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2210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docx

有机化学的许多例外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

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烯烃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并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却能使其褪色。

因为烃链越长越难溶于溴水中与溴接触。

7、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9、误认为块状碳化钙与水反应可制乙炔,不需加热,可用启普发生器。

由于电石和水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产生的糊状物还可能堵塞球形漏斗与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0、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

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11、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

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3、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

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4、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5、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6、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苯酚是酚类。

17、误认为苯酚是固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从水中析出时产生沉淀,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苯酚与水能行成特殊的两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时,将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层相反,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酚。

18、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

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9、误认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微微变红,于是断定苯酚一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酸性强弱”≠“酸度大小”。

饱和苯酚溶液比饱和碳酸的浓度大,故浓度较大的苯酚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0、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

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21、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22、误认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甲苯与硝酸生成TNT,故推断工业制取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是通过苯酚的直接硝化制得的。

此推断忽视了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质。

当向苯酚中加入浓硝酸时,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产率极低。

工业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经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23、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

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24、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

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5、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6、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7、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

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8、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

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9、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30、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

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31、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例:

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32、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

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33、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

乙醇和甲酸。

34、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例:

乙烯与环丙烷。

35、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有机化学中常见误区剖析

各种官能团的性质

1。

卤化烃:

官能团,卤原子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

醇:

官能团,醇羟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

醛:

官能团,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能被氧化成羧酸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

酚,官能团,酚羟基具有酸性能钠反应得到氢气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团,羧基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

酯,官能团,酯基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醇、酚:

羟基(-OH);伯醇羟基可以消去生成碳碳双键,酚羟基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水,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二者都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醛:

醛基(-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氧化成羧基。

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酮:

羰基(>C=O);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羧酸:

羧基(-COOH);酸性,与NaOH反应生成水,与NaHCO3、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硝基化合物:

硝基(-NO2);

胺:

氨基(-NH2).弱碱性

烯烃:

双键(>C=C<)加成反应。

炔烃:

三键(-C≡C-)加成反应

醚:

醚键(-O-)可以由醇羟基脱水形成

磺酸:

磺基(-SO3H)酸性,可由浓硫酸取代生成

腈:

氰基(-CN)

酯:

酯(-COO-)水解生成羧基与羟基,醇、酚与羧酸反应生成

注:

苯环不是官能团,但在芳香烃中,苯基(C6H5-)具有官能团的性质。

苯基是过去的提法,现在都不认为苯基是官能团

官能团:

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或称功能团。

卤素原子、羟基、醛基、羧基、硝基,以及不饱和烃中所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等都是官能团,官能团在有机化学中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作用。

1.决定有机物的种类

有机物的分类依据有组成、碳链、官能团和同系物等。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分类依据有所不同,可由下列两表看出来。

烃的分类法:

烃的衍生物的分类法:

2.产生官能团的位置异构和种类异构

中学化学中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种类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和官能团的种类异构三种。

对于同类有机物,由于官能团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同分异构是官能团的位置异构,如下面一氯乙烯的8种异构体就反映了碳碳双键及氯原子的不同位置所引起的异构。

对于同一种原子组成,却形成了不同的官能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有机物类别,这就是官能团的种类异构。

如:

相同碳原子数的醛和酮,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和酯,都是由于形成不同的官能团所造成的有机物种类不同的异构。

3.决定一类或几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X、-OH、-CHO、-COOH、-NO2、-SO3H、-NH2、RCO-,这些官能团就决定了有机物中的卤代烃、醇或酚、醛、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亚硝酸酯、磺酸类有机物、胺类、酰胺类的化学性质。

因此,学习有机物的性质实际上是学习官能团的性质,含有什么官能团的有机物就应该具备这种官能团的化学性质,不含有这种官能团的有机物就不具备这种官能团的化学性质,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特别要认识到的一点。

例如,醛类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所氧化,可以认为这是醛类较特征的反应;但这不是醛类物质所特有的,而是醛基所特有的,因此,凡是含有醛基的物质,如葡萄糖、甲酸及甲酸酯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所氧化。

4.影响其它基团的性质

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这包括官能团对烃基的影响,烃基对官能团的影响,以及含有多官能团的物质中官能团之间的的相互影响。

①醇、苯酚和羧酸的分子里都含有羟基,故皆可与钠作用放出氢气,但由于所连的基团不同,在酸性上存在差异。

R-OH中性,不能与NaOH、Na2CO3反应;

C6H5-OH极弱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NaOH反应,不能与Na2CO3反应;

R-COOH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

显然,羧酸中,羧基中的羰基的影响使得羟基中的氢易于电离。

②醛和酮都有羰基(>C=O),但醛中羰基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而酮中羰基碳原子上连接着烃基,故前者具有还原性,后者比较稳定,不为弱氧化剂所氧化。

③同一分子内的原子团也相互影响。

如苯酚,-OH使苯环易于取代(致活),苯基使-OH显示酸性(即电离出H+)。

果糖中,多羟基影响羰基,可发生银镜反应。

由上可知,我们不但可以由有机物中所含的官能团来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也可以由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判断它所含有的官能团。

如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加氢还原成六元醇,可知具有醛基;能跟酸发生酯化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说明它有五个羟基,故为多羟基醛。

5.有机物的许多性质发生在官能团上

有机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因此,要注意反应发生在什么键上,以便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如醛的加氢发生在醛基碳氧键上,氧化发生在醛基的碳氢键上;卤代烃的取代发生在碳卤键上,消去发生在碳卤键和相邻碳原子的碳氢键上;醇的酯化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取代则是C—O键断裂;加聚反应是含碳碳双键(>C=C<)(并不一定是烯烃)的化合物的特有反应,聚合时,将双键碳上的基团上下甩,打开双键中的一键后手拉手地连起来。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

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

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

水解;醇溶液:

消去)

(4)酯:

(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

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

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

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

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

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

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

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

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二.例题解析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烷、1-丁炔、2-丁炔。

  分析:

上面三种化合物中,丁烷为饱和烃,1-丁炔和2-丁炔为不饱和烃,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1-丁炔具有炔氢而2-丁炔没有,可用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鉴别。

因此,上面一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为:

  例2.用化学方法鉴别氯苄、1-氯丙烷和2-氯丙烷。

  分析:

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卤代烃,是同一类化合物,都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但由于三种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分别为苄基、二级、一级卤代烃,它们在反应中的活性不同,因此,可根据其反应速度进行鉴别。

上面一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为:

  例3.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正丙醇、异丙醇、苯酚

  分析:

上面一组化合物中有醛、酮、醇、酚四类,醛和酮都是羰基化合物,因此,首先用鉴别羰基化合物的试剂将醛酮与醇酚区别,然后用托伦试剂区别醛与酮,用斐林试剂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用碘仿反应鉴别甲基酮;用三氯化铁的颜色反应区别酚与醇,用碘仿反应鉴别可氧化成甲基酮的醇。

鉴别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化合物各取少量分别放在7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2,4-二硝基苯肼试剂,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羰基化合物,即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无沉淀生成的是醇与酚。

  

(2)将4种羰基化合物各取少量分别放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托伦试剂(氢氧化银的氨溶液),在水浴上加热,有银镜生成的为醛,即苯甲醛和丙醛,无银镜生成的是2-戊酮和3-戊酮。

  (3)将2种醛各取少量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斐林试剂(酒石酸钾钠、硫酸酮、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有红色沉淀生成的为丙醛,无沉淀生成的是苯甲醛。

  (4)将2种酮各取少量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2-戊酮,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3-戊酮。

  (5)将3种醇和酚各取少量分别放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出现兰紫色的为苯酚,无兰紫色的是醇。

  (6)将2种醇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异丙醇,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丙醇。

  例4.用化学方法鉴别甲胺、二甲胺、三甲胺。

  分析:

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脂肪胺,分别为伯、仲、叔胺。

伯胺和仲胺在氢氧化钠溶液存在下,能与苯磺酰氯发生反应,生成苯磺酰胺。

伯胺反应后生成的苯磺酰胺,因其氮原子上还有一个氢原子,显示弱酸性,能溶于氢氧化钠而生成盐;仲胺生成的苯磺酰胺中,其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溶于氢氧化钠而呈固体析出;叔胺不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此反应(兴斯堡反应)鉴别三种化合物。

鉴别方法如下:

有机化学规律

一、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

通过题给某一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结合该有机物性质,对该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从而考查“对微观结构的一定想象力”。

为此,必须对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处理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1.式量相等下的化学式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定式量的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

(1)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

(2)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3)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

2.有机物化学式结构化的处理方法

若用CnHmOz(m≤2n+2,z≥0,m、n?

N,z属非负整数)表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nH2n+2Oz(z≥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C,不难发现,有机物CnHmOz分子结构中C=C数目为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

(1)一个C=C相当于一个环。

(2)一个碳碳叁键相当于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3)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或其它(见

(2))。

(4)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二、有机物结构的推断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学习时要掌握以下规律:

1.不饱和键数目的确定

(1)有机物与H2(或X2)完全加成时,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双键;1∶2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1∶3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或其它等价形式。

(2)由不饱和度确定有机物的大致结构:

对于烃类物质CnHm,其不饱和度W=

①C=C:

W=1;

②CoC:

W=2;

③环:

W=1;

④苯:

W=4;

⑤萘:

W=7;

⑥复杂的环烃的不饱和度等于打开碳碳键形成开链化合物的数目。

2.符合一定碳、氢之比的有机物

C∶H=1∶1的有:

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C∶H=1∶2的有: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环烷烃等;

C∶H=1∶4的有:

甲烷、甲醇、尿素等。

近几年有关推测有机物结构的试题,有这样几种题型:

1.根据加成及其衍变关系推断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

通过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其结构。

解此类题目的依据是:

烃、醇、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通过知识串联,综合推理,得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具体方法是:

①以加成反应判断有机物结构,用H2、Br2等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类型(双键或叁键)和数目;或以碳的四价及加成产物的结构确定不饱和键位置。

②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找出衍变关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层推导得出结论。

2.根据高聚物(或单体)确定单体(或高聚物)

这类题目在前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其解题依据是: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原理。

方法是:

按照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原理,由高分子的键节,采用逆向思维,反推单体的结构。

由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求单体,只要知道这个高分子的键节,将链节端点的一个价键向括号内作顺次间隔转移,即可得到单体的结构简式;

(1)常见加聚反应的类型有:

①同一种单体加聚,该单体一般是单烯烃或共轭二烯烃。

②由不同单体加聚,单体一般为烯烃。

(2)常见缩聚反应的类型有:

①酚醛缩聚。

②氨基酸缩聚。

由高聚物找单体,一般将高聚物主链上的碳原子以偶数个断裂;若按此断裂写不出单体,一般此高聚物为缩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要补充消去的小分子物质。

3.由有机物完全燃烧确定有机物结构

通过完全燃烧有机物,根据CO2和H2O的量,推测有机物的结构,是前几年高考试题的热点题。

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

运用有机物分子组成的通式,导出规律。

再由规律解题,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规律1: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

要注意:

①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