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20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下)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沈壮海

①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题,这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促成的。

②涤除仍客观存在的丈化上的不自信,是一个现实课题。

中华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曾长期饮誉潮头。

然而,近代以来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

在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现实命运,也改变着精神面貌、文化心理。

但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

③要引导我们的文化自信由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

随着我们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当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不断恢复、增强。

这是与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

强调文化自信的涵养,就是要引导这种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

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克服一时的虚骄、自负的膨胀等非理性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人们认识当代中国向前向上的大局,认识增进文化自信之于文明重振、民族复兴的意义,促进国人民族自信、发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增进。

虽然我们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文化的魅力还亟待增强。

④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构成,推进这样的文化建设,需要的是与之相应的文化自信。

这是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本质所在。

⑤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

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

但是,这种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

对本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我们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不过,现实中不同文化猛烈激荡,如果我们迎对现代的西方,只能求助于古老的传统,那即是对当代国人文化责任的逃避。

当代中华民族,不能做望“洋”、望“古”兴叹者,而要有承于古、强于今的雄心和作为。

⑥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上的自我迷恋、自我封闭,它既要体现在对自我文化的确信,也内含着开放包容的气度。

既要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作出具有中华民族主体性原创性的文化开拓,又要注重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吸纳镜鉴。

⑦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的自觉追求。

⑧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重要前提是普遍性地增进、提升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的认知、理解,进而走向认同与确信,增强传承好、发展好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觉,增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饯展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

概言之,文化自信立基于文化自知之上,包括对优秀传统文化之“知”,对近代以来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之“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知”。

系统推动中国文化的社会化普及,激发普遍的文化建设的当下意识责任意识,需要我们基于时代特点、受众特点顶层规划与落地设计。

同时,还需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核心,抓住全民族文化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用好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这个最大的教育资源。

(选自2017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重新强大的中华民族,使自己的现实命运得以改变,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

B.虽然民族振兴的进程会伴随着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但是我们仍需要通过自觉努力,深刻认识提

振文化自信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魅力。

C.面对西方文化的激烈竞争,仅凭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是不够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D.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应该夯实对传统优秀文化、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自知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结合历史说明了现实中文化不自信客观存在,论证了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B.文章在第③、④、⑤、⑥段中,条分缕析,阐释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C.第⑦段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之上,水到渠成得出了要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的结论。

D.第⑧段属于文章解决问题部分,重点说明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所应选择的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当其面对外力入侵时缺乏必要的自信,不堪一击。

B.在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的当下中国,只要克服文化自信中的虚骄、自负等非理性成分,就能普遍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

C.文化自信力与国家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文化自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反之亦然。

D.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需要立足当下,继往开来,这足以说明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是故乡明姚琬昱

①窗大概是人类文明的独特创造。

古时大户人家的窗与庭院相和谐、与绿水竹树相掩映。

诗人的窗则与山、与雪、与花相对。

不过对于寻常人家,窗可能只是一件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件。

但是,当夜晚来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

②小时候房间的窗临着城镇最普通的街道。

狭窄的街道上会有叫卖米酒的人,喊声落进每家每户的窗子里。

这时我就会踩上板凳,假装回应他的叫卖,在叫卖人闻声回头却不见人时,躲在窗后偷笑。

等到春节前,街头的墙壁上会挂满一幅幅海报、一副副对联,迎着冬风招摇着发酵中的年味。

③大多数时候,窗像一道屏障,窗外无论电闪雷鸣抑或明媚晴朗,窗内都是温暖的家。

每日傍晚拐进小巷,第一件事便是抬头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灯,再多的心事也会先放下,觉得安稳起来。

④在还不能独自出远门的年纪,忙碌之余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成为我日常的消遣。

夕照时,太阳如一个橘红色的火球,给矮小的山镀上一层金。

直至黑暗降临,太阳也渐渐粉白,落进山与楼房的背后去。

而此时堆积在天际处的云线,对我是最有魔力的存在,它们弯弯曲曲让人不知是云还是远山。

若是越过云、越过山,那边的人们正在做些什么呢?

⑤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说:

“一直待在这里,你会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

”最后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

那时候家乡的小镇不乏远行的人,或求职或求学,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样,踏上开往天南海北的火车,家乡的那一扇扇窗也渐渐消失在暗夜的车灯后。

⑥新旧世界的转变,对年轻人的冲击无疑最大。

当我第一次面对不再有连绵雨水的干燥天气,行走在看不到河流的广阔大地时,我和身边的年轻人一样,感受到自我认知的渺小,便更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外探索的机会。

透过车窗、旅馆的窗、宿舍的窗,我见到荒漠与大海、霓虹闪烁的街景、南腔北调带着异域故事的人群……每扇窗后的风景都各不相同,而我也看到自身世界的改变:

饮食、口音、思维方式在“融”与“不融”间交叉磨合,在不同的窗边入乡随俗。

在生命最富激情的这些年里,我每年往返故乡两次,时间短促,习惯在异乡的居住,故乡的窗也慢慢从生活中淡去。

⑦然而,有一日,我与朋友走过一片小区,在大风呼啸的季节里,万物被吹得浑身颤动、七零八落,唯有那些窗里亮起的灯光显得安宁。

暖黄色的厨房、明晃晃的客厅、透露出书架与窗帘的房间,带着窗边的闲聊、做饭的油烟、房间里的吵闹……或明或暗、或冷或暖,仿佛重现了好久未见的最熟悉的风景。

刹那间,家与故乡,突然从我尘卦已久的记忆里迸发出来,常年坚毅的心境随之既热又暖,软化成记忆中的一江湖水、一抹流云。

⑨大概与所经历的五光十色、天南地北的各式窗户相比,最能叩动心底的,还是那扇朴素平凡、带着家的温度的窗吧。

⑨在迁徒日益频繁的当下,往返于异乡与故乡之间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生命的常态。

但无数奔波行旅的生命,终将抵达最熟悉的那片土地,望见那扇温暖明亮的窗。

(选自2018年2月3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题目化用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具有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总摄全篇。

B.作者引述《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所说的话,委婉地阐明家是永恒的港湾,为后文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C.第⑦段画线句情感陡转,生动表现了作者目睹异乡的生活窗景而触发的炽热、温暖的内心情感变化,表达了对家与故乡的无限深情。

D.文中描绘了多幅与“窗”有关的、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沉情感。

5.“窗”对于作者来说,有哪些意义?

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说明。

(5分)

6.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看上去这两年才火,事实上多年来一直有人在做研究。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看来,人工智能早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人脸识别到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无不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

“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计算能力的飞跃、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是这一次人工智能爆发的三大要素。

”商汤科技CEO徐立表示,“人工智能的突破其实和技术‘落地’密切相关,它可以快速带来行业的爆发。

新的技术需要与应用相结合才能够得到验证,当人工智能发展到超越人的水平后,将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催生新的行业和应用。

但易观智库资深分析师薛永峰强调,人工智能还处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

专家认为,人土智能要迎来大规模爆发,还有不少瓶颈待突破。

想让机器像人类那样思考,就必须“喂”给它天量数据。

“过于依赖大数据、大计算,导致现阶段很多人工智能过于重量级,”在刘铁岩看来,“这种依赖是笨拙的,未来应当有更多轻量级的人工智能产生。

薛永峰提醒,要防范出现数据孤岛化、研发孤立化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专利主要掌握在大公司手中,数据资源难以全面放开。

在语音识别、无人驾驶等诸多领域,很多团队各做各的,没有融会贯通。

来自领英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

“人工智能工程师和应用型人才都存在缺口,我们的教育体系应该与时俱进,在课程设置上与人工智能发展需求配套。

”刘铁岩说。

(摘编自《人工智能背后的隐忧》,2017年06月08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所属领域分布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爆发前夜》,2017年第30期《凤凰周刊》)

材料三:

“在未来的30年中,人们每天只需工作4小时,每周可能只需工作4天。

”马云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

但他警告,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

这也是质疑者们颇为重视的一点:

大批人类劳动者或被扫地出门。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瑞·卡普兰认为,常见的720种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我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甚至有人预测,人类99%的脑力劳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过,也有不少科学家平静地告诉你:

不论福祸,这种未来都不会很快到来。

处理特定问题的“弱人工智能”近年来的确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能通过“图灵测试”、模拟完整人类心智的“强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仍然无法实现。

(摘编自《人工智能是福还是祸?

》,2017年l1月01日《青年参考》)

材料四:

业内人士普遍强调的一点是:

在技术创新热潮中,不可“沉迷”于技术本身,而是要让技术真正地“落地”。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曾指出,人工智能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它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价值,一定要和各个行业相结合,为生产效率的提升服务。

中兴通讯副总裁董振江也表示:

在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一个核心因素是要找到刚需的应用场景,而不是纯粹做技术;另一方面,企业能获得的数据跟技术结合之后,达到实际的应用水平,才能真正在行业里立住脚。

(摘编自《人工智能成高交会“主角”找到“刚需”应用场景成关键》,2017年11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工智能虽然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两年才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得到应用。

B.由于人工智能爆发的三大要素现在已经具备,可以预见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全行业性的爆发指日可待。

C.人工智能研究涉及领域较多,其中计算机视觉、服务机器人、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三方面技术受到中国创业公司青睐。

D.人工智能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并不能产生独立的价值,它只有与各个行业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还没有设置足够的课程来与人工智能发展相配套,这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因素。

B.中国人工智能创业领域与申请专利细分领域并不完全吻合,这反映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部分领域的研究还存在滞后情况。

C.在机器人、神经网络、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四个细分领域,中国与全球在人工智能申请专利的比重都大致相当。

D.材料中的企业家群体和科学家群体虽然在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影响上的反应有所不同,但都认为利大于弊。

E.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为人佃带来方便,也可能导致更多人失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

9.要推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请结命材料分条概括。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彦颖字秀叔,湖州德清人。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主余杭簿。

守曹泳豪事酒家业为官监,利其赀具,彦颖争之。

泳怒,戒吏煅炼,不得毫发罪。

调建德丞,改秩。

时宰知其才,将处之学官;或劝使一见,彦颖耻自献。

御史周操荐为御史台主簿。

金败盟,张浚督师进讨,上方向浚,执政坚主和,陈良翰、周操不以为然。

右正言尹穑阴符执政,荐引同己者,转言和于上前。

上惑之,罢督府,良翰、操相继黜,而穑进殿中,迁谏议大夫。

一日,穑以和、战、守叩彦颖,彦颖曰:

“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

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国事将谁倚?

”穑大怒曰:

“自为谏官,前后百余奏,曷尝及一‘和'字,而台簿有是言!

”自是衔彦颖,阴排之。

改国子博士,权吏部郎中,以父丧去。

免丧,复为吏部兼皇子恭王府直讲,权右史兼兵部侍郎。

经筵,张栻讲《葛覃》,言先王正家之道,因及时事,语激切,上意不怿。

彦颖曰:

“人臣事君,岂不能阿谀取容?

栻所以敢直言,正为圣明在上,得尽爱君之诚耳。

《书》曰: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

'”上意遽解,曰:

“使臣下皆若此,人主应无过。

坠马在告,力求去,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勤约有惠政。

提举洞霄宫,复参知政事,病羸,艰拜起,力辞,上曰:

“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孟享礼繁,特免卿。

”绍熙元年,致仕。

家居凡十载,自奉澹约,食才米数合。

室无姬媵,萧然永日,与州县了不相闻。

薨,年八十一,赠少保,谥忠文。

(节选自《宋史·李彦颖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

B.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

C.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

D.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改秩,指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

“秩”原指俸禄,后引申为官吏的级别。

B.学官,指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在不同时期,对其有着不同的具体称谓。

C.经筵,指为皇太子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孟享,指帝王宗庙祭礼。

因其在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彦颖正直爱民,洁身自好。

太守曹泳强夺酒家私产,李彦颖极力反对,曹泳让手下官吏岁织罪名陷害李彦颖,一却抓不到任何把柄。

B.李彦颖坦率耿直,勇于直言。

尹穑蛊惑皇帝改变立场,受到重用,尹穑问讯“和战守”的策略,李彦颖毫不畏惧,指责其退让求和的卖国行径。

C.李彦颖善于劝谏,解人之难。

张拭谈论从前帝王治家之道时,涉及时事且言语激切,招致皇上不悦,李彦颖引用《尚书》之语劝解,得到皇上认可。

D.李彦颖清正自律,淡泊自守。

他曾因从马上掉落受伤和体弱多病请求辞官,离职乡居十年间,吃住简约,不纳姬妾,不与州县官员交结往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右正言尹穑阴符执政,荐引同己者,转言和于上前。

(5分)

(2)人臣事君,岂不能阿谀取容?

栻所以敢直言,正为圣明在上,得尽爱君之诚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重九良辰,翻成感怆,因用前韵,少豁旅情洪皓①

臂上萸囊悬已满。

杯中菊蕊浮无限。

纵使登高宁忍看。

昏复旦。

心肠似铁还须断。

岁月川流难把玩。

平生万事思量遍。

但对割愁山似剑。

聊自劝。

东坡海岛犹三见②。

[注]①洪皓:

字光弼,邵阳人,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

官至徽猷阁直学士。

后忤秦桧,谪濠州团练副使,寻谪英州,徙袁州,卒。

②东坡海岛犹二见:

苏轼曾被贬谪到海南儋州三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臂上萸囊悬己满”与王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都写了重阳节插茱萸以避灾克邪的习俗,蕴涵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B

.“杯中菊蕊浮无限”,杯中浮动的花蕊勾起作者无限的思绪,“浮”字既写花蕊,又写愁思,赋予无形的愁思以动态形象。

C.“纵使登高宁忍看”假设推想,进一步渲染了作者沉重的思绪,自然引起下句的“昏复旦”的情景,句句言愁,却不落痕迹。

D.“但对割愁山似剑”一句化用了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锥,秋来处处割愁肠”的诗句,写出作者借用如剑山峰,消除了心中的万般愁情。

E.本词围绕“重九”和“旅情”写愁绪,注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层层铺垫渲染,意与境会,感情流露自然真切。

15.请简要赏析下片“聊自劝,东坡海岛犹三见”两句。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自居易《琵琶行》中的“     ①    ,     ②    。

”两句,写了乐曲在达到高潮之前却突然暂停之后,听者从此时的寂静中更能感受到琵琶女埋藏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     ③    ,     ④    ,     ⑤    ”三句,描写了寒日从师学习途中风雪阻路、酷寒难耐的经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西汉时的季布以一字千金、信守承诺著称,只要是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办到。

②当初进城的时候,他举目无亲;身无长物,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他现在已是这座城市中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③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自一开播以来受到观众热捧,收视率一路高升,其原著也跟着攀龙附凤,成了畅销书。

④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产生了不良影响,虽说主因是小王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但孤掌难鸣,小李作为助手也难辞其咎。

⑤据媒体报道,美军对陷入内乱的叙利亚进行空袭,导致多名驻叙俄兵身亡,美军和俄军在叙境内关系紧张,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作为连接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枢纽地之一的新疆,其旅游业发展也是蒸蒸日上。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梵高去世多年以后,其作品的价值才被世人认可,并陆续被收藏家购买收藏,其中名作《阿里斯康道路》曾被拍卖出4.1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B.在平昌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夺取的金牌数虽然是近五届冬奥会最低

,但年轻小将们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这应该令我们欣慰。

C.与注重人权和民主的美国发展、模式相比,非洲不少领导人更倾向于选择注重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中国发展模式,并以

此确立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

D.硕士研究生申请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时,或者基于自己的天赋、能力,或者基于自己的学术志向,而这一点正是他们申请时考虑的首选因素。

19.根据材料内容,从逻辑角度看,最为合理的一条结论是(3分)(   )

最近几年,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为占领市场,生产的电动自行车质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日益增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为此发布了新的、强制性的电动车国家标准,对旧标准进行了一定调整。

其中,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

新标准正式实施后,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妥善解决办法,如通过自然报废、以旧换新、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进行淘汰,或暂时将其纳入机动车管理范围。

A.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引发交通事故,电动车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B.部分最高标准的上调,会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导致更多交通事故发生。

C.新标准实行以后,国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将会大幅减少。

D.部分电动车可以参照新标准纳入机动车管理,暂时免于强制报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仕途坎坷,屡受皇帝的猜忌、权臣的排挤,频遭延杖、流放。

与此同时,   ①  ,每当朝廷遇到危难,王阳明就被“拉出来”平乱。

   ②  ,每次胜利之后,他总是将功绩归于皇帝和朝中大臣,自己则上书申请告老还乡。

王阳明以超人的事功和学说被后世誉为达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境界的人,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说:

“中国历史上能丈能武的人很多,   ③  。

三国时的曹操、诸葛亮擅长兵法,文才也好,但在文化的创建上未能俯视历史;宋代的辛弃疾,身为文化大师又善于作战,但仍称不上是杰出的军事家。

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

21.下面一封邀请函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予以改正。

(5分)

邀请函

尊敬的×××教授:

您好!

本协会拟于×月×日在××市××宾馆举办作品研讨会,特邀您作为协会顾问出席,为我会青年作者的成长多多进言。

现随函寄赠会员的大作数本,望您拨冗拜读,以便您在会上抛砖引玉。

未详事宜,敬请垂询。

恳请及时到会。

敬祝

文祺

××市写作爱好者协会

×月×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