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760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年级备课(使用)人________日期___月___日总第____节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导学提示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学习过程

一、启思导学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12:

16

4.5:

2.7

10:

6

3、上面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

2.7=10:

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二、探索新知

1、自学P32-33例1。

(1)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

(2)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什么叫做比例?

(4)举例说明比例的两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友情小提示: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例如判断10:

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

12=,35:

42=,所以10:

12=35:

42。

2、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友情小提示: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完成P33“做一做”第1、2题。

组内订正。

4、阅读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比例有什么基本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友情小提示: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三:

展示交流

自学展示:

我学会了

小组合作展示:

我又知道了:

四、好朋友帮一帮

我还有不理解,组内交流完成。

五、层级训练:

1、表示()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表示两个数();比例表示()。

2、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用线连起来。

2.5:

1

9:

5

4.5:

2.5

4.5:

2

:

15:

6

9:

4

7:

12

3、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

(1)12和5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x和

的比等于4:

3。

(3)x除4.2的商等于

4、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

大正方体和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  );小正方体和大正方体的体积比是(   ).

比例的性质1、

=

0.25=

=()%

2、

(1)写出两个比值是2.5的比,并组成比例.

(2)写出比值相等的一个分数比与一个小数比,并组成比例.

(3)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

3、根据4×7=2×14,写出下面比例。

4:

2=():

()2:

7=():

()

7:

2=():

()2:

4=():

()

4、、根据等式,改写成比例式。

14×12=21×8A×B=C×D

六、总结梳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什么是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教学反思:

3-2<<解比例>>

年级备课(使用)人________日期___月___日总第____节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导学提示1、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启思导学

1、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为什么?

6:

3和8:

42/9:

1/3和4/15:

3/5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35第一段,说一说什么叫解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P35例2

(1)说说题中“1:

10”表示什么?

(2)把未知项设为X。

(解:

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找出相等的比写成比例。

(3)例2的解法跟过去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根据什么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的?

(4)解方程要写“解:

”,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学会正确的解题格式)

(5)例2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格式,你看懂了吗?

(有困难的,组内交流。

3、自学P35例3,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

解比例首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4、完成P35“做一做”。

(独立解答,并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

展示交流

自学展示:

我学会了

小组合作展示:

我又知道了:

三:

展示交流

自学展示:

我学会了

小组合作展示:

我又知道了:

四、好朋友帮一帮

我还有不理解,组内交流完成。

五、层级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

6=4.6:

()6.3:

()=5:

9

():

=3:

45:

7.5=():

2、解比例

  

  

  

 

  

3、比例7:

10=21:

30中,如果第二项增加它的2/5,那么第四项必须增加(),比例才能成立。

4、苹果、香蕉、桔子三种水果共值1575元。

按重量,苹果和香蕉的比是1:

2,香蕉和桔子的比是1:

2;按单价,苹果和香蕉的比是3:

2,香蕉和桔子的比是5:

4。

三种水果各值多少元?

五、好朋友帮一帮

我还有题不会做,组内交流完成。

写在积累本上,做为二次冲关题。

六、总结梳理: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3、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教学反思:

3-3<<成正比例的量>>

年级备课(使用)人________日期___月___日总第____节

【.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导学提示: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学习过程

一、启思导学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39-40例1。

(1)计算出表格中的底面积,认真观察数据,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用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一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P40例2,回答以下问题:

(1)题中有几种量?

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

这个比值是什么?

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说说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5)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6)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3、☆友情小提示: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出:

=k(一定)

三:

展示交流

自学展示:

我学会了

小组合作展示:

我又知道了:

四、层级训练:

1、服装店卖出某种西服的情况如下表:

数量/件

1

2

3

4

5

6

总价/元

360

720

1080

(1)、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写出几组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3)、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用式子表示它与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4)、西服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

2、一箱啤酒12瓶。

请完成下表:

箱数

1

2

3

4

5

……

瓶数

12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中描出箱数和瓶数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接起来。

(2)啤酒的瓶数和箱数成()比例?

为什么?

(3)8箱啤酒有多少瓶?

144瓶可以装多少箱?

3、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1)购买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

(2)购买《教与学》的本书和钱数。

()

(3)圆的周长与直径。

()

(4)圆柱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

()

(5)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

(6)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五、好朋友帮一帮

我还有题不会做,组内交流完成。

写在积累本上,做为二次冲关题。

六、总结梳理: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4<<成反比例的量>>

年级备课(使用)人________日期___月___日总第____节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

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导学提示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

一、启思导学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自学P42-43例3。

(1)观察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

这两种量相关联吗?

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

一定吗?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

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3)☆友情小提示: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

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式子

表示:

x×y=k(一定)

2、想一想:

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5、阅读P47“你知道吗?

”说说成反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三:

展示交流

自学展示:

我学会了

小组合作展示:

我又知道了:

四、好朋友帮一帮

我还有不理解,组内交流完成。

五、实践应用:

1、对比练习:

观察下面两个表格,并回答问题。

(1)、一辆汽车行驶时间的行驶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3

5

6

路程/千米

75

225

375

450

(2)、行某段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如下表:

时间/时

2

4

5

8

速度/千米

100

50

40

25

每个表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规律?

不同的呢?

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2、生产一批洗衣机,每天生产的台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生产的数量/台

20

30

40

60

80

100

120

需要的时间/天

60

40

30

20

15

12

10

(1)、写出几组对应的每天生产数量和需要时间的乘积,再比较乘积的大小。

(2)、这个乘积表示什么?

(3)、每天生产的数量与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3、A、B、C三种量的关系是:

A×B=C。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比例。

4、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比例。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比例。

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比例。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教学反思:

 

3-5<<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年级备课(使用)人________日期___月___日总第____节

教师寄语: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导学提示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

一、启思导学: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下表,小组讨论、交流:

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

路程(千米)

5

10

25

100

时间(时)

1

2

10

表1

表2

速度(千米/时)

100

20

10

5

时间(时)

2

10

20

2、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

=速度(3)

=时间

3、判断: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4、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1)相同点: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2)不同点:

正比例是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

展示交流

自学展示:

我学会了

小组合作展示:

我又知道了:

自学提升: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为什么?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定,和成比例。

(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3)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种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

这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四、拓展提高:

小红上学时每分钟走60米,放学时每分钟走80米,她上学、放学走路共用去21分钟。

她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五、好朋友帮一帮

我还有不理解,组内交流完成。

五、实践应用

(一)、填空

1、在三角形里,底一定,面积和高()比例

高一定,面积和底()比例

面积一定,底和高()比例

2、在正方形中,边长和周长()比例

面积和边长()比例

3、在圆中,面积和半径()比例

周长和半径()比例

直径和半径()比例

直径和面积()比例

4、铺地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用砖的总块数()比例

5、每立方厘米的铁的重量一定,铁的总重量和体积()比例

6、购买各种货物的总价和数量()比例

7、互相咬合的齿轮的齿数和转数()比例

8、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比例

9、一个人的年龄和身高()比例

10、总人数一定,每排人数和排数()比例

(二)、下面题里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1)小红看一本儿童小说,每天看12页,10天可以看完;如果每天看15页,8天可以看完。

(2)一种螺丝钉,20个重30克。

一盒这样的螺丝钉是600克,一共有400个。

 

(三)、智力冲浪:

如果x和y成正比例,当x=16时,y=0.8;如果x=10时,y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6<<比例尺>>

年级备课(使用)人________日期___月___日总第____节

教师寄语: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导学提示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互换。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爸爸拿着地图就知道济南到北京的距离,工人师傅看着图纸就能做出零件,是什么在帮助他们?

2、学校规划建篮球场,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请同学们画在练习纸上。

3、什么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什么是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自学课本P48,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用途吗?

☆友情小提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公式: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者()分数形式

2、结合两幅地图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1:

100000000是_______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厘米。

1:

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_______千米。

1:

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

改写成线段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0KM

是线段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_________千米。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

3、找出P49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

(1)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在图纸上。

(2)比例尺2:

1表示图上距离2厘米相应于实际距离1厘米。

(3)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友情小提示:

相同点:

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

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4、看一看:

比例尺1:

100000000比例尺1:

5000000比例尺2:

1

想一想:

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在什么情况下写成后项是1的比?

5、思考:

比例尺能带单位名称吗?

比例尺一定的情况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三:

展示交流

自学展示:

我学会了

小组合作展示:

我又知道了:

四、好朋友帮一帮

我还有不理解,组内交流完成。

五、实践应用:

1、填一填

(1)900厘米=(     )米2千米=(          )厘米

(2)():

()=比例尺

(3)这是一幅()比例尺,它表示地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4)比例尺1:

100表示()。

2、选一选

(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间的距离是6厘米,要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下列列式正确的有()

A.6:

120B.6:

(120×100000)C.(120×100000):

6D.(6÷100000):

120

(2)设计一座厂房,图纸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A.1:

1B.1:

10C.1:

100D.1:

1000

3、解决问题

(1)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50米,画在一张图纸上的距离为1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2厘米,实际距离是105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3)学校操场上有一条长200米的跑道,在一张图纸上用4厘米表示,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一个精密零件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实际长度只有5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7<<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年级备课(使用)人________日期___月___日总第____节

教师寄语: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导学提示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

45000;

(2)比例尺80:

1(3)比例尺060K

二、探索新知

1、自学P50例2

(1)说说比例尺1:

500000的含义。

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2)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为ⅹ时应使用哪个长度单位较合适?

(3)学会正确的解题格式。

(说一说解题过程及格式)

(4)注意单位换算。

☆友情小提示:

如果用算术法解决,则有:

①实际距离=

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自学P51例3,了解题目要求。

(1)讨论:

你想怎样画?

☆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