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835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docx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提升学生的识记水平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郭沫若先生曾说:

“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

”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

由此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二年级主要的学习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学段明确提出识字目标:

要求理解1600—1800个汉字,培养独立识字的水平,使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理解的愿望。

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水平,力求识用结合。

使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评价建议中提出“注重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

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

在学习一个汉字时,儿童对这个字的形状辨认经历的理解过程往往是:

(1)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

(2)先轮廓后内涵,即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

(3)先上部后下部,先左后右。

(4)先熟悉后生疏。

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明白了,教学不当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在实行识字教学时,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来考虑,为儿童探求新知提供可能。

一、掌握三套识字工具是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袁瑢老师曾讲,一个小学生有了独立识字水平,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开启宝库的金钥匙。

她还在《提升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体会》一文中精当地概括:

教给学生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水平的基础。

三套识字工具,一是汉语拼音,这是让学生掌握字音的工具;二是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这是让学生掌握字形的工具;三是按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这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

学生能准确而又熟练地掌握这三套识字工具,就为他们独立识字奠定了基础。

不过,教学汉语拼音,笔画、部首等都是些枯燥的形体符号,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记忆。

如:

教学绞丝旁,就能够手拿一束丝绞一绞,让学生形象地对照,记住名称、写法。

二、课堂教学识字方法多样、灵活

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逐渐掌握了识字工具,识字速度加快了,不过,随着识字量的扩大,学生常常读错、用错形近字、同音字,而且,部分生字出现回生现象。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怎么防患于未然呢?

识字教学内容上就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能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提升。

1、创设情境识字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

我常常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展开识字活动。

如:

学习《自选商场》一课,要学习14个生字:

商场包奶牙毛巾笔作业本东西。

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扮演顾客购物,在小组里把学生准备的商品及包装盒摆好,模拟好一个小小的自选商场,用小纸片写上商品名称。

如:

学生要买牙膏,就必须找出写有“牙膏”的小纸片交给售货员,找对了,读对了,就算购物成功。

2、图画识字法

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如课本“口耳目”字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

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生动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学时,利用好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看挂图、投影等,看象形文字,了解字的演变,反复读拼音,展开想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生字。

课本看图读拼音识字中的很多插图,有的可利用其形,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生字的插图;有的可利用其意,如上、中、下,出口、人口等生字的插图。

3、多媒体演示识字法

信息技术持续发展,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CAI课件使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

教师通过计算机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如:

娃娃丫丫学习软件等)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准确读音,同时跟随教学软件实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实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升。

例如:

教学生字“冰”,计算机生动地演示水凝成冰,学生更易记住字形与字义。

4、实物识字法

实物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用实物识字,可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

如教学《菜园里》一课中相关蔬菜名字的汉字:

豆角、辣椒、黄瓜、茄子、萝卜、南瓜、卷心菜等,可引导学生观看各种蔬菜实物,对照实物看标牌,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

通过这样的教学,汉字和实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汉字的表象就会清晰地贮进学生的头脑里,就会明显地提升识字效率。

5、实验演示识字法

部分会意字的识字能够使用实验演示法。

如学习“灭”字,教学时能够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火)接着用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实行学习,字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

又如形声字“蚯蚓”,可让学生看蚯蚓爬行时身子有时弯弯曲曲的像“弓”字形,有时又拉直了身子像“1”字形,加深了学生对“蚓”字的记忆。

再如:

把一张纸从空中抛落,纸在风中(飘),然后落入水盆中,(漂)在水面上。

6、动作演示识字法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如学“大”字时,可让学生双手向两侧平伸,叉开双腿,就变成了“大”字型;学习“飞”字,可请小朋友做鸟飞的动作;学习“看”字,可让学生模仿屏幕上的孙悟空,用一只手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

7、故事趣味识字法

抓住字形和特点,把生字编成小故事,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并记住字形。

如教“游”字,可编这样的故事:

“游泳要到水(氵)里去,游泳池是方(方)形的,大人()带着孩子(子)去游泳。

”也能够编成这样的故事:

“一个小孩子(子),戴着游泳帽()在方(方)形的水(氵)池里游泳。

”这样,通过故事把生字的各个部件弄清楚,便于学生趣味识记。

8、猜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个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能够协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

猜谜语识字有字谜和画谜,如“比”字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

”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

“告”字可编谜语:

“一口咬掉牛尾巴。

”还有“牛走独木桥(生)”“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等。

如教“秋”字,出示:

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再如“只差两点”(口)“十张口,早就有”(古);“十张口,树木有”(叶)等。

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

(高);“撇不出头便是刀,看不见它摸不着,大小不同人人有,勤劳动都离不了。

”其中“勤劳动”三个中包含的“力”字。

几句简单的字谜,协助了学生识字,记住字形。

同时又区别“力”和“刀”。

这样既能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避免了今后的错别字。

画谜,画面上一个人靠着树(休),很多树(林)。

猜字谜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协助学生牢固地记住字形,锻炼思维,理解字义,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9、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趣味性更强,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协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可把这些字编成:

“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可编一句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两花——美”。

为了协助学生区别“喝、渴”的字形时,可这样说:

“渴了望有水,渴字三点水。

喝水要用嘴,口字代表嘴。

10、歌诀识字法

儿童对歌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利用歌诀能够协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识的汉字。

如“夜”的歌诀:

“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

”利用歌诀还能够区别形近字:

如“为”和“办”:

“一个‘力’字加两点,一个‘为’字一个‘办’;‘为’字两点在上下,‘办’字两点在两边。

”再如“左”和“右”:

“小朋友,分左右;‘左’字下边是个‘工’,‘右’字下边是个‘口’。

11、韵文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时,把一些常见的字串联在一起,编成韵文。

孩子们在读、记韵文的同时,也把生字的字形结构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如:

禾中种,土也地,北月背,日寸时,

两山出,双木林,三横王,草头黄。

木子李,弓长张。

12、加加减减识字法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常用的字后,教师利用汉字结构的规律,让学生像做数学中的加、减法一样,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在充满趣味的加加减减中,将一个个汉字变成一道道有趣、特别的“算术题”,学会生字。

如:

人+门=(闪);人+也=(他);

口+玉=(国);口+口=(吕);

桥-木=(乔);洗-水=(先);

座-坐=(广);新-斤=(亲);

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很多新字,识记“本”时可用“木”加一横;学习“木”能够用“禾”减一笔,如公——么、日——由——甲¬¬¬——目,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13、拆字、合字识字法

根据合体字的构成,能够用拆字、合字的方法识字。

如“口天吴”“日生星”“甲鸟鸭”“女子好”等。

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都配有生字卡片,我们觉得传统的卡片也有很好的识字教学效果。

如:

能够抽卡片识字,能够玩“字牌”游戏,还能够自制动的卡片。

做法是:

在换偏旁识字的基础上,在卡片上写基本字或偏旁,在卡片的左边(或右边)写上几个可与该基本字或偏旁组成新字的字或部首,教学中左右翻折,或上下套着抽拉,可先后组合成好几个字。

既可快,又可慢;既可多,又可少;既可授新,又可复习,灵活性强。

14、辨析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孩子们觉得“样子很像”,难分清楚,教师要在新授时注意比较。

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

“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

在汉字中还有很多相同部首的字,如“女字旁”,我们就能够用找朋友的游戏。

戴着头饰“女字旁”,问谁来和我做朋友?

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等,上来要说: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

15、据词定音识字法

汉字是一个一个的单字,有很多字,必须与别的字联合成词,才具有一定意义,更有一些字,因组合的不同,它的读音和含义也就有所区别(如,音乐、快乐)。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法既能使字的音形义较好地结合,有利于识字,又有利于儿童理解文字水平的提升。

如在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组织学生读句子:

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

然后做“坐下”的动作,指着座位,让学生体会字义的不同。

“坐下”的“坐”加上“广”字头组成“座”,用“座”字能够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桥”等。

“做”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游戏”等。

“作”是实行工作或活动,如“写作”、“作品”、“假装”等几种意思,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16、近、反义词识字法

在理解近、反义词时注重积累,识记生字。

如教学:

快乐——高兴,漂亮——美丽,左——右,前——后。

教师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

近、反义词学一个带一个,学生兴趣浓厚。

17、形声字识字法

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

教学时,能够通过换偏旁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

例如“晴、情”声旁都是“青”,但形旁不同,分别是“日、忄”。

“晴”的形旁与太阳相关,有阳光的那天叫“晴天”,所以用“日”字旁。

“情”的形旁是竖心旁,与心理活动相关,所以用“忄”。

“青、清、请、晴、睛”,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水平。

当学生悟出形声字的规律与识字方法后,老师能够让他们使用这些知识实行创造性的学习。

如课文给“包”字加“手”旁变成“抱”,那么老师可启发学生,还能加上别的偏旁组成新字吗?

学生举手发言:

加“火”变成炮火的“炮”;加“氵”变成“泡”……这样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

有趣的课堂教学识字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在识字教学中,科学、灵活使用多种识字方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并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水平,学生的语文兴趣才会得到提升,语文水平才会得到进步。

三、识字教学“四个结合”

为了提升识字教学质量,识字教学还必须根据学生理解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做到“四个结合”。

(一)字的音、形、义结合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识字的过程就是牢固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过程。

当学生感知字的任何一个因素时,要能准确地再现另外两个因素,即见形而知音、义,听音而知义、形。

怎样才有利于音、形、义的结合呢?

首先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生字的音、义是学生熟悉的,就要协助他们建立音、义和形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在着重培养学生辨认字形的同时,兼顾字音、字义的教学,使学生对生字实行准确而完整的感知、理解,进而牢固地掌握。

如果学生对生字的音、义都不熟悉,则要协助学生建立新的音和义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与字形建立牢固的联系,也就是先要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然后分析字形,使识记字形具有理解性。

让学生在学词、学句和阅读中识字,便于结合词句和上下文准确地理解字义,并能与字音、字形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使字的音、形、义建立起牢固联系的有效途径。

多音字、多义字和意义抽象的字词,更需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

学生理解了字义,有助于记音、析形,从音、形、义结合上掌握生字。

识字教学强调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识字,音、形、义的学习不一定一步到位,能够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出发,灵活地安排识字教学步骤。

一般能够在学生初读课文时,侧重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讲读课文时,侧重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理解课文后,集中分析记忆字形,巩固字音和字义。

(二)识字和理解事物结合

儿童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

从对具体事物的理解到对抽象文字符号的掌握,中间有一段距离。

要缩短距离,就必须在识字教学中充分使用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录像、动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学生建立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样有助于理解字词,建立词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在识字的过程中增加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三)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

识字、学词是为了使用。

学生在听、读中能理解学过的字词,在说、写中能准确地使用学过的字词,这才是学习字词的根本目的。

学生识了字以后,要指导他们认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字、词、句的意思弄懂。

这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从而得到巩固。

在讲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结合学词学句,增强对字词的理解。

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使用学过的字词。

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能够指导学生使用词语实行口头或书面造句,在说话、写话乃至作文中灵活使用所学的词语。

此外,还能够展开课外阅读、课下练笔等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实践,使学生有机会反复使用学过的字词。

这样,既有利于字词的巩固,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

(四)识字和写字结合

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

学生识字以后,如果不即时指导他们书写,就容易遗忘。

心理研究表明,识字时只认不写,字形难以记住,而认读以后即时书写,使视觉分析器和动觉分析器协同工作,字形在头脑里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得多。

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在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掌握字形的基础上,通过写字来巩固字词。

这样,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动,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识字教学途径

(一)环境中识字

环境识字,是创设一种环境识字的氛围:

黑板报、学习园地,甚至四周的墙壁都能够有“识字乐”——贴满注拼音的汉字或图文并茂的汉字,也能够是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换。

如:

学习《比尾巴》一课,我们布置“动物好朋友”,学习《菜园里》一课,布置“娃娃小菜园”、“植物小世界”……让学生时时处处在一种识字的氛围中,眼睛所望之处都能够随时实行记忆。

久而久之,在无意中,在不经意地看一看中就会轻松地理解很多汉字。

(二)竞赛、活动中识字

竞赛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要求。

定期举行竞赛,让学生的识字情况在竞赛中得到交流,评选出“识字大王”,能够进一步使学生做到识字、记字、用字相结合。

无论是读字词句的竞赛,还是消灭错别字的竞赛,学生都很感兴趣。

每次竞赛前,先给学生规定好竞赛的范围和比赛的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足。

这样定时、定量、定范围的竞赛既能满足好的学生,也能带动学习困难学生,从而使全体学生的识字达到最佳巩固效果。

如:

“报字”竞赛。

老师或学生写出或读出一个偏旁部首,要学生提出同偏旁的字,看谁报得多,如“木”字旁等。

学生将同偏旁字一下子报出很多个。

因为事先布置过,学生为争取多报几个字,就主动翻书、查字典,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校“书节”等主题活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也能够在午间、课间随机展开微型游戏活动,如:

摘苹果、找朋友、风车转、放鞭炮、邮递员送信、左手右手、拍手叫号……

(三)生活中识字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汉字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

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

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能够满足学生提前识字的成就感。

采用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外尽可能多的识字,做识字的有心人,持续积累、收集,并提供展示的舞台。

如:

课间参观学校,认认各处的标牌。

请识字多的同学带着另一名同学发作业本,认姓名。

黑板上的课表、学校的通知、告示栏等都是学生识字的载体。

这种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两条识字的途径,殊途同归,目的就是多识字,早阅读。

(四)阅读中识字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6—12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阶段,坚持在阅读中随文识字,通过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多读多识;进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语言积累中识字。

如“元、园”,“元”的意义第一是开始的意思,有如“元旦”、“元月”等;第二是为首的意思,有如“元首”、“元帅”等;第三是主要的意思,如“元气”、“元音”等。

“园”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有如“花园”、“菜园”、“田园”“果园”“公园”等;第二是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园林”、“乐园”、“动物园”等。

这些字词在儿童读物和课文中反复出现,在阅读中学生就能隐隐约约感受词语的意义。

实践证明,爱看书的学生,他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于一般学生,这就是无师自通。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如果教者有方,学者得法,那么教学目的则易达,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持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有兴趣,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