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怎么过中秋_1篇(共2页)10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52029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壮族怎么过中秋_1篇(共2页)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壮族怎么过中秋_1篇(共2页)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壮族怎么过中秋_1篇(共2页)1000字.docx

《壮族怎么过中秋_1篇(共2页)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族怎么过中秋_1篇(共2页)1000字.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壮族怎么过中秋_1篇(共2页)1000字.docx

壮族怎么过中秋

  

  中秋佳节到来,全国各地比较一致的节日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等,而在壮族同胞之中,除了这两样以外,还有不少其他地方没有的奇特习俗,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壮族怎么过中秋节,壮族中秋节的习俗。

  闹哥孩

  流行于**县。

最初这顼活动叫“请囊海”,“囊海”是壮语,即“月姑”之意,意为请月亮里的仙女大姐下凡与民同乐,但因为组织者和参加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又是男的,所以叫“闹哥孩”。

  届时,村里的老少男子都要来围观。

在闹台上摆一碗米,上插数根燃香,一边摆一碗月饼;闹台的两边各竖立一根柴担,一根的顶部插一个柚果,果上有若干香条和蜡烛;另一根顶部挂一双鞋、一双袜子和一块面巾,妇女们围闹台而坐,开始唱歌请月亮上的仙大哥下来与民同乐。

  歌唱近一个小时后,数位女子站起来东跑西穿,人们即知这是仙大哥下来了,那些女子便是仙大哥的化身。

她们跑一阵后就在闹台前坐下,身子左右摇摆,口里说着含混不清的话。

  这时其他妇女一起上前来问她们将来的祸福,仙人托身的女子也一一作答,从此以后她们便是公认的巫婆。

“哥孩”下来后,闹台周围的妇女便开始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此后对歌还要持续数个晚上。

  请月姑

  同是中秋节这一天,广西靖西、那坡一带的壮族,姑娘们用艾叶水沐浴,梳妆打扮,打扫屋内外,用柚子叶水洒在房屋四周。

把一根五米到十米长的竹竿竖在门前空旷地,顶上插一个插满线香的柚子,香烟缭绕,作为指引月姑下凡的天梯。

  门前置桌,放上月饼、香蕉、柚子、甘蔗、柑桔、煮熟了的芋头和成把的毛豆等供品。

姑娘与小伙们围坐在一起,推选一位姑娘扮作月姑,坐在地席中央,用两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别压住双眼和双耳,旋转头部,以示正从月宫下凡。

大家将月姑认作“同年姐妹”(义姐妹),请她对歌。

大家发问,她作答,欢歌笑语,情意绵长。

  骂中秋

  广西西林等地的壮族中有“骂中秋”的习俗。

传说古代有位耿直的姑娘,不爱虚伪的甜嘴,却欣赏尖刻的骂人艺术。

有一个男青年在中秋之夜,当众痛骂偷姑娘所种甘蔗的人,骂得痛快淋漓,姑娘被感动,嫁给了青年。

从此,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入发骂的风俗。

  他们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赏月之际,用反锁大门、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实等小小的恶作剧,以引起主人痛骂。

而恶作剧者往往还要挑选善于骂人的人家,进行挑衅活动。

  按惯例,骂人者不能使用污言秽语,只能以刻薄的语言显示其骂人才能。

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

因而形成了一个不是以欢歌曼舞,而是以骂不绝耳为主要内容的奇特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