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2757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docx

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完预检手续。

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要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妥善保护。

2、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

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要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3、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撅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4、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5、打试验桩。

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6、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的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

(二)材料要求

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成品购买的有出厂合格证,现场预制的有相关的试验资料。

2、焊条(接桩用):

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3、钢板(接桩用):

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低碳钢。

(三)施工机具

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

二、质量要求

(一)混凝土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标准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项目

1

主筋距桩顶距离

±5mm

2

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

5mm

3

多节桩预埋铁件

±3mm

4

主筋保护层厚度

±5mm

一般项目

1

主筋间距

±5mm

2

桩尖中心线

10mm

3

箍筋间距

±20mm

4

桩顶钢筋网片

±10mm

5

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

±10mm

 

(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项目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下表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项目

1

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3

成品桩外形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4

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

深度<20mm,宽度<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5

横截面边长

mm

±5

桩顶对角线差

mm

<10

桩尖中心线

mm

<10

桩身弯曲矢高

<1/1000L

桩顶平整度

mm

2

6

焊缝质量

见GB50202中表5.5.4-2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min

>8.0

上下节平面偏差

mm

<10

节点弯曲矢高

<1/1000L

7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时间

min

<2

浇注后停歇时间

min

>7

8

桩顶标高

mm

±50

9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三)打(压)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位偏差

打(压)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位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缝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1/2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三、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四、操作工艺

(一)桩机就位

打桩机就位时,要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二)起吊预制桩

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三)稳桩

桩尖插人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锤击l~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

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

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要在桩的机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四)打桩

1、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能超过1.O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2、打桩要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3、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要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五)接桩

1、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要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要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要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要连续焊满。

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

上下桩节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3、接桩处入土前,要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六)送桩

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的中心线要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

送桩留下的桩孔要立即回填密实。

(七)检查验收

每根桩达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或打至设计标高时,要进行中间验收。

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人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要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整理完毕提交甲方。

(八)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要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1、贯入度剧变;

2、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3、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4、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要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一、成品保护

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2、桩在起吊及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要平稳并不得损坏。

3、桩的堆放要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要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同桩号的桩要堆放在一起,而桩尖要同向一端;

(4)多层垫木要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要适当加宽。

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4层。

4、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5、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要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6、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要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施工时要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7、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要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二、要注意的质量问题

1、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

2、桩身断裂:

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所致原因,要及时检查。

3、桩顶碎裂:

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太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

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

4、桩身倾斜:

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所造成。

要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

5、接桩处拉脱开裂:

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

应保证接桩的质量。

五、施工准备

(四)作业条件

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完预检手续。

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要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妥善保护。

2、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

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要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3、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撅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4、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5、打试验桩。

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6、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的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

(五)材料要求

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成品购买的有出厂合格证,现场预制的有相关的试验资料。

2、焊条(接桩用):

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3、钢板(接桩用):

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低碳钢。

(六)施工机具

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

六、质量要求

(一)混凝土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标准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项目

1

主筋距桩顶距离

±5mm

2

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

5mm

3

多节桩预埋铁件

±3mm

4

主筋保护层厚度

±5mm

一般项目

1

主筋间距

±5mm

2

桩尖中心线

10mm

3

箍筋间距

±20mm

4

桩顶钢筋网片

±10mm

5

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

±10mm

(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项目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下表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项目

1

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3

成品桩外形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4

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

深度<20mm,宽度<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5

横截面边长

mm

±5

桩顶对角线差

mm

<10

桩尖中心线

mm

<10

桩身弯曲矢高

<1/1000L

桩顶平整度

mm

2

6

焊缝质量

见GB50202中表5.5.4-2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min

>8.0

上下节平面偏差

mm

<10

节点弯曲矢高

<1/1000L

7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时间

min

<2

浇注后停歇时间

min

>7

8

桩顶标高

mm

±50

9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三)打(压)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位偏差

打(压)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位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缝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3)最外边的桩

(4)中间桩

1/2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七、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八、操作工艺

(一)桩机就位

打桩机就位时,要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二)起吊预制桩

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三)稳桩

桩尖插人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锤击l~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

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

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要在桩的机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四)打桩

4、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能超过1.O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5、打桩要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6、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要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五)接桩

4、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要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要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要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要连续焊满。

5、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

上下桩节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6、接桩处入土前,要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六)送桩

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的中心线要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

送桩留下的桩孔要立即回填密实。

(七)检查验收

每根桩达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或打至设计标高时,要进行中间验收。

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人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要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整理完毕提交甲方。

(八)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要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5、贯入度剧变;

6、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7、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8、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要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三、成品保护

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2、桩在起吊及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要平稳并不得损坏。

3、桩的堆放要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要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同桩号的桩要堆放在一起,而桩尖要同向一端;

(4)多层垫木要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要适当加宽。

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4层。

4、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5、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要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6、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要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施工时要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7、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要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四、要注意的质量问题

1、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

2、桩身断裂:

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所致原因,要及时检查。

3、桩顶碎裂:

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太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

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

4、桩身倾斜:

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所造成。

要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

5、接桩处拉脱开裂:

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

应保证接桩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