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951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

(教师版)

试卷题量:

70题试卷总分:

120分试卷限时:

100分钟测评/引用码:

FhEWpik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其()的培养。

A、xx认知

B、xx信念

C、xx情感

D、道xx

【答案】D

【解析】孩子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说明道德认知是正确的;抵不住诱惑,说明他们的意志不坚定,不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达到目标。

所以,应该加强他们的道德意志的培养。

2、好奇心和成就感属于情感中的(

A、xx

B、xx

C、理智感

D、荣誉感)

【答案】C

【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

3、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答案】B

【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学制系统,但没有实施。

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系统。

4、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根治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

A、注意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B、住院治疗

C、服用口服痢疾活疫苗

D、切断传染源

【答案】D)

【解析】学校对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5、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xx无微不至垂诞欲滴拾人牙慧

B、春寒料峭肆无忌殚不厌其烦销声匿迹

C、迫不及待莫名其妙徒有虚名揭竿而起

D、无精打采以德抱怨时过境迁并行不悖

【答案】C)

【解析】A.“垂诞欲滴”应为“垂涎欲滴”。

B.“肆无忌殚”应为“肆无忌惮”。

D.“以德抱怨”应为“以德报怨”。

6、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是呈(

A、线性关系

B、正比

C、反比)【解析】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7、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的特点的是()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经济性

【答案】D

【解析】课程目标具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学生身体发育特征的是()

A、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

B、骨骼逐渐骨化,肌肉力量较强

C、心跳速度减慢,呼吸力量增强

D、生殖器官发育,性激素增加

【答案】B

【解析】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神经系统:

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感觉器官正在发育成熟;

(2)骨骼肌肉系统:

骨骼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3)心血管组织:

心跳速度减慢,呼吸力量增强;(4)生殖系统:

生殖器官发育,性激素增加。

9、下列不属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的是()

A、实验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

因此,A项不正确。

10、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

A、教研组

B、学年组

C、教导处

D、教研室

【答案】C

【解析】教导处是组织和管理学校教学业务的机构。

11、教育家()曾说:

“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教育的根本目标。

”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

A、xx

B、xx

C、凯兴xx

D、夸美纽斯

【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凯兴xx的观点。

12、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

A、学生的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

B、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

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答案】B

【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

【答案】A

【解析】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

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较多,它的具体活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主题系列活动。

14、鲁迅解剖和表现自己战斗、探索、苦闷、彷徨的内心矛盾的作品集是(

A、《坟》

B、《故事新编》

C、《野草》

D、《朝花夕拾》

【答案】C)

【解析】《野草》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15、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

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答案】D

【解析】倒装问句,问号改为逗号,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16、定势对学习迁移的作用表现在(

A、有促进作用

B、有阻碍作用

C、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D、无作用

【答案】C

【解析】略。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林小云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她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答案】A

【解析】B.“创造”和“人性化服务”不搭配,可在“陕乐”前加上“提供”。

C成分赘余,去掉“得以”。

D.句式杂糅,可将“以带给……宾至如归”改为“以带给……宾至如归的感觉”或“以使从全国……宾至如归”。

18、()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

A、激发学习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运用知识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感知教材的内涵。

19、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A、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B、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

C、教师多问,学生多回答

D、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

【答案】AB、学期计划

C、xx计划

D、具体的活动计划

【答案】B

【解析】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其中,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

基本情况;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本学期中的主要活动与安排。

21、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长期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原因,会导致(

A、自卑沮丧

B、骄傲自满

C、愈挫愈勇

D、气愤敌意

【答案】A)

【解析】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22、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表述,错洪的是()

A、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B、学习动机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

C、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倾向

D、按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答案】D

【解析】按学习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故D项说法错误。

23、“教育:

从摇篮到坟墓。

”这是(

A、成人教育

B、业余教育

C、在职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D)的典型观点。

【解析】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是贯穿人的一生,“教育:

从摇篮到坟墓。

”正是终身教育的观点。

24、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属于知识学习过程中的(

A、知识理解

B、知识获得

C、知识巩固

D、知识应用

【答案】D)阶段。

【解析】知识的应用,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作业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25、发现周期律的基础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对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进行补充的科学家是(

A、xx

B、xx

C、xx

D、xx

【答案】B

【解析】莫塞莱是英国物理学家,原子序数的发现者。

)26、“亲其师,信其道”体现了(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行为)的作用。

27、在知识的学习类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属于()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概念学习概念的考查。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28、《论语。

为政》指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一观点反映了()A、教育的政治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人口功能

D、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A

【解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教育是“化民成俗”的关键。

这正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29、阿特金森通过研究发现,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的是()

A、力求成功者

B、避免失败者

C、矛盾者

D、所有人

【答案】B

【解析】避免失败者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30、“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强调的学习策略是()

A、记忆术

B、做笔记

C、组织策略

D、生成性学习

【答案】B

【解析】做笔记策略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

31、读书指导法是一种()的方法。

A、以直觉感知为主

B、以引导探究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为主

【答案】D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都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32、幼儿学习古诗时所运用的识记方式是()

A、意义识记

B、机械识记

C、理解识记

D、逻辑识记

【答案】B

【解析】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幼儿学习古诗时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即平时所说的的死记硬背,属于机械识记。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活动的特点的是()

A、自愿组合【解析】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因此,D项不正确。

3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答案】B

【解析】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5、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

这表明其创造性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答案】D

【解析】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36、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操作练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型内化阶段的特点。

)阶段。

37、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瑟缩秉烛粘轻怕重无剂于事

B、丰腴发窘虎视眈眈截然不同

C、诽谤震摄世外桃园惨绝人寰

D、矜持璀灿安分守己不可明状)

【答案】B

【解析】A.“粘轻怕重”应为“拈轻怕重”,“无剂于事”应为“无济于事”。

C“震摄”应为“震慑”,“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

D.“璀灿”应为“璀璨”,“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

38、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课、《艺术》课,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通识课程

【答案】B

【解析】略。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贯彻课外活动的自主原则的要求的是(

A、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B、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C、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D、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案】C

【解析】贯彻课外活动的自主原则的要求有:

(1)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2)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

【答案】D

【解析】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所以A项、B

项、C项的说法不恰当,答案为D项。

4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答案】C

【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2、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答案】D)

【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43、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妥当的是(

A、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强调学生本身的实际

C、联系社会实际

D、联系教学实际)

【答案】A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

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C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等。

45、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A、关于袋鼠的含义

B、刘翔的个人档案

C、弗洛伊德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

【答案】D

【解析】略。

4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钧一发忠贞不渝贻笑大方恬不知耻

B、意气用事唉声叹气冒然行事萍水相逢

C、执迷不悟莫忠一是前仆后继永葆青春4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这是要培养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答案】D

【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48、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这主要遵循(的教育原则。

A、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统一

B、直观与抽象相结合

C、理论联系实际)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答案】A

【解析】略。

49、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说明学生认识的对象是(

A、直接的

B、间接的

C、模糊的

D、具体的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生认识的范围突破了他们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表明了学生认识的对象具有间接性。

5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B

【解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

听说不如自己亲眼看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才是可信的,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51、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案】

【解析】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

52、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教师要有一定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3)教师要建立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4)教师要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5)教师要开展相关的研究,熟悉课外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53、简述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答案】

【解析】

(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

(2)采用认知校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答案】

【解析】

(1)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性课程,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按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

(2)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内容综合、学习方式综合和活动时空综合三个方面;(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55、简述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答案】

【解析】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6、简述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

【解析】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57、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案】

【解析】

(1)反思使经验(和教训)变成教学智慧,从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

(2)反思能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3)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4)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58、简述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

【解析】

(1)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2)①个体个性化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稳定的特征,这里主要是个体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逐步形成独具特色而又相对稳定的意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过程。

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②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即一个特定社会的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而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成长过程;或者说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59、教师运用竞争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

【解析】

(1)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

(2)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

(3)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

(4)提倡团体竞争;

(5)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60、简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策略。

【答案】

【解析】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4)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61、简述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答案】62、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方法。

6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案】

【解析】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

64、简述开展班队活动须遵循的原则。

【答案】

【解析】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计划性原则;(6)生活化原则;(7)可行性原则;(8)创造性原则。

65、简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

【答案】

【解析】

(1)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

(2)可逆性;(3)守恒;(4)分类;(5)序列化。

三、材料分析题

66、材料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

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材料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材料三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

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幼年丧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轲做游戏就学埋葬死人。

他母亲怕对孟轲产生不良影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居住。

孟轲住在集市旁边,又去学商贩叫卖。

孟母感到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住,使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

材料四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特尔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到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

请结合上述的几个材料,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解析】

(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材料一中夏完淳和卡尔•威特的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材料二中的方仲永的例子则说明了遗传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材料三中“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可以推动人的发展。

(4)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材料二中方仲永的例子说明了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四中卡特尔教授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人的发展。

(6)此四则材料共同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