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508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芒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云南省芒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本试卷共五大题,17小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

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

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

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

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

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釂,尽爵也。

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

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

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

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

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

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

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

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

其中两韵是: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

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B.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

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文化另一种隐晦难懂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滑稽列传

司马迁

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太史公曰: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

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①索绝。

王曰:

“先生少之乎?

”髡曰:

“何敢!

”王曰:

“笑岂有说乎?

”髡曰:

“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

‘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对曰:

“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其说可得闻乎?

”髡曰:

“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帣鞲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

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

而送客。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齐王曰:

“善。

”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

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注】冠缨:

系在冠上的带子。

4、下列对文中

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3分)

A.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B.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C.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D.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髡,在古代指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如髡首、髡钳等。

B.车马十驷指的是车十乘,古代一车配四驷为一乘。

C.六艺只是指《礼》、《乐》、《书》、《诗》、《易》、《春秋》。

D.御史在秦以前的御史为史官,汉代御史也有掌纠察、治狱的。

司马迁所指似是后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史公说: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目的是为了对下文淳于髡的处事哲理做铺垫。

B.淳于髡隐曰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

”只是为了缓解朝中无人敢谏诤的尴尬气氛,并且缘此作为自己的政治用途,博得君王的认同与喜爱。

C.淳于髡借“酒”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见,分别引以自己在不同人面前能喝多少才醉的例子,来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D.齐威王虽是个不理朝政的昏君,但他能善纳雅言,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淳于髡的建议下正确反省自己,最终收获了“威行

三十六年”。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11分)

子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

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贪夫: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8、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分)

 

9、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涉江采芙蓉》中因情深却无法厮守而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渴望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生活的两个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艰苦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母语

文兰

姐姐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要我立即回国。

我迫不及待地带上妻子和孩子,踏上了回国之路。

我已经有八年时间没有回国看望过父亲了。

这期间,父亲体恤我只身漂泊异乡,他坚持说,只要我在国外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即使十年不回去看他,他也欣慰。

这八年来,我娶妻生子。

妻子

是美国姑娘,父亲却说她有中国古典美。

我的儿子从出生起,父亲就从照片、录像、微信上看着他长到五岁。

父亲是语文教师,说话特别讲究用词,可看着孙子的相貌,却说了句不雅的话:

“好!

好!

远缘杂交,必然生出优良品种。

瞧我孙儿,中美杂交的混血儿,还真是个具有中国风的洋娃娃呢!

自父亲病重住院,他最急于完成的事就是写一份关于家产继承的遗嘱,字斟句酌,比他当年教书备课还认真百倍。

长空旅行,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失去了参照物的飞机像是定在了空中似的。

妻子忽煞问我:

“我们很快要见到爸爸了,爸爸不懂英语,那我们怎么和他说话?

我说:

“这只能靠我翻译了。

见到爸爸,千万别提‘外’字、‘洋’字,爸爸死记着当年外国列强欺侮中国,这些都是爸爸的死敌。

妻子摇头,接着问:

“这些既然是爸爸的敌人,为什么他会同意你学英语?

还让你到美国?

我就是一个外国人,爸爸对我也嫉恶如仇吗?

我回答妻子:

“爸爸就我一个儿子,中国有句古语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前程,他只能选择忍耐,尊重儿子的选择。

至于你,爸爸会喜欢的。

“为什么?

“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

意思是,喜欢一个人,连带着也喜欢和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

你嫁给我这个中国男人,也就是中国人了。

妻子反问我:

“你不是已经拿到美国绿卡了吗?

“我是美籍华人,本质上仍是一个中国人。

“那我们的孩子呢?

“华人后裔,本质上同样是中国人。

国籍可改,种族不变。

妻子突

然话锋一转:

“我既然成为你这个中国人的妻子,那你为什么不教我中文?

我窘迫地回答:

“这是一个疏忽。

但是我们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供职之处,还是家庭生活,我们都没有处在不说汉语不行的环境,所以顺其自然地一直在说英语。

妻子若有所思地回过头去,而我又沉进对父亲的回忆中。

父亲一九五八年上高中,那时节,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是中国的死敌,父亲除了外语,其他门门功课都是高分,考上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

上了大学,直至被分配到他终生供职的那所高中,父亲依然如故地反对外语,一门心思地深研中文,甚至和外语老师争辩:

“中国十几亿人,搞翻译、搞外交的人能占多大比例?

可是无论在高中还是大学,无论你要考文科还是理科,外语却是每个学生必学的主课。

这简直就是浪费年轻的生命!

外语能与博大精深的中文相提并论吗?

在我认为,全世界任何语言,都不能和产生、繁衍、应用、完善、丰富、臻美了几千年的汉语相媲美的!

中文用起来灵活方便,没有外语变格、变位、变这、变那的问题。

中文无论字、词、句,都是既简单明了又内涵丰富的。

声、形,静、动,尽呈万象!

汉字形、音、意三住一体,形美可以赏目,音美可以悦耳,意美可

以感心。

不管世界多么纷繁、奥妙,其中的音韵、色彩、样式、动态、内涵、情感,都可以涵纳于汉字简洁的

笔画之中,这是人类任何其他语种都无法企及、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飞机终于降落了,我们来不及放行李就奔赴医院。

推开病房门,我含泪站在父亲面前,叫了声:

“爸!

”妻子、儿子也分别用英语叫了声“爸爸”和“爷爷”。

父亲楞了一下,看着我们,急于挣扎起身。

我立即对儿子说:

“快问爷爷好。

儿子用英语说:

“爷爷好。

父亲听了,皱了下眉,看着我。

我立即给父亲翻译:

“你孙子问爷爷好呢!

接下来父亲问:

“叫什么名儿来着?

我楞了一下,立即翻译:

“爷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儿子笑着点头说:

“我的名字叫钟美。

父亲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神情,说:

“这回我听懂了。

这个名字好!

钟’‘中’同音,既好听又有意义。

过去美、英等大国

瞧不起中国人,现在心甘情愿把姑娘嫁给中国人为妻,中国人民是真的站起来了!

父亲接着问:

“你娶媳妇八年了,娃也五岁了,难道媳妇和娃一个中国字都不认识,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讲吗?

 我低头不语,父亲曾在电话中多次问到这个问题,为了不让他失望,我都以沉默作答。

 父亲悲伤道:

“好啊,俅是中国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外国话,媳妇、孩子不认识一个中国字,不会讲一句中国话。

”父亲说着,老泪纵横。

 我惭愧得无地自容,说:

“爸,这都是我的疏忽。

但自我们在美国结婚生子,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工作,一直不存在不认识中国字、不讲中国话就过不去的场合和情况,加上我忙于工作,所以就顺其自然了。

父亲情绪激动,哽咽得无法再说话。

静了几秒钟,才一字一

句地说:

“你们先去弄口饭吃,爸这会儿感觉不太好,想静一会儿……”

我惴惴不安地带着妻子、孩子,由姐夫开车送至父亲家中。

行李还未搬完,姐姐打来电话,要我一个人赶紧返回医院。

我脑子里轰的一下,未及给妻子、儿子安排,就立即返回医院。

我飞跑进病房,见姐姐伏在父亲身上嚎啕大哭,待奔至病床前,见父亲已经故去。

姐姐拿出父亲的遗嘱,对我说:

“弟,咱爸走了,伤心也没用了,你看看遗嘱吧。

你刚离开医院,爸就抖着双手撕毁了原先千修万改的关于财产继承的遗嘱,要笔,要纸,挣扎着重新写下这份最后的遗嘱。

 我接过姐姐手中的遗嘱,泪眼朦胧地看见父亲在一张纸上赫然写下的四个大字:

勿忘母语。

(节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父亲对儿媳的评价以及对孙子相貌的“不雅”评价,表明了他对儿子在美国娶妻生子行为的不满。

  B.“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的描写,渲染了回国之路的悲凉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沉痛心情。

  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一段回忆交代了父亲的成长背景和工作经历,合理解释了父亲的“排外”心理。

  D.小说情节中,“字斟句酌”“千修万改”的遗嘱被撕毁,改立成新的遗嘱,是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已不再重要。

  E.父子语言对话的背后,隐藏着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体现了当下中国社会不同理念间的矛盾和冲突。

 

(2)小说以“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如何对待中文和外语,“我”与“父亲”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第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_____。

②金庸就是______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③iphone这款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果粉”们都在_______。

A.拭目以待指日可待倚马可待

B.指日可待倚马可待拭目以待

C.指日可待拭目以待倚马可待

D.倚马可待指日可待拭目以待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施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C.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14、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

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15、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原句形成排比句,要求结构、句式与例句相同。

(6分)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也可以长成遮天蔽日的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5分)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

“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待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70字左右。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

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

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

漆工说:

“工钱已经给过了。

”船主说:

“这是感谢你补船漏洞的钱。

”漆工说:

“那是顺便补的。

”船主说:

“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

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

2.【答案】C【解析】“寿”是指斟酒祝福,“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

3.【答案】D【解析】“晦涩委婉”之说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回荡人心”。

4.A(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5.C(六艺有两种说法,此为一种,又可指“礼、乐、射、御、书、数。

”)

6.B(淳于髡隐曰说的话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仅仅是为了缓解朝中无人敢谏的尴尬气氛,且这也并不是其政治用途,而是对国家危难局势的提醒与担忧,是自己提出的建议)

7

(1)齐王派遣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

(注意翻译出“使,赍,冠缨”)

(2)所以说喝酒喝到顶就会做出乱七八糟的事,乐到了顶就要生悲,世上所有的事都是这样,说的是不能到顶,到顶就要走下坡路的道理,是用来讽谏的(注意翻译出“极,尽,以

”)

8—9:

 

10.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羁鸟

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答案】

(1)EC

(2)①情节上,“母语”串联起夫妻对话、回忆父亲、父子对话、父亲离世几个情节,使小说情节连贯、内容完整;②人物上,围绕“母语”,通过回忆父亲、父子对话和父亲立遗嘱塑造了极度热爱“母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③主题上,父子对于“母语”有着不同态度,通过矛盾和冲突,点明并深化了小说“勿忘母语”的主题。

(3)①爱子心切:

欣慰于儿子的发展,尊重儿子的选择,离世前立下遗嘱对儿子寄予厚望。

②热爱

母语,民族意识强:

上学和工作过程中对祖国和母语充满热爱之情。

③过于传统,有点顽固、偏激:

过度排斥外语,思想保守,不够开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