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874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20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docx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

 

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文本)2008——202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二零零七年十月

 

第一篇基础条件分析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察右后旗区域概况

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三化”进程稳步推进。

工业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位置,四大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形成以建材、高载能、电力、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发展格局。

(一)区位条件

察右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乌兰察布市东北部,阴山北麓,地处东经112°42′~113°30′,北纬41°31′~41°59′,总面积3910km2。

东与商都县、兴和县接壤,西与察哈尔右翼中旗、四子王旗交界,南与察哈尔右翼前旗、卓资县为邻,北和苏尼特右旗毗连。

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南距集宁区58km,东距北京市392km,西距呼和浩特市180km,北距二连口岸280km。

(二)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内蒙古高原,高山平原相间,丘陵沟壑交错,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5%,山地占35%,高平原占20%,整个地形由南向北渐低,略呈长方形。

境内海拔高度平均1500m,西南最高点2063m,西北最低点1322m。

境内超过海拔1500m的山峰46座,其中西南部灰腾梁山、苏集梁山、大脑包山、韩勿拉山、玻璃脑包山较高,平均海拔1900m。

气候: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日照充分、热量不足、风多雨少,冷热不匀。

因受中纬度及季风的影响,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雨量集中,秋季早寒易冻,冬季漫长寒冷。

年平均气温3.8℃,1月平均气温-14.9℃,极端最低气温-35.2℃(1971年12月20日),7月平均气温19.4℃,极端最高气温34.5℃(1980年7月23日)。

年平均日照数2986.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02天,年日均气温0℃持续203天,5℃持续160天,年平均降水量292mm,1964年降水量最高575.4mm,1965年降水量最少180.1mm,日最大降水量68.4mm(1990年7月26日)。

水 文:

 境内河流属内陆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2条,总长340.3km;大小湖泊七处,水域面积29.32km2;泉水41处,总涌水量5038.6吨/日。

河网密度0.09km/km2,径流总量0.474亿m3。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丰富,被誉为“三石之乡”。

已探明的有石灰石、浮石、大理石、玄武岩、石棉、石英、金、铜、钨、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

石灰石总储量10亿吨,矿点集中,覆盖层薄,易于开采,杂质少,氧化钙平均含量53.6%,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品质最好,誉称为“亚洲富强粉”,是发展电石、水泥产业的优质原料,已建有头道湾、二道湾等矿点。

大理石分布有四处,总储量12亿m3,建有猴山等矿点,有汉白玉、孔雀绿、彩云、秋景、墨玉等17个品种。

浮石集中分布在乌兰哈达苏木,初步探明总储量2亿m3,质纯容轻,平均容量43.5kg/m3,具有保温、隔音、体轻等优点,是一种天然轻骨料,可制作轻体隔墙板。

察右后旗还是全国玄武岩区五大饮用矿泉水分布区之一,年流量7.3万m3,经有关部门化验,确认为偏硅酸、锶、溴微量元素优质矿泉水,是制酒业的上好原料。

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4.6m/s,大于或等于3m/s的时数年均4916.7小时,平均风能密度196w/m2。

察右后旗规划风场两处,锡勒苏木玻璃脑包(海拨2060m)和大板梁风场中的1号风场(海拨1900m),风场年平均风速10m高约为6m/s,是开发风电的首选区域。

地下水资源总储量7.45亿m3。

全旗总用水量0.19m3,现已开采利用0.09亿m3。

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0科、114属、338种,其中山杏、山樱桃、羊草、知母、防风、甘草、克氏针茅、沙蓬、马兰、冷蒿分布最广,野生植物种类中药材居多,年大宗药材销量在500万斤以上。

境内有野生动物88种,天空中有成群的百灵鸟,草地上有野兔、沙狐、旱獭、石鸡等动物。

目前,全旗牲畜总头数基本维持在150万头(只),年产肉类2.4万多吨,羊绒3000多吨,牛羊皮张60万张,畜骨900多吨,羊肠40万副。

全旗农作物以马铃薯、小麦、莜麦为主,还有糜谷、黍、荞麦等杂粮和胡麻、油菜籽等经济作物。

全旗渔业养殖点21处,总水面积3万多亩,年产鲜鱼300多吨。

全旗天然草场326万亩,人工草地达70多万亩。

目前,全旗具备了年产玉米400万kg,人工牧草1.25亿kg、农作物秸杆1.25亿kg的生产能力。

(三)历史沿革

察右后旗历史悠久, 商、周为鬼方属地,春秋战国属楼烦、匈奴居地。

秦隶属雁门郡,西汉隶属并州剌史部雁门郡。

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为鲜卑居地,隋时隶属马邑郡。

唐属突厥单于都护府辖地,五代为契丹属地。

辽时隶属西京道丰州辖地。

金时隶西京路大同府。

元时隶中书省集宁路、兴和路。

明隶山西行都司,清代编入察哈尔(蒙古语,意为边,因地处边外而得名)八旗,部分属右翼正红旗,部分属右翼正黄旗驻牧地,隶属察哈尔都统。

民国三年(1914年)归察哈尔特别行政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属察哈尔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划归绥远省。

日本侵华时属伪蒙疆政府巴彦特拉盟管辖。

1945年抗战胜利后归绥蒙政府所属。

1945年绥东地区解放,分别在农牧区建立人民政权机构。

1946年秋,人民政权暂时撤离,至1948年秋获得第二次解放。

农区隶属陶林(现称察哈尔右翼中旗)、集宁两县。

牧区隶属绥东四旗蒙旗办事处。

1950年绥东蒙旗办事处撤销,牧区的一部分划归中心旗,一部分划归正黄旗。

1954年3月在解决绥东地区旗县并存问题时,察哈尔右翼后旗正式建制,旗政府从平地泉迁至土牧尔台镇,隶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4月改属乌兰察布盟,1971年1月旗政府从土牧尔台镇迁往白音察干镇。

(四)社会经济条件 

2001年,撤乡并镇后,全旗共设5个镇、5个苏木和4个乡,即:

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贲红镇、红格尔图镇、当郎忽洞苏木、乌兰哈达苏木、锡力乡。

全旗共有117个行政村嘎查,549个自然村浩特。

2005年总户数67544户,总人口20.93万人,总人口中汉族19.67万人,占总人口的93.9%;蒙古族1.23万人,占5.8%,还有回、满、藏、朝鲜、达斡尔、锡伯、鄂温克、壮族372人。

总人口中非农人口3.88万人,农业人口17.05万人,人口密度53人/km2。

2005年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1428名,教职员工179名;中学8所,在校学生6003名,教职员工473人;小学20所,教学点28个,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9906名,教职员工906名,义务教育普及率92%;有民族中、小学各1所,在校学生289名,教职员工131名。

 2005年共有医院(包括卫生院、卫生院分院、社区服务站)24个,其中二级乙等医院1所(旗医院),有床位数315张,医务人员(包括护士)483人,每万人拥有病床数1.5张,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数2.3人。

2005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22.66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多,是1990年的18.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26元,城镇居民收入7416.3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88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8.39%,是1990年的372倍。

工业投资逐年增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5.06%,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46:

30:

24调整为2005年的22:

56:

22,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交通以公路为主,白音察干镇通往各乡苏木的公路沟通东西南北,连接偏僻乡村,形成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

 2005年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805km,公里网密度平均为0.21km/km2。

主要干道有白丰高速公路、208国道、呼满省际通道、白科路、乌科路等,全旗形成了“三纵六横八出口”道路交通网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

拥有各类机动车辆 4796 辆,货运量243万吨,货运周转量10151.82万吨/km,客运量55.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07.48万人/km。

 集二铁路南北纵贯全境,全长102km。

境内设有白音察干火车站,下行有乌兰哈达、宝拉格、阿贵图、土牧尔台车站,上行有芦家村、贲红、大六号车站。

集通铁路途经我旗贲红站,全旗平均年货运量达91万吨,客运量达50万人(次)。

二.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再加上开放的社会和安全的环境,使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

经过“九五”期间稳定快速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2001年我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双双跃居世界第五位。

2006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6367.97万人次,同比增加18.26%,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85亿美元。

国内旅游者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达到13.94亿人次和6229.74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4年增长26.5%和32.25%。

从旅游产品结构来看,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已形成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等四类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

目前中国旅游业正进入一个“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新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国内旅游将成为永恒的消费主题,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社会整体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推展以及民众休闲时间的增多,旅游业仍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中国将位列世界旅游接待国首位,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37亿人次,占世界旅游总人数的8.6%,年均增长8%。

同时,中国将继德国、日本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预计2020年将有1亿人出国旅游,占世界旅游总人数的6.2%。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

即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前20年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订的全国旅游发展远景规划,到2020年,我国入境人数达到1.3~1.4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2.73万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人民币。

简言之,即旅游业总收入在二十一世纪的前20年要翻三番,最终达到八倍的增长。

根据国家旅游局经过修订的增长预测,国内旅游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10~20亿人次。

这个市场将更加趋于成熟,要参预国际竞争,要求我们国内旅游目的地要提高水平,逐步达到世界水准。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旅游接待国家的地位以及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将为正确定位的地区提供巨大的旅游发展机遇。

国内旅游者的出游趋势:

城市居民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大,业余时间越来越倾向选择能放松精神、回归自然的休闲型和度假型旅游项目;

旅游逐渐向家庭和亲情化的人文方向发展;

旅游者期望通过旅游活动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追求个性化,其中探险旅游有增加的趋势;

由于旅游者职业、文化层次和审美观的不同,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

通过旅游来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各种经历,表现出参与性的需求特征;

旅游者传统的游山玩水观念转向“游学四方”,求知旅游日趋增多;

随着旅游者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新时尚。

(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区位条件等的制约,内蒙古旅游业是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起步的,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较,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在中国的旅游大格局中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尤其是周边省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构成了对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压力。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蕴藏着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这是一项投资较少的“无烟工业”,是发展内蒙古经济的好路子。

199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自治区人大通过并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把旅游业作为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3年,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全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旅游业外向型、先导型、综合型的潜能和突出优势已为自治区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内蒙古旅游业正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的良性进程中。

2005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208.09亿元,较上年增长43.5%。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业总收入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到2010年,全区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具体为:

接待入境旅游者数量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实现年均递增8.45%和11.25%的目标,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0万人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6亿美元。

接待国内旅游者数量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实现年均递增14.17%和20.68%的目标,到2010年,接待国内旅游者数量达到4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60亿元。

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19.16%,2010年达到500亿元,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8%左右。

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年均增长25.67%,到2010年,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35万人。

旅游业将直接带动2000户以上少数民族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三)乌兰察布市旅游业发展态势

辽阔的乌兰察布,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人文古迹,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他省的“南大门”。

乌兰察布大草原是离北京最近的草原,每当盛夏时节,这里便成为避暑的胜地、旅游的天堂,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7.61万人,接待国内游客621.1万人,旅游业总收入16.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九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2006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2.4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31.3%。

旅游产业的规模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的良好途径。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全市旅游资源形成了“一个中心,八大区域”的总体布局。

“一个中心”,就是乌兰察布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集宁区。

“八大区域”是:

把察右中旗辉腾锡勒打造成我国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高山草甸旅游区,国家知名的4A级旅游精品;把凉城环岱海旅游区打造成集山水观光、湖畔草原、温泉疗养、历史文化古迹游览、工业观光、生态旅游、冬季滑雪为一体的综合性4A级旅游精品;把四子王旗发展成集寺庙文化观赏、草原风光游牧民俗为一体的典型草原旅游景区,目前已建成4A级景区一处;把察右后旗建成以岩画、火山地貌、察哈尔婚礼为主的人文、地质景观旅游景区;把兴和苏木山、涝沥海打造成距北京最近的综合性旅游区;同时开发好察右前旗黄旗海、大淖、小淖湖泊旅游景区,卓资山红召(九龙湾)山水草原、原始次生森林旅游景区,并加快开发与河北坝上草原相接的商都、化德生态草原旅游区。

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挖掘旅游文化内涵,重点培育察右中旗辉腾锡勒旅游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及凉城岱海——温泉旅游区等三大精品景区。

山水草原间,康熙巡边的古驿道、窝阔台用过的兵器库、雄伟壮观的风电场、绵延起伏的古长城等人文景观使人追思浮想。

举世瞩目的神舟5号飞船、6号飞船相继在乌兰察布大草原上降落。

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历史瞬间。

环岱海旅游区名胜景点众多,不仅有风光旖旎的岱海,而且有地文景观、文化遗存、人文景观等,特别是位于三苏木乡中水塘村的温泉更是闻名遐迩,目前,已经建成了岱海欧式风情旅游码头、岱海温泉城、岱海宾馆、岱海滑雪场、岱海旅游学校、岱海文化苑;通过举办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岱海旅游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市场。

深入开展旅游市场整顿,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通过培育、发展三大旅游精品景区,尽快把乌兰察布市建设成为距北京最近,以汽车旅游为主,以蓝天白云绿地为特点的草原风情旅游地,把乌兰察布市建成环首府“旅游圈”,北京“后花园”,环渤海、环京津最具活力的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乌兰察布市的“朝阳式”支柱产业,建立旅游——生态并举互动的新格局。

(四)察右后旗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态势

察右后旗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地方可利用资金的迅猛增加,凭借察右后旗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业前景光明,旅游业的崛起必将成为全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目前全旗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点有两处,分别是蓝天蒙古大营和阿贵庙。

蓝天蒙古大营旅游区位于白音察干镇西北11km,208国道西侧2km处。

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较长而气温偏低,夏季凉爽怡人。

据资料显示,夏暑时平均气温比北京低7℃,比大同、呼市低3—4℃,是难得的康乐气候黄金时期,这里地势开阔,地形平坦,水草肥美。

绿色草原中以白色蒙古包点缀,充分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

蓝天蒙古大营现分生活区、别墅区、活动区、雕塑区和蒙古大营区。

来这里旅游的人,可以参加或欣赏骑马、射箭、摔跤、旅游、攀岩、民俗风情、民族歌舞、篝火晚会等。

它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休闲避暑、度假、观光、娱乐的好地方,还可随处找到奇光异彩的玛瑙石、火山奇石,同时也可看到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石浪”奇异景观。

阿贵乌拉旅游区位于白音察干镇东3km处,主要景观有阿贵庙宇一座。

阿贵庙是一座黄教喇嘛庙,始建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以后经过250多年的陆续修建,形成了气势宏伟的建筑群落。

由于座落在阿贵山上俗称阿贵庙,清康熙皇帝敕名《善福寺》,蒙语叫赛恩音图,整体群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鳞次栉比。

山上山下错落有致,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每当夏季,山下小溪顺沟由西而东涓涓流淌。

绿草如茵,植被繁茂,山泉挺拨。

小鸟鸣唱,鸿雁翱翔,景色宜人,一副天然图画,登山远眺,山岭相连,此起彼伏,沟壑纵横,气象万千,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祭敖包,同时举行那达慕大会。

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庙节也叫庙会,庙会佛事活动非常隆重,远近牧民群众扶老携幼,驱车乘马蜂拥而来,热闹非凡。

从农历六月十六日开始咏颂《雅日乃经》直至八月初二结束。

从五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三,各种佛事活动频繁,也是旅游的最佳时期。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察右后旗旅游接待能力逐年增加,2005年全旗旅游接待能力达到18万人(次)。

当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旅游收入493万元。

累计接待游客40.7万人(次),旅游业收入2757万元。

三.规划依据及期限

(一)规划依据

1.国家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部门规范文件与行业标准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

(5)《建设部等九部委贯彻13号文件的意见》(建规[2002]204号文)

(6)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46号)

(7)《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地方篇)》(国家旅游局,2006)

(8)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10)

3.地方规划与地方规定

(1)《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3)《乌兰察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

(4)《察哈尔右翼后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2004)

(5)察右后旗土地、交通、水利、农业等其它相关规划

4.统计与调研资料

(1)《中国旅游统计便览》(2001-2004,共4册)

(2)《中国旅游业年度报告》(2001-2004,共4册)

(3)《察右后旗统计年鉴》(2005、2006年度)

(4)规划组现场调研资料

(二)规划期限

为使本规划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本次修编规划期限为2008~2028年,共二十年。

根据规划区旅游实际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规划分为三期实施,分期年限如下:

近期(2008~2010年),三年,基础开发建设期;

中期(2011~2020年),十年,重点建设发展期;

远期(2021~2028年),七年,系统建设完善期。

四.规划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思想模型

(一)规划采取的技术路线

 

图1规划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二)规划思想模型

 

图2规划思想模型

图2规划思想模型

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析

一.旅游资源构成

察右后旗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经大自然鬼斧神功般的雕琢,虽无江南水乡秀美,却独具粗犷、飙悍之神韵。

察右后旗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察右后旗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涵盖了山地、草原、湖泊多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多层次的奇特景观,众多的少数民族民居点,共塑出奇特、雄浑、淳朴的旅游资源总体形象。

本次察右后旗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普查,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共普查出18个旅游资源单体。

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6个,人文旅游资源10个,服务类资源2个(见表2-1)。

调查表明,规划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自然类型多样,湖泊、草原、火山遗迹,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民风民俗浓郁,历史文化悠久;景区内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并引发了一系列火山活动,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构成奇特的地质景观;蒙汉杂居的文化交融与发展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情态;独具韵味的察哈尔蒙古族文化、特色服饰、安代舞更是蜚声区内外。

表2-1察右后旗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一、自然旅游资源景系

二级分类(景类)

三级分类(景型)

资源名称(景点)

地理位置

地文景观

自然变动遗迹

炼丹炉、火山与熔岩

景区西北部

综合自然旅游地

滩地型旅游地

景区大部分

水域风光景观

天然湖泊与池沼

白雁湖、观光游憩湖区

景区南部

生物景观

原始植物群落景型

半荒漠草原

景区全部

气候景观

天气与气候现象

避暑气候地

整个景区

二、人文旅游资源景系

二级分类(景类)

三级分类(景型)

资源名称(景点)

地理位置

建筑与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

蓝天蒙古大营

景区东北部

单体活动场馆

聚会接待厅

景区东北部

军事防御体系遗址

祭拜场馆

景区东北部

宗教建筑群

景物观赏点

景区东北部

宗教建筑群

点素敖包

景区东北部

传统聚落

察哈尔民居

现代人文吸引物

节庆活动景型

察哈尔婚礼、祭脑包、那达慕大会

整个景区

抽象人文吸引物

民间习俗景型

察哈尔特色服饰

整个景区

地方风味饮食

手扒肉、烤全羊、奶皮、黄油、奶渣、奶豆腐、奶酒、马奶、奶茶等

整个景区

民间文艺景型

安代舞

整个景区

三、服务旅游资源景系

二级分类(景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