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575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docx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

作文天地

10-250006

五十天作文备考过五关

    一、十一年高考作文命题回顾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

平稳中有变化变化。

(一)高考作文的命题的三种基本形式:

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二)命题的规律是:

一种形式的作文命题方式一般几年相对固定。

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时讲究平稳过渡。

1999年到2005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2006—2008过渡为材料作文。

其中,2006、2007两年是两则材料对比的相对简单的材料作文,不易跑题。

08年为一则材料,而且审题难度加大。

(三)材料作文的考查优势是有哪些?

1.突出限制性,防止随意性;

2.强化思辨性,弱化联想性;

3.强调材料的多样性,防止命题的可猜性。

(四)我们备考时应以练习材料作文为主,话题作文为辅。

二、高考作文评卷的特点

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热、空间小、速度快、分数准。

23万份试卷至少评两次,评卷量约为50万份。

评卷教师100多人。

评卷天数10天左右。

每天评几百份试卷。

平均评一份试卷不到2分钟。

要求考生中心要明确集中,合乎题意;例证要切合观点,分析到位;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语言要追求文采,富有感情;卷面要整洁大方,清楚易辨。

三、阅卷教师反感的作文类型

(一)审题——若即若离。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

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

   规避:

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

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二)入题——千呼万唤。

    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规避:

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三)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材料的关键词或与之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

   规避:

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四)立意——平庸病态,思想消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

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

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

“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2002年《心灵的选择》新婚夫妇二人登山。

途中突遇暴风雪,迷了路,食物尽------丈夫吃了妻子的尸体活了下来----生与死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人可能想到的。

与其双双死去,不如存活一个。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灵选择啊!

这科是是非不分,强词夺理。

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选材——陈旧苍白,张冠李戴。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

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

有的考生,言必称爱迪生、张海迪、爱因斯坦。

有的考生,自编名言,企图蒙混过关。

有的考生,人物张冠李戴,事件时空错位。

   规避:

积累材料。

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选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六)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

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

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

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规避:

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七)思维——逻辑混乱。

1.有的考生,东拉西扯。

段与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不知所云。

2.有的考生的作文,与材料若即若离,前后矛盾,逻辑混乱。

如:

“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中国人民离不开共产党。

这不就是世间万物特有的规律吗?

“误解,是人们无意的举动,是人们善意的举动,不应过多批评,是社会和谐的一面镜子。

一篇题为《逆爱——孩子成长的牢笼》的文章,写一个小孩偷笔,妈妈没有管,将这视为溺爱。

(这简直是教唆!

一篇题为《成功,走自己的路》的文章,先说小海龟是“怯懦的小海龟”,接着将原材料添枝加叶叙述了一遍,最后说:

“如果小海龟当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离不弃,不怯懦,也不会给这成千上万的海龟带来假信号。

更有甚者,天上地上,玄妙绝伦,旁征博引,云山雾罩,隔山打牛,不知所云。

   规避:

平时说话写作讲究逻辑性,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八)文体——似是而非。

   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像”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

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

   规避:

熟练掌握常见文体的特点:

记叙以细致刻画为主,议论以分析说理为主,散文以情感真挚为主。

   (九)结篇——虎头蛇尾。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分配好答题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够了,有的考生来不及结尾,结果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视为未完篇处理。

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

   规避:

考生平时要训练自己在大约45~60分钟内能够写出一篇完整作文的能力,最后交上的作文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

   (十)卷面——乱涂乱改。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

高考作文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

2008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

   规避:

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

四、备考作文过五关

(一)过审题立意。

立意是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

在高考评卷中立意准确与否也是影响学生作文成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一些学生,甚至是一些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审题不清、立意偏差而严重失分。

写作要有充足的时间,一般以45分钟—60分钟为宜。

下面我谈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即仅给材料不给话题的作文形式。

审题材料一般为事例、故事、寓言或漫画等。

对于故事、寓言或漫画型的题目,我们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对象,确立作文立意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其含义,切勿不分主次。

如果材料中有观点性的词语,我们更不能放过,它们往往为我们指明了立意的方向。

1.一则材料:

(1)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材料多次用到的词语是关键词语。

(2)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辨证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审题:

对于材料,首先要整体把握。

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先根据材料中抓住关键词语,可以从肯定、否定和辩证地看待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归纳出一个鲜明的结论。

若关键词语不明显,还可以通过因果、辨证关系来推主旨,最后要联系现实。

审题时还要把握材料中的情感,是褒是贬。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中如果有对一个事物的两种看法,或对两种事物的描述,必须旗帜鲜明地赞成一方,反对一方。

如《鱼可悲还是勇敢》、《做红松还雪松》。

2.多则材料:

析异求同法。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一般不只一则,对于多则材料,要认真分析、概括每一则材料的含义。

各则材料意义相同的,可以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进行概括、归纳,不能合并的可以写成关系型立意的文章。

这种方法就是析异求同法。

例如2007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第一段文字说的是对待别人的帮助,不去感谢别人,不去感恩,为什么呢?

因为害怕丢面子。

第二段材料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根据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以回报曾经资助过她的人。

分析这二则材料的相异点,我们可以看出,材料取向性很明确,价值立场也很明确,显然是在否定前一种态度,肯定后一种态度。

因此就可以得出二则材料的相同主旨——作为人要帮助别人,也要感恩,要知恩图报。

                                  

    总之,写新材料作文,首先应仔细阅读材料,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再透过表象分析比较,综合提炼,归纳出材料的题旨。

只要掌握了材料作文的方法,就能够写好材料作文。

(二)过角度关

800字是规定的,这对于考生来说,那是“如来佛”之手掌,12年的“本事”全要在这只“手掌”上表现出来,让阅卷者的“火眼金睛”看出你的水平来。

可“面积”有限,如何让它“高产”,那就得靠考生的“功夫”。

“功夫”很多,角度是其中重要一着。

《疱丁解牛》中厨师的刀用了十九年却像新的,就是因为选对了角度。

只有找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你才能事半功倍,人生如此,作文亦然,角度不同,作文的格调不同,气质不同,分数也不同啊。

   那么那些角度是好的呢?

1.生命角度。

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

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

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

余秋雨先生谈到生命与写作时,他说,许多中学生只注意到好文章,而没有注意到生命的内在感受。

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的生命表述。

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

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

2.名著角度。

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

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料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

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

3.文人角度。

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张树叶飘下会生出许多感慨;一事不公,常会萦绕于心而不去,所以他们表现得既缠绵又大气,既伤感又彻悟。

说其缠绵,那就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久唱之不衰;说其大气,那就有司马迁的《史记》“肠一日而九回”让人肃然;说其伤感,就像白居易那样,能和平民一起发出“同是天涯落人”的无奈;说其彻悟,那就是脱离俗世的超然,便有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潇洒。

   4.心灵角度。

从心上写文,往往是感人的。

心就是魂,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常能掀起阅卷者感情的涟漪。

5.境界角度。

人的漂亮在于气质,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文有境界自成高格。

高考真是高手如林,应该说很多人都是会写文章了,但要“鹤立鸡群”,你就得在境界上超过人家。

要有境界那就要有比较高的思想修养,非凡的观察力,一颗慈悲心,常人拒而远之的东西,你要试着靠近它,理解它,有位考生用“信任陌生人”作题目,光这一题目,就让人的眼球“固定”,这位考生在文中说:

“累了,我们都累了,我们忘了曾经呼唤过的信任。

隔膜和顾忌,让信任变得像是遥远的星辰,可望而可不即。

你为一道难题搔首踟蹰的时候,一位与你只是点头之交的同学轻轻地告诉你答案。

你怀疑,你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闪烁着和善和友爱,于是你释然地微笑。

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一位好心的路人问起,并帮你解决了疑惑。

你怀疑,可是你从他的话语和行动中感到了关怀和诚挚,于是你衷心地道谢。

其实有很多时候,别人没有给我们疑惑,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因为戒备而多疑;我们不应该因为感情的生疏,造成认知的误区。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让自己变得简单,把别人看得简单,这就是一种深层的信任。

一杯香茗,你可以品味出信任的醇香;一句忠告,你可以领略信任的意味。

   信任亲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则是一种美德,在信任的过程中,快乐而全面地,认识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

   这样的行文,当属高雅之境界,高分便亲近你!

6.忏悔(歉疚)角度。

“忏悔”在我们中国的表达,那就是“反省”两字,孔子“一日而三省”当是最经典的例子。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常常是君子们修养的一条准则。

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个文明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反省,其实是灵魂的净化剂,尘埃的过滤机。

把此用在作文里,也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催情弹”。

(三)过布局关

布局谋篇是高考作文的第三道关。

观点明确、突出,文章条理明晰的文章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高考阅卷时间紧迫,如果中心不明、条理不清,其结果可想而知。

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结构,一般文章要分成5-8段。

自然段要分得自然、清晰,只有这样才能条分缕析,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要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

考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结构”意识,往往是疏漏松垮、缺乏论证力度的。

高考中的议论文中档卷,大都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

本论部分提倡使用三?

三开拓法,意即“一分为三”,多面阐释,层层扩展,无疑丰富了内容,深化了层次,论说得比较全面,展开得较为充分,这种思路,我们称之为“三三制”。

在使用时要注意分论点之间是要有联系的,是对总论点的分解,并不是随便找几个句子了事。

要想着是把总论点大的方面分解为几个小的方面,这几方面是总论点的一些侧面,是从总论点出发的,是对总论点的发问的回答,记住分论点组合起来的和等于总论点。

常见结构形式三种:

1.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

2.层进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层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如高考作文《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文章先摆出女学生拒绝广告的现象,接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再评论女学生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3.对照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

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

如2005年北京作文《说“安”》可以分解为:

   

(1)我们喜欢安,渴望安;

   

(2)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以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

   (3)人生、国家定要将“安”字慎选。

也可以是分论点内部辩证分析。

一篇《忘记什么,铭记什么》是这样分解的:

   

(1)忘记等待时的付出,铭记了过程的快乐;

   

(2)忘记工作的卑微,铭记奉献的伟大;

   (3)忘记荣华富贵,铭记那份职责;

   (4)忘记了寒冷与黑暗,铭记了那份温暖。

对比鲜明,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

有一个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

(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作文的开头非常重要,往往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一个好的开头常常是成功的一半。

应试作文开头要入题快、观点明;同时,要能够展示自己的文采。

可以采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开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主体部分要有层次。

散文可以采用小标题的方法;议论文可以设置分论点,分层论证。

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

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就会精神抖擞。

作文的结尾是阅卷老师目光的收束点,也要展示自己的文采,写出韵味,让评卷老师爽心悦目。

(四)过论述关

1.存在的问题:

只叙不议,以叙代议

2.常见方法:

探因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

(1)探因分析法:

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答思路,探求其根源,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师说》。

(2)归纳分析法:

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3)假设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如《六国论》。

(4)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提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议论文主体段落: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一定要回扣材料)。

例如材料:

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

“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

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

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例如:

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材料句)凭什么?

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材料句)靠什么?

知识——关于宇宙奥秘:

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

(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结论句)

(五)过材料关

1.引述命题中的材料(规定动作)的标准。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必须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写作,因而引述材料便成为材料议论文必不可少的操作。

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简洁、有度、融合。

简洁和有度是引述材料的基本要求,而融合则是引述材料的较高要求。

引述材料要简洁,因为评卷老师太熟悉材料了,行文拖泥带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影响得分。

引述材料要有度所谓有度就是说要合乎供料议论文写作的规范。

供料议论文的常规思路可以归纳为:

引——析——联——结。

“引”是引用材料开篇,一般说在简洁引用供料后推出中心论点。

“析”是分析供料说理,对供料所蕴含的意义作深刻的阐发。

“联”是联系实际升华,从特殊到一般,使“理”具有普遍意义。

“结”是结束全文圆合,收拢上文,照应开头。

   引述材料较高的境界是“融合”所谓“融合”是把引述材料与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表面上不曾直接搬用材料,实际上却把材料的引述融化在分析说理之中。

现在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

   

(1)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

(2)概述法。

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

   (3)裁缝法。

供料的篇幅较长,但内容比较单一,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再把主干句连缀起来,这种处理供料的方法叫裁缝法。

(4)切割法在引述材料时截取供料的部分内容用以开头或用以议论的方法。

(5)议论法。

不是直接去引述材料,而是在议论中引述材料,把叙与议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融合”的境界。

2.自选材料(自选动作)——论据。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2)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

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

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

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文章靠材料“拼就”,境界依思想升华。

你用什么眼光去选料,选择怎样的材料来行文,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得分的档次,这是得分高低的一条“标尺”。

同一款式的衣服,尽管你色样相同,如果布料质地不同,你穿在身上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质地好的,你穿上便能显出你不俗的气质和高雅的情致;假若质地一般,甚至低下,那就大煞风景了。

其实作文的道理亦如此,材料不同,你的文章的境界、格调也会不同,高下粗俗便一目了然,所以,选择有底蕴的材料来行文当是高分作文的首选。

清代王国维先生对诗词的境界有独到之见地,并从这一见地中想到了学术中的治学问题,曾在《人间词话》里借用三首宋词的词句形象地表述其意。

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于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名声大噪了,其间虽有多种原因,但我以为他把为学的境界用宋人诗词的“名料”来表达,是有一定关系的。

   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作文,只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那是永远也写不出美文的。

   那么怎样使文章有底蕴呢?

质地优良的材料又在哪里呢?

(3)如何选择有底蕴的材料。

①要选择名料,少选“自我”。

用名人的故事作材料,文章会厚重起来。

如果你选择司马迁、屈原、文天祥等事迹作作文材料比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