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2832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docx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导学案

目录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

课题1金属材料1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2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2)4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6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8

第九章溶液10

《课题9-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10

《课题9-2-1 饱和溶液》导学案11

《课题9-2-2 溶解度》导学案13

《课题9-3 溶质质量分数》导学案15

第十单元酸和碱17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1)17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2)19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0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22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1)22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2)24

课题二化学肥料26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区分生铁和钢、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关系。

3、通过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来解释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课本2页—4页,填写下列空白:

1A、金属除了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铜呈色,金呈色。

常温下汞是态,它俗称。

2A、物质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但这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和对等多种因素。

3A、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4A、在铁、铝、铜、锌四种金属中:

可用来制造炊具的是;常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的是;导电性最强的是;常用于做干电池电极的是;包装糖果和香烟的银白色金属材料是;密度最小的是。

【思考与交流】

5A、课本8页书后习题第1、2题。

6B、观察课本3页表8-1,解答课本3页中“讨论”的四个问题。

7C、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和木炭粉。

请您设计实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

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知识点2:

合金

【阅读】课本4页—6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8A、什么是合金?

生铁和钢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9B、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为什么大多数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

 

【思考与交流】

10A、课本8页书后习题第3题。

11B、课本8页书后习题第4题。

12C、课本9页书后习题第5题。

【反思与小结】

三、自我测评

13A、下列用途中利用了铜的导电性的是()

A.电极B机械零件C.铜雕像D.铜火锅

14A、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铝B.氧化铁C.铜D.钢

15A、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从早到晚的顺序是()

A.Fe—Cu—AlB.Cu—Fe—AlC.Cu—Al—FeD.Al—Cu—Fe

16A、“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因为它们属于()

A.氧化物B化合物C.混合物D.金属或合金

17A、世界卫生组织经过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B升热慢退热也慢,保温性能好

C.烹饪食物中留有铁元素D.铁中含有有机物必含的碳元素

18B、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应用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用铝合金制门窗B用铝合金做飞机材料

C.用金属铝制盛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D.用金属铝制电线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

一、学习目标:

1.能记住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2.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与金属化学性质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阅读】课本9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1A、为什么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A、我们常说“真金不怕火炼”。

请您从化学的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B、请写出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B、上面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无差异?

说明了什么?

知识点2:

金属与酸的反应

【阅读】课本10页—11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金属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5A、完成下表

小结:

1.比较上表反应现象,可以说明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为:

2.分析上面的反应方程式的特点:

他们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一种和一种,这种反应叫做反应。

6B、课本10页书后习题第4题。

【思考与交流】

7C、为了探究金属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快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相同的稀盐酸;

②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质量相等的镁、锌、铁,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个试管口上。

[观察与分析]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气球膨胀最快的是放的试管。

(3)通过该实验分析,实验室一般用锌而不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反思与小结】

三、自我测评

8B、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品,这是因为。

9A、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1)镁在空气中燃烧:

反应类型

(2)镁条插到稀硫酸中:

反应类型

(3)铁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类型

10C、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O2===CO2B.2H2O2===2H2O+02↑

C.CuO+H2===Cu+H2OD.2H2O===2H2↑+02↑

11D、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MgB.AlC.CuD.Zn

12D、某同学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有一半露出在液面上。

他又将从废电池外壳收集来的锌片放入杯中,看到的现象是,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的位置与原来相比会(不变、上浮或下沉),其依据是。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2)

一、学习目标:

1.能完成有关金属活动性的实验探究。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11页内容

知识点1:

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B、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若将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A、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2题。

知识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

【阅读】课本12页—13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3A、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K、Ca、Na、、、、、Sn、Pb、(H)、、、、Pt、Au

4B、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主要应用:

【思考与交流】

5A、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4题。

6A、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5题。

7B、废旧计算机的部件中含有Zn、Fe、Cu、Ag、Pt、Au等金属,经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

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A.Cu、AgB.Fe、ZnC.Pt、CuD.Ag、Au

8B、有人用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A.加盐酸B.测密度C.用火烧D.看颜色

9C、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的废硫酸也不能直接倒入铸铁下水管道,是因为。

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划线是因为。

10C、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7题。

11D、用实验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写出两种可行方案所需试剂名称。

【反思与小结】

三、自我测评

12A、与稀硫酸、氧气、硫酸铜都能反应的是()

A.碳B.二氧化碳C.铁D.酒精

13B、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FeCl3B.FeCl2C.ZnCl2D.MgCl2

14C、5.6g不纯的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了0.21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杂质可能是()

A.CuB.HgC.ZnD.Mg

15D、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粉(铁粉),加足量盐酸后过滤B.铁粉(铜粉),加足量盐酸后过滤

C.FeCl2(CuCl2),加足量的铁粉过滤D.CuCl2(铁粉),加足量蒸馏水过滤

16D、某课外活动小组从试验废液中回收银,再检验所得银粉样品中是否含有铁粉:

(1)甲同学有简单的物理方法迅速证明了样品中含有铁粉。

他的方法是

(2)乙同学很快制定了进一步测定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

A.取两药匙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

B.待充分反应后,取出不溶物

C.不溶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记下其质量

①乙同学能用稀硫酸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②判断步骤B中已充分反应的方法是

③步骤B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④根据乙同学的设计实验能否达到目的?

(能或不能),说明理由: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矿物,能记住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2.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金属资源的存在方式与矿石

【阅读】课本15页—16页,完成以下题目:

1A、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的存在于和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等以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形式存在。

2A、工业上把能叫作矿石,常见的矿石有等。

知识点二:

铁的冶炼

【阅读】课本16页—17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3A、把铁矿石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工业上炼铁时,把和、一起加入,在下,利用与反应生成的把铁从铁矿石还原出来。

4B、按课本图8—20实验时,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5B、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炼铁技术,他们将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

请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C、按课本图8—20实验时,为什么在开始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

试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8C、炼铁的铁矿不仅要选“含铁量”高的,还要选“有害元素”少的。

常见的铁矿石有:

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你认为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是,理由是。

知识点三:

含杂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阅读】课本18页,完成以下题目:

11A、用2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思考与交流】

13C、为检测某生铁产品的质量,取该生铁样品10.0g放入烧杯,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后称量,发现反应后的烧杯中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34g。

试计算:

(1)生铁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生产100t这样的生铁,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反思与小结】

三、自我测评

16A、下列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是()

A.FeB.AlC.ZnD.Au

17B、下列物质中不是炼铁高炉中投放的基本原料的是()

A.铁矿石B.石灰石C.焦炭D.生铁

18C、铝土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工业生产中,通过电解氧化铝得到铝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9C、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试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说明有生成,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说明有生成。

(3)由上述实验可知,一氧化碳具有性,在我们学过的物质中,具有这种性质的还有和,因此,他们在工业上常用来。

(4)在C处放置燃着的酒精灯,目的是。

20D、课本22页书后习题第4题。

21D、课本22页书后习题第5题。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一、学习目标:

1.能记住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能说出废旧金属对环境的影响,能说出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阅读】课本18页—19页,完成以下题目:

1A、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的化学反应。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铁锈的特点是很,不能等反应,因此它可以全部被锈蚀。

【思考与交流】

2C、请总结铁制品生锈的条件。

①;②;③。

3B、下列做法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

A.用废水冲洗铁质污水管道B.铁制窗户刷油漆

C.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D.用过的菜刀用清水洗干净

4B、下列做法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

A.保留铁制品上的铁锈B.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C.在金属机械上涂油D.在车船表面刷油漆

5C、下列叙述中,结论和理由都正确,且理由是该结论的合理解释的是()

A.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容易生锈,因为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

B.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因为铁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C.炼铁时必须加入石灰石,因为石灰石分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D.铝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被锈蚀,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铜绿而被腐蚀,因为铜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C、在①汽车;②齿轮;③门把手;④锯条;⑤铁质脸盆;⑥铁柜;⑦铁轴;⑧剪子等常见铁制品中,为防止他们生锈,通常采取不同方法。

请用序号填空。

(1)在表面刷一层油漆。

(2)在表面涂上机油。

(3)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

(4)在表面烧制搪瓷。

(5)使其表面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知识点二、金属资源保护

【阅读】课本20页—21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7A、为什么要对金属资源进行保护?

8A、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主要有:

①;②;

③;④。

【思考与交流】

9A、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说法中,你不赞成的是()

A.地球上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

D.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0B、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问题被重视,其原因是()

A.利用电池的金属外壳B.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C.防止电池中汞、镉、铅等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的污染

D.不使电池的泄露物质腐蚀其他物品

【反思与小结】

三、自我测评

11A、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输气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B.在呈酸性的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D.在含沙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12B、有关金属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C.地球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不能再生D.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是不开采

13C、钢铁在的空气中难生锈,在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钢铁生锈实际上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防止铁生锈最常用的方法是。

这样既可以隔绝,又可以防止。

14C、很多同学家里都有一些铁质劳动工具,如铁锹、坝土曼、锄头、镰刀等,不用时若保管不当,他们很容易生锈,请你思考一下,回答以下问题:

(1)铁质劳动工具为什么容易生锈?

(2)请说出一种除锈的方法。

(3)若要防止铁质劳动工具生锈,作为家庭,一般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九章溶液

《课题9-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课堂预习】

1、溶液是一种或__物质分散到___里,形成____、____的混合物。

2、溶质:

________  溶剂:

__________。

3、溶液是由____和____组成,溶液的特点具有____性和______性,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____。

4、乳浊液是________________。

5、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______,这一过程____热量,另一种是_______,这一过程____热量,在溶解过程中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等时,溶液的温度就会发生变化。

【典例精析】

例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名称或者化学式:

溶液

盐水

米醋

白酒

澄清石灰水

碘酒

溶质

溶剂

【课堂检测】

知识点一溶液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溶液是无色通明的液体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水银  B.蔗糖水 C.液氧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

知识点二乳化现象

4、讲下列四种物质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在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生活中,下列洗涤剂中所用的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汁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知识点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6、下列物质溶解于适量水中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7、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只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的水,测得水的初温是20℃,再分别向三只试管中添加3g的NaCl、NaOH、NH4NO3固体,振荡。

⑴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⑵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由此实验可知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水组成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在一定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现象不一定相同

D.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现象不一定相同

2、一杯久置的高锰酸钾溶液,实验测得其上层密度为ag·mL-1,下层密度为bg·mL-1,则a和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3、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无色及透明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4、下列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

A.牛奶      B.生理盐水    C.眼药水      D.白酒

5、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面粉和大量水的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

C.KMnO4溶解在水里形成的紫红色的液体  D.向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

6、下列溶液名称不正确的是( )

A.糖溶于水:

糖的水溶液      B.盐酸:

盐的酸溶液

C.食盐溶于水:

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于水: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

7、下列物质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把少量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蔗糖不见了,是由于________分散到______中间去了,使水有了甜味。

在溶液中______和______都各自保持自己的化学性质。

9、现有①植物油 ②味精 ③面粉 ④硫酸铜 ⑤鸡蛋清 ⑥泥土 ⑦牛奶七种物质,把它们分别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

10、⑴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①稀硫酸_____,②硫酸锌溶液__,③75%的医用酒精_____,④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_____。

⑵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溶质是___________,溶剂是____。

少量的花生油加入到汽油中,振荡后的现象是______,所得液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⑶把一块铁片放入稀硫酸中,直到没有气体放出,此时铁片有剩余,在所得的浅绿色溶液中,溶质为_____,溶剂为___;如果铁片完全溶解,则液体中的溶质可能只有_____,也可能还有____。

《课题9-2-1 饱和溶液》导学案

【课堂预习】

阅读教材P33—P35“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____、_____的方法。

4、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典例精析】

例:

判断下列溶液是否饱和。

⑴t℃,向10g水中加入2gA,搅拌后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溶液;

⑵t℃,向50g水中加入10gB,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溶液;

⑶t℃,向50g水中加入8gB,所得溶液为______溶液;

⑷t℃,向40g水中加入9gB,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溶液;

⑸t℃,向40g水中加入5gB,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溶液;

【课堂检测】

1、20℃,100g水中最多溶解4gC物质,现向100g水中加入3gC和1gA,所得溶液是否为C物质的饱和溶液?

2、比较下列各组溶液的浓度,并用“>”或“<”表示。

如:

10%的氯化钠溶液<20%的氯化钠溶液

⑴浓硫酸__稀硫酸;⑵40%的稀硫酸__38%的浓盐酸

⑶含酒精50%的白酒__消毒酒精(含酒精70%)

⑷20℃,硝酸钠的饱和溶液__20℃,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3、已知: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最多溶解0.02g氢氧化钙。

现取两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