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2226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docx

中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模板资料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上篇:

2003年四季度电信行业分析提要

I2003年四季度我国电信行业整体运行综述

运行特点

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存在问题

行业在竞争中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管理体系,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尚存在诸多的问题急待解决。

前景预测

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对策建议

电信行业在发展过程不断调整市场的平衡。

II2003年四季度我国电信行业总体评价

强势

用户规模扩大、数据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竞争呈现出向纵深层次发展的趋势、运营商渐显产业链龙头作用

弱势

电信市场监管缺乏进一步监管

机会

电信业颁布第一个监管条例

风险

国外的资本并购,拉动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

下篇:

2003年四季度电信行业分析说明

I我国电信业市场竞争热点分析

一、电信业竞争中的技术水平

我国电信网的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全球所有的电信业务在我国都已开办。

打手机、传短信、上网络、听会议……每个置身信息社会的人都感觉到了沟通无限的便利。

从电报、电话到移动电话、互联网再到融合的下一代网,在备受人们关注的同时,电信业的市场竞争也在加剧。

“在电信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中,信息通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这样说。

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已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长途传输、电话交换和移动通信都实现了数字化;以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为代表的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一系列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群体性突破。

“电信技术的发展让许多我们以前认为是梦想的通信服务变成了现实。

”在一家传统企业工作的45岁的刘女士这样说,“以前,总以为技术离我的生活很远,非典期间在女儿指点下上网购书以后,我才发现信息技术已十分生活化,现在,宽带上网、IP超市等已成为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帮手。

在传统电信业务的日渐饱和和成本逐步下降的冲击下,电信运营商在技术“赛跑”中拓展市场空间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移动通信超过固定通信、IP技术取代传统电信技术、宽带取代窄带、融合的下一网取代传统电信网已成为明显的趋势。

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表明,我国手机用户已达2.5亿。

移动通信市场初步形成设备制造商、终端产品制造商、运营商、内容服务商、渠道商等各类厂商相互协作的机制,产业链日趋完善。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突破核心技术正成为移动通信产品市场竞争的关键。

IP技术成本低、性能高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生命力。

目前,在我国电信市场,IP电话通话时长已达445.3亿分钟。

几乎在每个家庭,都会看到备用的长途IP电话卡,IP电话也成为电信市场竞争最为充分和激烈的领域。

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ADSL已不再陌生。

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运营商的策动下,可以预见,宽带将实实在在进入我们的生活。

中国网通在启动“宽带E线新生活”时称,年底要在北方十省圈进300万ADSL用户;两年后,这一数字要膨胀到1500万,窄带向宽带过渡显然加快了步伐。

与此同时,融合的下一代网也“悄然而至”。

下一代网络也正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能提供各种宽带应用和传统电信业务的新型电信公共网络,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宽带化和移动性。

目前,下一代网络正转入业务实验阶段,年内在部分城市初步应用也成为看得见的目标。

二、把握需求主要业务的竞争

业务靠技术支撑,技术为业务服务。

除传统电话业务以外,无线通信、数据通信、智能网应用等业务种类层出不穷,电信业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

“全球已有的各种电信业务在我国都已经开办,基本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的信息通信消费需求。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日前这样说。

从中国联通的互动视界、神奇宝典、彩e业务、掌中宽带、定位之星、联通在线到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移动梦网、动感地带、彩信业务、随E行业务、移动在线,再到城市秘书台、银行卡电话、一卡通等电信增值业务。

适应不同沟通需要,市场细分使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

面对我国电信用户数量的增加和各种业务的应用,娄勤俭指出,要处理好业务的先进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实实在在的应用,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成为真正的购买力,才能避免新的“泡沫”。

拿短信来说,虽每条收费不高,但渐渐成了气候,备受手机用户追捧,目前手机短信息发送量已达698.7亿条。

还有,就是“小灵通”。

此项业务虽命运多舛,但由于它收费低廉,受到广大低端用户的欢迎,在我国大地上迅速蔓延,成为固定电话运营商难得的新增长点,并为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增加了新的变数。

此外,宽带接入正在克服价格瓶颈,近日市场呼声颇高;数据业务也正在电子政务工程和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逐渐升温。

“只有扎根于市场土壤,新业务的推出才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产业增长点,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满强这样说。

据悉,为了使新业务更高效地进入市场,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正在密切跟踪研究新技术的最新进展,目前已相继开展了用户驻地网、数字集群、宽带无线接入、ENUM业务等新系统的商用试验,积极培育市场,引导企业探索关键应用和建立商业赢利模式。

三、以服务质量带动的高品质竞争

新技术带动的新业务扑面而来。

人们在感受着“随时随地”沟通的同时,一些电信服务的“漏洞”也使部分交流不能“随心所欲”。

据了解,有关电信的投诉增幅在服务行业中占据显眼位置,除少量资费争议外,大多集中在服务质量和通信质量上。

服务质量是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政府部门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所要关注的焦点。

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这样说。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电信服务质量问题,信息产业部组织开展了电信服务质量专项治理,多项电信服务“顽疾”有望在年内得以改善,治理重点包括:

全面自查正在使用的格式合同,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条款立即修正,严禁在服务协议中含有违背《电信条例》的内容,并做到条款公平无歧视、准确全面、简单明了;

在今年底之前,建立公开、公平的选号机制,允许客户在办理装机、移机、改号、改址、改名等业务时,在企业提供的一定数量的电话号码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号码,企业不得收取选号费用;

规范短信息收费,移动公司和其他短信业务合作方做到提供短信服务时突出提醒用户收费信息和退订方式,任何收费须经用户预先认可,对用户退出服务的要求及时接受并停止收费;

此外,要求固定市话经营企业尽快改进市话计费系统,早日为市话用户提供市话详单的查询,并在10月底前制定好市话详单查询的具体实施方案。

这一系列改进措施,赋予了置身信息通信生活中的人们以信心和期待。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也一言道出人们心中的渴望:

让人人都能方便舒适地享受无缝隙沟通服务。

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增长率达到了2倍于GDP的增长速度,通信业继续发挥着带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作用。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刘彩说:

“保持通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做大市场。

四、电信业异质竞争加剧

电信运营市场竞争加剧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这种竞争首先表现在异质竞争越来越激烈。

移动业务是我国电信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今年上半年,移动业务对本地业务的替代程度继续提高。

在移动电话业务量中,移动本地通话时长比上年同期增长48.3%,但固定电话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仅增长12.5%,移动电话业务量占本地话务量比重上升到90.5%。

在长途电话业务市场上移动业务也成为一只重要力量,基本上可以称为三分天下有其一。

今年1-3月,移动长途电话、IP长途电话和传统长途电话分别占据了长途电话市场份额的30.1%、40.2%和29.7%。

尽管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1-6月,移动长途电话的比重仍然达到28.5%,IP电话的比重上升到41.4%,同时,传统长途电话的比重为31%。

尽管业务量增长较低,固网运营商发展新用户的努力丝毫未减,而且一定程度上借助小灵通的价格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与上半年移动用户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相反,固定电话新增用户增幅明显,在6月还出现了固定电话新增用户超过移动电话新增用户的情况。

价格战当前仍是电信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用户数高速增长期的结束,价格战对增加用户的刺激作用日益减弱。

尽管运营商采取了包括降价在内的多种促销手段,今年1-6月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也仅为2846.6万户,仍然少于去年同期3135.7万户的新增用户数。

另一方面,由于电信业价格需求弹性较高,降低资费可以刺激业务量增长,今年1-6月,移动本地通话时长比去年同期增长48.3%即是明证。

但是,移动电信业务收入明显小于其业务量增长,说明价格战并不一定有利于增加运营商的收益,恶性价格战甚至降低了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五、成本对电信业务定价的影响

一个电信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价格的竞争力上。

事实上,产品或业务的定价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不同电信业务的定价主体是不同的,如管制性电信业务的价格由政府管制机构制定,非管制性电信业务的价格则主要由企业自主制定。

对于企业定价的业务,要根据业务在市场中的不同地位,企业业务发展的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定价方法,如市场主导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定价方法就不同。

那种不管什么业务都采用一种定价方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缺乏灵活性和多变性,不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竞争力。

制定电信业务价格需要综合考虑成本、竞争对手价格、用户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本文从成本角度出发,探讨成本对电信业务定价的影响。

电信业务的主要定价方法

(一)价格=完全分摊成本+利润

完全分摊成本是指所有电信成本分摊到所有电信业务中的业务成本。

所有的成本都可以分成两部分:

与业务有关的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

直接成本可以直接分配给相关业务,共同成本则可以通过业务量、业务收入等成本动因分摊到各种业务中。

完全分摊成本是制定零售价格的基础(如本地电话),因为它是基于企业实际成本计算的业务成本。

基于完全分摊成本制定业务价格,可以防止不同业务间的交叉补贴,促进业务层次上的有效竞争。

但并不是所有的电信业务资费都可以基于完全分摊成本制定,如那些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电信业务(如长途电话),其市场价格可能已远远低于它的完全分摊成本。

因此,这类业务的资费是不能全部覆盖它应负担的共同成本部分的。

所有业务都以完全分摊成本定价,只是企业的一个美好愿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收回全部固定成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不平均的分摊方法:

▲让竞争不激烈的业务多分摊一些固定成本,而让那些竞争激烈、市场价格已经很低的业务少分摊一些,从而增强竞争业务的价格优势。

▲将更多的固定成本通过那些对价格增长不敏感的(价格非弹性)用户收回,使总的需求保持稳定,这是主导运营商愿意采用的方法,即所谓的“Ramsey定价”。

目前,国际上对固定成本的分摊是否应反映用户的需要弹性存在一些争议。

例如,有人认为在竞争环境下,商业用户比住宅用户价格敏感性要高一些。

因为在一定业务量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放弃价格高的运营商,而转向另一个价格较低的运营商。

所以运营商可以对住宅用户收取更多的钱,因为住宅用户相对来讲不容易走,较大比例的固定成本就由住宅用户来负担了,这样就可以对竞争较激烈的商业用户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

目前,国际上倾向于给企业更多的自由来分摊共同成本(管制业务除外),只要企业对共同成本的分摊没有被证明导致非效率或减少了社会福利。

在欧盟,企业制定的业务价格只要不超过“过渡价格”(即完全独立成本),或低于“掠夺性价格”(即长期增量成本),就不被认为是不合理的。

只要主导企业的业务定价在长期增量成本与完全独立成本之间,全社会福利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Faulhaber”规则。

“Faulhaber”规则的优势在于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主导企业分摊成本的自由,所以范围经济及高效率才在多业务运营商中产生。

(二)价格=短期增量成本+利润

短期增量成本是指企业扩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而需要增加的额外成本,包括直接变动成本和独有的固定成本。

当趋于无穷小时,增量成本就变为边际成本。

增量成本是一种前瞻性成本,它为那些市场新的进入者(特别是投资基础设施的进入者)提供投资决策信息。

从用户的角度讲,愿意支付以短期增量成本(边际成本)制定的价格;从经济学家的观点看,引起有效消费的价格要等于边际成本,此时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所以以边际成本定价被认为是“最优”定价。

但是,以短期增量成本制定电信业务的价格却不是很适宜的。

原因是:

企业只能收回与业务实际需求有直接关系的变动成本,但不能收回固定成本。

如果这个业务是向竞争者提供的,那么就会产生亏损,因为应分摊到此业务上的那部分固定成本没有由竞争者负担;如果这个业务是在企业内部提供的,那么固定成本可以通过其它业务的价格收回,这种情况下,这一业务将不产生亏损,但却是交叉补贴的。

以短期增量成本定价是企业运营的价格底线,常常由于竞争过于激烈,企业不得不采用此办法。

(三)价格=长期增量成本+利润

长期增量成本是指在一个足够长的期间来核算业务的增量成本,这个足够长的期间能使企业的所有成本变成可变的。

因为从长期看,所有成本都依赖产量水平,比如短期是固定成本,长期看也是变动成本。

长期增量成本的概念常常在发达国家制定互联业务的价格时所使用,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他们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竞争,因为这种方法下计算出来的互联费用比用完全分摊方法计算出来的低很多,有利于本国的竞争者及国外的竞争者进入市场。

但此价格对主导电信企业却是不利的,会造成主导电信企业不能收回其所有成本,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资金。

所以一般发展中国家不主张采用这种管制政策。

此外,一些新业务的价格也常常基于长期增量成本制定。

(四)价格=增量成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利润

这是所谓的“有效成分定价”(ECPR),在这种定价下,企业可以覆盖其固定成本,而且只有更有效率的竞争者才会在最终用户市场上提供业务。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一些竞争的新业务定价,也往往采用ECPR定价,因为共同成本已经被其它存在的业务所覆盖,没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将部分共同成本拿出来分给新业务,除非运营者想降低现在业务的价格,而把部分共同成本转移到新业务上。

(五)互联业务的定价举例

在实际应用中,互联业务资费一般采用完全分摊成本或前瞻性长期增量成本的定价方法,使用现行成本数据或历史成本数据计算。

1.按完全分摊成本与长期增量成本计算互联费用的比较

原因

管理目的

完全分摊成本

主导企业

可回收企业全部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

支持网络建设,防止交叉补贴,使部分竞争者不愿意进入

竞争企业

消费高

长期增量成本

主导企业

不能回收企业投资,不利于企业发展

促进竞争,不支持网络建设

竞争企业

消费低

2.按现行成本数据与历史成本数据计算互联费用的比较

原因

管理目的

固定成本

主导企业

可回收企业全部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

支持网络建设,防止交叉补贴,使部分竞争者不愿意进入

竞争企业

消费高

现行成本

主导企业

不能回收企业投资,不利于企业发展

促进竞争,不支持网络建设

竞争企业

消费低

六、前10个月我国通信制造业高速增长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日前发布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通信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通信制造业生产增速达到23.6%,拉动全行业生产增长5.4个百分点。

手机产销增幅分别达49%和48.4%,国产手机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提高,CDMA手机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产销增长保持了较快速度。

程控交换机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3%,产销率97%。

1-10月份累计生产4037万线,销售3919万线。

上海贝尔生产1328万线,销售1328万线;中华为生产1246万线,销售1145万线;中兴通讯生产761万线,销售761万线。

1-10月份通信类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利润增长111%,营业利润率为3.6%。

上海贝尔前10个月共出口11.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54%;华为继续强势增长,累计已实现利润24亿元;中兴通讯保持稳扎稳打,今年以来一直在50%以上的高位运行;熊猫、夏新、侨兴的增速也相当引人注目,销售收入增长均在80%以上。

百强企业中光纤光缆的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76%和12%,同时价格也比去年回升。

手机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0%,产销率为99%。

1-10月份百强企业累计生产手机9191万部,销售9116万部,其中出口3510万部;中国普天生产4372万部,销售4288万部,其中出口2188万部;TCL生产787万部,销售769万部。

II1~10月通信行业运行状况

一、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电话用户结构发生变化

2003年10月份,我国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总数,电信业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3年1~10月,通信业务收入完成42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

其中,电信业务收入完成38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邮政业务收入完成44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

各月净增情况见图1。

2000-2003年通信业务收入各月净增比较

 

10月份,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25693.8万户和25513.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

(一)固定电话用户数量快速平稳增长,结构有所变化

1~10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4091.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2.0%,平均月新增409.2万户(2001、2002年的月新增分别为296.2、282.1万户)。

各月净增情况见图2。

2001-2003年固定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10月份新增固定电话用户467.1万户,低于9月份的新增用户554.2万户。

其中,在新增的用户中,无线接入用户约占六成,成为拉动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25513.89万户的固定电话用户中,城镇固定电话用户为16498.4万户,占总用户的64.66%;农村电话用户为9015.5万户,占总用户的35.34%。

10月份的固定电话用户结构延续了从2002年底以来,城镇用户比例持续增加,而农村用户比例下降,农村用户的发展慢于城镇用户的趋势。

见图3。

城镇和农村固定电话拥护比较

 

在总固定电话用户中,住宅用户占79.99%。

其中,城镇用户中住宅比例为73.71%,农村用户中住宅比例为91.49%,与前四季度和9月份相比,住宅比例都在下降,分别下降了0.34、0.4和0.07个百分点。

城镇和农村住宅用户比较

2003.6

2003.9

2003.10

城镇用户中住宅比例

75.05%

74.11%

73.71%

农村用户中住宅比例

91.68%

91.56%

91.49%

总用户中住宅比例

81.11%

80.33%

79.99%

(二)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增长迅猛

1~10月,移动电话用户新增5093.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1.2%,平均月新增509.3万户。

10月移动电话用户增长696.4万户,创造移动电话用户单月增长的最高纪录。

各月净增情况见图4。

2001-2003年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

其中,邮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3%;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

二、移动、数据业务成为亮点长途业务收入出现波动

电信分专业收入比例及增长情况见图5和图6。

从增长速度上看,数据业务比上年同期增长47.7%,是发展最快的业务;移动通信同比增长18.4%,位于第二位。

从对增加量的贡献程度看,移动通信的作用最大,新增业务收入中57.8%来自移动通信业务;本地电话贡献了20.8%。

与9月份相比,除数据业务收入增加了1亿元外,长途、本地、移动领域的业务收入均较上月有所下降。

其中,长途和本地分别下降了近5亿和3.8亿,下降幅度最大。

三、东西部电信发展差距缩小中部地区发展缓慢

(一)中西部地区固定电话用户的增长略快于东部地区

从绝对增长量来看,东、中、西部都好于前两年同期,东、中部止跌回升,西部稳步发展。

从相对增长速度来看,东、中、西部1~10月份固定电话用户与去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7.6%、19.7%、21.4%,东、中、西部的差距有所缩小。

(二)东中西地区间的移动用户数量差距呈缓慢缩小的趋势

1~10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比去年底分别增长20.4%、30.0%、29.9%,三大地区之间的移动用户数量差距呈缓慢缩小的趋势。

(三)东部地区仍然是电信投资的重点,西部地区成为新的电信投资热点

截至10月底,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电信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2.76%、24.94%和22.30%,同比增长分别为20.8%、9.9%、20.1%。

东部增长最快,中部仍是增长最慢的地区。

四、东北地区业务收入略有下降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

10月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4.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仍为8.8%,比一、二季度32亿元的月均收入有所增加,但低于第四季度平均每月36.2亿元的水平,而且近几个月呈下降趋势。

1~10月份,东北地区累计完成电信投资121.4亿元,同比增长25.32%,高于全国平均增幅,投资比重占全国的8.55%。

投资增长势头明显。

10月共新增电信投资14.3亿元,比9月份增加4.1亿元,增长40.85%,三省都呈现出大幅增长的特点,其中吉林和辽宁的增长尤为突出,分别比9月增长74.95%和60.83%。

III电信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中第三代移动通信需把握火候稳健推进

近期,关于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讨论非常热烈,这些观点集中体现了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立场的机构和社会人士对3G不同的希望,也从侧面反映出移 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标准之争,归根到底是政治、经济利益之争。

当今3G的三大国际标准包括WCDMA、CD-MA2000和我国推出的TD—SCDMA标准。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日前指出,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TD—SCDMA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在技术研发、技术试验、标准制定以及频段规划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从一定意义上讲,3G牌照发放的时机将直接关系我国通信产业整体发展的质量和与国外企业竞争的格局,也将影响我国在3G及3G之后移 动通信产业的战略地位。

当前,由于3G在全球商用的整体性推迟,我国借3G之机实现民族通信产业的整体性突破有极大的可能性,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长期为国外企业“打工”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改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我们支持TD—SCDMA的思路一以贯之,选择好颁发3G牌照的合适时机和方式,进而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从制造业角度看,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首先是国内企业掌握3G核心技术,其次是国内企业能够基本占据3G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同时,应该建设好有国内企业参与的多厂家的供货环境。

如果在这些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向3G做大规模转移,我们通过TD—SCDMA产业化进程积累起来的力量有可能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迅速瓦解,前期的大量投入也许将功亏一篑。

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看,目前,GPRS和CDMA1X等技术所承载的大量数据业务功能刚刚投入应用,国内传统移 动运营商在2.5代的投资还远未收回。

在这种情况下迫于竞争压力贸然上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