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683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7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光沿直线传播实验材料——蜡烛、带小孔的硬卡纸、纸管事塑料软管。

2、手电筒、投影仪、光学演示箱、蚊香、透明水槽、水。

3、各色纸片、玻璃镜片、不锈钢板、木板。

4、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或投影片,如手电筒灯光、车灯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没有光,地球将会变得怎样?

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2、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一些光源的投影片。

(2)讲述: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能自己发光,如蜡烛、火柴、电筒、太阳、萤火虫等。

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

太阳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源。

(3)学生讨论:

镜子在阳光下能反光,镜子是不是光源?

电池能使灯泡发光,电池是不是光源?

月亮是不是光源?

为什么?

2、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1)谈话:

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板书课题)

(2)出示投影片——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

(3)讨论:

生活中你是否看到类似以上图片中的现象?

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

(通过讨论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假设)

(4)实验验证假设。

①讲述: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根纸管或塑料软管来做对比实验,也可用三张带小孔的硬卡纸做实验。

②学生看课本第4页实验1图示,分组实验,并在可以看到烛光的插图上画出烛光传播到眼睛的路线。

③汇报结果并讨论:

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④学生填写课本第3页实验1的结果。

⑤教师演示实验2:

调整光学演示箱使进光孔为3个,在箱内充满烟雾,使灯光或阳光通过光栏射入箱内,可以看到三条直线光束。

⑥学生分组做实验3:

把一束光线射入玻璃水槽里的水中,为增加效果,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粉质颜料,并把实验室窗帘拉上。

⑦讨论:

光在透明物体中是如何传播的?

⑧小结:

光线是直线传播的,而且光线能透过透明的物体。

⑨学生填写课本第3页实验2、3的结果。

3、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1)提问: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周围的东西呢?

(学生可能回答:

因为我们有眼睛)在漆黑的屋里我们虽然睁着眼睛为什么也看不见东西呢?

为什么一开灯又看见了呢?

(学生回答:

因为有光,光把东西照亮了)

(2)观察:

光以不同角度照在镜面及其他物体上,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分组实验:

利用投影仪灯光、手电筒灯光或把室外阳光反射进室内,研究不同材料、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4)学生汇报结果。

(5)讲述:

我们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线照亮了这些物体,光又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眼里的缘故。

物体表面越光滑平整,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

(6)学生填写课本第4页实验结果。

4、教师总结。

5、课后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认识光是以直线传播的。

学生对小孔成像能解释清楚了。

2、镜子

教学目标

知识:

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镜子反光和成像的实验。

情感、态度、精神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平面镜,用橡皮膏粘连在一起能构成一定角度的两面同样大的方形镜子,一种小玩具。

2.挂图或投影片——额镜。

3.动画、录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镜子。

(2)谈话:

①这是什么?

它有什么用?

②用镜子可以做什么?

(3)讲述: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镜子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镜子能反光(把学生带到室外。

(1)讲述:

每人设法用镜子把这面处在阴影中的墙照亮。

(2)学生实验。

(3)讨论:

通过讨论,渗透反光的含义。

①照到墙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②镜子本身会发光吗?

如果是夜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

如果你站在阴影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

这说明光是从哪里来的?

③指一指,太阳光来自哪个方向?

镜子使太阳光照向哪个方向?

④这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4)讲述:

试一试,怎样让镜子反射的光左、右、上、下移动。

通过这个实验,渗透反光角度的变化。

(5)学生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太阳光改变方向,返回去或转向其他方向,这叫反光或反射光。

(板书:

反光)

2.指导学生认识反射光的应用

(1)在墙上左边和右边分别贴上写有文字的纸片。

(2)讲述:

下面,请一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左面的纸上,请八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右面的纸上。

比一比,两张纸上的亮度是否相同?

(3)学生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也可根据情况选择播放镜子游戏的视频录像)

(6)讲解:

实验说明,反射光越多,被照射的地方越亮。

(出示额镜图)耳鼻喉科大夫头上戴的额镜,应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额镜可以把阳光或灯光反射并集中到一点,从而把耳内或鼻腔内照亮,以便医生检查耳、鼻内的情况。

3.指导学生认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1)谈话:

①当你面向镜子时,可以看到什么?

②把铅笔、苹果、玩具等放在镜子前面,可以看到什么?

③镜子里真的有人吗?

有铅笔、苹果、玩具吗?

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2)讲解:

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3)分组观察:

物体与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4)汇报观察结果。

(5)讲解:

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4.游戏——比比谁找到的像多

(1)讲解:

下面,我们用镜子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每组都有二面用橡皮膏连在一起的小镜子,把这二面镜子立在桌上,成为“人”字形,在二面镜子前面立一个玩具小猴;把二面镜子慢慢向内或向外移动,可以改变二面镜子之间角度的大小。

试一试,在镜子里可以看到多少个小猴的像?

怎样移动镜子看到的像会减少?

怎样移动镜子看到的像会增多?

比一比,谁看到的像多?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

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看到的像越多。

如果二面镜子相对,在镜子里可以看到无穷的像。

这是关于镜子里的像的一个秘密,你们通过实验自己发现了。

(三)巩固

(1)讲述: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关于镜子的作用。

下面请你看一段录像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镜子有什么作用?

②镜子里的像与实际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彩虹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设计意图:

彩虹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本课以此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通过引导学生造彩虹,找彩虹等实验,最终了解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对彩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丰富对光的认识;在实验的研究上学会分析、推理和归纳,从而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

本课以研究彩虹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比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动手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迁移应用。

(四)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任务驱动页图片;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本课驱动页由一幅图构成。

图中反映了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

”“彩虹太美了!

”“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

”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们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

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活动一:

再现彩虹

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

然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

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

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

1.引申的问题: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成的。

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

各种颜色的光改变的方向大小不同,于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

2.导入:

课本任务驱动页的图片。

3.提问:

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

我们也可能做彩虹吗?

4.引导: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彩虹。

5.目的:

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

6.导入:

利用喷壶制造彩虹或出示该活动的图片。

7.提问:

彩虹大家都见过,你知道它的出现与什么有关吗?

8.介绍:

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在有阳光,空气中有较多小水滴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方向就能看到彩虹。

9.观察

要全面的了解彩虹,我们可以自己再现一条彩虹,找出它更多的特点。

10.讨论:

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

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

(1).背对太阳。

(2).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

(3).向空中喷充足的水雾。

11.活动:

做再现彩虹实验。

12.交流:

学生介绍实验结果。

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13.拓展: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彩虹。

三、活动二:

阳光是彩色的吗?

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

我们再看看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

当阳光透过透明的清水后,

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科学上称为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

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

2.导入:

出示一杯水和一张白纸。

3.问题:

阳光穿过这杯水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4.演示:

按照课本图提示进行。

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在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彩虹现象。

5.出示:

一盆水,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6.演示

将室外射进的阳光反射到纸板上,光线通过水后在纸板上形成了彩虹。

7.问题:

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讨论:

这个实验包括什么条件?

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9.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10.汇报:

学生汇报发现:

挡住阳光就没有了彩虹,没有水也没有彩虹。

11.归纳:

“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彩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阳光穿过水或水雾时会被分解为各种单色光,这时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彩虹。

12.拓展:

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你的结论。

13.媒体:

播放《彩虹》视频。

4、光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光源的发展,电灯是怎样发明的。

2.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关心日常工作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设计意图: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三课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课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学以致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收集、分析、比较信息,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彩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力。

本课以研究光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关心日常工作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迁移应用。

(四)重点难点: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以致用,并学会用科学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任务驱动页图片;光的用途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通过一幅现代大城市的夜景图,反映出万家灯火的景象。

主题人物彬彬、琪琪和贝贝正在讨论着有关的问题:

“灯光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真美啊!

”“如果没有灯光会怎么样呢?

”确实,现代大都市假如没有了电灯,这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通过问题的讨论,引出了我们要研究“光与生活”的主题。

1.出示:

任务驱动页的图片,灯火通明的城市。

2.提问

灯光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灯光与我们的生活。

3.目的:

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一:

光的利用与发展

这个活动是一个搜集资料、进行交流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利用与发展,知道光(主要是照明)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知道光的利用与发展是经过了人类漫长岁月的里程,知道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发展更多既节能又明亮,既安全又实用,对人类生活有更大贡献的新光源,把我们的生活环境打扮得更美丽、更迷人。

引申的问题:

光除了照明外还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

光的利与弊

怎样才能正确地利用光为人类服务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光的利用,知道光确实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在教材中就列举了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交通灯和太阳能热水器等。

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如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会伤害眼睛,城市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产生光污染等。

1.引趣:

你知道是谁发明了电灯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他。

2.阅读:

阅读爱迪生与电灯的资料。

3.交流: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人们更容易地获得了光明,那么在没有电灯之前,人们是如何利用光的呢?

人们对光的利用与发展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媒体:

出示课本图片。

5.讨论:

说说图片中人们利用了什么光,重温人类对光利用的历史,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6.交流:

没有光,生活就会一片黑暗,生活利用到光的地方很多,光除了照明外还有什么用?

如果没有了光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7.归纳:

光的其他用途和光的重要性。

8.讨论:

光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今天,大家带了许多资料回来,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9.交流:

说说你知道的光的利弊,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10.归纳:

光有利也有弊许多用途,关键是要合理利用它们才能为人类造福。

5、健康饮食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

2.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二)设计意图:

“健康饮食”是“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收集资料等探究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进一步发展分析、类比推理、定量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等探究技能,从而关注自己以及他人的身体健康等。

本课是单元的第一课,让学生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一个一个的活动,以学生的兴趣驱动活动的继续,使探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创新的思维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流程:

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

(四)重点难点: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准备:

学校饭堂一周食谱图片、食品卡片、饺子、包饺子所用的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学校饭堂的公告栏前,学生在观看一周食谱。

为什么食谱中每餐都有蔬菜呢?

那么多的食物,如何吃、吃什么才健康呢?

这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一:

饺子里面有什么

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全面、较均衡,所以本课选取了饺子作为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成分的对象。

什么叫素食者?

不吃肉的人叫素食者。

他们的食物主要由水果、蔬菜、豆类、谷类、面食和乳制品组成的。

这种饮食如果搭配得当,对健康很有好处。

引申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需要食物?

汽车需要燃料才能发动——我们的身体也一样。

身体的燃料就是食物。

食物含有能量,可以让你的心脏跳动、肺呼吸、肌肉运动,许多其他的生理过程也要靠食物提供的能量才能顺利进行。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还可以让你成长、更换老化的细胞、修复伤口、保持健康,同时我们也能享受咀嚼美食的乐趣!

1.导入

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位营养学博士,听听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用幻灯片或图片出示):

“饺子在不少地方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

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

2.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饺子吗?

(出示饺子图)那为什么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呢?

你打算如何来解开问题的答案呢?

3.小组讨论。

4.活动:

小组观察,解剖饺子,了解饺子里面有什么。

5.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如食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

6.思考:

饺子之所以包含了较为全面的营养是因为里面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你想用什么馅料包一顿饺子呢?

下面请各位同学设计一张饺子原料列表,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请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搭配。

7.小结:

今天我们对饺子来了一次解剖,在解剖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了饺子包含了较为全面的营养,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人如:

素食者、回族人等来说我们在包饺子时所用的材料必须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尊重其个人信仰及民族。

8.拓展:

回家尝试亲手包一顿饺子,重温饺子不同部分里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

小课题研究:

为什么我们需要食物?

三、拓展: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刚才同学们结合“食物金字塔”,就各人的饮食是否合理,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作出了分析和探讨。

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根据“食物金字塔”的建议,设计出一份既美味又能吃出健康来的一周晚餐食谱。

1.活动:

分组设计。

(提示学生晚餐食谱可选季节,注意部分食物有季节性)。

2.交流:

分组汇报,突出自己小组的特色。

学生间相互对食谱进行评比(每人有两颗星星进行投票,得到星星最多的食谱为优胜)。

3.评价:

优胜小组设计的食谱,为什么合理?

四、活动二:

昨天吃了什么?

“食物金字塔”对均衡饮食起指导作用,塔基为蔬果、谷类、面制品,应时常进食;中层为肉类、蛋、奶、乳制品、豆类及果仁,应适量进食;塔顶为脂肪、油、糖、酒类及盐,应少量进食。

养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全面合理摄取充足营养的饮食习惯。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对饺子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还记得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有什么吗?

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师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来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播短片。

短片中包括:

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介绍,营养学家为人们健康饮食设计的“食物金字塔”的介绍。

2.游戏:

找秘密(出示几种食物如米饭,苹果等,准备好卡片上面印有“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蛋类和豆类”;“奶制品类”、“油脂类”等字样,让学生把它们贴在相应的食物下面,如米饭:

属于谷类,里面含丰富的糖、维生素等。

3.任务:

回想一下昨晚的晚饭,你都吃了些什么,都含有这五大类食品吗?

4.引申的问题:

A.早餐的好坏与工作学习的效果有关系吗?

适当的早餐可以使人的体力充沛,很好地适应工作负荷,还可以改善认知能力并优化脑功能。

不吃早餐的学生,记忆力、语言流畅程度及创造性明显低于吃早餐的学生。

B.为什么不应该偏食、挑食?

因为人的生命活力、新陈代谢,需要种类繁多的营养素,既需要蛋白质,也需要维生素,还需要铁和铜等,而任何一种食品的营养都全面。

偏食、挑食,就容易造成营养不全,不利于身体健康。

C.人们吃食物怎样才算种类齐全?

人们进食每天应保证有粗细粮搭配的主食,鱼、肉、蛋、奶、豆类,绿色或黄色、红色蔬菜和新鲜水果类,烹调用油及其他调味品等。

D.小孩子喝酒有什么不好?

小孩子喝酒,容易使肝、胃受到伤害,还会降低免疫力,甚至会伤脑,使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正常发育。

另外,小孩子饮酒,还影响性发育。

E.肥胖有什么不好?

肥胖不仅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它还容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胆石症和中风等多种疾病。

F.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儿童吃的食物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证蛋白质和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的原则,尤其要少吃甜点心和少喝甜饮料,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五、拓展:

设计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周晚餐的食谱,初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

了解食谱是否注意均衡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既能满足营养成分的需要,又能满足自己口味的要求。

六、活动三:

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按图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由哪些消化器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图中的卡通小人借助一些工具及相应的操作只是作为类比,代表食物进入体内的变化。

出示教材配

“人的消化系统”的教学挂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挂图把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知道消化系统的工作是把食物变为身体可以利用的物质,以供能量、生长和损伤修复的需要,保证新陈代谢,完成机体的各种基本功能。

消化系统就像一个转化流水线一样,通过不同的途径,对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3种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处理。

这些营养成分和其他营养成分被提取之后,消化系统就会将其他废物排出体外。

食物在口腔与唾液混合嚼碎后,由食道送到胃,与胃内的消化液混合,分解成黏稠糊状进入小肠,在小肠中,食物变得更细小,有用物质透过小肠壁吸收经血液送往全身,没有被吸收的物质进入大肠,其中大部分的水及矿物质被吸收,剩余的残渣直接送到直肠,由肛门排出体外。

食物完成在体内的“旅程”,它的外形及成分、数量不断地变化,与吃之前比较,有很大的不同。

这趟“旅程”长约9米,历时约24小时。

1.问题:

上节课不少同学设计了既符合营养要求又十分美味可口的食谱,你知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去了吗?

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阅读:

学生阅读书上的相关知识。

3.媒体:

播放消化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