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1663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docx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

历史学科

学案

教案

考点总结

课时训练

考前必备

名师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及专题考试

B

线索1:

经济体制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私有制变为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线索2:

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照搬苏联→借鉴外国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际上两大阵营对峙,面对国内的一穷二白,急于实现现代化,中共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严重弊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经验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开始探索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项目

原因

核心内容

影响

土地

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弓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新时期的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

项目

新时期的开放

旧中国的“开放”

背景

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而被迫开放的

内容

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性质

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B

1.(2018·全国文综卷Ⅲ,4分)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

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教师参考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图表中1988年与1982年相比,我国乡镇企业分布,在农业方面减少,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餐饮、服务行业呈大幅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果,A项正确;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在产业发展上互补及待遇一致,城乡全面协调发展,B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图表中无法体现工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排除D项。

2.(2017·海南历史卷,2分)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

这表明我国( A )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教师参考解答] 材料信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故A项正确。

3.(2017·北京文综卷,4分)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C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教师参考解答] “三大改造”进行于1953~1956年,A项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B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这大大促进了市场的活力,C项正确。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第四单元 专题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月考)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

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

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

[教师参考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需要稳定企业原来的生产秩序。

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A项错误;B项是三大改造的目的;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教师参考解答为C项。

2.(2018·聊城高一检测)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副宣传画《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

以苏联为榜样,中国在随后的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B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参考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此题为图表材料型选择题,从题文材料中可知“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副宣传画《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是指我国过渡时期实行三大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B项正确。

3.右图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发行的特-13邮票《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第四枚“石油”,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D )

A.我国重工业基础非常雄厚

B.到1955年“一五”计划已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教师参考解答]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图片反映了“一五”计划的有关信息,回顾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我国工业基础很薄弱,A项有误;“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B项有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确立,从图片右下角的时间信息“1955”可知有误,故教师参考解答为D项。

4.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A.这是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

B.这表明人民对于经济落后的现状极为不满

C.这一论断得到了认可并长期执行

D.这一论断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教师参考解答] 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论断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未能长期贯彻执行,故选A项。

5.(2018·太原高一期末)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说明当时的中国( C )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教师参考解答]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结合题干时间“1958年7月”,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的思想,故选C项,排除A、B两项;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排除D项。

6.(2018·长沙高一检测)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

这一组织( B )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B.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从根本上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教师参考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这一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故B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人民公社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故排除D项。

7.(2018·苏州高一检测)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施行的生产队在全省占比85.4%。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调查报告说:

“责任田是目前经济困难地区增产粮食的最好办法。

”这说明( B )

A.安徽最早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决策层尝试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C.农民土地的小私有属性并未改变

D.责任田措施基本克服了平均主义

[教师参考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材料来看,本题涉及到的是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从中央的决策来看是对包产到户这一方式的最大肯定,所以选择B项。

A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介绍了安徽的这一情况,并未举出其他地方的情况,无法比较;C项说法错误,当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D项材料无法体现。

8.据统计,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

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长6.6%。

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比1972年增长9.2%。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

A.“文革”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

B.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

C.“文革”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

[教师参考解答] 题干表明1972、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有明显增长,其主要得益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使国民经济出现复苏。

A、C两项表述与“文革”时期的史实不符,邓小平全面整顿出现在1975年,D项时间不符。

9.(2018·湖北学业水平测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B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师参考解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选B项。

10.(2018·合肥高一期末)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

“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

”他是指当时( C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教师参考解答] 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社会的一些变化。

由“革命”“斗争”等信息可知,柳传志所说的“过去”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养猪”可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并未发生变化,A项错误,应排除;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在1949~1956年,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结合《人民日报》“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可知我国的政策导向转向发展经济,与此对应的是C项。

D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教师参考解答为C。

11.(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④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教师参考解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权,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C项。

12.万里同志曾说:

“中国农村改革,没有邓小平的支持是搞不成的,1980年春夏之交的斗争,没有邓小平的那番谈话,安徽燃起的包产到户之火,还可能会被扑灭。

光我们给包产到户上了户口管什么用,没有邓小平的支持,上了户口还可能被‘注销’的。

”万里这番话主要表明( B )

A.1980年农村经济改革尚不到时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充满波折

C.安徽农村包产到户具有探索意义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多次反复

[教师参考解答] 材料主要表明从安徽开始的包产到户的做法在当时遇到的阻力很大,面临被否定的可能,由于邓小平的支持和肯定,这一做法才能由安徽逐渐在全国得到推广,故选B项。

13.(2018·北京市西城区高一期末)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分别于1974年、1980年贴的春联。

1974年: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

我也过年。

1980年: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

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教师参考解答] 注意两副对联出现的时间“1974年”“1980年”。

回顾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形势很严峻,而1980年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故选D项。

14.(2018·河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下列图片是某研究小组收集的研究资料,据此可推断其研究专题是( D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B.城乡文化事业发展

C.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教师参考解答] 图①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②反映的是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图③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图④反映的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幅图片共同体现的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

15.(2018·孝感高一期末)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自己,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B )

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教师参考解答] 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两者经营方式相同,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

16.(2018·贵阳高一月考)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一包则灵”的现象。

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 A )

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促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

[教师参考解答] 据材料“包字进城,一包则灵”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城市国企改革,这一改革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

1984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故B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促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包字进城,一包则灵”与乡镇企业无关,故D项错误。

17.从1978年10月起,四川重庆钢铁公司等6家企业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到1979年底,全国企业扩权试点达到4200家,到1980年又发展到6600家,占预算内全国国营工业企业总数的16%,产值的60%和利润的70%。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A.改革后这些企业不再是国营企业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村改革提供了支持

C.城市改革由试点企业逐步扩展

D.很多企业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持观望态度

[教师参考解答] 题干材料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四川部分企业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向全国推广,且众多企业积极响应;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早于城市。

故B、D两项错误。

A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18.(2018·珠海高一期末)下图描述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某地的所有制结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D )

A.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B.公有制经济不再起主导作用

C.我国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逐步走向单一

D.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教师参考解答]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1978年,该地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两种公有制形式,而到了2002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故D项符合题意。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A项表述有误,B、C两项表述明显不正确。

19.(2018·南通中学高一期末)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

“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 A )

A.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教师参考解答] 由材料可知,政府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并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这表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故A项正确。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就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B项错误。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C项错误。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l世纪初,故D项错误。

20.(2018·芜湖一中高一期末)下图是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庆典的场景。

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B )

A.证券业和股份制经济开始占统治地位

B.标志着改革开放向更纵深推进

C.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教师参考解答] 自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至今,我国始终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A、D两项说法错误。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C项错误。

21.(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A.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我国初级产品生产过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师参考解答] 表格数据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

结合表中时间信息及相关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A项表述的是变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项说法本身有误;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上不符,D项错误。

22.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去打工;截至2012年底,深圳拥有100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内地大中城市前列。

出现这一显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D )

A.中国实行对内改革

B.深圳紧靠香港

C.深圳人民吃苦耐劳

D.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

[教师参考解答] 题干表明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变化很大,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具体表现为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这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

23.(2018·天津静海区高一期末)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

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D )

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

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教师参考解答] 上海没有设立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上海属于第一批开放的沿海城市,而不是从1990年才开始,故B项错误;上海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80年代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90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开放,故D项正确。

24.(2018·长春高一联考)学者郑永年提出:

“南方谈话直接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产生了强大的改革新动力,而且为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新的方向”主要是指( D )

A.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

B.积极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师参考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南方谈话为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邓小平强调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排除A项;积极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与南方谈话无关,排除B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78年开始,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所以选D项。

25.(2018·金陵中学高一期中)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

“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

”其中“转换”包括( D )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④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

[教师参考解答] 材料中“过去的10年”是指1999年至2009年,③④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故排除。

①②符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5分,第28小题15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2月,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可供调动的流动资金只有43万元。

1955年9月起,上海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势头。

1956年1月14日,上海永安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

合营后,定股保持原来的750万股不变,每股1元。

其中,永安系列私股约占82.96%,年息5厘。

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永安百货公司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材料二 196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8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2%;粮食产量达到3200亿斤,增长8.5%;油料产量达到3684万担,增长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