邯郸,历史上为赵国的都城,就是在两条驿道的交点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道路四通八达,在公路、铁路枢纽以及公路、铁路沿线上也出现了一批城市。

[PPT]展示《中国交通图》,让学生了解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

[提问]说出下列城市分别建在哪些铁路线或是哪几条铁路的枢纽站?

石家庄、郑州、宝鸡、株洲、怀化、兰州、蚌埠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建在铁路枢纽上的城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如湖南的株洲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接着可让学生“读一读”——“石家庄市的形成和发展”一文。

[承转]在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有所不同。

随着交通线的变化,城市也会发生兴衰。

(2)交通线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板书)

[PPT]展示“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讲述]教师简单介绍大运河的地理概况、历史作用,并在图中指出扬州、济宁两城市的位置及京沪铁路线,并说明:

由于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这些历史名城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教师还可结合历史材料做补充说明:

如乾隆皇帝下江南、康熙微服私访曾几下扬州。

又如,地处山西高原中部的平遥、祁县几个县城,晋商的兴起时是重要的驿站,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当时山西的票号也驰名全国。

后来,由于陇海线、京广线的建成通车和晋商的日趋衰落,这些城市也发展很缓慢。

[小结并承转]一个城市的兴衰,不仅受资源、交通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因素(板书)

1·政治因素与城市区位(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8的“活动”,结合历史材料给学生讲解、说明:

一些城市历史悠久,在古代就作为政治中心,如古希腊的雅典城、埃及的亚历山大、古罗马的罗马城等,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城市。

我国著名的古都西安、洛阳、杭州、开封等城市,在作为国家首都的时期,分别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

现代的城市中,有许多是作为一个区域的政治中心(如我国的省会城市)而单独建市的,如安徽省的合肥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世界上有些国家为了分散城市的职能,避开原来繁华、喧闹的都市,专门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美国首都华盛顿、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等都是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

这一部分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列出以下板书题纲,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掌握

外国

(1)古代的政治中心

中国

国家政治中心——首都

(2)现代的政治中心

区域政治中心——省会

(3)城市职能的分散——新建都城

2·军事活动与城市区位(板书)

从古到今,一些地方由于扼守着交通要冲,往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军事时期过去,这些地方就逐渐发展为新的城市。

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借荆州”,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中首攻锦州,都说明其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另外,世界上有些国家也有把某个城市专门作为军事基地来发展,如俄罗斯在亚洲部分的库尔斯克,就是一个军事、导弹基地。

3·宗教活动与城市区位(板书)

目前,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徒达30多亿。

宗教在当今社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因而,世界上许多城市都蒙有宗教色彩,甚至一些宗教徒把它们奉为“圣城”。

如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我国西藏的拉萨等,最早都是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

[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比如两条或多条铁路交会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干线交会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8的“阅读”,指出城市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城市又时刻在改变着地理环境。

[承转]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甚大。

三、城市土地利用(板书)

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我国土地分为一级类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土地分类。

自然环境对城市人的行为具有反馈作用,城市土地利用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学生读图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类型,最后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

[点拨]商业用地:

按其性质可分为零售商业、批发商业和专业性服务商业。

零售商业大都位于交通最方便、行人众多或主阿交通交汇点上。

专业性服务业需要交通方便,商业活动频繁,但不一定接近行人众多的地区。

批发业的顾客为零售商,由于需要较大空间储存货物,占地颇多,其付租能力又不如前两者,可位于非市中心区,但要交通便利,如位于城市边缘高速路傍。

住宅用地:

几乎每一个城市超过一半的土地都作为住宅用,由于市民必须量入而出,不能过于庞大,而交通费用支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居住地点往往是综合考虑生活费用,居住面积、租金和交通费。

工业用地:

可分为小型工厂和大型工厂。

后者往往占地面积大,所以很难在租金或土地使用费昂贵的土地上立足,其区位一般由用地的适用性、运输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所决定。

小型工厂的付租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主要视其产品的档次而定。

市政用地:

政府往往是土地的支配者,在法律上它可以强行收购和征用土地,一般不考虑租金问题,而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

[承转]城市土地利用的深化就是城市的功能分区。

四、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板书)

1.概念:

城市中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1)每一功能区都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组成的,且在空间上连片分布。

(2)各功能区空间的界线并不明确,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2.形成:

城市土地相对有限,城市经济活动需用土地,城市发生经济空间活动竞争同类经济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商业区、住宅区连片分布,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界线模糊各地块交通通达性、地价等不同。

3.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列举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河流、地形等自然条件对重庆市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自然形成的组团式布局,居住区和工业区分成了六片。

得出自然条件如河流、地形等通过影响城市的形态进而影响功能区的分布。

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功能分区状况,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33页的阅读材料,得出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城市的功能分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经济因素(包括土地价格或地租以及各部门对土地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的插图,说明交通对城市功能分区有着重要的影响。

4.中心商务区简称CBD又称中心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投影纽约、曼哈顿的图片,使学生对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有直观地认识。

再以教材第32页的阅读材料为例,分析中心商务区的区位特点及其对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影响。

得出结论:

自然条件、历史变革、经济因素和交通因素等因素影响着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5.经济因素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板书)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各种功能活动对土地的竞争能力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只有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2)不同经济活动愿意付出土地租金的高低有差别,而因土地位置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通达度的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不同。

商业、工业和住宅的付租能力随空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商业活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明显,工业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不明显,住宅活动则位于两者之间。

(3)城市内土地区位不同,租金不同。

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呈下降趋势。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地方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交通发达的远郊地区则形成了工业区。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分析:

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靠近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对工业影响最小,因为工业生产一般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所以远离市中心。

[过度]前面主要讲述的是有关城市个案的基础知识。

那么,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结构或者说城市空间组织体系又是怎样的?

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

五、中心地理论(板书)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等的含义。

[分析]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调查商品等级与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

结合教材,学生总结自己的调查结论。

结合图2-10讲解。

1·基本概念:

中心地理论:

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种城市区位理论。

产生时间:

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提出。

意义:

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数量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

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服务范围:

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门槛:

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须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口。

2·应用;

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

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

[活动]完成P35页“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

“图2-10中心地理论示意”,回答:

城市等级与其数量的关系,为什么?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何特征?

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有何关系?

结合教材的内容,完成上述问题。

完成教材第35页的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概念及特点

二、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

2、自然地理区位 

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

3、人文地理区位

(1)经济地理区位 资源、交通等

(2)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政治 军事 宗教 文化等

4、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5、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 集中紧奏型 分散疏松型(组团式、条带式、放射式)

三、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用地的类型

2、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

四、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3、建成区、郊区的主要功能及两者的关系

4、中心商务区

五、中心地理论

1、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2、主要内容

3、应用

 

【课后练习】

读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图(变动前,四城市人口相等),回答28—30题

28.该年,四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序

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D)②③①④

29.四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指标为

①出生人口数②死亡人口数③人口自然增长数④人口机械增长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