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2783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教案人教版

第十一章 流体的力现象

一、在流体中运动

授课地点:

  教室、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硬纸、吸管、胶带、电吹风机、铁丝、纸条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制作“鸟翼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加深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实验探究——升力

  

(1)提问:

鸟儿能在天空中翱翔,依据鸟的原理而设计的滑翔机大家听说过吗?

你知道第一个设计滑翔机的人是谁吗?

连接滑翔机图片。

  学生回答问题,若可以回答,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若不能回答,教师在图片的引导下,介绍奥托·李林达尔。

  

(2)德国的奥托·李林达尔,是世界上公认的滑翔机之父(连接到李林达尔)。

  学生了解到滑翔机之父——李林达尔。

  (3)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做一个鸟翼模型,观察气流对鸟翼有什么作用?

  鸟翼向上运动,肯定是有一个力作用在它上面了,而这个力呢,由于它有提升物体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升力”。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一个鸟翼模型,如教材图11-1-3在中间插一个吸管,将模型放在一个直立的铁丝上,用吹风机正对着鸟翼模型吹风,观察气流对鸟翼的作用;

  学生观察到鸟翼模型在气流的作用下,沿着铁丝向上运动。

二、伯努利的发现

  

(1)提问:

这个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早在1738年,伯努利就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不仅解开了鸟儿在天空翱翔的奥秘,也成了人类打开空中旅行大门的钥匙(连接到伯努利)。

  学生了解伯努利的主要成就。

  

(2)流速与压强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取一张纸条,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如图11-1-4,纸条会怎样运动?

  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

纸条居然飞了起来(这里和他们日常生活中以为只有吹纸条下方才会将纸条吹起来不同,引起学生好奇);

  提问: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出流速和压强有什么样的关系(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要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我们来探究一下纸条上方的流速和压强;

  学生根据引导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吹纸条上方,导致纸条上方的流速比纸条下方的流速大;

  纸条上升,说明纸条上方的压强比下方小;

  纸条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却小,说明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让学生自己写出结论,写完后让他们对照书上相应的部分;

  (3)学生自己写结论,然后与书上的内容对比;

(4)介绍一下“河流流线”的情况;

 

  观察实验室中模拟鸟翼周围的气流的情况(如图11-1-5)。

  学生观察;

  提问:

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来解释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鸟翼上方和下方的压强差导致了升力的产生;

∙升力是向上的,说明鸟翼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大;

∙根据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道鸟翼下方的流速比上方小;

∙是什么导致了下方的流速比上方的小呢,当气流通过鸟翼时,下方的流速比上方慢;

∙做个鸟翼模型,放在水流中,让同学来体验一下,经过鸟翼模型下方的水流要比上方慢。

  学生在引导下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5)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写完后对照书上的相应部分。

  (5)学生自己用逻辑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结论,并和书上的结论对照。

三、解释飞机的设计原理

  提问:

(1)飞机和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列举出共同点(两支翅膀、头、尾等等)。

  

(2)那飞机要升入天空,它的机翼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的?

(画图)(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学生自己动手画图;

∙飞机同样需要升力;

∙飞机的成功是仿生的一个典型例子;

∙飞机的机翼和鸟翼有几乎相同的结构。

 

四、生活中的“翼”

  看教材图11-1-6、图11-1-8和图片,

  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在空中,飞机、天鹅;

  在海洋中,企鹅、海豚、鳐鱼、深水飞机。

  你能想像它们的形状吗?

请你们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

  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画了出来。

五、发展空间

  我们通过图11-1-9某同学设计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来分析它的原理。

  学生回答。

六、课堂小结

  1.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用这个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

  3.解释飞机和鸟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行。

七、作业

  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实践活动】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制作飞机的机翼模型;在因特网或百科全书上查阅有关风洞的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话写一下风洞的作用。

【教学反馈】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做为了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不停地诱发学生,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他们会觉得是自己解决了问题。

  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怎样依据方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科学探究:

浮力的大小

(一)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实验探究——浮力

  

(1)调查:

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

  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并认同有这样的感觉;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

 

  

(2)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

  学生观察;

  教师: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例子。

  学生举例;

  引导得出浮力概念:

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

  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有这样的“浮”起来的概念,所以他们很容易理解浮力的概念;他们知道把物体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

  (3)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开始出现分歧,有的学生赞成、有的学生反对、开始怀疑;

  进行实验: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

”(演示实验,如图11-2-2)

  学生思考;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

(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一步一步引导得出结论;

∙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

∙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

∙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

  (4)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写在笔记本或纸片上;

  (5)进一步讨论这个实验:

  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F1和F2有什么关系?

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想。

∙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

∙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1和重力的作用;

∙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2、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F1和F2来表示F浮;

∙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

∙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6)引导:

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

  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出得到的结论;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1)复习: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升力,作用在鸟身上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回答:

升力是由于鸟翼上方和下方的压强差产生的。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以下是一种引导的方案,供参考)

 

  浮力与升力有共同的特征“能使物体上升”。

  学生类比回答;

  升力是由压强差产生的,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升力类似,通过类比,我们可以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让学生自己根据理解,在卡片或笔记本上写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们整理思路运用类比法自己写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3)通过实验观察上下表面的压强差。

  演示实验:

  将两头带橡皮膜的直桶玻璃管竖直伸入水中,让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们观察到玻璃管下面橡皮膜比上面的凹陷得厉害;

  根据你的理解,写一写你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了什么有用的结论。

  动笔写自己的理解并与同学分享和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4)思考:

沉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受到浮力了吗?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一下)

  得出结论:

像沉船那样与水底紧密结合的物体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因为它的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强。

  学生记录:

没有。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要上下表面的压强同时具备的时候才能产生浮力。

三、课堂小结

  1.认识浮力,是一种能使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它的方向竖直向上;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

  3.得到一种浮力的计算方法:

F浮=F1-F2。

四、作业

  根据需要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

  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阿基米德以及死海的资料。

 

二、科学探究:

浮力的大小

(二)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盛有水的水杯、两端带有绷紧程度相同的橡胶膜的玻璃圆筒、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较大的铁块、食盐、小塑料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出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实验探究:

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1)引导猜想:

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猜想:

“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

  

(2)强调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常常运用“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研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控制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我们用同一个物体浸入同一种液体中,那么我们就可以研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了。

  如果在不同的深度,浮力不变,

  • 那么意味着什么?

  • 也就是浮力不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进行分组探究实验,把上面不同的检验猜想的实验分给不同的小组进行探究。

  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进行探究,得到实验结果。

  (3)在探究结束后,总结出以上各个猜想的正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照课本上的相关部分,看看自己写的和书上的表述哪个更好。

    (3)学生自己总结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启发学生明白“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密度”就是“排开液体的密度”,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表决)。

  学生表决,引发思考;

  

二、阿基米德原理

    

(1)演示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小桶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步骤:

    • 先测出小桶在空气中的重力G1;

    • 再测量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2;

    • 将溢水杯的水正好接到刚好要溢出的位置,然后将小桶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处;

    • 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入水中,同时它排开的水通过溢水口进入小桶,这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

    • 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个时候盛水的小桶的重力G3。

    

(1)学生动手做实验,记录数据,发现关系;

    实验记录表格见“备注”;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让他们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写出自己的阿基米德原理,并与书上的对照,看有什么不同,比较哪个写得更好。

    学生自己比较实验数据结果,得出结论,写出自己的阿基米德陈述,与书上内容对照。

    

(2)进一步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吊起一只装满水的小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然后把这袋水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怎样变化?

当完全浸没以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

    学生自己描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且与书上对照。

    观察实验,学生解释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

   小结:

同学们,你们和阿基米德一样经历了浮力探究的过程,如果你生活在2000多年以前,你就是阿基米德了。

阿基米德是在他洗澡的时候得到灵感的,我们也要学会在生活当中去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和探究这些问题。

    激发成就感。

三、兴趣交流

    气体和液体都是流体,因此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是因为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因此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举出在生活中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学生举例:

  轮船受到浮力;

  热气球、飞艇受到浮力;

  水里的鱼受到浮力。

四、浮力计算

    小结一下:

    

(1)实验室测量浮力的方法可以计算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可以计算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计算浮力;

    例子:

书上的例题“橡皮泥块”。

    

(1)F浮=F1-F2;

    

(2)F浮=F下-F上;

    (3)F浮=G排;

  学生解答。

五、发展空间

    1.分析密度计原理:

    注意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

  学生了解密度计。

    2.“排水量”概念的解释。

  熟悉生活中常用的术语。

六、作业

  根据情况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

    1.自制密度计;

    2.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法国物理学家查里做成的第一个氢气球的资料。

【教学反馈】

    本节内容,浮力的问题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片面的或错误的概念。

我们的意图是在学生原有的前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浮力的概念,让学生们都熟悉“漂浮物体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根据上节学过的知识,巧妙进行类比;“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实验,让他们以科学的探究方式来解决问题,阿基米德原理则用了一个巧妙的例子得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在整个过程中设立了一道道的关卡,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通过引导,他们会觉得是他们自己解决的问题。

【备注】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表格:

石块所受重力(N)

石块浸入以后绳子的拉力(N)

石块所受的浮力(N)

G2=

G3=

F浮=

空桶所受重力(N)

空桶加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N)

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N)

G1=

G4=

G排=

阿基米德原理:

 

三、沉与浮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鸡蛋、水杯、盐水、注射器、试管、胶塞、胶管、玻璃管、铁丝、水、轻纸带、胶带、酒精、棉花、火柴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物体的沉与浮

   

(1)演示实验:

石块和塑料空心球

  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

  提问:

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提出各种解释。

    

(2)今天的课上完以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演示实验:

  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

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a)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

    b)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

    • 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 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

    c)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

    d)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

    • 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

    • 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

    • 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 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 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

    • 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

    • 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

    •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

 

 

 

 

(a)学生观察回答。

(b)教师引导得出搅拌的目的,一步一步让学生建立起加盐水是改变液体密度的概念。

 

(c)学生观察发现,鸡蛋上浮了,有的学生很吃惊。

(d)学生思考。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分析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整理自己的思路,用“=>”符号描述你的思维过程。

    (3)学生用逻辑推理的符号阐述自己的思路。

二、认识三种状态

  鸡蛋所处的三种状态:

  下沉:

浮力<重力

  上浮:

浮力>重力

  悬浮:

浮力=重力(平衡)

    让学生了解三种状态。

三、生活中的下沉与上浮

    

(1)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浮力非常重要,浩瀚的海洋中,许多生物用不同的方式创造沉与浮,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展示各种海洋生物图片。

 

    

(2)我们来看看鱼是怎样使自己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

(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

  • 鱼同上面的鸡蛋一样,重力没有发生变化;

  • 鱼也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 重力没有变化,而浮力变化了;

  • 鱼是通过鱼鳔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浮力的;

  • 鱼鳔较小时,鱼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鱼下沉;

  • 鱼鳔较大时,鱼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鱼上浮;

  • 鱼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鱼将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深度游动。

    激发兴趣,学生思考。

 

    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整理自己的思路,用“=>”符号描述你的思维过程,写出鱼在哪种条件下处于下沉、上浮或悬浮三种状态;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潜艇与热气球

  

(1)最早的潜艇用于军事侦察和袭击,现在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获得新资源提供信息。

  连接到凡尔纳,加潜艇图片;

  另一个仿生学的例子——潜水艇(潜水艇的水舱相当于鱼鳔)。

 

  

(2)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

  • 潜水艇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

  • 注意潜水艇的水舱的体积是不变的(这一点与鱼鳔不同);

  • 潜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艇处于同一液体当中(即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那么浮力是不变的;

  • 浮力不变,只可能是重力的变化引起了潜艇的下沉、上浮和悬浮;

  • 潜艇有两个水舱,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向水舱中压入和排出水;

  • 潜艇通过向水舱中压入和排出水能改变潜艇的重力;

  • 人工向水舱中压入水,直到重力大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下沉;

  • 人工从水舱中排出水,直到重力小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上浮;

  • 当重力与浮力相等时,潜艇悬浮。

    引起学生思考。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整理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潜水艇下沉、上浮和悬浮的状态,你可以用“=>”来表述你的思维过程。

    (3)学生自己整理自己的思路,并写在纸上,逻辑推理的思维再次得到强化。

五、分析比较

    

(1)提问:

鸡蛋、鱼和潜水艇都会在液体中下沉、上浮和悬浮,那么它们都是用了同样的方法处于这三种状态的吗?

 

  学生分析回答。

  不是;

    鸡蛋:

是由于鸡蛋浸没的液体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引起浮力变化;

    鱼:

是通过它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引起浮力变化;

    潜水艇,是通过它的自身重力的改变引起了下沉和上浮,它的浮力并没有变。

    

(2)同学们自己归纳一下,总结出他们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

    学生自己思考;

  (3)介绍热气球,加图片;

  运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