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51262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共7页)4600字.docx

元宵节的习俗:

迎紫姑

  

  迎紫姑

  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

紫姑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来历

  主要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

  最早的关于紫姑的记载,见于南朝刘敬叔的《异苑》卷五,说紫姑神早已有之,她原是一户人家的婢妾,因被主妇所嫉恨,总让她干脏活加以折磨。

紫姑不堪虐待,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

  说法二

  《显异录》:

“紫姑,菜阳人,姓何名楣,字丽卿。

寿阳李景纳为妾。

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阴杀于厕中。

天帝悯之,命为厕神。

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迎祀,以占众事。

俗呼为三姑。

”(此说法与刘敬叔的《异苑》中所载相左,但《显异录》却记载得有名有姓),(以上两种说法的现代文通用解释:

紫姑,又名厕神,唐武则天垂拱元年时人,姓何名媚,字丽卿,山东莱阳人。

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害死何媚的丈夫并把何媚纳为侍妾,引起李景的大老婆的妒恨。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夜里,大老婆将何媚“阴杀于厕中”。

何媚冤魂不散,李景上厕所时,常听到啼哭声。

后来,此事被武则天听到了,“敕为厕神”。

也有的说被天廷知道了,“天帝悯之”,命为厕所之神。

  说法三

  此说法出自《封神演义》中云霄、琼霄、紫霄三位仙姑摆黄河阵的故事。

这三位仙姑的哥哥(后来被封为财神爷的)赵公明,应闻太师之请,帮助殷纣王打西岐的周国,被陆压道人施法术弄死。

三位仙姑为兄报仇,就摆下了黄河阵,用混元金斗这件法宝,把元始天尊十二弟子的大部分打进了黄河阵。

后来元始天尊和老子大施法力,破了黄河阵,三位仙姑丧命。

姜子牙封神,三位仙姑就成了坑三姑娘。

原来她们的混元金斗就是子孙桶,也即马桶,故为厕神。

  2习俗

  俗称请屙缸姑娘。

旧时,正月十四夜当地有请屙缸姑娘的习俗。

姑娘们把一只四周缀以红色皱纱的淘米筲箕,作为轿子到屙缸边去迎紫姑,屙缸要选使用时间久,且无破损,最好缸外生青苔的。

姑娘们一到屙缸边就焚香燃烛,虔诚谶念:

“请姑娘到阿拉家里去聊聊天”。

要占卜今年年景好坏,甚至问自己婚配恰当与否,可用一只食指抬着筲箕,在筲箕的边上插上一支簪子,当作“乩笔”,在撒满松花的桌子上请屙缸姑娘写字或画花,任你猜度。

要问小孩子今年几岁了,“乩笔”就会上下颠动,颠了几下,这个小孩就是几岁了。

由于紫姑干的活都是倒屙缸、刷马桶的脏活、粗活,有的地方就以请水缸姑娘、井头姑娘代之,以示姑娘清白。

如郭巨一带请的就是井头姑娘。

  3称谓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汉族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汉族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4紫姑

  紫姑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神话中厕神名。

又称子姑﹑坑三姑。

相传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

正月十五日激愤而死。

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

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一说,姓何名楣,字丽卿,为唐寿阳刺史李景之,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杀于厕中,上帝怜悯,命为厕神。

旧俗每于元宵在厕中祀之,并迎以扶乩。

事见《显异录》以及宋苏轼《子姑神记》。

  另一说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市毛##市土家族**区之一。

这里有一台古老而独特的春节联欢晚会——“迎紫姑”(又名请七姑娘),是土家人在欢度春节时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

  从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土家山寨张灯结彩,周围四邻不分男女老少都聚到一个宽敞的堂屋里面,围成圆圈,中间放上一把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个穿戴着女人服装的忠厚男人,这就是所谓的紫姑(七姑娘)了。

  5特点

  迎紫姑俗称请屙缸姑娘。

旧时,正月十四夜当地有请屙缸姑娘的习俗。

姑娘们把一只四周缀以红色皱纱的淘米筲箕,作为轿子到屙缸边去迎紫姑,屙缸要选使用时间久,且无破损,最好缸外生青苔的。

姑娘们一到屙缸边就焚香燃烛,虔诚谶念:

“请姑娘到阿拉家里去聊聊天”。

要占卜今年年景好坏,甚至问自己婚配恰当与否,可用一只食指抬着筲箕,在筲箕的边上插上一支簪子,当作“乩笔”,在撒满松花的桌子上请屙缸姑娘写字或画花,任你猜度。

要问小孩子今年几岁了,“乩笔”就会上下颠动,颠了几下,这个小孩就是几岁了。

由于紫姑干的活都是倒屙缸、刷马桶的脏活、粗活,有的地方就以请水缸姑娘、井头姑娘代之,以示姑娘清白。

如郭巨一带请的就是井头姑娘。

  请姑人先用簸箕或筲箕将紫姑的头面遮住,然后一边用筷子有节奏地敲打箕底,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会儿,紫姑便掀开簸箕,舞着手绢,忸怩作态地跳了起来。

这时,周围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少,一律都亮出自己的歌喉,齐声高唱采茶歌。

你唱得快,紫姑就跳得快。

你唱得好,紫姑就跳得欢。

  6歌词

  从正月一直唱到腊月,反复变换,词调各异,随着采茶歌优美的旋律,紫姑飘飘摇摇,随心所欲地摆出各种舞姿,时而耕耘,时而收获,时而打鱼,时而狩猎,整个土家山寨都沉浸在一片愉快生活的歌舞声中。

  7古籍记载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汉族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汉族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夜迎紫姑是为了扶乩。

这一风俗,大约始行于唐朝。

李商隐《昨日》诗中云: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他又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诗中,有“身闲不睹中兴事,**乡人赛紫姑”的句子。

到了宋代,更为流行。

从苏东坡《子姑神记》中“衣草木,为妇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

以箸画字……”,可见扶乩活动的端倪。

至明、清,这一风俗则已较为固定。

扶乩的方式,各地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在厕所或猪栏边进行,有的是用旧衣服包在扫帚上或用玉米秆、稻草扎人,并糊以五颜六色的彩纸,用葫芦瓢等画成紫姑的头脸。

迎紫姑时要念咒语:

“子胥(其夫)不在,曹夫人(大妇)已行,小姑可出嬉。

”如果扫帚变重,表示紫姑神降临,就可以向紫姑卜问能以数字回答的问题了,据说扫帚会点头作答。

有的地方则不以扫帚等扎紫姑神,而是“提猪觉重者,则是神来,可占众事。

  迎紫姑

  沙地人原先主要由绍兴迁移而来,其风俗习尚大多传承于绍兴。

但是南宋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志》,新修的《##市志》,以及现在可见的**县志,都没有关于接紫姑扶乩的记载,可见越地是不大流行这一风俗的。

那么,沙地何以偏偏得以盛行?

  原来,正月十五自古就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个重要节令。

早在元宵观灯的风俗还没有兴起以前,南朝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就记载了这一天是农家祭祀蚕神的日子。

后来,随着紫姑神的广泛流传,人们又将祭祀蚕神与拜迎紫姑的活动连在一起。

通过接请紫姑,占卜新年蚕事。

《荆楚岁时记》是这样记载的:

“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

”而这种风俗,在养蚕业发达的江浙一带又最为流行。

沙地自明末清初开垦以来,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蚕桑是与棉花并举的两大产业之一,流行接紫姑占蚕桑的风俗,也就在情理之中。

  百里不同风。

在沙地,人们认为紫姑神是一个年仅几岁的小姑娘,其职能是管理灶下灰仓的,并称之为“灰紫姑娘”。

接请的时间不在十五,而在十四的晚上。

接请灰紫姑娘者,必须是尚未出嫁的大姑娘,男人须回避,据说只有这样,灰紫姑娘才会“出来”显灵。

凡接请的人家,不仅要在腊月廿三送灶时专门用面粉或米粉做一只“谢灶鸡”,恭请灶司菩萨享用,而且自正月初一至十四夜接紫姑前,必须保持灶下灰仓的干净。

因此年内做年糕前就都撤清了灰仓,凡火熄灰、火钵头灰等不再倒入。

  接请、扶乩,整个过程都是静悄悄进行的,据说灰紫姑娘很怕羞。

大姑娘先在灶前焚香、点蜡烛,尔后在平摊着一些米的桶盘内插上三支香,点燃,手托桶盘于灰床上,口念咒语。

咒语与别处不同,很富于诗意,其词云:

  正月清来二月明,

  三月桃花开来百草青;

  百草青来百花明,

  我接灰紫姑娘看龙灯;

  上轿看龙灯,

  落轿看马灯;

  灰紫姑娘上轿哉则话(说)一声。

  大姑娘连念七遍这套咒语,就将桶盘端开来。

站在她身旁的另一人(也必须是女的,但年龄要求不大严格),手中擎个竹淘箩,一并走出来。

到得堂前,将桶盘置于桌上,在竹淘箩的边上插一根筷子,使之下垂,然后两人各用一只手指托住淘箩边,悬于桶盘上。

接着,就问灰紫姑娘的年龄:

“灰紫姑娘哎,依今年几岁哉?

”如果淘箩晃动三下,筷子就在米上点三下,意即三岁。

如是点五下,则是五岁。

据说至少是点三下,最多则不超过七下,说明灰紫姑娘都是在三岁至七岁之间的。

灰紫姑娘“回答”了年龄,表明已被接出,问卜能继续,反之则不行。

所问内容以蚕事为主,据说“回答”蚕事最灵敏,但许多人家也问别的事情。

比如,不事蚕桑,而种棉花、麦子的人家,问的就是棉花、麦子的收成。

无论问哪样,必须让灰紫姑娘能以数字作答。

如问:

“灰紫姑娘哎,今年伢个蚕花有几成好收?

”点六下是六成,点四下是四成;如问:

“灰紫姑娘哎,伢爷爷个毛病今年会弗会得好?

会得好,点双数。

”答案便清楚无疑。

都说接灰紫姑娘出来显灵很罪过,因而扶乩时间都不长,无关紧要的事也就不问。

事情问完后,最后问灰紫姑娘要什么。

如果筷子在米上画出一只元宝图,就烧一串纸元宝给她,以示谢意。

当然,所画的图案假如不是元宝,想必扶乩者也会认为是元宝的。

这是一厢情愿的感谢,而纸元宝又都早就准备在那里。

  正月十四晚上,当姑娘们正在悄悄接请紫姑神的时候,男孩们则在野外忙于烧蝗虫的活动。

这一活动,无需人发动和组织,都是男孩们自发式的行为。

为了赶上烧蝗虫的时刻,男孩们总是顾不上好好地吃一碗元宵节的特色晚餐——油菜蕻炒年糕,便早早地来到了野外。

等到天色将暗未暗之际,他们就焚烧塘边的芦苇、埂上的茅草,或者用自家的络麻秆、麦草、竹梢等扎一个火把,在田野上边跑边烧,又大声高呼:

“哗啦嗬——!

哗啦嗬——!

哗啦嗬嗬嗬嗬嗬——!

”于是,广袤的沙地平原上,星星点点的火把、火堆亮了起来。

随之火点越来越多,叫声越来越响。

转眼问,到处都是流动的火光了。

如此兴高采烈地放火烧草,据说为的是烧死虫卵,并积灰肥田,以兆丰年。

  8与烧蝗虫

  烧蝗虫这一节令风俗传承于海宁(赭山、南阳一带,系清嘉庆年间由海宁划归萧山),其之所以流行,与沙地历史上蝗灾频仍有关。

有史记载的XXXX年萧山特大蝗灾,就发生在沙地。

蝗虫,形似大头蚱蜢,后肢发达,善于跳跃和飞行。

它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坚硬的口器能将整株棉花、玉米吃得只剩一截光杆,又具有群栖的习性,且繁殖力极强,干旱季节,蔓延特别迅速,常常是黑压压一片铺天盖地飞行,所到之处,大片农作物遭受毁灭。

以前没有农药治虫,惟用人工捕捉。

而蝗虫是以短而弯曲的产卵管凿土产卵的,并成块产在庄稼根部,除掉卵巢的主要办法就是用火烧。

元宵节,春节活动至此而尽,春耕生产即将开始。

将烧蝗虫列为元宵节的一项内容,寓有不忘蝗灾、以农为本的用意。

  **县志皆云:

“东土之民多敦朴而或失之鄙琐,西土之民多褥礼而或失之虚文。

”作为萧山东土的沙地,烧蝗虫或因鄙琐而为志书撰述者所不屑,其实,它充分透露着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敦朴”;相比之下,西土的灯笼倒真有点失之“虚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