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13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七章 补虚药.docx

第十七章补虚药

  

  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功能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习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各种虚证,而虚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别。

  脾气虚:

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脱肛;

  肺气虚:

少言懒语、久咳虚喘、易出虚汗等气虚证;

  肾阳不足:

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夜尿频多;

  脾肾阳虚:

泄泻;

  肺肾两虚:

喘嗽等阳虚证;

  心血虚或肝血不足:

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血虚证;

  肺阴虚:

干咳少痰、咽干喉燥;

  胃阴虚:

口干舌燥、胃中嘈杂、大便秘结、舌红少苔;

  心阴虚:

心烦不眠;

  肝肾阴虚:

腰膝酸痛、遗精滑精、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眼目干涩等阴虚证。

  本类药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而无虚证者,不宜应用;邪实而正气不虚者,不宜乱用补虚药,以防“闭门留寇”;补气药多甘壅滞气,湿盛中满者忌用;补阳药温燥而能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不宜应用;补血与补阴药,大多药性滋腻,易伤脾胃,湿阻中焦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使用补虚药,应注意脾胃功能,使补虚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1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为补气强身之要药。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

  

(1)气虚欲脱证。

  

(2)脾气虚弱之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之口渴,消渴证。

  (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

  人参配附子:

两药相配,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

两药相配,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

三药相配,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人参配鹿茸:

人参味甘微溫,功善大补元气,为补气要药;鹿茸味甘咸性温,功善补元阳、益精血,为补阳首选。

两药相配,壮阳益精,补气扶正,治肾阳亏虚、精血不足之证。

  人参配核桃仁:

人参甘补微温入肺,善补益肺气;核桃仁甘温入肺肾,功能补益肺肾。

两药相配,功善补益肺肾,纳气平喘,治肺肾两虚之喘咳证。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9g,大补元气可用15-30g,文火另煎,与煎好的药液配对,或频频灌之;研粉,一次1g,一日2次;或入丸散。

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党参1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

  

(1)脾气亏虚之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之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之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西洋参1

  

  【性味归经】苦、微甘,凉。

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主治病证】

  

(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黄芪1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通过补气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配伍】黄芪配柴胡、升麻:

三药相配,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升补止汗,易于助火敛邪,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均不宜服。

  白术1

  

  【性味归经】甘、苦,温。

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冶病证】

  

(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虚水肿,痰饮。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用法】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

  山药1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性能特点】平补气阴,治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佳品。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

  

(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之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刺五加1

  【性味归经】甘、辛、微苦,温。

归脾、肾、心经。

  【功效】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主治病证】

  

(1)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2)肾虚腰膝酸软,小儿行迟。

  (3)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4)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

  甘草1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

  

(1)心气虚之心动悸、脉结代。

  

(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3)咳嗽气喘。

  (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6)调和诸药。

  甘草配白芍:

甘草味甘,功能补气缓急;白芍酸收,功能养血柔肝。

两药相合,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用法】泻火解毒宜生用,补气缓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味甘,易助湿壅气,湿盛中满者不宜服。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均忌同用。

大剂量服用甘草,易引起浮肿,故不宜大量久服。

  太子参2

  

  【性昧归经】甘、微苦,平。

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生津。

  【主治病证】

  

(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心悸,失眠,多汗。

  白扁豆2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主治病证】

  

(1)脾虚夹湿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带下。

  

(2)暑湿吐泻。

  (3)食物中毒。

  大枣2

  【性味归经】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

  

(1)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2)血虚萎黄,血虚脏躁。

  (3)缓和峻烈药的药性。

  红景天2

  【性味归经】甘、苦,平。

归肺、心经。

  【功效】益气,平喘,活血通脉。

  【主治病证】

  

(1)气虚体倦。

  

(2)久咳虚喘。

  (3)气虚血瘀之胸痹心痛、中风偏瘫。

  绞股蓝2

  【性味归经】甘、苦,寒。

归脾、肺、肾经。

  【功效】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

  

(1)气虚乏力,气津两虚。

  

(2)痰热咳喘,燥痰劳嗽。

  (3)热毒疮痈,癌肿。

  蜂蜜2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大肠经。

  【功效】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主治病证】

  

(1)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

  

(2)燥咳少痰,肺虚久咳。

  (3)肠燥便秘。

  (4)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外用)

  饴糖2

  【性味归经】甘,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主治病证】

  

(1)劳倦伤脾,气短乏力。

  

(2)虚寒腹痛。

  (3)肺虚咳嗽,干咳无痰。

  既能补脾肺气,又能补血、生津的药物是

  A.当归

  B.枸杞子

  C.党参

  D.鸡血藤

  E.苍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党参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

  

(1)脾气亏虚之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之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之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A.山药 B.黄芪 C.大枣 D.红景天 E.西洋参

  某女,50岁。

患脾虚乏力、食少便溏数年,近日又见血虚脏躁、神志不安。

证属中气虚弱、血不养脏,治当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宜选用的药是

  某女,87岁。

患乏力倦怠、直肠脱垂数年,近日又见时而自汗不已。

证属气虚下陷、肌表不固,治当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宜选用的药是

  某男,60岁。

气虚乏力,阴虚口干,时而遗精。

证属气阴两虚、肾虚不固,治当益气养阴、固精,宜选用的药是

  

『正确答案』CBA

『答案解析』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

  

(1)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2)血虚萎黄,血虚脏躁。

  (3)缓和峻烈药的药性。

黄芪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山药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

  

(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之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第二节 补阳药

  鹿茸1

  

  【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为血肉有情之品。

为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证之首选。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2)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神疲羸弱,眩晕耳鸣,小儿

  骨软行迟、囟门不合。

  (3)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4)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

研末冲服,1-2g,或入丸散。

  肉苁蓉1

  

  【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阳痿、不孕。

  2.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3.肠燥便秘。

(苁蓉通便口服液)

  淫羊藿1

  【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功力较强而灵验,故又名仙灵脾。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阳痿、不孕、尿频、筋骨痿软。

  2.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巴戟天1

  

  【性味归经】甘、辛,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病证】

  1.肾虚阳痿、不孕、尿频。

  2.肾虚兼风湿的腰膝疼痛或软弱无力。

  杜仲1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兼降血压。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病证】

  

(1)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2)肝肾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高血压属肝肾亏虚者。

  续断1

  

  【性味归经】苦、甘,辛,微温。

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为内科补肝肾、妇科止崩漏、伤科疗折伤之要药。

  【功效】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主治病证】

  

(1)肝肾不足之腰痛脚弱、遗精。

  

(2)肝肾亏虚之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胎动欲坠。

  (3)跌仆损伤,金疮,痈疽肿痛。

  补骨脂1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肾、脾经。

  【性能特点】为脾肾阳虚泄泻之要药。

有名“破故纸者”,乃其正名之谐音。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

  

(2)肾虚不固之滑精、遗尿、尿频。

  (3)脾肾阳虚之泄泻(五更泻)。

  (4)肾虚作喘。

  此外,还可外治白癜风。

  益智仁1

  【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肾经。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主治病证】

  

(1)肾气虚寒的遗精滑精、遗尿、夜尿频多。

  

(2)脾寒泄泻,腹中冷痛,脾虚口多涎唾。

  蛤蚧1

  

  【性味归经】咸,平。

归肺、肾经。

  【功效】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主治病证】

  

(1)肺虚咳嗽,肾虚喘促。

  

(2)肾虚阳痿,精血亏虚。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6g,研末,每次1-2g,浸酒:

每次1-2对。

  菟丝子1

  

  【性味归经】辛,甘,平。

归肾、肝、脾经。

  【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主治病证】

  

(1)肾虚之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尿频、白带过多。

  

(2)肝肾不足之目暗不明。

  (3)脾虚便溏或泄泻。

  (4)肾虚之胎漏、胎动不安。

  (5)阴阳两虚之消渴。

  【使用注意】本品虽曰平补阴阳,但仍偏补阳,且带涩性,故阴虚火旺而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忌服。

  锁阳2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阳痿、不孕。

  2.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3.肠燥便秘。

  骨碎补2

  【性味归经】甘、苦,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活血,止痛,续伤。

  【主治病证】

  

(1)肾虚之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

  

(2)跌仆闪挫,筋伤骨折。

  冬虫夏草2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肾、肺经。

  【功效】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阳痿、腰膝酸痛。

  

(2)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肺阴不足的劳嗽痰血。

  核桃仁2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肾、肺、大肠经。

  【功效】补肾,温肺,润肠。

  【主治病证】

  

(1)肾虚之腰痛脚弱,阳痿遗精。

  

(2)肺肾两虚之咳喘。

  (3)肠燥便秘。

  紫河车2

  

  【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肺、肝、肾经。

  【功效】温肾补精,养血益气。

  【主治病证】

  

(1)肾虚精亏之不孕、阳痿、遗精、腰酸。

  

(2)气血两亏之面色萎黄、消瘦乏力、产后少乳。

  (3)肺肾两虚之气喘咳嗽。

  (4)癫痫久发,气血亏虚。

  【用法用量】内服:

研末,2-3g;或装入胶囊;或入丸散。

如用鲜品,每次半个至一个,水煮食。

  沙苑子2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主治病证】

  

(1)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

  

(2)肝肾虚亏之目暗不明、头昏眼花。

  仙茅2

  【性味归经】辛,热。

有毒。

归肾、肝、脾经。

  【功效】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阳痿精冷。

  2.肾虚之筋骨冷痛,寒湿久痹。

  3.阳虚冷泻。

  狗脊2

  

  【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主治病证】

  1.肾虚之腰痛脊强,足膝痿软。

  2.小便不禁,白带过多。

  3.风湿痹痛。

  海马2

  

  【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

  

(1)肾阳虚亏之阳痿精少,尿频遗尿。

  

(2)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3)痈肿疔疮。

(外用)

  【最佳选择题】

  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的药物是

  A.人参

  B.鹿茸

  C.附子

  D.大黄

  E.肉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鹿茸【使用注意】本品温热峻烈,故阴虚阳亢、实热、痰火内盛、血热出血及外感热病者忌服。

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伤阴动血。

  【最佳选择题】

  某男,45岁。

5年来,既患肾虚腰膝酸痛、阳痿,又患脾虚溏泄与阴阳两虚之消渴,治当补阳益阴、止泻、生津,宜选用的药是

  A.女贞子

  B.楮实子

  C.枸杞子

  D.覆盆子

  E.菟丝子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菟丝子

  【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主治病证】

  

(1)肾虚之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尿频、白带过多。

  

(2)肝肾不足之目暗不明。

  (3)脾虚便溏或泄泻。

  (4)肾虚之胎漏、胎动不安。

  (5)阴阳两虚之消渴。

  【配伍选择题】

  A.补骨脂

  B.淫羊藿

  C.绞股蓝

  D.肉苁蓉

  E.益智仁

  某男,48岁,患肾虚阳痿与肠燥便秘。

宜选用的药是

  某女,53岁,患肾虚作喘与尿频泄泻,宜选用的药是

  某女,38岁,患肾虚不孕与风寒湿痹,宜选用的约是

  

『正确答案』DAB

『答案解析』肉苁蓉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阳痿、不孕。

  

(2)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3)肠燥便秘。

  补骨脂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

  

(2)肾虚不固之滑精、遗尿、尿频。

  (3)脾肾阳虚之泄泻。

  (4)肾虚作喘。

  淫羊藿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阳痿、不孕、尿频、筋骨痿软。

  

(2)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A.润肠通便

  B.活血

  C.补脾止泻,摄唾

  D.安胎

  E.补肺气,定喘嗽

  杜仲除了补肝肾,强筋骨外,还可

  锁阳除了补肾阳,益精血外,还可

  蛤蚧除了助肾阳,益精血外,还可

  

『正确答案』DAE

『答案解析』杜仲【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锁阳【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蛤蚧【功效】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第三节 补血药

  当归1

  

  【性味归经】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性能特点】既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又为内科补血之佳品,还为外科、伤科消肿疗伤所常用。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2)月经不调,闭经,痛经。

  (3)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

  (4)痈疽疮疡。

  (5)血虚肠燥便秘。

  【配伍】

  当归配黄芪:

当归性温补血,黄芪微温补气,气旺则血生。

两药相配,益气生血力强,治血虚或气血双亏证每投。

  【用法用量】

  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和血。

一般宜生用,活血通经宜酒炒。

  熟地黄1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补精益髓。

  【主治病证】

  

(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

  

(2)肾阴不足之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3)精血亏虚之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

  【使用注意】本品质黏滋腻,易碍消化,故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

  何首乌1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精血不足之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漏、带下。

  

(2)疮肿,瘰疬。

  (3)体虚久疟。

  (4)肠燥便秘。

  白芍1

  

  【性味归经】酸、甘、苦,微寒。

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病证】

  

(1)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2)阴虚盗汗,表虚自汗。

  (3)肝气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

  (4)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使用注意】反藜芦。

  阿胶1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肝、肾经。

  【性能特点】为血肉有情之品。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1)血虚眩晕、心悸。

  

(2)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3)阴虚燥咳或虚劳喘咳。

  (4)阴虚心烦、失眠。

  【用法】止血宜蒲黄炒,润肺宜蛤粉炒。

  龙眼肉2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主治病证】

  

(1)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2)气血不足证。

  既补血活血,又调经润肠的药是

  A.红花

  B.当归

  C.熟地黄

  D.肉苁蓉

  E.月季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归【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

  A.养血调经

  B.柔肝止痛

  C.养心安神

  D.平抑肝阳

  E.敛阴止汗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白芍【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第四节 补阴药

  南沙参1

  

  【来源】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新鲜或干燥根。

  新鲜者名鲜沙参。

  【性味归经】甘、味苦,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养阴,祛痰,益气。

  【主治病证】

  

(1)肺热燥咳有痰,阴虚劳嗽咯血。

  

(2)气阴两伤之舌干口渴。

  北沙参1

  

  【来源】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主治病证】

  

(1)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咯血。

  

(2)阴伤津亏之舌干口渴。

  麦冬1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

归肺、心、胃经。

  【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肺热燥咳痰黏,阴虚劳嗽咯血。

  

(2)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3)心阴虚、心火旺之心烦失眠。

  (4)肠燥便秘。

  石斛1

  

  【性味归经】甘,微寒。

归胃、肾经。

  【功效】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或胃阴不足之舌干口燥,内热消渴。

  

(2)阴虚虚热不退。

  (3)肾虚视物不清、腰膝软弱。

  黄精1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性能特点】入脾、肺、肾经,为平补气阴之品。

  【功效】润肺滋阴,补脾益气。

  【主治病证】

  

(1)肺虚燥咳,劳嗽久咳。

  

(2)肾虚精亏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头晕乏力。

  (3)气虚倦怠乏力,阴虚口干便燥。

  (4)气阴两虚,内热消渴。

  枸杞子1

  

  【性味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