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747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

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对应目标

教学措施

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

这是什么材料?

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

(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

(蚕吐的)

2、询问:

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1、进行调查,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3、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三、总结

1.讨论:

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2、谈话:

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观察蚕卵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观察蚁蚕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蚁蚕。

 

 

 

 

 

 

为学生长期观察记录活动作好准备。

1、  提问:

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

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

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

(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3、提问: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

(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

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1、提问:

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看书上第19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

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1、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板书设计

1、我们来养蚕

蚕卵——蚁蚕

2、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

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对应目标

教学措施

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

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关于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

 

(2)实验:

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

(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

 

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了解蚕的食物,并能进行有关蚕研究的实验。

 

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1、提问:

蚕宝宝吃什么?

如果没有桑叶,可以用什么代替桑叶?

2、告诉学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桑叶,但要记住不可以两种叶子混吃,如果用莴笋叶,一开始就用并不要改变。

3、布置学生做好记录

 

4、谈话:

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了解的学生介绍:

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

6、提问:

蚕为什么蜕

(4)了解蚕吐丝

 

(5)观察蚕茧和蛹

 

(6)观察蚕蛾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2)小结并板书

三、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皮?

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7、谈话:

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8、布置:

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

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

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

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9、讨论:

剪开的茧子能活吗?

(做好观察记录)

10、提问:

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11、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12、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1、观看蚕的标本

板书设计

2、给蚕宝宝记日记

卵——蚕——蛹——蚕蛾

(幼虫)(成虫)

 

3、我们来抽丝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

3、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学会缫丝的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

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实验器材:

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对应

目标

措施

效果

分析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真丝织物(课件投影)

2、 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真丝织物。

3、揭题:

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

感受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1、 丰富多彩的真丝织物画面展示。

2、 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1)提问

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

(3)集体交流

(4)小结

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2)阅读26页课文

(3)讨论

开展抽丝活动需要的材料、活动步骤、小组分工、结果预测、注意的问题等

(4)交流抽丝方法

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

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

(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

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1、 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

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

的?

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 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料:

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展示小组成果,正确表达思想。

 

 

 

引出抽丝活动。

 

 

培养小组合作探究意识。

 

 

引导正确方法,明确活动步骤。

 

 

师生分工合作,注意活动安全,提高活动效率。

 

定量小结,拓展知识面。

 

 

 

 

 

 

培养综合思维,反思认知过程。

 

 

 

 

 

深化活动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

 

 

 

 

 

把全班按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交流思想。

 

 

 

1、 由各小组组长组织确定学习小报主题,排版、剪贴成报。

2、 各小组由汇报员把学习小报贴在黑板上,并作简要说明:

内容、主题、搜集方法等

 

 

 

 

 

 

 

 

自读课文,思考活动方法。

 

明确讨论要求,按四人小组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内。

(附)

 

 

 

1、 各组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放在教师准备好的锅内。

2、 教师倒入开水浸泡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

3、 教师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交给各组学生。

4、 各组分组抽丝。

5、 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6、 各组依次汇报结果。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把课后研究的结果公布在本班科学宣传栏里,比一比,谁是科学小博士。

 

 

 

附表格:

 

抽丝活动记录表

班级第小组年月日

活动材料

活动步骤

活动分工

注意事项

结果预测

实际长度(米)

 

 

 

 

 

 

 

 

教后记:

 

 

 

 

 

4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

△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2.               难点: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

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

学生:

各种养蚕的记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对应目标

措施

效果分析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

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

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 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

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

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

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

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

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

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

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5)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

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

哪些虫子属于昆虫?

说说理由。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

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承上启下

 

 

 

 

 

通过讨论蚕一生的变化,学会将自己搜集的图文资料进行整理,为养蚕活动做一个完美的总结。

 

 

 

 

 

 

 

 

能用图画文字表述蚕的一生,并能拓宽思路,用更多更有创意的形式表现蚕的一生。

 

 

 

 

 

 

 

 

 

 

 

 

 

 

 

 

 

 

 

 

知道什么是“变态”和“昆虫”这两个概念,能运用概念正确判断出哪些虫子是昆虫。

 

 

 

 

 

 

 

 

 

 

 

 

巩固学生的昆虫的概念。

 

 

板书课题

 

 

 

 

 

提示问题:

最初是什么样子的?

(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

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

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

 

 

教师可用蚕的各个时期的标本(或图画)放在实物投影仪上给学生讨论。

鼓励学生用更多更有创意的形式来表现蚕的一生。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提示学生可从自己养蚕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中来谈。

 

 

 

可以出示蝴蝶或者其他动物一生变化的图片。

 

 

完成78

页的活动记录。

 

 

 

 

 

 

 

 

 

 

 

 

附送: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我们来养蚕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如果桑叶上有水,用纸巾将水吸干。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教学反思:

没有新鲜的蚕卵,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蚕卵和蚁蚕,只能通过图片给学生讲解。

这一课,我试着在电脑室给学生上课,让他们自己上网收集蚕卵和蚁蚕的资料,以及养蚕的注意事项,要求他们找到后制作成ppt文件,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

课后反思,如果能创建一个主题论坛让他们把找到的资料都发表在上面,内容应该更丰富,反馈也能更及时。

另外学校电脑教室的上网速度太慢,带宽有限。

要在学生拿到蚕和桑叶之前讲清楚桑叶的保存、蚕的饲养环境(小盒换大盒)、疾病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