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四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588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门四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吴门四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门四家.docx

《吴门四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门四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门四家.docx

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工匠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

所画山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

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

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

  四家"的不同之点,是他们的个人画风不同,各有师承体系。

沈周、文征明比较接近,但也有所区别,沈周的山水远师量源,、巨然,出入于元回家的黄公望与吴镇,兼取法于马、夏,笔墨挺健,气韵浑厚,形成了粗笔写意的新面貌,开创一代水墨浅络山水的独特风格。

特别是他的花卉,继承发展了末末及元代写意花鸟画的传统,笔墨尚朴,风格淡逸,对明代后期水墨写意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文征明在融汇细润文雅,独具一格。

  唐寅和仇英都曾师事当时以院派"著称的周臣,吸取两末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诸家之长,运用了元人水墨写意的笔墨,融合变化,形成了劲秀潇洒的风格。

仇英摹古的功力深厚,师法南宋院体",人物山水,多以工笔重色为主,风格浓丽典雅,兼能水墨写意,也具有刚健秀逸之致。

他所画人物仕女,形象优美,线条流畅,形成了明代后期人物仕女画的时代风貌,对明清画坛影响很大。

  陈道复是吴门著名的花鸟画家,师事文征明,他的写意花鸟,从元人画法中发展而来,直接受沈周、文征明、唐寅的影响。

诗书画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思想意境,开创了清新隽雅的一派风格。

和后来的徐汩合称为白阳青藤"。

他们的绘画,对后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代后期(嘉靖、万历以后到崇祯),无论山水、人物、花卉各种画科,都有新的变化。

派系纷繁,各有不同的风格.尤其是花卉画有突出成就,主要代表画家是徐渭。

他继陈臼阳之后,笔墨更加纵放,突破成规,大胆创造,纵横挥洒,水墨淋漓,表现了鲜明的个性。

他的这种画风,对整个清代中期和近百年来的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的周之冕、孙克弛,也以花鸟画著称,画法兼工带写,较为娇丽,别成一派。

吴门四家艺术成就

吴门书画艺术简介

吴门书画,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刘宋的陆探微、肖梁的张僧繇都擅长人物画,他们的特色与贡献是正式以书法入画。

进入唐宋时代,苏州绘画继续发展,"双管齐下"的张璪是杰出的代表。

元、明、清时期,以山水画为主的文人画极盛。

"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取得了明代画坛的盟主地位,就此形成了吴门画派,影响到我国明清四百余年的画风。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分别形成"虞山派"与"娄东派",在全国影响巨大。

解放后,成立了苏州国画院,吴门书画继往开来,更臻繁荣兴旺。

1980年5月29日,苏州成立了吴门画派研究会,由吴木任会长,徐绍青、段东战、孙君良、沈彬职任副会长,谢孝思、张辛稼、沈子丞为顾问,有60余位国画家、国画理论家、国画鉴定家参加。

吴门画派研究会成立以来,对推进苏州传统画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苏州书画家的作品在国内外展览和出版,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吴门四家"绘画

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崛起了四位著名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他们以新颖的绘画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并誉画坛。

后世画史有将他们共称为"吴门四家"者,如清初王鉴《染香庵跋画》曰:

"成、弘间吴中翰墨甲天下推名家者,惟文、沈、仇、唐诸公,为掩前绝后"。

有誉为"明四家"者,如清沈宗敬《溪山卧游录》评:

"文、沈、唐、仇,为明四家"。

  沈周和文徵明因绘画源流和艺术追求相近,被认为开创了"吴门画派"。

晚明董其昌首次提出"吴门画派"之称谓,并指出由沈周创立,他在题杜琼《南村别墅图》册跋中说:

"沈恒吉学画于杜东原(杜琼),石田先生(沈周)之画传于恒吉,东原已接陶南村(陶宗仪),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

董氏在梳理文人画流派时又称: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王维)始……吾朝文、沈则又遥接衣钵"(《画禅室随笔》)。

  至于唐寅、仇英两家,有将他们归于"吴门画派"者,如清初王时敏《西庐画跋》云:

"唐宋以后,画家正宗,有元季四大家、赵承旨(赵孟頫)外,吾吴沈、文、唐、仇,以臬董文敏(董其昌),虽用笔各殊,皆刻意师古,实同鼻孔出气"。

又如清张丑《清河书画舫》论析:

"皇明画学自刘廷美(刘珏)开山后,当推沈启南(沈周)为广大教主。

如唐子畏(唐寅)之清真,文徵仲(文徵明)之古雅,足可南宗北派也"。

指出文、唐分属南宗北派;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也明确将仇英归为北派,称"李昭道(李思训)一派……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仇英)"。

  沈、文、唐、仇四家,依据现存的实物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应该如此定位:

四人可并称"吴门四家",推崇为"明四家"欠准确。

沈、文开创了"吴门画派"承文人画或"南宗"衣钵,唐、仇不属"吴门画派",两人蒹取南、北二派,自成一家。

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仅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沈周也一生未仕,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

他学识渊博,诗书画均负盛名,家中富有收藏,曾拥有元朝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天池石壁图》轴等名迹。

沈周为人宽厚,求画者经常"屐满户外",他从不拒绝,甚至将赝品请他题跋,也欣然应允,故而传世作品相当多,并且真伪混杂。

沈周  卧游图册之一、之二沈周  辛夷墨菜图卷局部之一、之二

  沈周以山水画著称,花鸟画亦有较深造诣。

他家学渊源,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均善画,又得到画家杜琼、刘珏等人亲授,远学"元四家",中年以后遍学诸家,兼取诸家之长。

沈周的山水画,主要描绘江南风光和田园景色,抒发文人恬淡悠闲的情怀,着意追求平淡天真的意趣。

画法以水墨为主,或施以淡雅的色泽。

沈周的花鸟画,师法元代钱选,用洗练的笔墨,画出规整、简逸略带拙感的花鸟,发展了文人水墨花鸟画的传统。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其父做过地方小官。

文徵明年轻时,曾拜诸多名家为师,文学师吴宽、书法师李应祯、绘画师沈周,并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有"吴中四才子"之称。

  文徵明的文才及画名均称誉当地,但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五十四岁才被推荐以贡生名义到北京,待诏翰林院。

在北京为官期间,目睹官场腐败、险恶,便一再上书乞归,于1526年获准归里。

从此,在家乡以文会友,籍书画自娱,创作步入鼎盛期,四方求书画者不绝于道。

文徵明自定"三不作",即不为藩王、宦官及外国人作画,而对其他人的求索却"竟日不倦",以至"文笔遍天下",同时赝品也相当流行。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轴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卷文徵明  兰亭修褉图卷

  文徵明的绘画,兼长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项,其中山水尤精。

画作有粗笔和细笔两种风格,均极具韵味。

出生书香门第,却不求仕进,以诗文书画为主,画名尤著,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他的书法以楷、行、草书擅长,亦能篆、隶书,但成就平平。

其小楷书之精,历来认为堪与赵孟頫和晋人相媲美,早年学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结论端正方整,笔法秀雅和劲;后学欧阳询,结体偏于修长,用笔偏于挺健。

比之前此的台阁体楷书,虽端庄华丽相同,但精工之中别饶尖峭的笔意,显得活泼而有生气,真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

直到晚年,犹能作蝇头小楷,依然格法不懈,笔笔精到,不堕荒率,人以为仙。

他的行草书以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育》为基础,下逮智永、怀素、黄庭坚、米芾,尤以受黄庭坚的影响更深。

所作结体比黄稍加收敛,辐射伸展的笔道适可而止,用笔则比黄更加俏丽,而不是刻意地横强,出锋处寓秀雅温婉于尖峭刻厉之中,所以不见剑拔弩张,而加强了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映带关系。

论者每把他的书法与祝允明相比,认为祝以才情胜;文以功力胜;祝以雄放的势胜;文以闲静的态胜。

唐寅

  唐寅(1470-1523年),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于商贾之家,自幼聪慧,二十九岁时得中应天府第一名解元。

次年进北京会试,因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而下狱,被废除功名,此后便绝意进取,筑室于苏州桃花坞,潜心诗文书画,并籍书画谋生。

坎坷的经历,形成他狂放不羁、玩世不恭的性格和行经。

唐寅自刻印章,印文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可见其自负的文才和风采。

  唐寅以南宋"院体"为宗,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

他的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格,均结构严谨,笔墨劲健,皴法富于变化,刚中含柔、粗中有细。

其画作虽然十分工能,却具有文人的情趣。

唐寅的人物画造诣也很深,题材主要是仕女和历史故事,造型准确,人物情态飘洒高雅,画法多样丰富,兼工带写,技艺纯熟。

唐寅的花鸟画较少,画法以水墨为主,呈现一种清秀、简逸的风格。

唐寅王蜀宫伎图轴

唐寅  风木图卷唐寅  毅庵图卷

仇英 仇英(约1498-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出身微寒,初为漆工,兼彩绘楼宇,后改习绘画。

至苏州后,得到了文徵明的器重,并跟随画家周臣学画,与吴中文人多有交往。

仇英中年后,到鉴藏家周六观处寓居六年,后又到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家十余年,观赏了大量宋元名迹,并悉心临摹,技艺大进,晚年蜚声画坛,并跻身于"吴门四家"之列。

  他精研"六法",师古功力很深,人物、山水、走兽、界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既全面继承了唐宋的传统,又吸取文人画和民间艺术之长,尤以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见胜。

仇英的山水画宏大繁复,更具明快清朗之格,山石勾勒,设色艳丽漂亮,却不刻板。

仕女画线条流畅飘逸,笔法简洁劲健,形象潇洒柔媚,有"仇派"仕女之称。

祝文王和吴门书派

祝指祝允明;文指文徽明;王指王宠。

他们是明代中期吴门书派的代表。

当时的苏州既是全国的人文荟萃之地,又是商品经济和市民文艺的中心,一大批文人墨客活动于此,以鬻艺为生,他们的书法创作,上接宋人尚意的传统,演化出千姿百态的风貌,既用作自娱的需要,同时也是治生的手段,所以富于市民化的色彩而能为雅俗所共赏。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长洲(江苏苏州)人。

曾任应天府通判,故人称"祝京兆"。

为人狂放不俭约,工小楷,尤精狂草,由苏黄米而上溯旭素。

所作风骨烂漫,气热奔放,才情横溢,于旭素的颠狂醉态中,兼有黄庭坚的舒展矮健,米元章的跌宕疏放,苏东坡的浑厚丰腴,李北海的秀逸沉雄。

但由于一味地锋势雄强、纵横散乱,亦不免时有失笔,流于狂怪,比之于台阁体的规行矩步,气骨俱疏。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

号衡山,江苏苏州人。

王宠(1494-1533),字履仁,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江苏苏州)人。

工行楷书,学王献之、虞世南,晚年变出已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

小楷书成就尤高,结字疏宕萧散,似乎拙于点画安排,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减少笔画之间的连接,使之显得笔断意连而疏落斑驳,古意盎然,一扫台阁体吏楷书的僵板。

运笔遒美而圆浑,不在速度的快慢、力量的轻重上求节秦的变化,而是稳稳的、缓缓的,着意于返笔、复笔、搭笔、圆转、方折的笔法变换,故能散朗多姿。

出锋处委婉地收住,更显得停匀而含蓄。

除祝、文、王三家外,当时吴门的书家还有不少,或在朝,或在野,或兼能绘画,或专工书法,率皆表现为挣脱台阁体、上追唐宋、以文人性情结合市民趣味的倾向。

比较重要的如沈周,即是吴门画派的领袖,又是吴门书派的先驱。

工行楷书,学黄庭坚,兼参欧阳询。

结体稍加收敛,绝无长笔横倔斜出,用笔骨遒劲而深隐练达。

唐寅也是画家而兼书家,长于行楷书,由李邕、颜真卿、蔡襄而下窥赵孟頫,作风软美,与沈周的老硬恰成对照,反映了二人绝然不同的个性。

其特点是笔精墨润,随意挥洒,风华四溢,才气翩翩,有一种流美的韵度。

陈淳以水墨大写意的花卉画名世,画法完全得益于书法;而他的书法,论者或以为可与祝、文、王三家并驾齐驱。

其楷书受业于文徵明,后来自辟门户,溢为行草,由欧阳询、李邕下窥杨凝式、米芾,亦受祝允明的影响。

所作结体修长紧峭,有欧米遗意,用笔颠倒纵横,有杨祝风范。

用笔速度快疾,顿挫明显,节奏感强烈,但因以中锋圆笔为主,所以显得遒劲温婉,气格清健。

综合主义文人画——沈文唐仇(吴门四家)

中国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中期,苏州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的大都市。

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绘画名家出现很多,文人名流经常聚会宴饮,很多文人把画画当作娱乐。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的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绘画传统,中间以突出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最出名,他们新颖的绘画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闻名画坛。

后人将他们称为“吴门四家”。

沈周和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们两人都属于诗、书、画擅长的名家,风格主要继承宋代、元代文人画传统,能画几种题材,但山水画创作最优秀,作品很多描写江南风景和文人生活,注重笔墨,讲究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沈周的山水画用粗笔的勾勒和淡色渲染画法为主,水墨写意花卉很有特色。

文徵明主要用细笔画山水,喜欢用青绿重色罩染。

唐寅和仇英,代表了吴门画派中另外的类型。

唐寅从文人变为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仇英因为是职业画家,所以在创作上受文人画的影响很多,技法全面,功力深厚,题材和趣味很能适应城市百姓的要求。

他们两人的老师都是周臣,画法学习李唐、刘松年,又受沈周、文徵明和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年)、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人的影响,描绘物象精细真实,重视意境的创造,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唐寅的人物画有时工笔,有时写意。

仇英从临摹古人作品中受到很多影响,擅长着色,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画比较优秀。

明代是院体派和吴门画派并存的时代,与此同时也是两派兴衰交替的时代,以林良、吕纪为代表的宫廷花鸟画包含了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的不同风格。

王谔的山水画被称为当代马远。

在民间,受到戴进影响的浙派画家吴伟,画风放纵,对当时的画坛影响很大。

浙派的影响在明代中期逐渐深入宫廷,出现了宫廷内外的画风都趋向粗笔水墨的现象。

与浙派同时出名的还有周臣的学院体人物、山水画,近代人称作“院派”。

郭诩、徐端本等画家,各有特色,作品中也流露出院体的痕迹。

陈淳的写意花鸟画在学习沈周、文徵明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的写意水墨画法,为明代、清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路。

明代晚期是吴门画派最兴盛的时期,虽然当时受生活范围的限制,绘画题材面狭窄,题材比较单调,作品的重复性很大。

但是,他们重视继承古代人的笔墨传统,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

而且,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各自的美学追求,从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他们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画坛有很大影响。

吴门画派属文人画体系,实称为“家”画。

沈周、文征明是吴派开派大家,而唐寅、仇英是“吴派”的友军。

在画史上一般把他们四人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

沈周过着典雅的文人画家生活。

但在山水、人物、花卉、禽兽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水墨山水方面。

他的山水画技法出入于董源、巨然及黄公望、吴镇诸家,题材多写江南山川和园林风景、田园风光。

40岁以前的作品多为小幅,较工整。

晚年多画大幅,趋于疏简。

取景平凡简洁,喜用粗笔皴点,宏敞厚重。

古朴天真,有“力可扛鼎”之感。

其山水画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沧州趣图卷》等,前者是沈周早期的代表作,表现庐山山峰叠岭,垂泉瀑布,草木繁茂,郁郁苍苍,景象变化万千,气魄雄伟。

山水木石仿王蒙笔法,细密繁重,从提画诗可以看出来画家豁达的性格和对精神上的自由追求。

《苍洲趣图卷》是沈周晚年的作品,此图用粗笔皴擦,焦墨点苔,笔力老健。

从首至尾分别体现出吴镇、黄公望、王蒙、倪瓒画法,兼具董源、巨然遗风。

分“粗文”和“细文”两种。

早年作品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富于变化。

文徵明的山水画内容多表现幽雅深静的自然境界,其中的人物点缀多是逃避现实而陶醉于山水的“高士”,反映了他作为“文人雅士”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如此的题材内容,加上平稳构图,苍润秀雅的笔墨,使其山水画显示出秀丽典雅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有“翩翩文雅之趣”。

《真赏斋图》《溪桥策杖图》《春深高树图》。

沈周的画中更多倾注了他自然、田园风光和世俗景象的热爱之情,文徵明的作品中凝结着“文人雅士”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观的话,那么唐寅的画中,特别是人物仕女画中,则或多或少暗含着他对僵化的封建礼法和腐朽虚伪的道学强烈不满的情绪和嘲弄。

唐寅是个饱学之士和全能画家,于人物、花鸟、山水无不擅长。

绘画创作以山水画为主,取法李成、范宽和南宋四家,兼采元人画法,集众之长而自成一家。

造景或雄险峻峭,或平远清幽,都能小中见大,粗中见细,在皴法上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的皴法,行笔灵活流利,墨色清润秀雅。

《山路松声图》、《荷净纳凉图》唐寅的人物仕女画,多取材于“高人韵事”,神仙故事以及官伎、歌女等。

《孟蜀官妓图》、《秋风纨扇图》唐寅的写意花鸟画,更劲秀、潇洒、精丽。

仇英临古功深,他在艺术上受到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师的双重影响,并深受传统、特别是南宋院体画风的熏陶。

所以,在其艺术作品里,也显示出这三方面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他的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刻画谨严,形象生动,笔法工整,设色艳丽,但并非一味细谨刻画、炫耀富丽,而是比较含蓄蕴藉,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因而无匠俗之气,却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

他的山水画以细笔青绿最为出色,所画丘壑泉石、烟云竹树、亭台楼阁、人物景点,皆精描细染而又不失清秀文雅的气韵。

《春夜宴桃李园图》、《柳下听琴图》仇英在这些作品的画法上,把其擅长的工笔人物和重彩山水画技法融合起来加以表现,人物形象流丽生动,布景娴雅,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创作才能和高超的技艺。

 沈周是明代中期具有较高地位和艺术成就的文人画家,他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也称“吴门四家”。

  沈周(1427-1508),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

出身于江苏长洲(今苏州)一个诗书世家,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是当时较有名气的画家,拥有不少艺术藏品,许多宋元名家的绘画都曾是他家的收藏。

在家族环境的熏陶下,沈周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分,在诗书绘画方面崭露头角。

据都穆《寓意编》所载:

巨然的《赤壁图》《雪屋会琴图》,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等都包括在内,特别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沈周的恩师陈宽也收藏了不少名迹,诸如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王蒙的《岱宗密雪图》,陈维允的《仙山图》。

这些前代遗珍不仅提高了沈周的眼力,也使他在少年时代就奠定了坚实的艺术修养,对沈周日后的艺术风格和成就的影响是巨大的。

  沈周的一生都在吟诗作画中度过,他终生不仕,广交宾客。

沈周生平好游历,足迹遍及太湖、宜兴、杭州、嘉兴、南京、京口、扬州,虞山更是他常到之处。

他的传世作品《两江名胜图册》《吴江图》《灵隐山图卷》《张公洞图卷》等都是沈周游历名山、借景抒怀的力作。

他笔下的山水,区别于王履所追求的“古今奇事”,皆以他对自然事物的感受来表现家乡的人文景观。

沈周生性豁达,为人敦厚。

他的平和心态以及高尚的艺术情操和道德典范造就了沈周在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历史地位。

  沈周的绘画主要受元四家的影响,早年宗法王蒙,上溯至董源、巨然。

沈周认为“士夫家”画为最高,故学董、巨,又推吴镇为最高。

  沈周擅画山水、花鸟和人物,尤其以山水画最佳。

他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细沈和粗沈两种风貌,其作品多为粗笔,粗沈为其晚年的画风。

早期画风秉承家学并师承杜琼、刘珏,作品多为小幅。

文徵明在题跋中说其少时所作,“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枝大叶,草草而成。

虽天真烂漫,而规度点染,不复向时精工矣。

”从笔墨上来讲,于严谨细秀之外渐趋粗放,气魄转向雄逸沉厚。

下笔刚劲有力,同时又能将元画温蕴含蓄之美保留,墨色酣畅淋漓,浑厚沉郁,气势磅礴而又不失醇厚苍润。

沈周晚年师法吴镇,笔墨更加粗简豪放,形成了气势雄健、意态轩昂的主要风貌。

在构图上,沈周一方面强调山川宏阔的“势”,同时又着意于“朴实的”质,追求一种境界优雅、平和怡悦的气氛,于拙中寓巧,他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审美倾向与特点,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沈周的花鸟画,有写意和没骨两种风貌。

沈周吸收了历史上公认的花鸟画大家之长,创造出富有“文人画”意趣而又非逸笔草草,具有平淡天真,既生动又空灵的“登神逸品”。

画风清秀淡雅,独具一格,开文人写意花鸟画之先河。

  沈周的绘画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

(40岁以前)小幅画作,精工缜密,细笔为多,处于奠基阶段。

  中期(40岁-60岁):

画风由精工细密转向粗简豪放。

笔墨苍劲、构图繁复,意境深远。

但还未脱离其师王蒙的体格。

虽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一种沉着酣肆的风貌。

这时期的作品较多,诸如《天香深处图》《魏园雅集图》《报德英华图》《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山水图》等,其中口碑最高的当数《庐山高图》。

  《庐山高图》是沈周现存作品中最大幅的山水画,此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认为是沈周的传世之作。

画面构图深邃繁复,气势宏伟,是纸本浅设色的大幅立轴(高193.8cm,宽98.1cm)。

此画作于成化三年(1467年),是他在41岁时为祝贺他的老师陈宽寿辰而精心绘制的。

陈宽是元末诗画家陈汝言的孙子,因其祖籍江西,所以沈周取庐山之“高”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意,赞扬老师艺术成就的“高山景行”。

  《庐山高图》仍属“细沈”作品,仿王蒙笔法,区别于后来的“粗沈”。

画面构图严谨,气势恢宏。

近景由画面右下角山坡上两棵虬劲盘曲的劲松构成,中景以著名的庐山瀑布为中心,飞流直下,其间木桥斜跨,打破流水飞白的呆板。

两侧峭壁威严内敛。

远景上方庐山主峰,云蒸霞蔚,山峦重叠,洋溢着勃勃生机。

整个构图由近景的山坡虬松,中景的瀑布、峭壁,远景的庐山主峰组成,自上而下,由近及远,近中远景相连,一气呵成,显露出不凡的大家手笔。

沈周的个人特色在这幅画中也初见端倪,山石主要用短披麻皴,干湿互用,层次分明,山峦没有险绝沉重之感,而是将温润柔雅的气氛贯穿画面。

在此画中沈周又用书法之美、诗歌之涵将山川拟人化,赋予此画浪漫意味的现世色彩。

  此《庐山高图》在历代祝寿类画作中堪称经典,其实祝寿类作品在中国历代绘画中都可以见到。

比如北宋郭熙为文彦博庆寿而创作的《祝寿-望松图》,以松树连绵象征子孙绵绵不绝之意。

此画中,沈周不落俗套,脱离了固定的程式,用一种独特的形式表达了祝寿的目的。

可见沈周的别具匠心。

  晚期(60-83岁):

风格粗枝大叶而又天真烂漫,笔墨愈加豪放洒脱。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为祝淇作山水图》《烟江叠嶂图》《秋江垂钓图》《水村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

沈周晚年好作大幅山水,如《水村图》长9m有余,《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也是8m有余的巨作。

这幅《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是以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蓝本背临而成,即《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芯纵36.8cm,横855cm。

虽然是背临了黄公望的画,实际上是沈周博采诸家之长的再创作。

画这幅画的时候沈周已经60多岁了,他的笔墨技法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笔法苍劲沉厚,设色明丽多彩。

此画山峦起伏重叠、连绵不绝,亭台水榭、农舍鱼舟、岗阜平滩信手拈来,生动地再现了富春山的明媚春光,令人叹为观止。

树石、建筑、人物多用秃笔中锋,山石用披麻皴,坡岸偶用侧锋皴擦。

因为是靠记忆画出原图,所以此画与原画在局部构图上略有出入卷后有董其昌、谢淞洲、吴宽、文彭、周天球等名家题记。

此画曾经由明代姚俊、吴宽、董其昌,清代王时敏,近人徐世昌等人收藏。

  沈周艺术修养颇高,他不仅是画家,同时也是诗人和书法家。

沈周的书法师黄庭坚,以行、楷为主,风格浑厚,又有自家风范,晚年书法老辣苍劲,为明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画和画中所题的诗句一同被称为“二绝”。

在他的画中大都可以见到他的题诗,其诗学白居易、苏轼、陆 游,并著有《石田诗钞》。

  自沈周开始,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画派——吴门画派,以线条刚硬、皴法激烈而坚硬为特色的院体浙派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笔法苍劲、意境深邃的吴门画派。

沈周即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

  吴门画派画家的主要成员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

他们以诗文书画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