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582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

(一)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二)

说明文阅读题考点总结

考点一:

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二:

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

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

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

对策:

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四:

说明顺序

类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⑴空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五:

说明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