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122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

………………………………………………装…………订…………线………………………………………………

2015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能力测试

考号

姓名

学校

命题人:

唐立新

李玉辉

王春丽

审题人:

赵晓梅

徐满峰

刘建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共14页。

其中第Ⅱ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条型码帖在指定位置。

4.用铅笔把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逸礼·王度记》曰:

“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2003年3月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定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即考古学者所说的“天子驾六”。

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A.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

B.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

C.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

D.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可知该考古发现的史学价值在于有助于考证周王朝的礼乐制度,故本题应排除B项,选择C项;题目中未涉及王权与神权的相结合,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周天子与贵族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

【答案】C

25.《唐六典》规定:

“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而北宋苏辙则说: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表明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驰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知识点】资本主义萌芽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唐六典》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北宋......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可知宋代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本题应选C项;自商鞅变法起,封建王朝一直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D两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故排除B项。

【答案】C

26.《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疏请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

刑科右给事中黄臣谏曰:

‘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

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

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

’疏入,即改批如制。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可知皇帝的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故排除B项,选择D项;明清时期的内阁不是法定的机构,无决策权,无法制约皇权,故排除A、C两项。

【答案】D

2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

“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

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

”下面关于“它们”的理解,确切的是

A.尚未开启近代化的发展历程B.宣称托古改制抑制西学传入

C.甲午战争的败绩证实了其失败D.一战的爆发打断了其发展历程

【知识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可知此应为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其破产,故排除D项,选择C项;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排除A项;“托古改制”应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故排除B项。

【答案】C

28.图7是1957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

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上签字的一个场景。

该举措

A.体现了新中国“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B.从根本上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C.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知识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1957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上签字”可知该举措加强了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团结,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主权地位,故本题应选D项;A项开始于建国伊始,C项应为新中国的成立,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57年”,故排除;B项应为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57年”,故排除。

【答案】D

29.某中学一名学生要参加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6周年演讲活动,她要演讲的主题是新时期文教战线发生的巨大变化。

请你帮她筛选以下典型材料,找出需要修正或替换的那一项

A.“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让我们的社会更美了

B.恢复高考制度,让荒芜的心灵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C.“反思文学”“伤痕文学”让我们痛并快乐着

D.“希望工程”和“211工程”让适龄儿童吃了定心丸

【知识点】教育事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211工程”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与“适龄儿童”的表述不符,故D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30.有学者指出“克利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

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

这种制度固然扩大了普通民众的参政权,但许多时候却是由一帮鸡鸣狗盗之徒在管理着国家。

”由此可见,该学者

A.客观分析了雅典全体居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影响

B.完全否定了公职人员由抽签产生的政治制度

C.认为轮番而治往往使素质低下的公民参与管理

D.将克利斯提尼视为把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第一人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许多时候却是由一帮鸡鸣狗盗之徒在管理着国家”可知该学者认为轮番而治容易导致素质低下的公民参与管理的现象的出现,故本题应选C项;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将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排除在外,故A项的表述错误;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扩大了普通民众的参政权”不符,故排除;D项应为梭伦,故排除。

【答案】C

31.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加速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解体B.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C.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及贸易繁荣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表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图表中的时间段和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的信息可知此应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该现象导致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故本题应排除C项,选择A项;该现象由新航路开辟后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所致,故B项的表述错误;D项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475——1597年”,故排除。

【答案】A

32.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利”,“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说明

A.统一后的德国不过是用议会装潢出来的封建君主专制

B.普鲁士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普鲁士在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同时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D.普鲁士的国家制度已经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知识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利”可知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保留了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故本题应排除B项,选择C项;A项发生于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850年”,故排除;D项无法体现题目中国王权力仍较大的信息,故排除。

【答案】D

33.恩格斯曾说:

“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学家当中受到的待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

”“牛顿还把‘第一推动’留给上帝,但是不允许他对自己的太阳系进行别的任何干预……”恩格斯话语的含义是

A.近代欧洲的自然科学家都不再信仰上帝

B.科学家的信仰没有影响其对科学的研究

C.欧洲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科学家的自然科学研究受到信仰的限制

【知识点】经典力学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学家当中受到的待遇......糟糕”、“牛顿......不允许(上帝)对自己的太阳系进行......任何干预”可知信仰并没有影响科学家们对科学的研究,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答案】B

34.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在“APEC蓝”下胜利召开。

如今的APEC,有21个正式成员和3个观察员,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

基于此,某人士畅言,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

这可以说明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C.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知识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可知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经济全球化是其最终归宿,故本题应排除A项,选择C项;B项中“必将实现”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D项应为欧洲联盟,故排除。

【答案】C

35.2015年,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2月轮值主席国,中方代表向中外媒体总结工作时说,在此期间,中国与联大主席、联合国会员国保持密切沟通,完善安理会工作方法,最大限度推动安理会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应有作用;中国外长主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安理会部长级公开辩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些措施和活动取得实效,得到普遍支持。

这或说明

A.中国成为领导世界的大国

B.美国霸权主义是地区热点问题的诱因

C.紧张、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主流趋势

D.重申《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推动安理会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应有作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是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重要体现,故本题应选D项;改革开放后,中国倡导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美国霸权主义的危害,故排除B项;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应为和平与发展,故排除C项。

【答案】D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160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一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973年

《水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材料二

2002年全球碳排放量示意图

 

图10注:

图中设色越深,标示碳排放量越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12分)

(2)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评析该观点。

(13分)

【知识点】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的全球化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可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新经济”的出现、“福利国家”的形成、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等角度思考作答。

首先应表明该观点不合理的立场。

“历史角度”可从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大力排放温室气体,而中国仍处于农耕时代这一角度作答;“现实角度”可根据材料二中“2002年全球碳排放量示意图”作答。

【答案】

(1)因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②“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③国家干预的加强;④福利国家制度的普遍建立与发展;⑤人们环保意识增强;⑥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等。

(2)观点:

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不合理的。

历史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使煤炭、石油资源成为主要工业动力,西方国家大力排放温室气体;而中国则长期处于农耕时代,因此从历史角度来说西方发达国家要负主要责任。

现实角度:

2002年全球碳排放示意图表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增加,但总的排放量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因此从现实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仍要负主要责任。

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出于对中国的偏见,是“冷战”思维的继续。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透过鸦片战争的滚滚硝烟,我们看到了近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正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所说:

中国近代史,“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

图11魏源与《海国图志》图12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

图13陈独秀与他创办的《青年杂志》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和结果。

你如何看待这个冲突的结果?

【知识点】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民主革命的进程和思想解放的历程。

旨在考查全面认识并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言之有理,与史实相符即可。

【答案】

(1)经济表现:

先进工业文明与落后农业文明的冲突。

(图1)结果: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明在冲突过程中,中国部分采用了西方文化。

政治表现:

民权民主与封建专制的冲突。

(图2)结果:

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说明在冲突过程中,中国在器物和制度层面上吸收了西方文化。

思想表现:

自由、民主、平等、科学和专制、迷信、愚昧的冲突。

(图3)结果:

在中西文化思想的冲突过程中,中国从器物、制度到文化思想层面要全盘采用西方文化。

(2)如何看待:

①这些冲突的结果代表了当时进步的认识,对后人具有启迪意义;②中国的社会进步不取决于是否打破中国传统文化,而在于发展适合国情的现代化文化;③对待西方外来文化要平等开放、洋为中用,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请考生在第42~44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请考生在第45~48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581年,为了增加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明朝大学士张居正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

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卷七十八《食货二》

廖焕水认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虽符合社会发展和农民利益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合理性,但未能从机制上清除加重赋役的内在原因。

……张勇认为一条鞭法的实施使两税法以来由“度人而税”向“度地而税”的转化进程大大的前进了二步,为清初真正完成这一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胥思省《近十年来一条鞭法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条鞭法的历史作用。

(9分)

【知识点】资本主义萌芽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一条鞭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评述相关历史事件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信息“赋役......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即可得出“合并赋役”、“赋役征银”、“赋役由地方官征收”的结论。

“积极性”由材料中的信息“符合社会发展和农民利益要求”即可得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放松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结论,由材料中的信息“为清初真正完成这一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可得出“为清代的赋税改革奠定了基础”的结论;“局限性”由材料中的信息“未能从机制上清除加重赋役的内在原因”即可得出“不可能触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民的负担依旧沉重”的结论。

【答案】

(1)内容:

赋役进行合并;赋役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征收。

(2)评价:

积极:

①放松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③为清代赋税改革奠定基础。

局限性:

这种局部的改革不可能触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不可能根本上触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在各种盘剥之下,人民的负担依旧沉重。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中国本有农家淳厚之风,而今“效工业国伪物质文明之奇技淫巧”,人心日益险,道德日丧。

如此以往,中国一天天走向沦亡,恐怕就要害在工业国之“物质文明”。

——摘自1920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为中国“农国精神”之本旨,“欲多而事繁,明争以足财”是西洋“工国精神”之恶政,任“竞争”滋长而无阻,必导致世界大乱、国家不安。

欧洲各国家,以工业为立国中心,故有不合理之竞争。

且因有多数大规模之工厂,其出品过剩,乃不得不谋销于国外,致生国际间之竞争。

欧洲大战,原因虽多,而其根本不外乎英德两国之工业竞争。

——摘自1922年章士钊《在上海暨南大学商科演讲欧游之感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当时梁启超等思想家反感“西洋文明”的原因。

(8分)

(2)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等思想家的主张?

(7分)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梁启超、章士钊等人的民主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国际方面”由材料中的信息“欧洲......以工业为立国中心......因有多数大规模之工厂,其出品过剩,乃不得不谋销于国外,致生国际间之竞争。

欧洲大战,原因虽多,而其根本不外乎英德两国之工业竞争”即可得出“导致不合理竞争,引发‘一战’,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结论;“国内方面”可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等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原因国际:

①“西洋文明”导致不合理竞争,引发“一战”,给人类带来灾难;②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西洋文明岌岌可危。

国内:

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依然深重;②民国初年政局动荡,社会危机严重;新文化运动高举西方民主、科学大旗,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③儒家思想文化仍有影响力;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力量不强大。

(2)看待:

有一定道理。

①中西文明各有所长,不要相互抵制;②坚持文明多元化;③应辩证地看待中西文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做到“扬弃”。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国著名的外交史学家、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约翰·L.加迪斯在其著作《我们现在知道了:

反思冷战史》一书中,明确将导致冷战发生的责任归结到了苏联与斯大林的身上。

他认为,斯大林作为一个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领袖,“从未放弃过关于‘世界革命’的最终理念”;在战后苏联对外政策行为的实际发展中,这种理念又同因战争结果而大大加强的扩展苏联国际权力地位必要性的信念结合起来,形成了苏联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的进攻性特征。

由于苏联的政治制度缺乏制衡机制,斯大林很容易地便将自己对于“安全”与“威胁”的种种幻觉转变为政策的动力,从而造成了一种对于国际政治性质的绝对“零和”的理解。

其结果,则是促使战后国际关系向着冷战方向发展。

加迪斯因而提出,冷战是同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斯大林的存在,也许根本就不会有冷战的发生。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

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产生的原因。

(8分)

(2)对于加迪斯的观点,你有何看法?

(7分)

【知识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并进行正确评述的能力。

可从二战后美苏两国因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分歧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首先应表明该观点有失偏颇的立场,然后从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的利益要求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1)原因:

①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②美国经济与军事实力强大,欲称霸全球并视苏联为敌;③苏联基于某种考虑也在全球扩张;④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而美国更积极地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导致冷战产生。

(2)看法:

①加迪斯的观点有失偏颇,冷战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是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对立的结果。

②二战结束后的美国需要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并促使其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

可是美国的霸权野心受到了来自苏联、东欧、亚非人民的反对。

美国却把这些障碍简单地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认为共产主义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