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966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docx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材

曲药分析

酿酒生产工艺是淀粉在微生物作用下,经糖化、发酵而生成酒的过程,糖化、发酵主要是糖化发酵剂的作用,再此,糖化、发酵就是曲药,曲药分为固体和液体两大类;固体曲药又按原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小曲、大曲、麸曲。

第一节试样的采集、感官检验、水分的测定

一、试样采集

试样采集要求所取试样具有代表性,所取试样研细供试验检验用。

二、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是通过人的眼、鼻,对曲药进行质量的经验判断的方法,一般良好的固体曲药曲心应布满菌丝,有特殊的曲香味,不得有任何霉臭味和怪酸味。

曲块要干燥结实,内呈灰白浅褐色,不带其他颜色,不得有黑心、烂心。

三、水分的测定

制曲过程中了解曲坯水的含量,对保证制曲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成品曲的含水量关系曲的贮存期,曲中水分测定通常有烘箱法和红外线干燥法。

1、烘箱法

取10.0克试样于干燥质量恒定的扁形称量瓶中,放入已调至135℃的烘箱中干燥时间为45分钟,取出,放入称量瓶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计算

水分%=(烘前试样质量-烘后试样质量)/烘前试样质量*100

2、红外线

称取10.0克试样于红外线水分测定仪的干燥器中,按仪器说明书操作,干燥时间为15分钟,称重。

直接从仪器标度上读取水分的含量。

第二节酸度的测定

酸度是衡量曲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酸度过高,则考虑是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污染的结果,酿酒时会带入杂菌使酒醅酸度增高,影响发酵正常进行。

1、试剂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2)1ɡ/L酚酞指示剂

(见白酒中总酸的测定)

2、原理、仪器

同白酒中总酸的测定

3、操作

(1)根据测定的水分,计算相当于5.00ɡ绝干试样量,其计算公式为:

相当于5.00ɡ绝干试样量m=5.00/(1-ω试样水分)

或通过查不同水分下相当于5.00ɡ绝干曲试样量表。

(2)前处理

用工业天平称取计算量的试样,用约80毫升中性蒸馏水将试样洗入100毫升容量瓶中。

将容量瓶置于30℃水浴中,保温30分钟,每隔10分钟振摇一次,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用中性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浸渍液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取10毫升初滤液,得到澄清滤液。

(3)测定

吸取20毫升澄清滤液于150毫升三角瓶中,加中性蒸馏水30毫升,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腿色为终点。

以100克绝干曲消耗0.1mol/L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表示曲的酸度。

4、计算

X(OHˉ)=C*V/(5.00*20/100)*100

式中:

X(OHˉ)——表示曲药的酸度,mol/100ɡ;

V——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20/100——100毫升滤液中取20毫升测定。

第三节糖化力的测定

曲药水解淀粉为还原糖的能力叫糖化力。

糖化力是评定曲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测定糖化力的方法有廉—爱农法和碘量法,廉—爱农法最为常用,本节主要讲此法。

1、原理

一定条件下,用试样浸出液在一定的PH、温度下水解淀粉,一定时间后生成葡萄糖量的多少表示试样的糖化力。

2、仪器

水浴锅

3、试剂

(1)斐林氏试剂(参见还原糖的测定)

(2)1.0g/L葡萄糖标准溶液(参见还原糖的测定)

(3)PH=4.6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

2mol/L醋酸溶液:

量取118毫升冰醋酸,加水稀释至1000毫升。

2mol/L醋酸钠溶液:

称取272克醋酸钠(CH3COONa.3H2O),加水溶解,并用水稀释至100毫升。

(4)20g/L淀粉溶液

称取2.00克预先于100~105℃烘干2小时的可容性淀粉,加水约10毫升调匀,倾入约80毫升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透明,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毫升。

(5)氢氧化钠溶液C(NaOH)=0.1mol/L(参见白酒中总酸的标定)

4、操作

(1)5%固体曲浸出液的制备

按量计算,称取相当于5.00克绝干曲的试样量,置于250毫升烧杯中,加90毫升水及PH=4.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0毫升,摇匀。

置烧杯于35℃恒温水浴中保温1小时,保温间隔15分钟搅拌一次。

浸出液用脱脂棉或多层纱布过滤,滤液尽快测定。

(2)糖化

吸取25.0毫升20g/L淀粉溶液于50毫升容量瓶中,将容量瓶置于35℃水浴中保温10分钟。

加入5.00毫升固体曲浸出液,立即混匀计时。

准确于35℃保温1小时,迅速加入15毫升C(NaOH)=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终止酶解反应。

冷至室温后,用水定溶50毫升,摇匀得到糖化液。

(3)空白实验

吸取25.0毫升20g/L淀粉溶液于50毫升容量瓶中,将容量瓶置于35℃水浴中保温10分钟。

先加入15毫升C(NaOH)=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准确加入5.00毫升固体曲浸出液,用水定溶至50毫升,摇匀。

(4)测定

吸取斐林氏甲液、乙液各5毫升于15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5.0毫升制备好的糖化液,自滴定管中加入一定量1.0g/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使随后滴定时其用量不超过1毫升),于电炉上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2分钟,在沸腾下继续用1.0g/L葡萄糖标准溶液以每秒1滴的速度滴至蓝色刚好消失,溶液呈浅黄色。

此滴定操作需在1分钟内完成。

其消耗的1.0g/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应控制在1毫升内。

记录消耗糖液的体积。

同时作一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吸取斐林氏甲掖、乙液各5.0毫升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毫升制备好的空白液,以下操作同试样的测定。

5、计算

固体曲糖化力的定义:

在35℃,PH=4.6时,1克绝干曲1小时内酶解可溶性淀粉为葡萄糖的质量。

X=(V0-V)ρ/(m*5/100*5/50*t)

式中:

X——糖化力,葡萄糖mg/g.h;

V0——标定斐林氏溶液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V——测定试样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ρ——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克每升;

m——试样的取样量,克;

t——酶解时间,小时。

第四节液化力的测定

液化力是指大曲中多种酶对淀粉水解的综合能力。

主要是α—淀粉酶的作用,大曲的液化力主要α—淀粉酶的含量,α—淀粉酶能首先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其他淀粉酶进一步将其水解,促进曲的糖化,测定大曲的糖化力有助于评定大曲的质量。

其过程示意图:

淀粉——双糖——葡萄糖

1、原理

液体型淀粉酶又称α—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中的α—1,4葡萄糖糖苷键切断,成为糊精及少量麦芽糖和葡萄糖。

在PH=4.6缓冲溶液中,用试样浸出液在35℃酶解至淀粉对碘的蓝紫色反应逐渐消失,根据所需时间计算1克绝干曲1小时液化淀粉的质量表示为液化单位。

2、试剂

(1)PH=4.6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

同糖化力的测定

(2)20g/L淀粉溶液

称取2.00g淀粉预先于100℃~105℃烘干2小时的可溶性淀粉,加入约10毫升水调匀,倾入约80毫升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透明,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毫升。

(3)碘液C(1/2)=0.1mol/L

称取11克碘,22克碘化钾,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研磨至碘完全溶解,用水稀释至500毫升。

3、操作

(1)试样前处理

同糖化力的测定

(2)液化

吸取25.0毫升20.0g/L淀粉溶液和5毫升PH=4.6缓冲溶液于100毫升试管中于35℃水浴中保温10分钟后,加入5.00毫升固体曲浸出液,充分摇匀,开始计时。

继续于35℃保温,定时取出一滴反应液于加有碘液的白瓷点滴板空穴内,观察颜色变化。

当碘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即反应终点,立即记录液化时间。

4、计算

固体曲液化力的定义:

在35℃,PH=4.6,1克绝干曲1小时液化可溶性淀粉的质量。

X=25.0*0.020*60/(0.25t)

式中:

X——液化力(可溶性淀粉,g/g.h);

25.0——可溶性淀粉用量,ml;

0.020——可溶性淀粉溶液的浓度,g/mL;

0.25——5毫升试样浸出液相当的绝干试样量,g;

60——换算成1小时液化可溶性淀粉的系数;

t——液化时间,min。

第五节酒化力、酯化力的测定

一、酒化力的测定

《酿酒》2004年3期泸洲老窖沈才洪等人、《中国酿造》2006年第八期丰谷酒夜杜礼泉等人提出了酒化力的测定:

大曲粉的用量为大米重量的20%,以三角瓶为发酵密封容器,在(30±1)℃条件下发酵15天,发酵完成后,将发酵醪拌和均匀,取50克发酵醪于250毫升圆底蒸馏烧瓶中,并添加125毫升水将其清洗,一并倒入250毫升的圆底烧瓶内,直接蒸馏取前馏分50毫升,采用比重瓶称量查表法测得20℃时的乙醇含量即为大曲中所含乙醇的百分比,也为大曲的酒化力。

二、酯化力的测定

大曲在泸型大曲酒酿造中的作用,除具备将酿酒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乙醇,表现出大曲的产酒能力(酒化力)外,传统泸型大曲酒酿造离不开大曲参与发酵的奥秘就是大曲的生香(生酯0能力。

具备将己酸(窖泥功能菌代谢)与乙醇(糟醅体系代谢)缩合生成己酸乙酯(泸型大曲酒主体香味物质)的功能,表现出大曲的生酯能力。

1、试剂和溶液

(1)0.1mol/LNaOH

(2)0.05mol/LH2SO4

(3)1%乙酸的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准确吸取1毫升(AR级)于100毫升容量瓶中,用2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

2、测定方法

取100毫升1%己酸、乙醇溶液于250毫升的蒸馏烧瓶中,加入相当于5克绝干曲的曲量,摇匀后用塞子塞上,置于30—32℃恒温箱内保温酯化100小时,然后加水50毫升。

蒸馏,接受流出液100毫升,化学分析法测定馏出液中己酸乙酯的含量(同白酒总酯的测定)。

3、计算

酯化力(毫克/克)=(C1V1-C2V2)*144/(m*50/100)

式中:

C1、C2——分别为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浓度(mol/L);

V1、V2——分别为氢氧化钠和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

m——干曲的质量(克);

50/100——从馏出液100毫升中取出50毫升测酯;

144——己酸乙酯的换算系数。

4、用气相色谱分析己酸乙酯的含量

吸取5毫升馏出液,加0.1毫升2%内标物,进样0.5-1微升。

酯化力(毫克/克)=m1*1000/(m*50/100)

式中:

m1——色谱测定值(毫克/100毫升);

m——干曲质量(克);

50/100——从馏出液100毫升中取出50毫升测酯。

第六节大曲发酵力的测定

大曲中含有的酵母菌能将原料中的可发酵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大曲发酵力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发酵力高则用曲量就低,出酒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因此,测定大曲发酵力十分必要。

一、发酵力

指在规定操作条件下,1克绝干曲发酵糖化液产生酒精的质量,测定方法为测定酒精生成量计算发酵的方法。

1、原理

将试样接入一定条件下制备的糖化液,在30℃发酵一段时间,在大曲试样中的酵母菌将糖化液中可发酵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然后将发酵液中的酒精蒸出,测定其含量,计算发酵力。

2、仪器

(1)三角瓶:

250毫升

(2)酒精蒸馏装置

(3)酒精计

3、试剂

(1)碳酸钠

(2)10g/L酚酞指示剂

(3)碘液C(1/2I2(碘))=0.1mol/L

(4)糖化剂:

米曲、麸曲、糖化酶

4、操作

(1)糖化液的制备

将原料1分(大米、玉米面、高粱粉或薯干粉),加5分水,蒸煮1-2小时,待呈糊状后冷却至60℃。

加入原料量15%的大曲粉或米曲及1分60℃温水,搅匀,在60℃糖化3-4小时,直至用碘液试验不呈蓝色为止,再加热至90℃,用纱布过滤待用。

取100毫升糖化液于250毫升三角瓶中,塞好棉塞,包好油纸,于灭菌锅中,在0.1MPa压力下蒸汽灭菌30分钟。

取出,待冷至30℃(瓶微温)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粉碎的大曲粉0.5-1.0克(绝干曲计),于30℃保温箱中发酵72小时。

(2)酒精的蒸馏及测定

将发酵液定量移入蒸馏烧瓶中,加50毫升水,2滴酚酞指示剂,用碳酸钠粉末中和至微酸性后,将酒精蒸馏装置安装好,进行蒸馏,用100毫升容量瓶接收,待馏出液达到95毫升时停止蒸馏,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用酒精计或相对密度瓶测定馏出液的酒精度。

5、计算

发酵力指在规定操作条件下,1克干曲发酵糖化液产生酒精的质量。

发酵力(酒精g/g)=100毫升蒸馏液中酒精的质量/所加曲粉(以绝干样计)质量

6、说明

(1)大曲粉的加入量和发酵时间应根据曲的品种和发酵力决定,发酵力大的可以少加曲,发酵时间也可以缩短。

发酵力小的则应多加曲粉,发酵时间也可以延长到96小时。

一般大曲加曲粉1克,发酵72小时即可。

但应注意统一条件,使测定结果有可比性。

(2)由于酒精度低,用酒精计法测得的酒精度误差较大,最好用相对密度瓶法测得。

二、发酵力

指在规定的条件下,100克绝干曲发酵糖化液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以衡量曲的发酵力。

1、原理

将试样接入一定条件下制备的糖化液,在25℃发酵一定时间,在大曲试样中的酵母菌将糖化液中可发酵、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然后测定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发酵力。

2、仪器

发酵瓶:

带发酵栓,容量为250毫升

3、试剂

(1)硫酸溶液:

5mol/L(1/2H2SO4)。

取浓硫酸14毫升,边搅拌边缓慢加入50毫升水中,用水稀释至100毫升。

(2)碘液C(1/2I2)=0.1mol/L

(3)糖化剂:

米曲、麸曲、糖化酶

4、操作

(1)糖化液的制备

将原料(大米、玉米面、高粱粉或薯干粉)50克,加250毫升水,混匀,蒸煮1-2小时,待呈糊状后冷却至60℃,加入原料量15%的大曲粉或米曲及510毫升预热到60℃的温水,搅匀,在60℃唐花3-4小时,直至用稀碘液试验不呈蓝色为止,再加热至90℃,用细布过滤,滤液备用。

(2)取150毫升糖化液于250毫升发酵瓶中,塞好棉塞,包好油纸,记录液面高度。

同时用油纸包好发酵栓,一起防入灭菌锅中,在98KPa压力下灭菌15分钟。

(3)发酵、测定

取出,灭菌后的糖液冷却至25℃左右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粉碎的大曲粉1.00克(绝干曲计),发酵栓中加入100毫升5mol/L(1/2H2SO4)。

用石蜡密封发酵瓶,擦干瓶外壁,在千分之一的感量天平上称量。

然后,放入25℃保温箱中发酵48小时,取出发酵瓶轻轻摇动,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在同一天平上称量。

5、计算

发酵力(以CO2的质量分数计,g/100g)=(m1-m2)*100/m

式中:

m1——发酵前发酵瓶加内容物质量(g);

m2——发酵后发酵瓶加内容物质量(g);

m——曲药质量(g)。

成品酒分析

所谓成品酒是指企业包装出厂的酒,食品质量安全指标包括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GB/T10346-2006(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中规定白酒的出厂检验项目:

甲醇、杂醇油、感官要求、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香型特征指标、净含量和标签。

出厂检验中铅、锰、氰化物是生产过程中变化较小的项目,企业可不具备这些项目的检验能力,也无需对这些项目每批都进行检验。

但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年至少对这些项目检验2次,没有检验能力的企业可委托食品生产监管司批准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每年也不得少于两次。

现行的国家标准GB/T10781.1-2006(浓香型标准)、GB/T10781.2-2006(清香型标准)、GB/T10781.3-2006(米香型标准)、GB/T14867-94(凤香型国家标准)、GB/T14867-94(低度凤香型国家标准)等质量标准及卫生标准GB2757(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各类白酒中的总酸、总酯、固型物、酒精度、己酸乙酯、感官要求及甲醇、杂醇油、铅、锰的控制。

而其检验方法在GB/T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GB/5009.48-2003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规定,GB/T10346-2006则规定了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第一节采样和判定规则

一、采样

分析化学要求所抽样品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能代表该批样品。

GB/T10346-2006白酒检验规则中规定:

按下表抽取样本,单件包装净含量小于500毫升,总取样量不足1500毫升的,可按以下比例增加抽样量。

抽样表

批量范围

样本量(箱)

单位样本数(瓶)

50以下

3

3

50-1200

5

2

1201-35000

8

1

35000以上

13

1

采样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注明:

样品名称、品种规格、数量、制造者名称、采样时间与地点,采样人,将样品分为两份,一份样品封存,保留一个月备查,另一份样品立即送化验室,进行感官、理化和卫生检验。

二、判定规则

GB/T10346-2006白酒检验规则中规定检验结果和判定规则为:

1、检验结果有不超过两项指标不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两倍样进行复查,以复查结果为准。

2、如复查结果卫生指标不符合GB2757要求,则盼该皮产品为不合格。

3、若产品标签为“优级”品,复查结果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优级”但符合“一级”指标要求时,可按“一级”判定为合格,若不符合“一级”指标要求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4、当供需双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双方协商解决,或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仲裁检验(仲裁检验方法通常为标准的第一法),以仲裁检验结果为准。

第二节感官评定

GB/T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中规定了白酒感官要求的检查评定方法,该标准中规定了评酒的环境、评酒杯、评酒员的要求及白酒的色泽、香气、口味及风格的要求。

感官评定是指评酒者通过眼、鼻、口腔感觉器官,对白酒样品的色泽、香气、口味及风格特征的分析评价。

由于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人们无法对白酒中所有的成分分析检测:

即使对已经发现的322个组分定性,且有报道说酱香型白酒中有900多种组分、浓香型白酒中有800多中种组分、清香型白酒中有600多种组分,但多数酒类企业均无法开展对白酒中更多复杂成分的分析工作。

就目前而言,任何精密仪器,都代替不了人的味觉。

用气象色谱仪,分析白酒中微量成分对1/100000克的含量物质可以测定出来,而人们的感觉器官对1/100000克的行量的物质都能感觉出来。

我国在白酒感官评定中已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白酒评委管理体系,如国家评委、省评委、市评委,近年来又建立了高级品酒师、品酒师的评定考核体系,这些评委、品酒师为企业的发展、推动了行业的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评委、品酒师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企业的产品质量,他们是企业技术、质量的代表和象征。

分析工作者应具有较高的感官评定能力,融检测、工艺、感官评定知识,才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分析检测水平,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一、感官评定的意义

感官评定是指评酒者通过眼、鼻、口等感觉器官,按白酒的质量标准对白酒的色泽、香气、口味及风格特征的分析评价。

二、评酒环境要求

评酒室要求光线充足、柔和、适宜,温度20℃~30℃,湿度60%,恒温恒湿,空气新鲜,无香气及邪杂味。

三、样品的准备

将样品放在20℃±2℃环境平衡24小时(或20℃±2℃水浴中保温1小时)后,采取密码标记后进行感官品评。

四、品酒员的要求

1、品酒员的要求感官灵敏,经过专门训练与考核,符合感官分析要求,熟悉白酒的感官品评用语,掌握相关香型白酒的特征。

2、品酒员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作风正派。

3、评语要公正、科学、准确。

4、评酒前半小时不吸烟、不使用有香气的化妆品。

5、评酒时间为:

上午8:

30-11:

30;下午15:

00——17:

00。

五、评酒杯的要求

评酒杯应为专用评酒杯,一般为郁金香酒杯。

品酒时,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评酒杯中,注入量为评酒杯的1/3-2/3以利于闻香、尝味。

六、感官评定方法

感官评定方法按色、香、味、格的顺序,通常采用百分制记分法进行记录评定。

1、色(10分):

无色透明或黄色,不允许有沉淀及悬浮物。

2、香(25分):

鼻闻其香,香气纯正、突出、糟香、窖香等。

3、味(50分):

醇和、醇厚、甜净爽。

4、格(15分):

指酒的风格特征,是否具有本品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酒精度的测定

酒精是白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化学式为CH3CH2OH,沸点为78.3℃。

来源于白酒发酵生产过程中,在酒醅里含5%左右的酒精。

酒精度的定义:

在20℃时,100毫升酒样中含酒精的毫升数,即容量百分数或体积百分数,单位:

%vol。

白酒酒精度检测方法在GB/T1045-2007中规定有:

密度瓶法、酒精计法(比重计法),酒精计法快速、简便,其准确度能满足白酒检验的要求,白酒厂普遍采用此法;密度瓶法准确度较高,但操作费时,日常分析中应用较少,作为仲裁实验方法。

一、密度瓶法

1、原理

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物质,用密度瓶法测出式样(酒精水溶液)20℃时的密度,查表求得在20℃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即为酒精度。

2、仪器

(1)全玻璃蒸馏器:

500毫升;

(2)恒温水浴:

控制精度±0.1℃;

(3)附温度计密度瓶:

25毫升或50毫升。

3、试样液的制备

用一洁净、干燥的100毫升容量瓶,准确量取样品(液温20℃)100毫升于500毫升蒸馏烧瓶中,用50毫升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并入蒸馏瓶中,加几颗沸石(或玻璃珠),连接蛇形冷凝管,以取样用的原容量瓶做接收器(外加水浴),开启冷却水(冷却水温度宜低于15℃),缓慢加热蒸馏(沸腾后蒸馏时间应控制在30~40分钟内完成),收集馏出液,当接近刻度时,取下容量瓶,盖塞,于20℃水浴中保温30分钟,再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4、分析步骤

将密度瓶洗净,反复烘干、称重,直至恒重(m);

取下带温度计的瓶塞,将煮沸冷却至15℃的水以衡重的密度瓶中,查上带温度计的瓶塞(瓶中不得有气泡),立即浸入20℃±0.1℃的恒温水浴中,待内容物温度达到20℃并保持20分钟不变后,用滤纸快速吸去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好侧支上的小罩,取出密度瓶,用滤纸擦干外壁上的水液,立即称重(m1);

将水倒出,先用无水乙醇,再用乙醚冲洗密度瓶,吹干,用上述“试样液的制备”中的备用液反复冲洗密度瓶3-5次,然后装满。

重复上述操作,称重(m2)。

5、结果计算

试样液(20℃)的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D=(m2-m)/(m1-m)

式中:

D——试样液(20℃)的相对密度;

m2——密度瓶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m——密度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m1——密度瓶和水的质量,单位为克;

根据试样液的相对密度D,查不同温度下酒精溶液的相对密度与酒精度对照表,求得20℃时样品的酒精度。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6、精密度

在重复的条件下获得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0.5%。

说明:

(1)恒重是指样品经干燥,前后两次称量值之差在2毫克以下。

(2)此处水的质量是指蒸馏水的质量。

(3)密度瓶的外壁不应残留滤纸的纤维和指纹,否则影响测量结果。

(4)精确取样、严格蒸馏条件以保证测量结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