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52011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共5页)3300字.docx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

  

  重阳节(thedoubleninth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介绍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因此,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话说节日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

“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

“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

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重阳节的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代之糕。

《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

  饮菊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

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重阳节各地习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

“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

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

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

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

  @@省

  **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

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

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

**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

“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省

  **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

士子以诗酒相赏。

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

**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

**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

**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

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省

  **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省

  **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

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省

  **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

**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省

  **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

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

##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

**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省

  **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

**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

“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省

  **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

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

俗话说:

“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省

  山**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

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

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