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2851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精简.docx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精简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概括

第一部分化学概念

1、化学变化:

有其他(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

水通电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或分子改变,原子不改变)。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理变化:

没有其他(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举例:

水变成水蒸气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改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隙。

判断:

(1)灯泡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2)向紫色石蕊试液加入某物质,溶液颜色发生了改变。

此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3)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成了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

3、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测定。

注意:

状态和形状的区别。

物质的状态通常有三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二氧化锰,形状不同,但都是固态。

4、化学性质:

物质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氢气、一氧化碳、碳、镁带、铁丝在纯氧中、甲烷、酒精、纸张等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助燃性(如氧气、二氧化碳帮助镁带燃烧)、稳定性(如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稳定性(如碳在高温下就不稳定了、碳酸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就会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还原性(如氢气、一氧化碳、碳都具有还原性)、氧化性(如氧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等)、酸性(如酸的溶液都具有酸性、氯化铵溶液)、碱性(可溶性碱的溶液都具有碱性、碳酸钠溶液)、有毒性(如一氧化碳)、金属的活动性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选择:

(1)酒精燃烧()

(2)酒精能燃烧()

(3)酒精挥发()(4)酒精会挥发()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5、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

如:

蒸馏水、水、24K黄金、铜、氧气、二氧化碳等。

记住:

只有四种关于水的说法是纯净物(水、纯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其它关于水的说法一般都是混合物。

纯净物可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由同种原子构成。

反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每种纯净物有一个固定的化学式。

如:

甲烷的化学式是CH4,从语句上可判断甲烷是纯净物。

6、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如:

泥水、空气、18K黄金、铜锌合金、大理石、溶液、浊液等。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纯净物混合而成的,分析混合物时应把每个成分列举出来。

如:

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组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是有氢氧化钠和水组成的;大理石是由碳酸钙和杂质组成的。

又如: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从语句上判断天然气是混合物。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氧化铁的俗名就不可以叫铁锈,因为氧化铁是纯净物而铁锈是混合物。

填空:

氯化钠溶液含有________种元素。

7、纯度:

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或某一成分)含量的高低(即该成分的质量分数)。

m(某一成分)

计算公式:

纯度%=————————————х100%

m(混合物)

要注意:

质量与质量分数的区别;体积与体积分数的区别。

练习:

(1)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3)欲测量由氯化钠和碳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某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空气里每100个分子中含有21个氧分子、78个氮分子、1个氩分子,据此可知空气

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列出式子即可,N-14O-16Ar-40)。

(7)

小强同学研究了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发现不纯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右图是他其中一次实验的装置,排尽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即可)。

(8)人们把24K黄金称为纯金,则18K黄金的纯度=________________

8、过滤:

分离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

过滤的结果:

可以得滤渣(在______________上面)和滤液(在______________中)

9、蒸发、用加热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等)汽化而除去的操作。

蒸发可以使稀溶液变成浓溶液或者把溶液蒸干使溶质析出,前者叫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的结果可以得到浓溶液或固体。

10、蒸馏:

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如:

要从自来水中获得蒸馏水就要进行蒸馏操作。

蒸馏的结果只能得到液体。

11、结晶: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的结果:

得到晶体。

常见的结晶方法有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

目标物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用降温结晶;目标物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用蒸发结晶。

举例:

(1)从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Cl,要分离出KNO3,怎么办?

要经过:

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烘干

(2)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NO3,要提纯出NaCl,怎么办?

要经过:

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趁热过滤、洗涤、烘干

12、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

氧气、氢气、氮气等

13、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

二氧化碳、水、氯酸钾等

填空: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__。

(2)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若用圆圈分别表示单质和化合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选择:

(1)经测定,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组成的推测不可能的是()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2)关于“单质”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B.只含一种元素,且以游离态存在

C.可能存在于混合物中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的存在状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溶液的状态有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

14、游离态:

元素以单质的形态存在。

如:

氢气是单质,氢气中的氢元素以游离态形态存在。

15、化合态:

元素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如:

水是化合物,水中的氢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

填空:

空气中的氧元素存在形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物质的简单分类:

金属单质:

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

如:

镁、铝、铜等

非金属单质: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

如:

氢气、氧气、C60等

稀有气体单质:

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

如:

氦气、氖气等

填空:

(1)纯净物与单质之间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纯净物与混合物之间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3)混合物与单质之间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16、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加上一定的数字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如:

O2表示氧气,H2O表示水。

17、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变化的式子。

如:

2Mg+O2

2MgO表示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

18、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9、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0、元素: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1、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种原子的质量对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

常用符号Ar表示。

选择: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种氢原子1个原子的质量为3.348×10﹣27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B.2C.3D.4

22、相对原子质量:

简称式量,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记住以下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l-35.5Na-23Mg-24Al-27

S-32Cl-35.5K-39Ca—40Fe-56Cu-64Zn-65

Ag-108Ba-137

计算并记住以下化学式的式量:

(1)H2_____________

(2)O2____________(3)CO____________

(4)CO2____________(5)SO2___________(6)CH4____________

(7)H2O____________(8)HCl____________(9)KCl____________

(10)NaCl__________(11)KClO3___________(12)H2SO4____________

(13)CaO__________(14)NaOH___________(15)Ca(OH)2___________

(16)CaCO3___________(17)Na2CO3____________(18)CuSO4•5H2O___________

22、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填空:

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23、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24、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判断:

只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填空:

写出下列方程式:

(1)氢气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合反应吗?

______是氧化反应吗?

________

(2)生石灰投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合反应吗?

______是氧化反应吗?

________

(3)甲烷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合反应吗?

______是氧化反应吗?

________

所以,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选择: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25、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判断:

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

26、物质的量:

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用符号“n”表示。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用符号“mol”表示。

如:

一杯水的物质的量为3mol,记作n(H2O)=3mol

27、摩尔质量:

表示每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尔,用符号“g/mol”表示。

如:

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记作M(H2O)=18g/mol

填空:

(1)M(H2O)=18g/mol,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水的密度为1g/mL,如何得知一杯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

请设计实验方案及有关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9、浊液:

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0、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

31、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和水形成的混合物。

32、溶液:

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3、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注意:

未被溶解的物质以及难溶性固体都不能算作溶质。

34、溶剂:

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5、溶解性: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

36、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同种溶质(或原溶质)的溶液。

37、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继续溶解同种溶质(或原溶质)的溶液。

填空:

(1)饱和溶液和浓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2)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38、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用符号“S”表示,单位是g/100水。

如:

20℃时,S(Ca(OH)2)=0.165g/100水

填空:

20℃时,S(Ca(OH)2)=0.165g/100水

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1)20℃时,将2克熟石灰投入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所得混合物叫________,它属于什么概念?

_____________。

过滤,滤液叫______________,含溶质_____克,滤渣为______克。

(2)20℃时,将2克生石灰投入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能否配制2%的石灰水?

________

39、晶体: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40、结晶:

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常见的结晶方法有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

目标物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用降温结晶;目标物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用蒸发结晶。

举例:

(1)从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Cl,要分离出KNO3,怎么办?

要经过:

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烘干

(2)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NO3,要提纯出NaCl,怎么办?

要经过:

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趁热过滤、洗涤、烘干

41、结晶水合物:

含有结晶水的晶体。

如初中典型的结晶水合物要记住两个:

胆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石碱/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另外要注意:

硝酸钾晶体(KNO3)、氯化钠晶体(NaCl)等等,晶体中不带结晶水。

填空:

(1)KNO3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剂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SO4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剂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用符号“C%”表示。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也叫浓度)的一种方法。

填空:

一瓶食盐溶液的浓度是20%,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酸碱指示剂: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和PH试纸。

比较溶液酸碱性强弱,可选用PH试纸。

紫色石蕊的变色规律是酸红碱蓝中紫;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规律是碱红中酸无。

要注意:

是指示剂在变色。

选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使盐酸变成红色B无色酚酞试液遇盐酸变成红色

C无色酚酞试液遇盐酸不变色D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44、酸性溶液:

PH值小于7的溶液。

酸性溶液包括:

酸的溶液和呈酸性的盐溶液(如:

NH4Cl溶液)

45、碱性溶液:

PH值大于7的溶液。

碱性溶液包括:

碱的溶液和呈碱性的盐溶液(如:

纯碱(Na2CO3)溶液、K2CO3溶液)

46、狭义的燃烧:

通常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47、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48、广义的燃烧:

是指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49、爆炸:

在有限的空间里,可燃物(可燃性的气体、可燃性的液体的蒸气或可燃性的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到达一定的范围(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50、缓慢氧化:

与氧气发生的比较缓慢没有明显现象的氧化反应。

51、同素异形现象:

由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的单质的现象。

金刚石、石墨和碳60互称碳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53、氧化剂:

失去氧(提供氧)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54、还原剂:

得到氧(夺取氧)的物质。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55、酸:

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56、碱:

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包括特殊碱:

一水合氨(NH3•H2O)

57、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判断:

生成物是盐和水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58、盐:

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59、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uO、Fe2O3。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Al2O3、Mn2O7都不是)。

60、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H2O、CO等都不是)。

填空:

(1)金属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2)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61、置换反应:

由一种_____和一种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

判断:

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62、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而生成另外两种___________的反应。

63、焰色反应: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64、有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包括CO、CO2、H2CO3及碳酸盐。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

65、“物质的分类”总结:

如:

空气、天然气、溶液、浊液、大理石、木炭、合金、草木灰等

混合物

金属:

如Mg、Al、Zn、Fe、Cu、Ag

单质

(多种物质组成)

非金属:

O2、金刚石、石墨、碳60、氢气等

(一种元素组成)

酸性氧化物:

如CO2、SO2等

稀有气体单质:

如He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性氧化物:

如CuO、Fe2O3等

物质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氧化物

(一种元素

+氧元素)

不成盐氧化物:

如CO、H2O

两性氧化物:

如ZnO、Al2O3

与酸、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不含碳元素)

无机物

‘`

化合物

(多种元素组成)

第二部分化学中的规律

1、“物质的构成”规律:

一般地,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以及碳、硫、磷、硅等固体非金属单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它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填空:

(1)描述二氧化碳的组成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碳60的构成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碳60分子的构成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变化中守恒规律:

(1)总质量守恒:

变化前的总质量等于变化后的总质量。

(2)元素守恒:

一个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一个或多个化学变化发生后要重点关注两个问题:

1)反应物中某种元素的去向,进入到哪个生成物或哪几个生成物中?

2)生成物中某种元素的来源,来自哪个反应物或哪几个反应物?

(3)原子守恒:

一个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如:

在一个反应中,变化前共3mol氧原子,变化后的氧原子数一定是3mol氧原子。

3、密闭容器内气压影响因素:

(1)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目不变,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压与温度呈正相关;

(2)温度不变,气压随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目增多而增大,气压与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目呈正相关。

4、物质的溶解性影响因素有:

(1)溶质种类

(2)溶剂种类(3)温度

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因素(外因):

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温度改变,溶解度一定改变,变化规律是:

以硝酸钾为代表的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以氯化钠为代表的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以氢氧化钙为代表的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6、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因素(外因):

1)压强不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呈负相关;

(2)温度不变,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而增大,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呈正相关。

7、在20℃时,有两份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如A烧杯、B烧杯。

换言之,在同温下同种溶质的两份饱和溶液中,一定存在三个比例等式关系:

若B为含水量为100克的饱和溶液,则:

(1)

(2)

(3)

8、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这叫溶质守恒。

所以:

m(浓)×C%(浓)=m(稀)×C%(稀)

9、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酸红碱蓝中紫;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规律是碱红中酸无。

要注意:

是指示剂在变色。

10、“金属与酸反应规律”三条规律:

在大前提“等质量的四种金属(Mg、Al、Zn、Fe)分别与同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条件下:

(1)金属过量,稀酸反应完,则产生的H2一样多。

(2)金属都反应完了,稀酸过量。

则产生的H2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Al>Mg>Fe>Zn

a克金属X(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M价的盐酸盐,请问产生的氢气质量为多少?

m(H2)=

等质量的五种金属(Na、Mg、Al、Zn、Fe)分别与同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条件下,金属都反应完了,稀酸过量。

则产生的H2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产生2克氢气,需要消耗铝18克,镁24克,铁56克,锌65克,氯化氢73克,硫酸98克。

记住下列连续关系式:

H2~

Al~Mg~Fe~Zn~2H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