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51771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共32页)21400字.docx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

  

  一、概述

  1.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任务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体工程为对象而编制的,用以指导现场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

它对落实施工准备,保证施工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实现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的良好效果,均起着重要作用。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施工组织总设计对该工程的规划精神。

  

(2)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确定施工顺序。

  (3)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间的时间关系,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4)确定各种物资、劳动力、机械的需要量计划、为施工准备、调度安排及布置现场提供依据。

  (5)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充分利用空间,减少运输和暂设费用,保证施工顺利、安全地进行。

  (6)制定实现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目标的具体措施,为施工管理提出技术和组织方面的指导性意见。

  2.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由于不同工程对象的性质、结构及规模,施工的地点、时间与条件,施工管理的形式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也略有差异,但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建设概况、设计概况、建设地点特征、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分析等。

  

(2)施工方案。

包括确定施工展开程序和施工起点流向,划分流水段,选择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确定施工顺序。

  (3)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构件、加工品、劳动力的准备等。

  (4)施工进度计划。

包括划分施工项目,计算工程量、劳动量和机械台班量,确定各施工项目的持续时间和流水节拍,绘制进度计划图表。

  (5)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

包括劳动力、材料、构件、机具等的需用量计划及供应计划。

  (6)施工平面图。

反映一个或几个主要施工阶段现场平面规划布置,包括各种主要材料、构件、半成品堆放安排,施工机械、加工场地、临时房屋、水电管线、道路等的安排布置。

  (7)各项技术与组织措施。

包括保证质量、安全防火、降低成本、季节性施工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8)技术经济指标。

  以上各项内容中,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分别突出了施工中的技术、时间和空间三大要素,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内容。

  3.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编制程序见下图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4.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编制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是:

  

(1)上级领导机关对该工程的有关批示文件和要求;建设单位的意图和要求;工程承包合同等。

  

(2)施工组织总设计和施工图。

  (3)年度施工计划对该工程的安排和规定的各项指标。

  (4)预算文件提供的有关数据。

  (5)劳动力配备情况;各种材料、构件、加工品的来源及供应条件;施工机械的配备及生产能力。

  (6)水、电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

  (7)设备安装进场时间及对土建施工和所需场地的要求。

  (8)建设单位可提供的施工场地,临时房屋、水、电、道路等条件。

  (9)施工现场的具件情况。

如地形、工程与水文地质、周围环境、水准点、气象条件、地上地下障碍物等。

  (10)建设用地征购、拆迁情况、施工执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规程和定额等。

  5.工程概况的编写

  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做概要性介绍和分析,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项内容。

其编写目的,一是可使编制者进一步熟悉工程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使设计切实可行、经济合理;也可使审批者能较正确、全面地了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条件,而判定施工方案、进度安排、平面布置及技术措施等是否合理可行。

  工程概况的编写应力求简单明了,常以文字叙述或表格形式表现,并辅之以平、立、剖面图。

工程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建设概况

  主要包括:

拟建工程的名称建造地点;建设单位;工程的性质、用途;资金来源及工程造价;开竣工日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分包单位;上级有关文件或要求;施工图纸情况(齐全否、会审情况等);施工合同签订情况等。

  

(2)工程设计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装饰、设备等设计特点及主要工作量。

如建筑面积及层数、层高、总高、平面形状及尺寸,功能与特点;基础的种类与埋深、构造特点,结构的类型,构件的种类料、尺寸、重量、位置特点,结构的抗震设防情况等;内外装饰的材料、种类、特点;设备的系统构成、种类、数量等。

  对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及施工要求高、难度大的施工过程应着重说明。

对主要的工作量、工程量应列出数量表以明确工程施工的重点。

  (3)建设地点的特征

  包括:

建设地点的位置。

地形、周围环境,工程地质,不同深度的土壤分析,地下水位、水质;当地气温、主导风向、风力、雨量、冬雨期时间、冻结期与冻层厚度,地震烈度等。

  (4)施工条件

  包括:

三通一平情况,材料、构件、加工品的供应情况,施工单位的建筑机械、运输工具劳动力的投入能力,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等。

  通过对工程特点、建设地点特征及施工条件等的分析,找出施工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以便在选择施工方案、组织物资供应、配备技术力量及进行施工准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二、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它包括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流水段划分,工程展开程序确定和施工顺序安排等。

施工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因此,选择施工方案必须在认真熟悉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和施工任务、充分研究施工条件、正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抉择。

  1.确定施工展开程序及起点流向

  

(1)确定施工展开程序

  施工展开程序是指单项或单项工程中各分部工程、各专业工程或各施工阶段的先后施工关系。

  一般工程的施工应遵循“先准备、后开工”,“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的程序要求。

但施工程序并非一成不变,其影响因素很多,特别是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有些施工程序将发生变化。

  a、“先准备、后开工”是指正式施工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开工后施工能顺利、连续地进行。

  b、“先地下、后地上”是指在地上工程开始前;尽量把地下管线和设施、土方及基础等做好或基本完成,以免对地上施工产生干扰或影响质量,造成浪费。

地下工程施工还应本着先深后浅的程序,管线施工应本着先场外后场内、先主干后分支的程序。

  c、“先主体、后围护”主要指排架、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房屋,其围护结构应滞后于主体结构,以避免相互干扰,利于提高质量、保护成品和施工安全。

  d、“先结构、后装饰”是指装饰装修工程应在结构全部完成或部分完成后进行。

对多层建筑,结构与装饰以不搭接为宜;而高层应尽量搭接施工,以缩短工期。

有些构件也可做好装饰层后再行安装,但应确实能保证装饰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e、“先土建、后设备”是指土建施工先行,水电暖卫燃等管线及设备随后进行。

施工中土建与设备管线常进行交叉作业,但前者需为后者创造施工条件。

在装饰装修阶段,还要从保证质量和保护成品的角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2)确定施工起点流向

  施工起点流向是指在平面空间及竖向空间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及其流动方向。

它将确定单个建筑物或构筑物在空间上的合理施工顺序。

  对单层建筑物要**区、段或跨间在平面上的施工流向;对多高层建筑物,除了应确定每层平面上的流向外,还应确定出各楼层间在竖向上的施工流向。

特别是装饰装修工程阶段,不同的竖向流向可产生较大的质量、工期和成本差异。

  确定施工起点流向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

先试车投产的段、跨先施工,按生产流程安排施工流向。

  b、建设单位的要求。

建设单位对生产使用要求在先的部位应先施工。

  c、施工的难易程度。

技术复杂、进度慢、工期长的部位或层段应先施工。

  d、构造合理、施工方便。

如基础施工应“先深后浅”,抹灰施工应“先硬后软”,高低跨单厂的结构吊装应从并列处开始,屋面卷材防水层应由檐口铺向屋脊,有外运土的基坑开挖应从距大门的运端开始等。

  e、保证质量和工期。

如室内装饰施工及室外装饰的面层施工一般宜自上至下进行(外墙石材除外),有利于成品保护,但工期较长;当工期极为紧张时,某些施工过程也可自下至上,但应与结构施工保持一层以上的安全间隔;对高层建筑,也可采取自中至下,自上至中的装饰施工流向,既可缩短工期,又易于保证质量和安全。

自上至下的流向还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垂直运输设备及脚手架的布置等,选择水平向下或垂直向下的流向,如图所示。

  室内装修装饰工程自中而下再自上而中的流向

  (a)水平向下;(b)垂直向下

  2.划分施工段

  划分施工段是将建筑物划分成**区域,以适应流水施工的要求,使多个专业队组能在不同的施工段上平行作业,并可减少机具、设备(如模板)的配备量。

从而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使生产连续、均衡地进行。

分段时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各段的工程量或同一工种的工作量应大致相等,以便组织等节奏流水。

  

(2)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及装饰的外观效果。

尽量利用结构变形缝或抗震缝、装饰装修的分格缝,或在留槎不影响质量处作为分段界限。

  (3)施工段数应与主导施工过程数相协调。

要以主导施工过程为主形成工艺组合,在满足各主导施工过程都有工作面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施工段,以避免工期延长或工作面狭窄。

  (4)每段的大小要与劳动组织相协调,以保证工人有足够的工作面、机械能发挥其能力。

  (5)不同施工阶段的流水组织方法、主导施工过程数及机具设备的配备均可能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分段。

  3.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的选择

  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的选择,是根据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筑结构特征、工程量的大小、工期长短、资源供应情况及施工地点特征等因素,选择和确定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

它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

  

(1)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基本要求

  1)以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为主。

  拟定施工方法时,应着重考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所采用的机械,对于按照常规做法和工人熟悉的分项工程则不必详细拟定,只要提出应该注意的一些特殊问题即可。

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一般指:

  a、工程量大,占施工工期长,在单项(位)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分部(分项)工程。

如砖混结构的砌筑工程。

  b、施工技术复杂的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及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分部(分项)工程。

如现浇预应力楼板、地下室防水等。

  c、不熟悉的特殊结构工程或由专业施工单位施工的特殊专业工程。

如网架结构、升板结构的楼板提升、深基坑的护坡与降水等。

  对以上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拟定应详细而具体,必要时应编制单独的分部(分项)工程方案或作业设计。

  2)符合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要求。

  若施工的单项(位)工程是建设项目或群体建筑中的某一工程,则其施工方法与机械选择应遵循施工组织总设计对该工程的部署及规划的要求。

  3)满足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选择和确定的施工方法与机械必须满足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要求。

如结构构件的安装方法、预应力结构的张拉方法及机具均应能够实施,并能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等诸方面要求。

  4)提高工厂化、机械化程度。

  单项(位)工程施工,应尽可能实现和提高工厂化、机械化的施工程度,以利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是降低造价、缩短工期、节省劳动力、提高工效的有效手段。

如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门窗及幕墙、预制磨石、钢筋加工等尽量采用工厂化预制,减少现场加工;各主要施工过程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并充分发挥各种机械设备的效率。

  5)符合可行、合理、经济、先进的要求。

  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首先要满足其在本工程中的可行性,即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并能够实施。

如所选的机械应能符合作业的要求并有获得的可能性。

其说要考虑其经济合理性和先进性。

必要时应做技术经济分析。

  6)符合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

  

(2)选择施工方法应围绕的对象

  一般情况下,选择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应围绕以下项目和对象:

  1)土石方工程:

是否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方法,放坡要求或土壁支撑方法,排降水方法及需设备,石方的爆破方法及所需机具、材料,土石方和调配、存放及处理等;

  2)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钢筋加工、连接、运输及安装的方法,模板选择和安装、拆除方法,隔离剂的选用,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方法,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施工缝位置,分层声度,工作班次,振捣方法和养护制度等。

  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大体积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等的施工,模板的工具化和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机械化。

  3)结构吊装工程:

根据选用的机械设备确定吊装方法,安排吊装顺序、机械位置、行驶路线、构件的制作、拼装方法,构件的运输、装卸、堆放方法及场地要求,所需的机具,设备型号、数量和对道路的要求。

  4)现场垂直、水平运输:

确定垂直运输量(有标准层的要确定标准层的运输量),选择垂直运输方式,脚手架的选择及搭设方式,水平运输方式及设备的型号、数量,配套使用的专用工具设备(如砖车、砖笼、混凝土车、灰浆车和吊斗等),确定地面和楼层上水平运输的行驶路线,合理地布置垂直运输设施的位置,综合安排各种垂直运输设施的任务和服务范围,混凝土后台上料方式。

  5)装饰装修工程:

确定采用工厂化、机械化施工方法并提出所需机械设备,确定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流水方法与工艺要求,确定装饰材料逐层配套堆放的数量和平面布置及运输方法。

  6)特殊项目:

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或高耸或大跨结构、重型构件,以及水下施工、深基础和软弱地基等项目,应单独选择施工方法,阐明工艺流程,需要的平面、剖面示意图,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要求,质量、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进度,材料、构件和机械设备需要量。

  4.确定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是在己定的施工展开程序和流向的基础上,安排各分部工程及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施工的先后关系。

确定施工顺序就是要按照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组织关系,解决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和搭接问题,以期达到工艺合理、保证质量、安全施工、充分利用工作面、争取时间、缩短工期的目的。

  

(1)确定施工顺序的基本原则

  1)符合施工工艺及构造要求

  在安排各分部分项施工过程的先后顺序时,必须符合施工的工艺顺序及建筑物的构造要求。

如:

支模板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安装塔吊后方可吊装构件;基础结构未完,其上部主体结构不能进行;钢、木门窗框未安,墙地面抹灰不能开始。

  2)与施工方法及采用的机械协调

  如:

砖混结构在圈梁钢筋、模板安装后,一般施工方法为“浇圈梁混凝土”,而采用硬架支模施工方法则为“安装预制楼板”。

地下防水“外贴法”与“内贴法”顺序不同。

单厂结构吊装时,如果采用分件吊装法,选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则吊装的施工顺序为:

全部承重柱→全部吊车梁、连系梁→全部屋盖系统;如果使用桅杆式起重机,就要采用综合吊装法,则吊装的施工顺序为:

第一个节间的全部构件→第二节间全部构件→……

  3)考虑施工组织的要求

  有些施工过程可能有多种顺序安排,这时应考虑便于施工,有利于人员、机械安排,可缩短工期的组织方案来安排施工顺序。

如:

砖混住宅的地面灰土垫层,可在基础及房心回填后立即铺压,也可在装饰阶段的地面面层施工前铺压,显然前者利于运输,便于人员和机械安排,而后者则可给予水、暖管线较长的施工期。

又如单厂柱基旁有深于柱基的大型设备基础时,先施工设备基础较厂房完工后再做设备基础更安全、节约,易于组织,但预制场地及吊装将受到设备基础的影响。

  4)保证施工质量

  确定施工顺序应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

例如:

在确定楼地面与顶棚、墙面抹灰的顺序时,先做水泥砂浆楼地面,虽然工期较长,但可防止由于顶棚、墙面落地灰(白灰砂浆或混合砂浆)清理不净而造成的楼地面空鼓。

又如白灰砂浆墙面与水泥砂浆墙裙相连接,先抹墙裙就有利于其和结牢固,防止空鼓剥落。

  5)有利于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又是成品保护的关键一环。

特别在装饰装修阶段,施工顺序必须有利于成品保护。

如:

抹灰先室外后室内,室内楼地面先房间、后楼道、再楼梯,上层楼面抹灰完成后再抹下层的顶棚和墙面。

又如吊顶内的设备管线经检验试压合格后,再安装面板封闭;门窗油漆后再贴壁纸,地毯应最后铺设。

  6)考虑气候条件

  例如:

在雨季到来之前,先做完屋面防水及室外抹灰,再做室内装饰装修;在冬季到来前,先安装门窗及玻璃,以便在有保温或供暖条件下,进行室内施工操作。

  7)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

  例如:

装饰装修施工与结构施工至少要隔一层进行;脚手架、护身栏杆、安全网等应配合结构施工及时搭设;现浇楼盖模板的支撑拆除,不但要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要求,还应待楼盖能够承受上部传递来的施工荷载后方可进行,一般应与结构施工层隔2~3层以上。

  三、施工准备计划

  1.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1)建立工程管理组织

  它包括:

组建管理机构、确定各部门职能、确定岗位职责分工和选聘岗位人员,以及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相互关系。

  

(2)施工技术准备

  1)编制施工进度控制实施细则

  它包括:

分解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编制施工作业计划;认真落实施工资源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目标;协调各施工部门之间关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收集工程进度控制信息,做好工程进度跟踪监控工作;以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进度控制目标。

  2)编制施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

  它包括:

分解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体系;认真确定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落实其质量控制措施;跟踪监控施工质量,分析施工质量变化状况;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3)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实施细则

  它包括:

分解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分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成本控制措施,跟踪监控施工成本;全面履行承包合同,减少业主索赔机会;按时结算工程价款,加快工程资金周转;收集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信息,保证施工成本控制目标。

  4)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它包括:

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实施细则和施工技术标准交底。

技术交底方式有:

书面交底、口头交底和现场示范操作交底3种,通常采用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交底。

  (3)劳动组织准备

  1)建立工作队组

  根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要求,确定工作队形式,并建立队组领导体系,在队组内部工人技术等级比例要合理,并满足劳动组合优化要求。

  2)做好劳动力培训工作

  根据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组建好工作队组,并安排好工人进场后生活,然后按工作队组编制组织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4个方面。

  (4)施工物资准备

  1)建筑材料准备;

  2)预制加工品准备;

  3)施工机具准备;

  4)生产工艺设备准备。

  (5)施工现场准备

  1)清除现场障碍物,实现“四通一平”;

  2)现场控制网测量;

  3)建造各项施工设施;

  4)做好冬雨期施工准备;

  5)组织施工物资和施工机具进场。

  2.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为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加强对施工准备工作监督和检查,通常施工准备工作计划采用表格形式,如表所示。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序号 准备工作名称 准备工作内容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四、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在单项(位)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编制的施工计划,主要包括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需要量计划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等。

  1.施工进度计划

  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以施工方案为基础,根据规定的工期和资源供应条件,遵循各施工过程合理的工艺顺序,统筹安排各项施工活动而编制,以指导现场施工的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工期。

同时也可作为编制劳动力、机械及各种物资需要量计划的依据。

  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大小、结构和复杂程度、工期长短及工程的实际需要,一般可分为控制性进度计划和指导性进度计划。

控制性进度计划是以分部工程作为施工项目划分的对象,用以控制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时间及它们之间互相配合、搭接关系的一种进度计划,常用于工程结构较为复杂、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或资源供应不落实、工程设计可能变化的工程。

指导性进度计划是以分项工程作为施工项目划分对象,具体确定各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时间及相互间搭接、配合的关系。

对于任务具体而明确、施工条件基本落实、各种资源供应基本满足、施工工期不太长的工程均应编制指导性进度计划;对编制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单项(位)工程,当各分部工程或施工条件基本落实后,也应在施工前编制出指导性进度计划,不能以“控制”代替“指导”。

  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通常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形式表达。

横道图能较为形象直观地表达各施工过程的工程量、劳动量、使用工种、人(机)数、起始时间、延续时间及各施工过程间的搭接、配合关系。

而网络图能表示出各施工过程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逻辑关系,能找出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能优化进度计划,更便于用计算机管理。

  单项(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应依据以下资料:

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方案、预算文件、施工定额、资源、供应状况、开竣工日期及工期要求、气象资料及有关规范等。

编制进度计划的程序与要求如下:

  

(1)划分施工项目

  施工项目是包括一定工作内容的施工过程,它是进度计划的基本组成单元。

划分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项目的多少,划分的粗细程度,取决于进度计划的类型及需要。

对于控制性的施工进度计划,其项目划分应较粗些,一般以一个分部工程作为一个项目,如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

对于指导性的施工进度计划,其项目划分应细些,要将每个分部工程包括的各主要分项工程(施工过程)均一一列出,如基础工程中的挖土、验槽、地基处理、垫层施工等。

  2)适当合并、简明清浙。

项目划分过细、过多,会使进度图表庞杂、重点不突出。

故在绘制图表前,应对所列项目分析整理、适当合并。

如对工程量较小的同一构件的几个项目应合为一项(如地圈梁的扎筋、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可合并为“地圈梁施工”一项,女儿墙的砌筑、构造柱及压顶施工可合并为“女儿墙施工”一项);对同一工种同时或连续施工的几个项目可合并为一项(如砌内墙、砌外墙可合并为“砌内外墙”,预制楼板安装后的板缝支模、局部现浇板支模及楼梯支模可合并为“板缝、局部现浇板、楼梯支模”一项等);对工程量很小的项目可合并到邻近项目中(如墙体防潮层施工可合并到砌砖基础中或主体结构的砌墙中)。

  3)列项要结合施工方案。

即要结合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列项,不应违背。

项目排列的顺序也应符合施工的先后顺序,并编排序号、列出表格。

  4)不占工期的间接施工过程不列项。

如加工厂预制构件及其运输过程,可不列入施工进度计划内,只要求使用前运入现场。

  5)列项要考虑施工组织的形式。

对专业施工单位或大包队组所承担的部分项目有时可合为一项。

如住宅工程中的水暖电卫等设备安装,在土建施工进度计划中可列为一项,只表明其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关系。

  6)工程量及劳动量很小的项目可合并列为“其他工程”一项。

如零星砌筑、零星混凝土、零星抹灰、局部油漆、测量放线、局部验收、少量清理等。

其劳动量可作适当估算,现场施工时,灵活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