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367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新人教版选修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咯(kè)血  襁(qiǎng)褓  近狎(xiá)

B.鹧(zhè)鸪贲(bēn)张襟(jīn)怀

C.惊蛰(zhé)长唳(lì)眩(xuán)晕

D.飓(jù)风胸脯(fǔ)屹(yì)立

【答案】 B(A.咯:

kǎ,C.:

眩xuàn,D.脯:

p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股民的心理预期对股市的走向作用很大,去年下半年股市的持续下滑,股民们对国家经济过度悲观的心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美国针对朝鲜卫星发射计划宣布停止履行对朝提供粮食援助,这违反了2012年2月29日朝美协议的核心内容,这种行为真让人匪夷所思。

D.他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答案】 B(A.邯郸学步:

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的特长。

属于语意用错。

C.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美国的行为目的很明显,不难想象,所以用在此处不当。

D.丁是丁,卯是卯:

形容对事情认真,一点儿也不含糊、不马虎。

属于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一支精神火炬,“五四”之所以永不熄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在那场运动中,青春的炽热与愤怒的烈火点燃了赵家楼的那把大火吗?

B.近期,美国接二连三地对“中国制造”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裁决,主要原因是为了在大选之年取悦选民,为自己拉选票的目的。

C.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D.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3日拉响防空警报是为了提醒市民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勿忘81年前的“五三惨案”。

【答案】 D(A.成分赘余。

B.结构杂糅。

C.成分残缺,“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小康”后应加一个“的高度”之类的词语。

4.下面对本单元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

B.《金黄的稻束》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第一,以强烈的主观态度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它们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或想象才得以实现的。

C.李广田的《地之子》是一首自由诗。

全诗分两节。

第一节直接倾吐诗人对于土地的深情。

第二节由“地”而转向“天”。

《地之子》的作者正是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

D.牛汉的《半棵树》是一首叙事诗,他以第一叙述者的身份交代地点、环境,以及事情发生变化的时间、原因等,还以富有戏剧性变化的“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一句作结,强化读者对“半棵树”的印象。

【答案】 D(不是叙事诗,是抒情诗)

二、(9分)

5.阅读汪国真的《但是,我更乐意》,对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判断,最恰当的一项为(  )

但是,我更乐意

汪国真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只要路没有错/名利从来是鲜花/也是枷锁/无论什么成为结局/总难免兴味索然/流动的过程中/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但是,我更乐意/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A.名利是人生的枷锁,我们不应去追求。

B.追求的过程比成功的一刻更快乐。

C.独立的意志和思想让人摆脱浮夸,获得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快乐。

D.人生不只为一刻的辉煌。

【答案】 C(该诗的独特意义在于最后一句,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6.对《热爱生命》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情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A.诗的标题“热爱生命”统率了全诗的内容,前三节诗是对“热爱生命”的暗写,第四节则是对“热爱生命”的明写。

B.诗篇的深刻内蕴,在于揭示出了热爱生命的含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只要你勇往直前,你就可能会赢得胜利;只要你“风雨兼程”,你就可能会获得成功。

C.全诗的结构安排,旨在完美表达诗的内容。

特点是:

第一节总说,第二、三节分说,第四节总结,这样“总——分——总”式,使全篇首尾呼应,使结构协调圆合。

D.诗篇多用比喻,例如:

“远方”比喻宏伟理想,“玫瑰”比喻美好事物,“地平线”则比喻追求的目标。

这一系列的比喻增添了全诗的艺术魅力。

【答案】 C(这首诗的结构很明显是“分—总”式,因此C项不正确)

7.选出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  )

如果白昼落进……

聂鲁达[智利]

每个白昼

都要落进黑夜沉沉

像有那么一口井

锁住了光明

必须坐在

黑洞洞井口的边沿

要很有耐心

打捞着掉下去的光明

A.诗人发挥了奇特的想像,将黑夜比喻成一口井,是它锁住了光明。

B.接着运用比拟的手法,把“光明”这种无形的事物,比拟成“掉落下去”而又可以打捞的具体可感的事物。

C.诗的最后两句形象地告诉人们,要能忍受寂寞,“要很有耐心”地等待光明的到来。

D.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白昼的消失和黑夜的到来,即时间的匆匆流逝。

【答案】 D(“时间的匆匆流逝”错)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知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

“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何为割人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明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戒兴作,禁妖妄。

朝廷多施行之。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

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以吾志,非吾子吾孙也。

”(《杂吏》)

8.对下列语句中的语言现象判断有误的是(  )

A.不主先入之说

主:

以……为主,意动用法

B.闻者皆惮之

惮:

害怕,畏惧,使动用法

C.使得至前陈曲直

曲直:

形容词用作名词

D.不伪辞色悦人

悦:

使动用法

【答案】 B(“之”代包拯,“惮”不是使动用法)

9.下列文句,全表现包拯“刚毅廉洁”的一组是(  )

①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②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③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④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⑤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⑥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⑦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⑧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A.①③④⑦     B.③⑤⑦⑧

C.②③⑤⑧D.①③⑥⑦

【答案】 B(①②讲的是孝敬父母;④讲的是仪态;⑥讲其爱憎宽严,均不合题干要求)

10.包拯对牛舌案是如何思考和推断的?

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盗贼割只牛舌,些许小事,主人何须告官,过些时日,案情自会水落石出。

B.牛既被割舌,必死无疑,不如让主人宰而卖钱,等待案情自白。

C.割了牛舌,牛主必杀牛,从而触犯法律,盗贼可乘机告官,“借刀杀人”。

D.割牛舌者,必为地方恶贼,其恶行必有暴露之日,待机而捕,定可擒捉。

【答案】 C(根据割牛舌者心理及包拯破案艺术可以推知)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请去刻薄,抑侥幸,戒兴作,禁妖妄。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压制夤缘攀附的人,去除苛暴之政,戒止大兴土木,禁止妖妄淫邪之说。

②只有阎王和包公那里才打不通关节。

③平常没有私人书信往来,同熟人、亲戚们都断绝了交往。

(①句关键处为“去”“抑”“戒”“禁”。

②句关键处为“关节”“阎罗”“包老”。

③句关键处为“平居”“私书”“亲党”“绝”)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刚一开始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又出朝任建昌知县。

包拯由于父母都年纪大了,所以辞不赴任。

后来又得到监知州税的官职,父母不想跟着去赴任,包拯就解职回家赡养父母。

后来过了几年,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父母的坟墓旁筑草庐守丧,期满后犹徘徊不忍离去,乡里的父老多次来劝勉。

过了很久,才又去赴朝廷的征召,做了天长县知县。

有人的牛舌头被强盗偷着割了,主人要诉讼。

包拯说:

“只管回去,将牛杀掉卖出去。

”过了不久有来告发私宰耕牛的人,包拯说:

“你为何割了人的牛舌头又要来告人家私宰耕牛?

”那强盗惊惧服罪。

后来包拯又调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

端州盛产砚台,以前的端州知州假托给朝廷进贡,总是获取比贡品多出数十倍的端砚来送给权贵。

包拯命令制砚的人仅制出够给皇上进贡的数量,任满时不带着一方端砚离开。

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又向皇上进言,天子应当广听博取,明辨忠奸,爱惜人才,不盲目采纳先入之说,总共七个方面的问题;压制夤缘攀附的人,去除苛暴之政,戒止大兴土木,禁绝妖妄淫邪之说,朝廷大多施行了包拯的这些意见。

包拯又被召为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立朝刚毅有威,贵戚宦官为之而收敛,听到的人都惮畏他,时人把包拯的笑比做黄河水变清。

童幼妇女也知他的名字,称呼他“包待制”。

京师的人为这件事情编了一句谚语“关节贿赂不到,只有阎罗王和包阁老”;旧制:

凡是诉讼打官司不能直接到开封府尹的大堂之下。

包拯打开大门,让百姓能直接到庭前陈述是非曲直,因此官吏不敢欺瞒。

有权势的宦官和贵族之家造园林台榭侵占惠民河的河道,因此惠民河的河道堵塞不畅,正值京师发大水,包拯就把河边的这些园林全部毁掉。

有的人拿着地券来告状,只要是私自增加地界数步的,都审验弹劾上奏处置他。

包拯生性刚直,深恶吏治苛刻,施政务敦厚,即使很是嫉恶如仇,而最终未尝不忠直宽恕以待下。

与人交不随便苟合,不假装谄谀之色去取悦于人,平时居住没有私人书信往来,与亲党故旧都断绝了来往。

虽然地位高了,衣服、器物用具、饮食一如布衣之时。

曾经说:

“后世子孙出仕做官,有犯法贪赃的,不准回到本家宗族之中,死后也不准葬在祖茔之中。

不遵守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李峤

剪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1)李峤的《风》中“剪”“催”二字用得极妙,请分别简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咏风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剪”字巧用比喻(1分),把风喻为剪刀,像剪刀一样扫落秋叶,形象地表现出秋风之迅疾(1分)。

“催”字为“催促”之意,运用拟人手法(1分),风促花开,暗示春风使万物生长,促发生机(1分)。

(2)均用侧面描写(1分),句句写风而不见“风”字(1分),李诗借“叶”“落”、“浪”“高”、“竿”“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风的力量(1分),虞诗借“袖”“飘”、“枝”“乱”、“香”飘生动自然地表现了风的温和(1分)。

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诗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愁怨”原本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在诗人笔下借助多种意象却使之变得有形可感,柳永《蝶恋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愁的句子更是千古绝唱。

【答案】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2)奈何取之尽锱铢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汽车等着的时候

夜幕初降,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又来到小公园里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在长椅上看书。

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

前一天和再前一天,她都在同一时间来到这里,有一个年轻人知道这件事。

这个年轻人逡巡走近。

就在这一刹那,她的书滑出了手指,落在地上。

那年轻人顺势捡起来,还给那女子,说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话,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

那女子看看他整洁的衣服和殷勤的脸。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下,”她用女低音说,“光线太差了,不宜看书,我倒愿意谈谈。

“你知不知道,”他语带轻佻地说,“你的眼睛可真迷人。

“不管你是谁,”女子冷冰冰地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人。

“请原谅,”这个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知道——在公园里有些女孩子——当然你不会知道,但是……”

“好啦,别说啦,我当然明白。

现在谈谈这条路上的人吧。

他们去向何方?

他们为什么如此匆忙?

”年轻人没有回答,他捉摸不透他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我跑来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接近普通群众。

我跟你说话是因为我要跟一个未受金钱玷污的人说话。

哦,你不知道我多么讨厌它——钱,钱,钱!

还有那些包围我的男人。

我讨厌享受,讨厌珠宝,讨厌旅行。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吞吞吐吐地试探说,“金钱准是一样很好的东西。

“当你拥有几百几千万的时候!

兜风、宴会、戏院、舞会!

我讨厌这一切。

有时候,我的香槟酒杯里的冰块的叮

声几乎要使我发疯。

”这位年轻姑娘说。

小伙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她。

“我一直喜欢,”他说“读到或是听到有关富人的生活情况。

而且我一向认为,香槟酒是连瓶冰镇,而不是把冰搁在酒杯里的。

“哦……是的,我们闲着无聊有时就靠标新立异来找消遣。

目前流行的花样是把冰块搁在香槟酒里。

”女孩子岔开话题,“有时候,我想如果有一天爱上一个人,我要爱一个普通的人。

——你的职业是什么?

“很低微,但是我希望出人头地。

你说你能够爱一个普通人,是当真吗?

”“当然。

”她说。

“我在一家餐厅工作。

”他说。

女子缩了回来。

“不是当跑堂吧?

”女子略微带着央求的口气说。

“我在那家餐厅里当出纳员,也就是那家你现在看得到的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

女子看看表,站了起来,“你怎么不去上班呢?

”她问。

“我上夜班,”小伙子说,“我得一个钟头之后才开始工作,我还有希望再见到你吗?

“我不知道,也许。

我必须快走。

哦,今晚还有一个宴会和一个音乐会呢。

也许你来的时候注意到一辆停在公园拐角处的白色汽车吧?

“红色轮子的那辆吗?

”年轻人说。

“哦?

……对,我总是坐那辆车来的。

司机在那里等我,晚安。

“现在天色挺暗了,”年轻人说,“公园里人杂。

我能陪你走到汽车那边吗?

“假如你尊重我的愿望,你得在我走后再在这条凳子上坐10分钟。

”她去了。

年轻人看着她那优雅的身姿,然后站起来,悄悄跟着她。

当她走到公园门口时,她扭过头来看看那辆汽车,在它边上走过,穿过喧闹的大街,走进那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

一位红发女郎离开出纳员的桌子,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接替了她。

年轻人把手插到口袋里,慢慢地沿大街走去。

迟疑地逗留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车,舒舒服服地往座垫上一靠,吩咐司机说:

“亨利,俱乐部。

(取材于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将故事安排在夜幕初降的小公园里一个宁静的角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创设了特定的背景。

B.男青年乐于助人,关心女子的处境和安全,也不揭露女子的谎言,显得彬彬有礼,并且善解人意。

C.小说对处于下层社会女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的关切,表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D.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动作及细节描写塑造两个青年的形象,借此揭露、批评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尚。

E.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令人回味无穷,凸显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答案】 B(对男青年形象概括错误)

C(对主旨概括错误,并非表达对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的关切)

15.小说中多次提到一辆汽车,“汽车”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汽车的作用:

是财富地位的象征;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了人物身份(或揭示故事谜底),照应小说题目。

(意思对即可)

16.小说结局出人意料,但前文有多处伏笔。

请找出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女子身穿灰色朴素的衣服,不可能马上去参加宴会、音乐会,暗示并非富人。

不了解香槟酒是连瓶冰镇的,暗示不熟悉宴会上的细节。

对汽车轮子是否红色有些迟疑,说明不是汽车的主人。

当听说男青年是“在一家餐厅工作”时,便“缩了回去”,暗示其羡慕富人,不想和穷人交往的心理。

(两个例子各3分,举例1分,分析2分。

只举例不分析不得分。

意思对即可。

17.“穿灰色衣服的女子”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分点说明。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女子形象主要特点:

(1)普通劳动者,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但年轻漂亮。

(2)装腔作势,故作矜持,自欺欺人(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等)。

(3)虚荣,内心空虚,羡慕富人生活(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语段前面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4分)

在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多么美妙的组合,又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

①为了不影响花草的蓬勃

②昂扬着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

③它们见缝插针,支起在空中

④不拥挤绿树的生长

⑤甚至可以从木制的墙缝中、窗口处,把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

⑥任草儿、花儿、树枝儿,任性地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①④③⑥⑤

19.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5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